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时间:2008-05-03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提示:本文共有 33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关注“齐鲁校园在线” 关注山东教育

电子课本

知识点

恐龙无处不有

一、故事背景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 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二、问题归纳

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 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三、课文主题

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被压扁的沙子

一、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甚丰,一生著述近500本。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苍穹微石》《钢穴》等。

二、理解词义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文中指形成褶皱的过程。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 细而密;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三、问题归纳

1.“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

本题运用前后词语(句子)是否矛盾分析法。“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第16自然段中举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科学家在恐龙灭绝时期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从而证明下文所说的岩层当时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从而为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提供了依据。

3.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似乎”与“肯定”连用,是否矛盾?“似乎”与“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非常妥帖。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切实验证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而依据客观条件,又可以肯定地推测地壳深处斯石英的存在,所以“似乎”和“肯定”连用不仅不矛盾,反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5.课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照应前文,对前面的内容作了一个小结。在大量论据的铺垫下,作者作出了如下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结尾通过大量分析得出结论,有较强的说服力。

6.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被压扁的沙子”这一题目不仅没有离题,反而还能提示读者,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分析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对文章内容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不好。

7.《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两文的主旨相同,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主旨;文体相同,两者都是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相同,严密准确,又简明精练,幽默风趣。

文章侧重点不同,两者虽然都写到了恐龙的灭绝,但第一 篇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而第 二篇则是以恐龙灭绝的原因为探讨的主要内容,用“被压扁的沙子”作证据。

四、课文主题

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为说明对象,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课后思考探究

一、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二、示例:《被压扁的沙子》在文章一开头,作者便提出了问题,读完这段文字,感到仿佛是在讨论前一篇末了的话题。接下来,作者引述了1980年的一则报道,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进而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揭示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的形成原因之后,便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这些说明排除了“火山说”,并为“撞击说”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分析后,最后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运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四、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板块构造”理论是相联系的。“海沟的形成,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即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这一现象与“板块构造”理论相关联。

五、示例: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大量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然而,这些爬行动物却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有权威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在久远年代形成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 ◆ ◆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

句子,少年,手指,查字,时候,部首,短文,里和,思想,指缝,无责,树形,桃花心木,词语,老人,脚印,视野,题目,你的手,会成为,脚底下,丰子恺,其根,养其心,孔子,木苗,查音,英俊,里以,阳蒸融

2012-01-15 #小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学生,词语,关联词,习惯,关键词,关系,写错,基础,拼音,时候,用法,短文,问题,课文,培养学生,关联词语,出现错误,是什么关系,要认真,这道题,眼高手低,主峰,假设,做题,内容,变着法儿,别字,句子,基本功,审题

2008-02-02 #经典故事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快给孩子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快给孩子收藏

太阳,香气,公园里,我喜欢,语文,下册,孩子,季节,短文,拼音,答案,试题,kè,yuè,你认为,什么时间,不会写,写下来,评论区,连一连,单元测试,在什么地方,在下方,在哪里

2007-11-19 #长篇故事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94分 作文扣3分 真让我着急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94分 作文扣3分 真让我着急

孩子,这道题,词语,语文试卷,拼音,感觉,好的,下册,单元,作文,作文题,原因,句子,测试卷,情况,掌握情况,故事,电子版,私信,短文,语文,试卷,老师,题型,非常简单,第一题,练一练,我喜欢,个人,低年级

2019-11-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考试 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是难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考试 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是难点

孩子,题目,试卷,上学期,阅读理解,写错,内容,单元,动词,家长,成绩,拼音,老师,横折,笔顺,笔画,短文,能力,读音,难点,考试,没有时间,还不错,舒夏,在课堂,弯钩,语文,下册,伙伴,中都

2018-05-31 #故事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老师:阅读理解不容易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老师:阅读理解不容易

小题,孩子们,短文,家长,词语,难度,学校,内容,基础,教学,小学生,老师,明星,试卷,让孩子,中不,中一,学习效果,下册,单元,中易,人生观,价值观,动词,同音字,同类,字组,基础知识,学业有成,教育部

2007-02-09 #小故事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概括了学习的重难点值得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概括了学习的重难点值得收藏

孩子,题目,部分,语文,字词,下册,拼音,单元,形式,分析,测试题,重难点,课本,大题,短文,试卷,课本上,让孩子,例子,内容,意思,组词,老师,课文,了学,孩子们,第一大,关键,偏旁,做题

2020-09-24 #故事大全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概括了学习的重难点值得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概括了学习的重难点值得收藏

孩子,题目,部分,语文,字词,下册,拼音,单元,形式,分析,测试题,重难点,课本,大题,短文,试卷,课本上,让孩子,例子,内容,意思,组词,老师,课文,了学,孩子们,第一大,关键,偏旁,做题

2020-09-2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