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听西藏老边防讲述卓拉哨所的故事

时间:2008-05-23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乔楠楠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听西藏老边防讲述卓拉哨所的故事■中国军网记者 乔楠楠边防艰苦,却总是有着说不完、道不尽

提示:本文共有 22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乔楠楠

【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

听西藏老边防讲述卓拉哨所的故事

■中国军网记者 乔楠楠

边防艰苦,却总是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感人故事。西藏边防尤其如此。

来到拉萨头一天吃饭的时候,隔着饭桌,一位英武的军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说话间,他把帽子从头上捋了下去,亮出了半秃的头顶——西藏军人特有的“高原发际线问题”,暴露无遗。一瞬间,他看上去突然老了10岁。

他果然是一位老边防,从军26年,驻藏20年,有着一肚子的边防故事。卓拉哨所,那山、那人、那条小狗,就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在我的眼前鲜活起来——

西藏边防哨所,共同的特点是,山高路险难行。“高”就不用说了,哨所海拔超过4000米,道路最高程在海拔5000米以上,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险”“难”到什么程度?官兵常挂在嘴边的“绝望坡”“忘情坡”,可不只是某一个哨所独有!

那年去卓拉哨所检查工作,边防团的人说,你们的车上不了山,得用我们的“猛士”才能上去。那语气,根本不容置疑。

上山的途中,一路冰雪,驾驶员开得很慢。说“上”卓拉其实不准确,应该是“爬”卓拉才对——路上要翻越四个大山坡:一号坡陡,二号坡长,三号坡四号坡最让人发怵。

上山的途中,遇见一个大石头,有多大呢?两层楼那么高,一间房子那么大。就那样横在路中间。没办法,我们只能从另一条更难走的小路绕过去。而从连队到卓拉哨所,还要翻三个山坡,官兵们给它们分别取名为“忘乡坡”“忘情坡”“忘忧乐”……

卓拉哨所这个地方,常年大雾弥漫、风雪肆虐,一年见不了几天太阳,被褥经常是潮湿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云端哨所”。我在那儿,觉得待上几分钟都头晕脑胀。

卓拉哨所有一个排长,非常朴实、非常热情,我到的时候,他正在生火做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炊事员。一问才知道,平时他就带着几个兵值守,每天观察汇报情况,记录日志,定时巡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去的时候,他已经在卓拉哨所连续干了三年了。

卓拉哨所有很多狗,排长说,只有一条是我们自己养的,其他五六条都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野狗,哨所开饭的时候,野狗们经常过来找吃的。

我们到哨所刚好是开饭的时候,一群狗迎接我们。我们走的时候,野狗全部不见了。只有哨所养的那条狗,一直把我们送到了离哨所一百多米的地方。

你可别小看这一百多米!这一百多米,几乎没有路,布满乱石,悬在峭壁上,这条小狗要爬很长时间。

我抱着小狗的头跟它告别,它就眼巴巴望着我,眼神里写满了不舍。我心软了,就跟它又玩了一会儿。排长说,它是舍不得你,它有阵子没见到外面来的人了。

再次跟它依依不舍作别,小狗追着我们跑。我一下子就流泪了,真的很想把它带走,但是我不能带走它,它在哨所还能陪伴战士们,能让这个鸟都飞不过去的山尖尖不那么冰冷。

卓拉哨所

听着这位老边防的讲述,记者急切地想知道现在的卓拉哨所是什么样子。

老边防不紧不慢地说,“卓拉”,在藏语里意思是“乱石堆放的地方”,常年风雪不断,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内地的三分之一。“在过去,你知道啥是西藏边防的‘四大名菜’吗?土豆、白菜、海带、木耳。‘四大名菜’要从每年的十月份吃到来年的五月份……”

听他这么说,记者想起作家毕淑敏回忆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在阿里当兵时的情景:吃的是脱水菜,像纸片一样干燥的洋葱皮,在雪水的浸泡下,膨胀成赭色的浆团,炒或熬以后,一种辛辣而懊恼的气味充斥军营。

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

卓拉哨所的自然环境没有变化,依然缺氧、潮湿,悬在天边边,但是,哨所的住房、用电、吸氧、洗澡,特别是物资运输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记者了解到,在西藏军区和日喀则军分区机关的大力支持下,边防某团携手地方有关部门,陆续为该团下辖的海拔4000米以上的卓拉、詹娘舍、甲公拉等7个哨所开通了5条运输索道,彻底结束了这些雪山哨所近半个世纪以来运输物资靠“人背马驮”的历史。

2018年3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卓拉哨所索道开通。

从这一天起,封山期哨所吃菜难、饮水难等“老大难”问题都一去不复返,一年四季氧气通到战士床头,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瓜果、喝上纯净水……以前用来背雪水的水桶,用哨所战士的话说,“退休了”!

2016年除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来。大年初三,官兵背着迟到的年货上卓拉哨所。李西 摄

过去往山上运物资,需要四五名官兵每周运一趟,肩扛手提,在陡坡上攀爬;如今有了索道,每天都可运送,一趟只需半小时,一次可运送100公斤左右的物资,官兵们只需在哨所门口等着就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守防和巡逻上了。

索道的建成,不仅方便物资运输,还增强了一线哨所的医疗保障能力。2018年夏季,卓拉哨所一名战士突发高原肺水肿,昏迷不醒。官兵们通过索道将这名生命垂危的战士安全送下山,及时挽救了他的生命。

一根索道,将曾经的雪域孤岛与外面的世界拉近了。

卓拉哨所的官兵在巡逻途中。赵朋超 摄

近年来,西藏军区通过军民融合方式,遴选社会优质保障资源并签订协议,建立“野战流动超市”,向边防一线哨所、高原驻训部队提供主副食、日用品等综合保障服务。此外,为保证封山期的物资配送,上级部门还为一些连队哨所修建了停机坪,采用直升机运输方式,构建空地一体多维投送网,彻底解决了雪山孤岛补给难题。

一份来自西藏军区保障部的报告显示: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这种集中选购、直达配送的新型高原保障模式,不仅节省部队运力、减少运输安全隐患,还降低了蔬菜、水果等副食品物资的途中损耗,确保了物资配送质量……

今天的雪域哨所,已不再遥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听西藏老边防讲述卓拉哨所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个西藏戍边老兵的爱情故事

一个西藏戍边老兵的爱情故事

王勇,媳妇,军人,父亲,战士们,父母,经历,战友们,吉隆,地方,家人,战争,战士,海拔,时间,痴儿,老丈人,职业,解放军,边防,连队,格桑花,执行任务,西藏军区,信号,儿子,回信,哨所,和平,尼泊尔

2009-10-09 #故事会

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的强军故事

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的强军故事

官兵,连队,哨所,大雪,集体,西藏军区,任务,山口,帐篷,故事,战友,战士,方向,暴风雪,禁区,营养,距离,边防,通道,高地,巡逻任务,这些年,向勇,冯哲,卢红,封寒,小赵,王德,科里,罗凯

2010-01-26 #短篇故事

建功生命禁区的戍边模范——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的强军故事

建功生命禁区的戍边模范——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的强军故事

官兵,连队,哨所,大雪,西藏军区,小标题,故事,模范,禁区,集体,强军,任务,山口,帐篷,战友,战士,方向,暴风雪,营养,距离,边防,通道,高地,巡逻任务,这些年,向勇,冯哲,卢红,封寒,小赵

2007-01-18 #故事大全

有关一个边疆战士的小故事

有关一个边疆战士的小故事

梁波,哨所,于辉,战士,杨恒,杜江,积雪,磊磊,赵勇,战士们,詹娘舍哨所,王鑫,官兵,班长,战友,边防,雪崩,副班长,西藏军区,云中,雪地上,亚东县,卫生员,团结互助,地方,情况,詹娘,告诉记者,英勇顽强,成都军区

2020-08-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有关一个边疆战士的小故事

有关一个边疆战士的小故事

梁波,哨所,于辉,战士,杨恒,杜江,积雪,磊磊,赵勇,战士们,詹娘舍哨所,王鑫,官兵,班长,战友,边防,雪崩,副班长,西藏军区,云中,雪地上,亚东县,卫生员,团结互助,地方,情况,詹娘,告诉记者,英勇顽强,成都军区

2020-08-29 #短篇故事

《一本打开的日记一个女军官在老山前线和西藏圣地的格外经历》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一本打开的日记一个女军官在老山前线和西藏圣地的格外经历》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哨所,封雪锁,内容简介,乃堆拉,信和,月份,官兵,报纸,西藏,边防线,邮递员,银光,中印边境,金秋时节,这个季节

2018-03-24 #长篇故事

突然!驻西藏边防解放军传來的几组画面 感动的国人民猝不及防!

突然!驻西藏边防解放军传來的几组画面 感动的国人民猝不及防!

官兵,面罩,雪域高原,冰雕,冰雪,哨所,海拔,极端,西藏,边防,风雪,李玉成,两棵松,西藏军区,雪坑,国门,一面,内热,体魄,乡亲们,人民,公路,再加,军史馆,十分困难,凝霜,协力,名将,含氧量,地域

2007-07-29 #经典故事

屹立“祖国之巅” 守望“精神屋脊”

屹立“祖国之巅” 守望“精神屋脊”

精神,郭帅,军人,官兵,艰苦奋斗,记者,边防,故事,战士,查果拉,祖国,西藏,杨祥,陈嘉庚,地方,军队,岗巴,条件,高原,人民军队,共和国,哨所,基因,强军,战友,我军,生命,红军,张贵荣,梁昆

2019-08-1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