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北京文化:古代庙会惠及民生 庙会是小吃的天堂

时间:2008-05-13

如此类活动中的轿役、乐工等,他们实际上正是通过赛会活动来谋求其生计

提示:本文共有 28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民间赛会活动的举行,不仅仅关乎信仰,其实在另一面更关乎一些人的生计。如此类活动中的轿役、乐工等,他们实际上正是通过赛会活动来谋求其生计。苏州东山,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有“出猛将”庙会。来自新潦、潦里等村的数万民众,分别从陆路及水路进行了“出猛将”等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有打船拳、荡荷船、舞龙、扭秧歌。最后,集中于龙头山葑山寺进香,并举办庙会活动。这些“出猛将”活动,一般都有地方富裕大户出钱,由各行工匠打制活动需要之器物,以收取工钱。而庙会活动的差役,也可从中获利。这也许既是他们为求自身福祉,或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与其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是相适应的。如乾隆年间,苏抚陈宏谋曾禁妇女入寺烧香,但在实行不久之后,却因“三春游屐寥寥,舆夫、舟子、肩挑之辈无以谋生”而导致“物议哗然,由是弛禁。”农历六月廿四既是二郎神的生日,又是苏州人的民俗节日“观荷节”。

苏州人爱花,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是情有独钟。农历六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是日上午,城东乡人必于二郎庙中卖萤灯、荷花、泥塑,游人甚多。可见,扎灯匠、捏泥人等手工业者都能从中获得生计。再如,苏州虎丘山塘每年三次的城隍出会。每届出会,山塘一带观者如云。并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山塘街上茶楼酒肆林立,而山塘街的舟船业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再又如,昆山胜浦宣卷执业者。“宣卷”起源于唐代僧侣们的“俗讲”。它是采用民间说唱的方式,让听的人为故事里的人物而悲、而喜、而爱、而恨。在苏州的农村庙会和农家的红白喜事、寿诞、新居的落成、婴儿剃头活动当中,一般都喜欢请宣卷人来热闹一下,以求祈福禳灾。庙会神社的兴旺还带动了其他的商业活动,如苏州城里的纸马香烛铺、锡箔手工业的发展、乡村的喜乐班,甚至也影响到了民族乐器制造业的发展。

清末民初的庙会、神社活动,在客观上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就业问题,也有利于稳定社会统治,其积极的社会意义是非常明显的。说起小吃,人们都熟悉又喜爱,它是相对于正餐的一种随意式的吃食,有固定的经营铺店,也有流动的推车挑担的游商。庙会是各种小吃最集中的地点,煎、炒、烹、炸、蒸、煮、焖、烤,各种烹饪方法制作的百种冷、热、生、熟食品,色、香、味俱全,食肆之问各种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加上翻炒声叮当作响,幌匾装饰和工具食器各异,令人在遍尝美味之时,还大饱了耳福和眼福。,真,首在各种庙会的小吃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悠久的北京小吃,它既有本地传统的汉族风味,又融和了满族和回族的民族风味,还有传自宫廷的御膳小食十九世纪末,民间画工绘制的风俗图中,涉及到的小吃有茶汤、豆腐脑、凉粉、糖瓜、糖饼、吊炉烧饼、豌豆糕、煎饼、烤白薯等等。

这些常见的街头食摊,庙会期间皆有售卖。北京的小吃不仅品种丰富,也很讲究文化韵味,味儿要地道,料要真鲜,做工讲究。虽是小吃也讲究个味出何处,门户字号。比如“爱窝窝”,原是昔日的宫廷甜食,本叫“御爱窝窝”,传到民间遂简称“爱窝窝”。传自宫廷的小吃还有“小窝头”、宫廷奶酪等。北京小吃有相当多的品种历史悠久,像人们常见的“切糕”,早在元代14世纪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就有记载:“街市蒸做面糕,有以黄米做枣糕者,多至二三升米作一团,徐而切破,称斤两而卖之。”而今的切糕所用原料与制法依然如当年所记。小吃的字号也如同名吃一样十分受重视,如吃馄饨,则有东华门的“馄饨侯”,制作最为讲究;吃茶汤,则有天桥“茶汤李记”最有名气,几代不衰;白水羊头以虎坊桥“李记白水羊头”创始人为马玉昆,已经营六代之久最为出名;煎饼以天桥市场的最好;同族的清真小吃则以城南牛街的最纯正。

按照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小吃分为蒸煮类、炸烤类、粘食类、粥羹类、肉食类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蜂糕、烧麦、千层饼、小窝头、炸糕、焦圏、蜜三刀、炸卷果等。现在的庙会上的小吃,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除了本地特有的地区性风味外,一些小吃因流传地域的扩大,已成为具有全国性的风味食品。在北京的庙会上,我们常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如源自新疆的烤羊肉串、云南的菠萝饭、朝族烧烤、宁波汤团、云南过桥米线、广东的炒河粉等等。随着生活的变化,小吃的品种不断更新,如过去的茶汤新增添了奶油、巧克力、草莓等多种口味;油茶系列多了诸如橘子、菠萝、椰子、莲藕、黑芝麻等品种。乡间庙会,是一个汇八方之人、聚万物之众、展百工之长、现万种风情之地。

徜徉庙会,就是徜徉在一个由人与物交织而成的缤纷世界;走进庙会,就是走进一幅由民风乡情染化而出的风俗画;感受庙会,就是感受一种祈国泰民安、盼风调雨顺、承传统文化、倡文明新风的氛围。每逢庙会时节,空气里就开始弥漫着庙会上那种特殊的喜气洋洋的味道,那种近邻乡众,望风相随的情景,那种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场面,是非常有感染力的置身乡间庙会,看南来北往人,听南腔北调音,这便有许许多多的情趣。如有兴致,可与那些淳朴善良的乡民们聊聊天,同那些高声吆喝商家和小贩们接接话,跟那些走南闯北一身豪气的游客搭搭讪,更是趣味横生。一场庙会赶下来,就似有识尽天下各等人阅尽世间各种事的感觉。赶庙会的妙趣不仅仅在于感受人,还在于赏其物。

乡间庙会,是用千千万万各种各样的货物点缀而成的。老头老太摊前或精巧或朴拙的小家什针线活儿,会让人眼界大开,那你高我低、欢快响亮的猪仔狗崽、小鸡小鸭们的鸣叫声,是回荡在庙会上的悦耳的乐章。那吹糖人和捏面人随口“吹”来晶莹剔透的糖人、信手“捏”来活色生香的动物,是点缀在街头一朵朵奇葩,而那随地而设水灵灵鲜滴滴的瓜果蔬菜摊,则是庙会上一道鲜亮的风景。盘桓乡间庙会,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能让人识得许多稼穑事。庙会上最活跃的,是那些乡间的能工巧匠。他们带着一种自豪的神态将各自的手艺展现无遗。弹棉花的随着他那“卟当卟当”的弓声,好似在人们眼前飞舞起片片洁白的云朵;爆米花的伴着那一声轰响,颗颗米花却似人们脸上的一份份灿笑;走街穿巷的阉猪人,虽不见他的吆喝却与多少赶庙会的人达成彼此的默契…这些工匠,手虽粗糙却灵巧无比,上庙会看乡间匠人的手艺,实在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庙会上最吸引人的,还是看表演和祭奠祖先活动。振奋人心的锣鼓响过之后,巡游、秧歌、花车和舞狮子、踩高跷、耍龙灯,纷纷登场,祠堂内的戏台上是传统民俗异彩纷呈,台下是熙熙攘攘喝彩声声。而祭奠祖先的仪式,更是一个万人朝圣的宏大场面,鞭炮齐鸣,器乐同奏之后,祭祖大典开始了,此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晨钟暮鼓霞烟缭绕,烛光香火熠熠生辉,从主祭就位、行三献礼、受酒、受饼到辞神,无一不透现着那份庄严和肃穆。人群中既有踏青游玩的青年男女,更有虔诚的进香礼佛的信佛者,他们既在祭奠着共同的列宗先祖,也在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乡间的每个庙会,都是展现处民风、民情、民俗的大舞台。去乡间赶庙会,就是去感受乡间浓郁的乡村风情,去追寻触摸祖先迁徙的足迹。乡间庙会,就是乡村生活的万花筒,蕴含着活力、新奇和美感去乡间赶庙会,就是去感受乡村,感受乡民,就是融入传统又多彩的乡村生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北京文化:古代庙会惠及民生 庙会是小吃的天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庙会之怪:小吃价格年年涨 商家不愁卖 老人来了说活遭罪!

北京庙会之怪:小吃价格年年涨 商家不愁卖 老人来了说活遭罪!

王女士,北京,庙会,包子,感觉,年味,孩子,老人,传统文化,老爸老妈,城市生活,地坛庙会,商业一条街,纳客,老北京,铁板鱿鱼,生活节奏,味道,任务,东西,价格,历史,厕所,地方,地坛,商家,姑娘,小吃,河北,时刻

2007-09-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老北京5大最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逛庙会必不可少 你都体验过吗?

老北京5大最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逛庙会必不可少 你都体验过吗?

京剧,豆汁,北京民俗,好的,逛庙会,北京,代表,景山,是我国,朱元璋,铭记于心,世人,一大,于明初,保健,公园,历史,民俗文化,地坛,国粹,年间,宫廷,场所,御厨,成分,徽剧,效果,时代,白云观,特色

2015-04-27 #长篇故事

老北京文化:豆汁和茶汤的由来

老北京文化:豆汁和茶汤的由来

豆汁,茶汤,北京,技巧,茶汤李,很多人,历史,味道,铜壶,北京人,乾隆帝,原料,小吃,开水,民间,绿豆,中华名小吃,大茶壶,北京小吃,京城,京剧,卖茶,壶嘴,宫廷,御膳房,御膳,手艺人,淀粉,爱喝,膳房

2014-08-11 #故事阅读

北京胡同里的老味道 南方吃货敢不敢来战?

北京胡同里的老味道 南方吃货敢不敢来战?

特色,传统小吃,老北京,传统,东西,吃货,功效,历史,小吃,味道,层次分明,豆汁,食品,食物,你居然,卤煮小肠,天兴居,糖火烧,又称,师说,汤红,郭老,香味儿,老北京小吃,北方小吃,卤煮火烧,一带,一家,仙居,文化

2011-11-16 #故事会

博物馆里的老北京 有不一样的故事 带你体验浓郁的文化

博物馆里的老北京 有不一样的故事 带你体验浓郁的文化

...,院子,发展,另外一个,从金朝,为正,大文,那可真,名优风味小吃,好友世界商场,故宫博物院,文丞相胡同,民间工艺品,王府井小吃街,老北京,美食吧,还可以,一览,中华民族,东南西北,东西

2013-06-13 #长篇故事

九门小吃 北京胡同深处的四合院 汇集京城12家老字号300种小吃

九门小吃 北京胡同深处的四合院 汇集京城12家老字号300种小吃

小吃,北京,褡裢火烧,茶汤,经营,北京小吃,年间,九门小吃,恩元居,陈玉田,苏造肉,味道,年糕钱,老北京,豆腐脑白,京城,品种,大栅栏,清光绪,牛街,生意,爆肚冯,腰窝,门框胡同,馅饼周,卤煮小肠,价格,伙计,作料,文化

2016-06-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重庆火锅和老北京火锅的不同 一个涮羊肉 一个涮“下水”

重庆火锅和老北京火锅的不同 一个涮羊肉 一个涮“下水”

火锅,重庆,牛羊,老北京火锅,重庆小吃,内脏,味道,年代,时候,美食,羊肉,文化符号,上世纪,毛肚火锅,于野,努尔哈赤,牛血旺,鹿氏,好的,第一家火锅,老北京,重庆风味小吃,吊脚楼,吃火锅,人生,书籍,乡愁,习惯,中流,丢到

2010-02-15 #短篇故事

老故事 老风俗 这些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简直太迷人!

老故事 老风俗 这些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简直太迷人!

老北京,老北京人,百家号,烧酒,茶馆,市井生活,作者,饮食,老故事,北京,味道,小吃,犒劳,风俗,黄酒,喜马拉雅,什刹海,养鸟,地方,文化,文章,特色,种类,花茶,雪里蕻,鸟笼子,北京人,丁一,万大,盖布

2020-09-0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