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二里头的文化丰富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已被列入中国文明起源范畴

时间:2008-05-04

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内容吧!经过前后两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和钻探,已知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堆积丰富多彩,说明它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

提示:本文共有 25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二里头的文化丰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已被列入中国文明起源范畴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考古队对二里头遗址多次进行的发掘都发现的迹象。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内容吧!

经过前后两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和钻探,已知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堆积丰富多彩,说明它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如今,它的重要程度已经被列入到中国文明起源的大范畴中。这时,夏文化历久不衰的讨论集中于二里头遗址,文明起源讨论的焦点也集中在二里头遗址。

1975年秋天,因紧急任务,二里头考古队主力开往河南临汝进行突击发掘,只有高天麟和屈如忠二人被派往二里头遗址,旨在找到二里头遗址的墓葬区和相关的建筑基址。高天麟自参加二里头遗址第一次发掘以来,便把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这里是他事业的起点,也是他事业的顶峰,因此,他与神秘的二里头遗址建立起了特殊的情感。来到工地的第二天,高天麟和屈如忠便早早起了床,在空旷的遗址区踏察,希望有更多的新发现。朝阳在东方天空上抛撒出一片金色的光芒,小草沾满新鲜而晶莹的露珠。不远处高高矮矮的树木间,初醒的鸟儿在啁啾鸣叫,炫耀着自己银铃般的歌喉。高天麟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开始考虑下一步计划。

这次钻探,高天麟果然又找到一座大型建筑基址,被编为2号宫殿基址。2号宫殿建筑位于二里头遗址的中部,西南距1号宫殿建筑基址约150米。另外,在二里头村东南和圪头村北的高地上,他们还找到了墓葬分布区。高天麟和屈如忠当即对二里头大琢(汉代大墓)东侧的一座进行了发掘。这一时期,他们集中发掘了一批墓葬,获得大批随葬品,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对这一时期的文化性质的判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圪挡头村北墓地中,ⅢKM1、KM2、KM6、KM10几座古墓相距不远,一线排列,显然是同时期的墓葬,并经过严格的规划。据说解放前这里曾经不断发现裹在朱砂层里面的铜器和玉器,只是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性质而已。通过发掘证明,这里应该是一处中型墓葬群,它们的墓主人在当时应当享有特殊权利。

圪挡头村西北的ⅤKM4、KM8、KM11亦相距不远,也是一处中型墓葬群,与村北一处较大的墓群相距150米。只是这些墓葬多被农民挖土时破坏,墓底仍留有很厚的朱砂层,出土有玉柄形器、镀嵌绿松石圆形器、铜爵和涂朱圆形陶片等物。ⅢKM2墓是其中较大的一座,墓口南北长2.9米、东西宽2.07米,墓壁略呈斜坡状,口大底小,墓深96厘米。坑内上部填深黄色花土,西部经过夯打,较为坚硬。墓底中部有一大片鲜红的朱砂层,厚1.5厘米至5厘米,下面印有明显的席纹。墓坑的东北角有一盗坑,随葬器物几乎被盗掘一空。发掘者仅在朱砂层里发现一件玉质柄形器和小绿松石26件。另外,经过细心寻找,在朱砂层里还发现一块人骨残骸。

ⅥKM3是这批墓葬中最具典型性的一座。该墓位于二里头村东南的高地上,南距1号宫殿基址约550米。它是一个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口距地表深1米,南北长23米,东西宽1.26米。坑口上叠压着二里头第三期文化,估计原有墓口已经被晚期地层所破坏。墓底北部稍高,里面铺满朱砂,厚5厘米至6厘米。清去坑底放置的遗物后,在坑中部偏南处又发现一个小坑,南北长1.7米,东西宽0.74米根据墓室的大小和朱砂堆积的范围,估计木棺的长和宽均与墓室相近。墓坑内填有黄灰花土,发掘时未发现人骨与葬具。

墓中的随葬器物相当丰富,分上下两层放置。上层器物摆放在朱砂层的上面,大致与二层台相平。北面有圆泡形铜器1件,南面有铜爵和陶盉各1件。铜爵薄胎,口沿稍厚。窄流,尖尾,细腰,平底,下有细长三棱足,长短不一。器高13.3厘米,底长5.6厘米。器表留有范痕,修整较差,但形态和铸造工艺较前期有明显的进步。墓室东面有铜戈和石磐各1件,西北面有一片排列整齐的绿松石片,范围南北长25厘米,中部有玉柄形器1件,总共11件。墓室的上面散放着多个涂朱或涂墨的小陶片。墓室东西两侧的中部,分别放有铜钺和铜戈各1件,清理时发现钺刃和戈锋均朝上,附近散乱的绿松石片,可能为钺和戈上的镶嵌物,细心观察,发现钺和戈当初均装有木柄,木柄腐朽后留下有痕迹。铜钺中部隆起,器身较窄,前端增宽,形似长条窄身斧,长235厘米,宽3.1厘米。戈锋和刃部较为锋利,刃长27.5厘米,援长20.8厘米。援部铸有凸起云纹,纹间凹槽内镶嵌有绿松石,此戈制作精美而华丽。

下层器物埋在朱砂层里,分置在墓室北、南两端,有圆形铜器、玉璧、玉戈、绿松石三角器、骨串珠等,上下两层共出土器物24件。精细的随身器物放在棺内,其他如兵器、酒器等放在木棺和二层台面上。木棺腐朽后,自然分为上下两层。据观察,大坑是墓穴,小坑是棺室,这种繁复豪华的葬式,只有奴隶主贵族才可能拥有。这一时期,还集中发掘了一批小型土坑竖穴墓,主要分布在Ⅳ区、Ⅵ区和Ⅷ区,其他区域几乎没有发现小型墓葬,证明中型墓和小型墓按照一定的制度,分葬在不同的区域。在墓中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许多刻划符号。这些符号一般见于大口尊和深腹盆的口沿上,单个出现,系陶器烧成后用锐器刻划而成。

发掘者从这些符号所在的器物种类与位置,推测其中有些是用来做标记的,有些则表现了数字、植物、器具和自然景象,在商代甲骨文中可以找到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字。一些学者据此推断它们应已属早期文字的范畴。二里头遗址经过第一阶段的发掘,1981年开始编写发掘报告。由赵芝荃主持,方酉生和李经汉参与编写,该书于1982年完成。在编写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出土陶片进行了反复核对,包括核查期别选标本、拼对陶片复原器物等,全部工作都按照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程序进行。

虽然当时对二里头遗址的看法存在不同意见,但是他们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反映在《偃师二里头》发掘报告中:(1)二里头遗址分四期。(2)二里头遗址一、二期为夏文化,三、四期为早商文化。(3)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王都,即汤都西亳。这些认识的形成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相信《汉书·地理志》中班固注“尸乡,股汤所都”的记载是可信的,而诸多历史文献有关汤都西毫的记载亦可信。又因1号宫殿和2号宫殿属于第三期商文化,所以二里头遗址为商初的毫都自不待言。此后,多有响应者纷纷发表论文支持了这种观点。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可不要忘记给我们点赞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给我们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发表在评论区,小编都会仔细看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二里头的文化丰富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已被列入中国文明起源范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四方湖与二里头的故事 夏文化与商文化的历史对决

四方湖与二里头的故事 夏文化与商文化的历史对决

古城,夏文化,地区,南淮夷,人民,尹吉甫,文化,考古学家,淮河,涂山,雍伯,华夏文化,历史,发展,中华民族,王令,二里头遗址,夏都,时期,考古学,二里头,周穆王,农业,四方,大禹,淮河流域,税赋,税收,诸侯,诗经

2011-07-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二里头遗址的故事:“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这里

二里头遗址的故事:“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这里

二里头,许宏,最早的中国,龙形器,考古,二里头遗址,华夏,烤肉,都城,发现了,青铜爵,时期,工作队,中国最早,二里头文化,华夏第一龙,东亚,人们,绿松石,文明,时代,洛阳,疑问,礼器,讲座,都邑,洛阳博物馆,中原地区,东亚地区,中国

2008-11-11 #经典故事

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龙形器 让人想起《史记》记载的御龙氏

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龙形器 让人想起《史记》记载的御龙氏

孔甲,龙形器,养龙,豢龙氏,绿松石,二里头遗址,动物,史记,夏代,真龙天子,刘累,有一位,人们,华夏大地,手脚,洛阳,不会飞,了没有,是当时,为帝,二里头,孔甲养,孔甲见,曲伏,未得,虞夏,陶唐,龙是,发现了,历史

2007-08-08 #长篇故事

文学中的体裁源自拉丁文 又称作文类 是一个历史范畴和文化范畴

文学中的体裁源自拉丁文 又称作文类 是一个历史范畴和文化范畴

文类,戏剧,文体,亚里士多德,文学史,散文,标准,别林斯基,黑格尔,文学体裁,体裁,分法,基础,文学,文学理论,文心雕龙,文章,方式,明辨,概念,观念,诗歌,刘勰,吴纳,徐师,施塔,曹丕,柏拉图,格尔,相相

2011-05-15 #短篇故事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握中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握中

题意,材料,中华文化,增进友谊,文化交流,桥梁,过程,传播,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新范,新概念,内容,共鸣点,作业,影响力,情感,本题,错误,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民,传统文化,中外,基本内涵,各国人民,批判继承,文化创新,文化传播

2010-01-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座城市 横跨两个大洲 经历千年岁月

一座城市 横跨两个大洲 经历千年岁月

寺庙,朋友,皇宫,岁月,小城,店铺,黄金,是世界上,卡普,史特,六塔,文化中心,独一份,还可以,大洲,伊斯坦布尔,世代,专家,东西,产业,光脚,做生意,历史感,历史,城市,发音,名字,喷泉,国家,地方

2016-10-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握中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握中

D.,文化交流,错误,中华文化,共鸣点,增进友谊,情感,桥梁,中国人民,各国人民,告诉我们,影响力,过程,题意,传播,文化传播,新范,新概念,本题,文化,合题,作业,大众传媒,手段,意中,知识,说法,答案,中外,中国故事

2010-05-03 #短篇故事

临清老兵申红奇:诉抗战经历 忆峥嵘岁月

临清老兵申红奇:诉抗战经历 忆峥嵘岁月

申红,老人,敌人,部队,大众网,同志,海报,天气,战役,临清,战士,新闻记者,河北,老家,在申,张喜,战士们,一等功,临清市,人民,冰凌,写日记,冻得,刀子,历程,后人,喜报,战争,文化,时代

2008-09-2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