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考研高分复习经验(初试经验篇) 来自985考生的总结

时间:2008-04-13

摘要考研四科如四人翘。四人高度差太大易出事故。四科成绩不均衡易瘸腿。应坚持:单科过线,总分最优的八字方针!插叙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喜欢总结反思,

提示:本文共有 42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摘要

考研四科如四人翘。四人高度差太大易出事故。四科成绩不均衡易瘸腿。应坚持:“单科过线,总分最优”的八字方针!

插叙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喜欢总结反思,也喜欢写文章。这篇文章,叫做考研日志更确切些,是之前考完后就写好的,只是当时只分享给了本校的内部群中,当时还没有写博文的习惯。

虽然距离我当时考研已经过去了几年,但是思想精髓都是一样的。

相信看到我这篇文章的,都是即将要开始准备备考的人,下方写的巨细,因此里面如果涉及到一些书名,卷子名,考研名师,可能目前有所更新,请大家灵活变通,因地制宜。

学长简介

专业:一本机械

荣誉:四项国家奖、四项省奖、两项专利

任职:班长、校科协会长

面貌:党员

(说明我经历丰富,经验靠谱一些)

一战:2016

报考:211南航专硕

科目:数二、英一、政治、理力

成绩:57+59+64+145=325

研友:(录取)一名华科、一名上交、一名重大推免、一名北航

(我们曾经并肩作战,我了解他们的复习套路,学习了他们的复习经验)

二战:2017

报考:985北理学硕

科目:数一、英一、政治、理力

估分:130+65+65+120+=380+

研友:(待录取)一名北航、一名合工大、一名上大

(二战要在学校复习,最好有研友陪伴,考研尽量避免孤军奋战)

引子(主要讲我16怎么跪的)

2016年据说是数学最难的一年,二战复习时我第一次做16年数学一真题,也只得了108分,马虎失误掉18分,哪怕没有马虎失误也只能拿到126分。因为有24分的题确实不会做。我一战是数学二,虽然卷子难,但是我只考了57分,确实也说明了我基础不好(决定了该年我正常水平应该80多)外加心态不好(这又导致了我少考了30分)。由此可见,基本功和心态都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理力145可以看出我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数学惨败,因此满盘皆输呢?

此处我不就不赘述,大致就是心理素质不好,高考备考期间崩溃过,考研一战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吧,又崩溃了。当时暑假60天,我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在校调整状态了一个月。这致使我数学全书一遍都没看完。因此建议大家要保持运动,尤其是心累的时候焦虑的时候。身心都在线,才能考的好。心理压力真的大的人建议取信咨询室找老师聊聊天,每个大学都有的。然后再自己读写心理学书籍,你会发现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数学难度大,内容多,最重要的阶段便是暑假全书复习。因为暑假没有上课困扰,每天有大把的时间,而且一般此时专业课还未开始,仅学习英语和数学,因此每天有70%的时间来学数学,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数学基础。而数学这个科目,基础决定你的最终分数档次!

关键(主要讲我17的复习经验)

我在身旁见证了我院最优秀的考研者们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也亲身经历了失败与光明。所以我这里所说的经验,不仅是我亲身经历的经验,还包括我对我身边优秀学子的成功事例的总结,我这里所谈到的经验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与实践性。我将我一战自己的失败教训和身边好友成功经验的总结应用于了我的2017二战生涯。

规划总论:

8字目标方针:单科过线,总分最优。

16字复习方针:政治随意;英语坚持;数学关键;专业学好。

16字应试方针:政治随意;英语过线;数学不拉;专业课飚。

解释说明:每科时间应该根据其重要程度分配,重要科目多分配,次要科目少分配。因为我们是人,精力有限。因此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8个月时间里把四科全部学精,那是不现实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总有一科失误(英语、数学或专业课考砸,无缘复试)。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自身情况(自己的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要分清层次,抓主要矛盾,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政治就像高中的语文,放松性质的,大家都是60多,高分70多,大差不差,不起决定作用,所以只要不放任不管就行。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学与专业课上,学累了就看会政治放松一下。

考研英语比较难,但是只要每天坚持,成绩基本六十左右,75+是优秀了,很少有人能拿到,因此也拉不开差距,只要能过院线,英语对是否录取不起决定性作用。虽然不建议大家每天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是必须提醒大家每天都要坚持学。

数学成绩就像瀑布,落差大。16年数学难,基础好能120+,基础一般80+,基础差的60-。17年数学简单,数学好的能130+,数学一般的100+,差的90-。数学分数落差极大,对于是否能过过单科线线,或者对于能否高分录取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大家应该每天把最好的精力最多的时间奉献给最难攻克的数学。

专业课难度因学校专业而定,不过显然任何理工科专业课难度都小于数学一的复习难度。所以相比较数学,专业课是复习时稍显轻松的科目,对于这样一个简单,但是分值大的科目,大家显然明白怎么做,那就是把分数尽可能往高处飚。飚高分是相对的,不是非要满分才是高分,只要比同专业的大多数分高就可以了。理工科应将专业课放在仅次于数学的第二位,相对应的复习时间也应该有所偏重。

举个例子:我一战数学二57,专业课145,英语政治60左右。所以我二战总时间中将:60%时间给了数学(拔高);15%时间给了专业课(保持优势);20%时间给了英语(稳住过线);5%时间给了政治(随意考考)。最后对完答案预估结果就是:数学一上升约70分,英语政治略有上升,专业课略有下降,总分上升超过60分。这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同时,刀背和刀柄也别忘了下料,最后保证单科过线,总分最优才!

数学规划★★★(目标高分的请借鉴)

暑假前:按照三步走把数学一三科基础过一遍:看一章课本(课后习题不做);听一章汤神强化视频(笔记要记录完整);做一遍汤神强化讲义(习题全做)。

暑假间:把李正元全书(高数和概率部分)、李永乐线代讲义完全做一遍。

10月中旬前:把李永乐基础过关660题做一遍(25天),做全书与讲义第二遍,仅做错题(高数12天、线代6天、概率3天)。

11月前:真题一天一套,近十年真题就行,15年足矣,做更多也无害。

12月前:两天一模拟,张宇八套卷或汤神八套卷,合工大五套卷(必做)

12月至考前:660错题,真题错题做一遍。然后合工大五套留两套,考前几天要做套卷保持感觉。

考前一晚:看自己做的复习笔记,这个笔记可能就只有两三页,但是却包含了你不熟悉的知识,如:个别积分公式,傅里叶级数表达式等。

英语规划(目标60的请借鉴)

暑假前:早上背单词

暑假间:早上背单词或读真题文章。自习时,精做一两篇真题阅读,所有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文中标出,待日后早晨背诵。暑假两个月要将真题约80篇阅读精做完。

11月前:早上背单词或读真题文章。自习时,粗做快做张剑黄皮书150篇,练习阅读技巧。

12月前:早上背单词或读真题文章。自习时,主要是利用王江涛的高分作文一书,以及各种作文班视频,整理出自己的一篇作文模板。另外是做真题中其他题型,关键是做七选五,完型翻译因人而异。

12月至考前:早上背单词或读真题文章,熟记作文模板。自习时,做何凯文六套卷

考前一晚:熟记作文模板与关键词。

政治规划(目标65的请借鉴)

开学前:无事

11月前:每天学习累了就学政治,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时间来不及者就风中劲草+1000题。两个月,拿下1000题。

12月前:早晨熟读石磊保命35(保命35是选择),熟背石磊保命32(保命32是分析)上的34题马克思原理和36题近代史模板《1840年》。自习时,做肖秀荣八套卷。

12月至考前:早晨熟背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的35、37和38题(34和36题已经用石磊模板搞定了,所以不用背,熟悉即可)。自习时,做肖四、任四、蒋五选择题部分。做完后将1000题、肖八、肖四、任四、蒋五的错题再看一遍(看政治错题这至关重要,决定了你选择题是35的水平还是40+的水平)

考前一晚:翻阅保命32上34题马原原理和36题《1840年》,以及肖四35、37、38分析题关键点。

专业课规划(因科制宜,因人而异)

11月前:打好基础

12月前:真题两遍

12月至考前:整合归纳,并反复钻研真题与相关题型。理工科专业课大多与数学复习差不多,是注重实践的,因此考前阶段一定要动手算,算错题或者真题,避免手生。

考前一晚:翻看自己总结的几页真题笔记,上面记录了自己反复失误的地方,与注意事项。

附录

——我的实际执行情况

大家不要学我,我不是一个有强执行力的人。因为我是二战,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时间安排不是很紧凑,虽然我很懒散(“懒散”是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心态崩盘,那样得不偿失),但是规划也完成了六七成,算是勉强及格。基础不好的应届考生应该严格遵守作息安排,这样才能完成上述规划的六七成,当然,全部完成更好,除非你考清北或者专业排名第一的985院校,否则其他任何985都稳走!

3月8日:在经历过一个月的调剂与二战的选择纠结后,前天因为一件不愉快的小事使我下定决心二战!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我全天懒洋洋的进行了考研数学基础复习。我每日学习懒散。

5月1日:发小儿携女友来洛看牡丹,我陪他们渡过了两天。心态有了浮动,外加毕业论文要交稿了,所以就终止了数学的复习。截止于暑假前,高数下册还有级数和曲线曲面积分没看。

7月8日:经历了毕业事宜以及短暂沉沦,终于在这一日伴随着考研自习室开门,我和研友们一起开始了暑期强化。每天都是8点左右起床,9点左右才能到达自习室,背背英语,学会儿数学,11点半就早早回住的地方自己做饭吃了。下午2点半到达自习室,学三个小时数学加英语,5点半去吃晚饭,吃完打会台球,7点半开始学习3个小时数学,10点半回家,玩手机然后12点睡觉。每天学习时间约8个小时。

9月8日:开学后去了一趟泰山祈福,然后就开始了正规的复习。每天8点半到达自习室,读英语真题上的阅读文章半个小时。9点学数学,11点半餐厅吃饭。2点半开始学英语和专业课。5点半吃晚饭,7点左右开始学习数学,累了就学会政治。这样悠闲的作息习惯一直到了考前一个月。每天学习时间约9个小时。

考前一个月:每天7点起床,8点到达自习室背英语作文和政治,9点半学数学。11点半下课。两点半学专业课和英语。5点半吃饭,6点半学会英语政治热热身,然后开始学习数学到10点半。回家睡觉,11点半前入睡。

最后附上一张我的演草纸图片,95%是数学演草纸,大小A4,张数500+,不到1000张。由此可见,再好的规划,再多的经验,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付出,都只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

图:A4对折、A4三折、B5对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考研高分复习经验(初试经验篇) 来自985考生的总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考作文谈经验:怎么写 更容易得高分

中考作文谈经验:怎么写 更容易得高分

作文,记叙文,题目,中考,孩子,内容,文章,体裁,感情,文体,素材,好的,不少于,写一篇,中心,作者,名学,命题作文,学生,得分,结构,老师,行文,诗歌,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为题,历史,好作文,夹叙夹议

2012-01-15 #长篇故事

上海大学MPAcc复试高分经验复试真题分享

上海大学MPAcc复试高分经验复试真题分享

老师,备考,思路,时间,逻辑,英语,问题,小作文,会计,作文,建议,知识点,课程,分析,数学,考场,老蒋,部分,做题,内容,心态,时候,月份,特征,笔试,田然,英语二,专业课,单词,句子

2014-01-12 #长篇故事

402分考研高分经验:如果人生无憾 那该多无趣!

402分考研高分经验:如果人生无憾 那该多无趣!

专业课,学府,政治,英语,计划,时候,数学,研究生,笔记,老师,希望你,专业,同学,要好好,单词,小时,成绩,本科,经历,框架,目的,知识点,跨专业,选择题,马王,得心应手,本科专业,事情,吊车尾,动力

2020-04-03 #短篇故事

BBC为何总能拍出高分纪录片?旧经验和新故事 外加高科技

BBC为何总能拍出高分纪录片?旧经验和新故事 外加高科技

纪录片,故事,蓝色星球,经验,团队,新技术,新闻,海洋,现象,科学家,观众,高分,专业,情况,摄制组,方式,画面,研究,新故事,技术,文化,潜水器,达仁,合作,潜水技术,深潜器,发现了,体重,商业,史部

2009-10-19 #故事大全

8位高考理科700分上下高分学霸学习经验来了!高中学子一定要学习

8位高考理科700分上下高分学霸学习经验来了!高中学子一定要学习

同学,一中,天津一中,老师,知识,总分,高三,学习方法,活动,了解自己,人生,成绩,时间,氛围,理科,课内,高中,交流,挑战,生活,竞赛,多少个,老师们,这里有,那么多,同学们,基础,基础知识,学弟,学业

2018-01-01 #长篇故事

开学时间迟迟确定不了 高考生如何学习?03年非典考生分享经验

开学时间迟迟确定不了 高考生如何学习?03年非典考生分享经验

学生,心态,非典,个人,亲身经验,动力,复习计划,考生,经验,问题,如何学习,自我激励,这样才能,和兴,好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关键,关键时刻,关键期,学校,学会,学业,建议,成功率,情况,效果,成败,方式,疫情

2009-11-12 #故事阅读

独峰考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补习辅导班和考研经验真题那个

独峰考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补习辅导班和考研经验真题那个

肖秀荣,辅导班,政治,题目,你个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和考研,同学,经验,资料,高分,专业,建议,时间,考生,张宇,李永乐,陈剑,马原,做题,命题,大纲,效果,指南,数学,时候,材料,类型,英语,视频

2007-09-05 #故事会

励志!盲人考生考出635高分 已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励志!盲人考生考出635高分 已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子喻,国银,红星,新闻记者,视障,孩子,父亲,预科班,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盲人,父母,盲校,考生,高中,出生于,小起,工作人员,一米多高,得如,成都商报,电脑办公,社会服务中心,上海,人际交往,作业,作者,北京,公益,和记

2019-06-1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