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两晋时刘琨 祖逖 陶侃三位英雄排名如何?对手石勒的态度很重要

时间:2008-06-13

刘琨和祖逖两人有很大的交集,两人一同闻鸡起舞,一同谈论天下大势,交流理想,后来又各自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员陶侃虽然在时间上

提示:本文共有 33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坐镇一方有出色文治武功的三位统帅

西晋末到东晋初年,出了三位战功赫赫的统帅,他们是刘琨、祖逖和陶侃。

刘琨和祖逖两人有很大的交集,两人一同“闻鸡起舞”,一同谈论天下大势,交流理想,后来又各自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员

陶侃虽然在时间上比刘琨和祖逖稍后,可是打过的大仗却不比刘琨和祖逖少,而且有匡扶王室之功,同样坐镇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刘琨、祖逖和陶侃三人都和后赵皇帝石勒交过手,都称得上是晋王朝的民族英雄,因此,非常具有可比性。

刘琨、祖逖和陶侃三人还都是为帅之才,有着不错的文治武功,既能打仗,又能开拓根据地并进行建设,这是他们与宋代名将岳飞的不同。

对刘琨、祖逖和陶侃三人,可以先从“文”和“武”两方面入手,再进行综合比较。

二、“文”方面比较

1、以文转武,无愧第一交椅

单纯从文方面比较,刘琨无疑应该坐上第一把交椅。

刘琨本就是以文转武的武将。在天下大乱之前,刘琨是京城著名的文学团体“二十四友”之一,团内有著名的陆机、潘安、左思等大文学家。

刘琨战前担任的职务,是著作郎、太学博士,这些职位都是面向学富五车人才的

刘琨精于文学和诗歌,他做的《重赠卢谌》和《胡姬年十五》乃是魏晋时期诗歌经典,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刘琨文列三人第一,当之无愧。

2、小吏出身,熟练公文,坐第二把交椅

在刘琨、祖逖和陶侃三人中,陶侃的出身最为贫苦。

陶侃是江东人,他的父亲是东吴品级不高的扬威将军,而且早死。陶侃早年丧父,加之当时中原人对江东人的轻视,因此陶侃母子很难得到旁人的关照,家中甚为贫苦。

所幸出身将门,相比其他寒门在经济和文化上要好得多,因此陶侃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陶侃先担任小吏,后来担任太守的督邮,再担任县令,再为太守的主簿,这一路上来,都是凭借着他本人的文采和办事能力。

之后陶侃被举孝廉推荐到了京城首辅张华的门下。张华是工于诗赋的文学家,编撰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之称的《博物志》。张华先没有看上陶侃,可是一次谈话之后,就感觉陶侃非常人。

陶侃本人在为官之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文学修养,他“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这是典型的儒家做派,陶侃是位儒将。

因此,陶侃之文,当列第二。

3、年少未知书,后博览群书,坐第三把交椅

相比刘琨和陶侃的“文”,祖逖排第三。

祖逖的家境比陶侃好不少,虽然他的父亲也早死,可是他的父亲是晋朝嫡系的太守,几个哥哥也很有才干,因此他本人没有受过苦,相反,由于疏于管教,他在十四五岁时还没有读过书,“年十四五犹未知书”。

祖逖不读书,不是因为家贫读不起,而是他自己喜欢玩,“性豁荡,不修仪检”因此他的哥哥们都为他着急。

但是祖逖的性格很好,情商也很高,这使得他很会办事,而在办事的过程中,让他认识到没有文化带来的烦恼,于是他开始学习了。

因为是遇到问题才学习,所以祖逖的学习和刘琨等人高雅的诗词歌赋情趣不同,他是经世致用之学,以实用为主,他“博览书记,该涉古今。”

祖逖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因此他的学习吸收很快,效率很高。后来祖逖往来于范阳和京城洛阳之间,见过他的人都叹他具有“赞世才具”,也就是有真正实用的,可以为国为民的真材实料。

祖逖之文,当属第三。

三、“武”方面的比较

对三人进行“武”的对比比较难,因为三人的成就都在武功上。

1、刘琨的武功

刘琨怀揣并州刺史大印,单枪匹马从洛阳出发,凭着一路之上招募的千余战士,打破匈奴刘渊军队的阻拦进入晋阳(今太原),对晋阳进行重建。

刘琨进入的晋阳城,是“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而且匈奴军刘渊的总部就在距离晋阳三百里的离石,骑兵一天之内就可以赶到。

在如此的环境之下,刘琨先用离间计团结了匈奴之外的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收降了万余部落,结果反使刘渊害怕而远离晋阳。不到一年,刘琨就恢复了晋阳城的生气,外部人口不断回流,城内出现“鸡犬之音复相接”。

之后,随着中原日益纷乱,中原人几乎都往刘琨处跑。刘琨的并州成了抵抗刘渊和刘聪匈奴军和石勒羯军的重要基地。

鼎盛时期,刘琨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麾下有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军20余万。

2、祖逖的武功

祖逖的创业史和刘琨相似。

祖逖创业之初,只有一颗豫州刺史大印,千人的粮草,三千匹布和百余户部下,他带着部下从京口(今镇江)渡江北上,在淮阴铸造兵器,招募人马,得了两千人后,再转入中原。

祖逖进入豫州后,先对各路坞主进行剿抚,以此壮大自己,这些坞都是为了抵抗匈奴和羯人军团而成的自发组织,坞主良莠不齐,有的向着石勒,有的向着晋朝。祖逖本人“轻财好侠”,又“爱人下士”对人不论贵贱,都能以礼相待,以恩相报,使得众多人感于他的魅力而归附。

祖逖很快就可以和石勒抗衡,他先破了石勒的儿子,勇将石虎的5万军,又破了石勒亲自带领的1万余精骑。胜仗更让祖逖收获了民心,于是各方英雄豪杰来降,包括石勒军中的人也大批投降到祖逖麾下。

祖逖以两千人起家,将石勒大军赶出了黄河以南,“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令石勒不敢“窥兵河南”。

可惜,正当祖逖积极准备渡黄河北伐时,却因病而死,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陶侃的武功

陶侃的主要功绩是在平定江东之乱,也和石勒交过手。

陶侃最先为荆州刺史刘弘的长史,他带兵讨伐襄阳的叛贼张昌,胜利之后以军功封侯。后为江夏太守,破了前来攻打的江东叛贼陈敏的弟弟陈恢,一战而止住了陈敏军的扩张势头。

陶侃的最大战功是破了江东最大流民集团的杜弢叛乱。杜弢在江东横行数州,无人能敌,可以说若没有陶侃,就没有东晋。

之后,陶侃平王敦的叛乱。关键时刻又出兵平了无人能敌的苏峻叛乱。

陶侃内战在行,外战也不含糊。

公元332年的秋季,陶侃派他的儿子陶斌和南中郎将桓宣攻打石勒后赵军,收复了樊城、新野和襄阳。

陶侃“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他的功绩在于肃清了八州的治安,使得“皇家以宁”。

从上所述,单以刘琨、祖逖和陶侃三人的武功来排名,似不太好比较,而以他们的对手石勒的眼光来看较为客观。

四、石勒对三人的态度

1、石勒对刘琨的态度

刘琨获得了石勒的母亲,他没有将石勒的母亲扣为人质,而是将她和石勒的从子石虎一同送给石勒,并带给石勒一封劝降信,信中承诺封石勒为“侍中、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石勒的态度是“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

石勒对刘琨送回自己的母亲和儿子并不以为然,反称刘琨为“腐儒”,然后“谢而绝之”。

而最后刘琨的死,虽然直接原因是死在自己人手中,根源上,还是死于石勒之手。

2、石勒对祖逖的态度

祖逖将石勒军全部赶到了黄河以北,并积极准备渡河北伐。

祖逖的牙门将童建杀了新蔡内史后投降了石勒,结果石勒把童建斩首,并将首级送给祖逖。石勒对祖逖说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

石勒还亲自到幽州为祖逖修祖父和父亲的坟墓,还给祖逖下书要求互市。祖逖不理睬石勒,但是对石勒的互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暗地里获了十倍的利。

3、石勒对陶侃的态度

曾屡次跟随祖逖和石勒作战的后将军郭默,因为杀了东晋的江州刺史,结果被陶侃征讨。郭默自觉不是对手,带着儿子向陶侃投降,被陶侃斩首。

后赵的石勒军听说郭默被陶侃兵不血刃活捉,对陶侃顿时产生了畏惧感。因为石勒军和郭默交战多年,知道郭默是一员难以对付的猛将,却被陶侃轻易擒拿,可见陶侃的厉害。

苏峻叛乱,陶侃的儿子被苏峻的手下冯铁所杀,后冯铁投降石勒而被重用。陶侃写信告知石勒冯铁和自己的杀子之仇,结果,石勒将冯铁“召而杀之”。

从石勒对刘琨、祖逖和陶侃三人的交道看,石勒是祖逖的手下败将,因此对祖逖最为恭敬;和陶侃交手又以丢失樊城、新野和襄阳而告终,因此对陶侃多忌讳;对刘琨则优势明显,因此相比对待祖逖和陶侃,石勒对刘琨是稍有不屑。

五、三人的综合比较

单纯从“文”“武”综合能力来看,祖逖和陶侃无疑排在刘琨之前。祖逖几乎从零创业起家,收复长江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这样的成绩,其难度非陶侃可比,因此祖逖位列第一,陶侃第二,刘琨第三。

如果以对王室的忠心来看,刘琨孤立北方,奋斗不息,最后献出生命,其赤胆忠心当列在第一;陶侃虽然成了东晋的顶梁柱,可是期间曲折太多,因此列第二;祖逖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是北伐英雄,可是他死后他的弟弟祖约承袭他的职务,却参与了苏峻之乱,为祖逖减了不少分,因此祖逖列为第三。

如此比较,各位读者怎么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两晋时刘琨 祖逖 陶侃三位英雄排名如何?对手石勒的态度很重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祖逖和刘琨:志向远大的东晋将领

祖逖和刘琨:志向远大的东晋将领

祖逖,北伐,公元,司马睿,中原,刘琨,王敦,家渡,政权,江南,统治者,斗争,北代,其力,司州,应是,戴渊,晋元帝,石勒,范阳,向北,清中,破石,世家,人民,京口,军事,仇恨,人物,内战

2008-03-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闻鸡起舞的祖逖刘琨 命运结局超乎多数人预料 令人叹惋

闻鸡起舞的祖逖刘琨 命运结局超乎多数人预料 令人叹惋

祖逖,刘琨,晋王,北境,豫州,匡济,晋武帝司马炎,闻鸡起舞,历史,中原,刺史,朝廷,王朝,离世,代勇,司州,孤勇,易木,石勒部,郁成疾,闻鸡鸣,马化龙,小吏,下站,国都,幕下,年运,个人,一生,万难

2018-07-08 #故事大全

“闻鸡起舞”见证了一对好基友祖逖和刘琨的深厚友谊 你晓得吗?

“闻鸡起舞”见证了一对好基友祖逖和刘琨的深厚友谊 你晓得吗?

祖逖,刘琨,北方人,闻鸡起舞,军事家,公元,晋书,舞剑,好基友,兴军,司空,晋愍帝,石勒,范阳郡,赵明,诸军,魏昌,鲁公,大将军,小吏,下刘,家和,常周,成语,事情,个人,一大,主人公,中山,人民

2009-03-17 #短篇故事

刘琨与祖逖:成语“闻鸡起舞”背后的真实历史

刘琨与祖逖:成语“闻鸡起舞”背后的真实历史

刘琨,祖逖,闻鸡起舞,成语,故事,天下,朝廷,荒鸡,卢谌,北伐,鲜卑人,个人,兄长,匈奴,叫声,国难,常理,并州,幽州,扬州,晋书,河南,火光,词汇,两个人,二十四友,于中原,匈奴兵,志向远大,这两个人

2008-01-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晋朝祖逖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关于祖逖 刘琨的成语故事是哪个

关于晋朝祖逖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关于祖逖 刘琨的成语故事是哪个

祖逖,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刘琨,故事,晋朝,小时候,知识,远大抱负,孩子,恶声,青年时代,到自己,是哪个,爱读书,典故,历史,成语,晋书,网友,认真学习,中的主要人物,于是就,告诉我们,报效国家,闻荒鸡,闻鸡鸣,出处,一身,事业

2020-09-04 #短篇故事

关于晋朝祖逖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关于祖逖 刘琨的成语故事是哪个

关于晋朝祖逖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关于祖逖 刘琨的成语故事是哪个

祖逖,成语故事,闻鸡起舞,故事,小时候,知识,刘琨,远大抱负,孩子,青年时代,到自己,爱读书,晋朝,典故,成语,历史,恶声,认真学习,中的主要人物,于是就,告诉我们,报效国家,闻鸡鸣,一身,事业,剧本,士别三日,成就,晋书,有志气

2020-09-04 #短篇故事

闻鸡共起舞的两个主角:刘琨和祖逖 南北朝时期的传奇人物

闻鸡共起舞的两个主角:刘琨和祖逖 南北朝时期的传奇人物

祖逖,刘琨,北伐,司马睿,闻鸡起舞,刺史,晋阳,洛阳,胡人,那时候,一面,历史,佞人,含恨,并州,哥哥,团结一致,敌方,河北,豫州,馋言,两个人,修仪,刘渊,刘聪,司州,大都督,帅男,岳飞,戴渊

2010-03-16 #故事大全

鸡鸣声中 两少年舞剑成佳话 成语故事系列NO.38 祖逖 刘琨为报效国家 拔剑练武的

鸡鸣声中 两少年舞剑成佳话 成语故事系列NO.38 祖逖 刘琨为报效国家 拔剑练武的

祖逖,故事,闻鸡起舞,鸡叫,刘琨,成语故事,舞剑,司州,练剑,报效国家,和发,小刘,成语,知识,就起床,小朋友们,悬梁刺股,发奋图强,孙敬,苏秦,文能武,曹操,杨修,来比,鸣叫声,责任编辑,大有,还记得,主人公,刺股

2020-06-1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