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祥玉:西王母神话故事的演变《甘肃泾川与西王母

时间:2008-06-17

甘肃神话人物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8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神话是史前时期民间文化的产物,是反映上古时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上古时代生产力的低下落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才借助幼稚的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而达到征服自然力的目的,以显示先民的不可战胜性,从而表现他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近期理想的追求。西王母神话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不衰和流传之广,就是除了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之后表现华夏女性刚强、善良、友爱的又一个典型形象。

西王母形象在古代神话故事中,主要是以“神仙”身份出现的,这类记载散见于各种古籍篇章。最早的《山海经·西次三经》说:“玉山,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海内北经》则讲:“西王母梯几而载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淮南子·览冥训》还记述了“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女亘娥窃以奔月”的经过,《穆天子传》又把西王母描绘成“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为天子谣”的能歌善舞之妇。至于《神异经》的有关记载更为离奇有趣。叙述西王母每岁登大鸟之翼,与东王公会面。东王公是一位男神仙,《神异经·东荒经》这样介绍:“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没有入不出者,天为之笑。”《中荒经》把东王公又补叙了这样一段:“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翼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

上述不同的记载,各有自己的侧重,但共同反映了西王母的原始面貌是一个荒诞不经、离奇古怪的形象: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她远离中原大地,住在很远很远的西方,那里是尚处在与世隔绝的洪荒之地,无人与之交往,只有天界的神仙和个别被“神化”了的部落领袖及封建帝王,才能偶然短暂地接触。然而,一旦接触却发现西王母是一位彬彬有礼、能歌善舞且富感情的妇女。例如《穆天子传》写周穆王西行昆仑,见到西王母后受到热情款待,在宴席上宾主相敬,二人互相酬唱。西王母助兴的诗曰: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应答的诗曰: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此唱答反映了素不相识的宾主一见如故和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分别时西王母殷切希望周穆王再返昆仑,周穆王表示三年后相见。虽说道路遥远,白云丛山隔不断中原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古代神话中出现的人物大都由各种凶猛动物的局部肌体组合而成。比如补天的女娲是人头蛇身;管理江海的水神天吴是八首人面,虎身十尾;鼓其腹而雷鸣的雷神也是人面龙身……尽管形象丑陋,甚至给人以凶恶的恐怖感,但他们的心灵本质皆与人类相通,具有人类的美好感情,体现着人类的意志与愿望,爱憎、善恶观念泾渭分明。西王母虽是人形,却有豹尾,牙齿锋利如虎,披头散发却插着一枚玉簪。她不时地发出吼声,把天灾和五刑管得十分严格,只怕有失分寸而祸害人世。

关于西王母的来历,各地传说纷纭。陕南地区和川北一带的说法基本一致。她又名金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是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姓缑氏,因她治理西方,故称西王母。与治理东方的东王公相对应,她的职责是支配一切女仙,东王公支配一切男仙。长期住在昆仑玄圃宫殿里。宫殿的左侧有瑶池,右有碧水流过,山下有细水环绕。元始天王(即承受天地阴阳之精而自生的盘古真人)授她统率万灵、真圣的竹录,由她治理天下的不平之事。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当黄帝被蚩尤逼得走投无路时,她立即派遣九天玄女下凡相助,后又传授清净无为之道超度黄帝。这表明西王母有很高的法力。太上老君传给西王母的《常清净经》,当周穆王乘八头名马牵引的车子晋见她,她又毫不保留地传给了周天子。

还有一件事也表现了西王母的可敬可爱。汉武帝渴望长生不老,西王母于公元前110年7月7日降落武帝宫中,带去7个仙桃给武帝吃4个,自己吃3个。武帝收起吃剩,西王母问其原因,武帝说留作种子用。西王母说这是仙桃,每3000年才结一次果。武帝感到失望,打消了种桃的念头。这时东方朔出现了,西王母笑着说,这小儿是邻居的淘气鬼,曾三次偷吃仙桃。说完令侍女们奏起天界的音乐。武帝连忙叩拜,向西王母请教长生法。西王母唤来上元夫人一起教训武帝说:“你品性恶劣,一味贪图美食,好杀好斗,骄奢淫逸,根本不能长生。今后必须除掉这些恶习,洁身自好,既要服药,还要修练人品。”武帝听后表示悔过自新,西王母才授予他秘书一卷,同上元夫人一同归天而去。但是武帝骗了西王母,他把一番良苦告诫当作耳边风,依然沉湎于酒色,不断进行战争和杀戮。西王母得知他本性未改,便把武帝得到的秘书暗中放天火烧毁。

据传,上元夫人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她受传太古以来有关“道”的奥秘,是仅次于龟山金母的第二位女仙。西王母下凡人间的时候常请上元夫人陪同。曾让上元夫人授予武帝五岳真形图,五帝六甲灵飞符。也向三茅君传授过灵诀。西王母对三茅君说:“上元夫人是三天真皇之母,位居上元高尊,统率十方玉女,神位颇高,你可向她请教长生不老之要诀。“三茅君按照西王母的指示,向上元夫人请教。上元夫人命侍女宋辟非从紫锦囊中取出四部秘书授予三茅君。西王母也命侍女赠予一本《太霄隐书》。

由于西王母的慈爱、善良,这种品性人格也熏陶影响了她的小女儿太真王夫人。王夫人是一位绝世美女,十六七岁就当了三天太上府都官司直,掌管东岳泰山,常往来于天上泰山之间,有时居住在泰山洞穴中。洞穴位于离地面千余丈高的悬崖峭壁上,洞深不可测。宫殿是一座石窟,有大理石造的桌椅,黄金铸成的床,还有人间从末见过的珍宝。其中有一架琴,每当王夫人弹奏,众多鸟雀纷纷从四面八方飞来,听得如痴如醉。有一回她乘坐一匹白龙巡游四海,碰到一名县吏和君实,被盗贼杀成重伤,奄奄一息。王夫人问明情况,怜其不幸,立即给他吃了一粒丸药,把他救活了。王夫人料定和君实前途远大,便为其更名马明生,并要求他修行数年。后来王夫人又让他师事于神仙安期生。马明生受传安期生的金液还丹秘法之后,又修练三年,终成神仙升天。

原始人的形象思维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关于世界的感性图景具有依赖性,这是形成神话中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的心理原因之一。当然,任何思维的产生都是从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感性材料开始,并受到它的制约。但早期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把直接观察的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对象、事件、现象等加以准确、深入的区别和归纳,从而对各种事物、现象的本质进行确凿地概括,不能区分自身与自然,而是自发地运用了“推已及物”的思想方法,把各种自然物、自然力都看成像人一样的有生命、有意志的实体。因而掌管人间灾害和五刑残杀之气的西王母,也必然是个“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奇特怪异的形象。例如崆峒山以东不远的泾川县城附近,最初的西王母石雕像,和《山海经》里描绘的分毫不差,看上去有些吓人。这样的尊容来历在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说法。比较科学的说法。是远古时候东部社会比较发达,提前进入父系社会,选择了东王公做首领,而西部尚处于母系社会,选拔西王母做首领。至于兽模兽样,大半是反映着狩猎时代人们对于不可征服者的恐惧。虎为王,豹近于虎,威镇山林,于百兽中称王,所以也让自己的领袖威镇天下。这样的心理愿望正是西王母神话的重要社会历史意义之所在。

然而,远古神话和其它民间故事一样,在历史长河的流传中,时时刻刻都在按照人们的思想意识、感情意志和愿望要求不断变化着。例如观音菩萨这个人物形象,在佛教传播中竟由男性演变为女性,连性别都改变了。因为观音的性格特征就是心地良善、扶弱抑强和救苦救难,改为女性更加符合情理,所以无人责怪,大家都接受认可了。西王母本身就是一位女神仙,分管的又是天下妇女。她的所作所为都体现了心灵的美丽,为什么不可以使她的外貌仪表和内心世界得到完美的统一呢?事实上从东汉以后,西王母的形象再不是什么“人面、虎齿、豹尾”,而变得比观音菩萨更加美丽漂亮。泾川县人民,鉴于平凉崆峒山是道教的发祥地,环境清静幽雅,蕴藏着道家“无为”的哲理,为进一步宣扬西王母抑恶扬善的精神,在山上新修了一座王母宫,还重新塑造了一尊堪称美女的王母像,更显得仁慈、庄重。早脱离了原始洪荒时代的兽模兽样,也不像穆天子和汉武帝会见时接近舞女的轻佻娇艳,而是一副温柔、慈爱的人类母亲的风姿。

按照今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西王母应该从昆仑迁到内地。人们不希望自己的亲人永远居住在原始洪荒之地。崆峒山王母宫之后有一座碧清的水库,晴空之下碧水如镜,若干年后代称瑶池有何不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根”。崆峒山也罢,王母宫也罢,佛也罢,道也罢,归根揭底,都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共同信念。只要有了这个共同的信念,寓居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就会在这个基础上将心凝聚起来,把步调统一起来,为西王母建造一座与天地永存的不朽之宫,让人类的母亲永远年轻!

王祥玉,陕西汉中市民俗学会副会长。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祥玉:西王母神话故事的演变《甘肃泾川与西王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将在泾川举行

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将在泾川举行

西王母,泾川县,泾川,台湾,华夏,民俗文化,王母宫,平凉市,海峡两岸,两岸,基地,故里,文化交流,景区,活动,两地,嘉宾,国际,崆峒,成果,旅行社,母亲,王母,记者,甘肃省,节目,组织,论坛,每日甘肃网,中共

2016-10-18 #故事大全

历史小知识: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远古女神

历史小知识: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远古女神

西王母,历史,河伯,百家号,董双成,汉武帝,作者,泾川,文章,武帝,东王公,女神,神话,民俗文化,甘肃,王母,王母宫,瑶池,神话传说,西华,青龙,传说中,小知识,书记,传说,侍女,天帝,古籍,吹笙,太平广记

2020-09-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平凉三张国字号名片之西王母信俗

平凉三张国字号名片之西王母信俗

完颜,西王母,泾川,庙会,王母宫,王母,文化,华夏,泾川县,民俗,民俗文化,历史,民间,祭祀仪式,农历,景区,母亲,瑶池,旅游,三月二十,泾川王母宫,人们,地位,大殿,女性,祖庙,文化旅游,信众,东王公,传统

2020-04-01 #故事大全

台湾地区的人为什么以尊西王母为自己崇拜的主神?

台湾地区的人为什么以尊西王母为自己崇拜的主神?

西王母,卢清,泾川王母宫,王母宫,壁画,神话,人们,瑶池,道教,信仰,民间,蟠桃,中华民族,传说,国王,女神,成仙,泾川,王母,研究,木公,董永,母娘娘,清国,凡人,人间,东王公,专家,主神,原因

2009-11-23 #故事会

找寻历史上真实的西王母

找寻历史上真实的西王母

王母宫,西王母,泾川,瑶池,多古,万里云,于右任,周穆王,李商隐,秦始皇,谭嗣同,黄竹,天子,川一,传说,中都,发祥地,历史,农历,北地,历朝,史记,古称,山陵,山川,始皇,对联,平凉市,帝都,崆峒山

2018-10-26 #经典故事

甘肃泾川县驻村队长的暖心故事

甘肃泾川县驻村队长的暖心故事

杨君杰,驻村,贫困户,工作队,队长,村民,泾川县,工作,扶贫,赵倩,新时代,丰镇,亲人,亲戚,回复,妻子,家人,干部,核桃林,老人,道路,攻坚,这个家,这一年,习近平,年年,并多次,张鹏翔,林夫,真爱真

2013-01-09 #故事会

甘肃泾川名人说 “孝敬父母要趁早“ 你同意吗?

甘肃泾川名人说 “孝敬父母要趁早“ 你同意吗?

父母,儿女,孩子,尊老爱幼,奉高,富贵,有根,来多,水有源,爱如海,福寿长,上学堂,老宅院,孝敬父母,全家,书包,一生,东西,优良传统,人人,呱呱坠地,可怜天下父母心,双亲,善举,婚姻,媳妇,脐带,母乳,开颜,学说话

2017-01-29 #短篇故事

西王母与周穆王恋爱 有情人难成眷属——读李商隐《瑶池》有感

西王母与周穆王恋爱 有情人难成眷属——读李商隐《瑶池》有感

西王母,穆王,黄竹,瑶池,周穆,周穆王,有限责任公司,人间,平凉,建筑工程,求仙,泾川县,神仙,老赖,仙境,大地,玉都镇,窗户,统治者,骏马,只听见,穆王何事不重来,这首诗,李商隐,何益,向东,希图,王有,王曾,王一

2010-11-2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