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弘扬“西迁精神”讲好法治故事——难忘巴山铁路人

时间:2008-05-11

60余载砥砺前行,彰显了中华儿女矢志不渝、至诚报国的大爱情怀

提示:本文共有 17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0余载峥嵘岁月,演绎了一代又一代西迁“拓荒者”坚定跟党走、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史诗。 60余载砥砺前行,彰显了中华儿女矢志不渝、至诚报国的大爱情怀。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历久而弥新。

资料图

在我国西部,有这么一座山,绵延川、陕等地,重峦叠嶂、峰谷相间,这就是大巴山。

12月2日,西部法制报记者来到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小区,采访在大巴山安康工务段坚守多年,带领铁路工人战天斗地,守护铁路安全的原西安铁路局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刘惠军。 “‘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一脉相传,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今年62岁的刘惠军精神矍铄,壮志不减当年,说话掷地有声。 1980年7月,刘惠军从潼关县参加工作到安康铁路工务段,当了一名线路工。30多年来,他坚守在大巴山,守护在铁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工务段工会主席、段长等职务。2014年12月,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任命为原西安铁路局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提起往事,刘惠军如数家珍,难掩心中激动之情…… 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地处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腹地,这里具有襄渝线上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的六大“之最”。在重峦叠嶂的大巴山里,巴山工务车间的干部职工面对“半年雪不融,秋季雨不停,天天云雾罩,抬脚爬陡山,落脚下深涧”的艰苦环境,凭着顽强的工作劲头,忠实地守护着铁路的平安。刘惠军和战友们坚守在大山深处,从事着线路、道岔、机车等维修养护,他们用双脚走遍了铁路线上每一个地方,守护着秦巴山区襄渝铁路81公里线路、78座桥梁、58座隧道的安全。几十年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不低头、不气馁,不断地适应和改善环境,踏实工作,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无事故。 “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内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巴山铁路人。刘惠军翻阅着一摞摞文字资料、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讲述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已去世的劳模、人称“巴山顶上不老松”的陈玉奇,是支援三线建设到巴山的第一代铁路工人。陈玉奇的儿女在父亲的感召下,来到大巴山里的紫阳工务段工作,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当年,桥隧工人曹美英的工作是系着安全带爬上100多米高的桥隧刷漆除锈,她的丈夫王大成是巴山第一批养路工,夫妻俩有个年幼的女儿。每天上班,曹美英将女儿绑在床上,然后到工区把自己绑在桥隧上进行除锈作业。就这样,曹美英“一头把孩子拴在床上,一头把自己拴在桥上”,她默默地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 工务段桥隧领工员管煜,曾是大伙心中的“婚姻介绍所所长”,如今去世多年了。当年,他年幼的儿子患上绝症不幸夭折,他将失子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间,日复一日地和大家一道守护在铁路线上。大巴山里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工区里许多青年工人找不到对象,管煜为了让这里的小伙子安心工作,主动当起了“月老”,先后有12位青年职工在他的热心撮合下,在巴山深处铁路工棚安了家。 90后小伙吉文佳毕业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分配到这里,现任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新麻柳工区工长。他刚到工区时,对这里的环境很不适应,甚至一度有了另谋出路的想法。但随着和老职工朝夕相处,他感受到巴山铁路人“奉献、坚定、乐观、执着”的精神风貌,用行动书写几十年安全无事故的担当。吉文佳说:“选择巴山我不后悔,这里有家一样的情怀!” 巴山工务车间线桥工区工长、“全国劳动模范”王庭虎在这里坚守了数十年,在襄渝线上徒步行走了13万公里,消除安全隐患3700余次,他所在的工区实现38年安全无事故。 刘惠军讲述着当年的故事,提起当年在大巴山里摸爬滚打的伙计们,他的眼睛湿润了。停顿了一会儿,他告诉记者:“巴山工务段工区货车多,过去常常发生‘货盗’现象,但警力有限,点多线长。于是,我们积极主动开展路地共建平安铁路活动,走村入户进行法治宣传,把群众发动起来,形成了民众自发护路、维护货车财产安全、主动参与铁路抢险的好风气。” 听完刘惠军的讲述,记者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代代巴山铁路人安于奉献山区、艰苦奋斗创业、开拓进取拼搏、坚定乐观自强?答案就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强大动力源泉。 难忘西部建设者,难忘巴山铁路人!(黄保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弘扬“西迁精神”讲好法治故事——难忘巴山铁路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听“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

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听“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

西迁,交大,西安交大,精神,教授,西安,建设,祖国,学校,交通大学,研究,故事,发展,工作,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专业,乡亲们,我国,贡献,事业,力量,国家,知识分子,陕西,院士,人生,博士,技术,母校

2010-07-13 #故事大全

央视《开讲啦》寻找“西迁精神”

央视《开讲啦》寻找“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交大,陶文铨,交通大学,西安交大,教授,节目,院士,国家,学校,党和国家,故事,校友,西安交通大学,发展,彭康,陈大燮,老教授,学院,热流,西安,贡献,青年教师,新时代,先生,初心,前辈,大礼堂,科学

2014-11-30 #故事大全

「作文解析」湛江二模:携西迁精神 走新长征路

「作文解析」湛江二模:携西迁精神 走新长征路

西迁,精神,交大,新时代,材料,青年,观后感,大我,立意,青春,上海,地方,情怀,考生,钟兆琳,陈学俊,人生,扣好,扣子,祖国,纪实片,青年人,最需要,作文,命题,年轻人,情境,领路人,建功立业,家国

2010-05-08 #短篇故事

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雷茂长,发动机,试验,李忠,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煤油,工作,液氧,精神,我国,技术,试验技术,西迁,秦岭,车间,副所长,凤州,喷管,工艺,条件,系统,零件,三线,任务,关键,扎进,推力,水平,液体

2017-10-11 #经典故事

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西迁,总书记,精神,习近平,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纪录片,交大,老教授,何铸,小雷,杨华,秦文,耿志,谭雪,交通大学,来源,央视网,代表,力量,制片人,国家,导演,师生,来信,智慧,故事,数人,陕西,剪辑

2018-12-11 #故事会

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西迁,总书记,精神,习近平,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纪录片,交大,老教授,何铸,小雷,杨华,秦文,耿志,谭雪,交通大学,陕西,代表,力量,制片人,国家,导演,客户端,师生,来信,智慧,故事,数人,来源,河北

2008-12-08 #小故事

习近平陕西行丨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习近平陕西行丨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西迁,总书记,精神,习近平,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纪录片,交大,老教授,何铸,小雷,杨华,秦文,耿志,谭雪,交通大学,陕西,代表,力量,制片人,国家,导演,师生,来信,智慧,故事,数人,剪辑,发展,建设

2011-03-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习近平陕西行丨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习近平陕西行丨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西迁精神”背后究竟蕴含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西迁,总书记,精神,习近平,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纪录片,交大,老教授,何铸,小雷,杨华,秦文,耿志,谭雪,交通大学,陕西,代表,力量,制片人,国家,导演,师生,来信,智慧,故事,数人,剪辑,发展,建设

2007-12-1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