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壮族作为少数民族 为何和汉族区别不大?里面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时间:2008-06-18

如果我们仔细一些,就可以发现有一个现象特别的奇怪,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民生活的主要聚居地,当然其他地方也会分散聚集一些,但是他们与当地的汉族

提示:本文共有 20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中国,现在总共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之外,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之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壮族了。如果我们仔细一些,就可以发现有一个现象特别的奇怪,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民生活的主要聚居地,当然其他地方也会分散聚集一些,但是他们与当地的汉族人差别不大,如果不认真去细究其身份的话,如今是很难分辨出来他们和汉族人有什么差别。

这种难分辨不仅在长相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们的姓氏之上——他们的姓氏甚至都与汉族人的是一样。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壮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竟然和汉族有如此大的雷同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自然是先要追溯历史了,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出本源。

壮族聚集地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哪个地区在先秦时代有一个代名词,那就是百越。众所周之,百越这个范围很大、很粗略,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再往下细分,那就是属西瓯了。

而在秦朝建立封建王朝之后,这里虽处在过渡文明时代,但依旧还是处在氏族统治之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久不变的真理,面对秦先进文明的入侵,本地部落尽管誓死抵抗,但由于生产力较为落后,并且势力分散,最终还是被秦攻占,当然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也算是把壮族先民归为自己帝国的子民。

秦始皇将大批汉族人口迁往此地,与当地土著杂居融合,后来的赵陀又大力推行汉族风俗,也就促进了当地汉化。而在后来的东汉末年,由于中原大乱,大族南逃于此,使得此地封建化再次加强。而在此后的朝代里,尤其是在唐宋之际,是当地重新展现民族特征的频发期,但都被中央王朝压制或者称臣,接着就是再次汉化。

也就是说,其实在秦封建王朝开启之后,壮族地区就一直在不断接受汉化,虽在中途或多或少会有些阻隔,但没有影响大体趋势走向。当然了,这里说句题外话,其实当时汉化的地区也不单单只是核心的广西地区,还包括越南等地区,也曾被划入汉化范围之内。

说了这么多,上文有个名词出现的频率很高,那就是汉化,那么当时的汉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地当时到底又是如何汉化的呢?

其实,我们笼统点讲就是向灌输汉人的文化。不过如果要细说的话,自然就是对其进行全方位、各领域对其进行影响,促使汉族与其融合。

这在文化最为突出,文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文字,历代统治者都会将文字看得很重,必定会做到统一文字,毕竟只有文字统一,融合才更加便利。而除了文字,当然还有其他的地方,比如允许其参加科考,对其进行思想灌输。

当然,前面也讲到是全方位,所以这在政治体系上也有表现,比如秦始皇在当初拿下壮族故地之时,把郡县制度体系也带来了,这样自然会更加方便统一管理,促进融合。明清之际著名的改土归流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看了上面或许又有人有疑问了,为何这种汉化在当时、当地能够实现呢?

其实当时的汉化,总的来说应该分为两点,一是统治者手腕够强,二是当地体系基础薄弱。

一、先说手腕,手腕自然是惯用的软硬皆施,从秦始皇开始,让当地学习汉族的文化,让他们与汉族人通婚,不听从的话,那就只有强制迫使其听从了,必要时也可以杀一儆百,毕竟若现在没做好,以后有可能成为十足的动荡分子。

而秦始皇之后的历代统治者,野心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他们都是不断加强集权的,所以汉化只会不断进行下去。虽然由于面对的情况不同,或许会使得他们对此地汉化采用的具体措施会有不同,但大致的手段不会变,软硬兼施在任何时候都是对付人的万精油,也是统治者爱不释手的。

二、再说基础,秦拿下壮族先民之地时,这里还是处于部落管理之下,部落之间分散松散,没有任何有效的管理章程,也没有先进的生产资料。这就说明这里基础相当的薄弱,无论是经济还是制度,完全是形同虚设。

更为致命的是,原本在这的壮族先民,他们甚至是没有姓,据《文献通考》记载:“僚蛮不辨姓氏,所生男女长幼次第呼之。”这其中缘由据说是和他们的神崇拜有关,当时他们心中的神,也就是一个叫做布洛陀的神灵是没姓的,而神都没有,他们自然也不会有,而这就为他们更好的接纳汉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实当时的这块地对秦来说就好比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是自己说了算,这对于秦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当然它也把握住了。

而在此后的朝代中,虽然有些少数民族割据势力或者王国在此地由于经营多年,基础逐渐深厚,导致汉化程度减缓,大有形成本家文化的趋势,但由于存在时间都不长,而之后又多次受到中央王朝的打击影响,因此都没能够成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秦开始当地的人开始逐渐接受汉人的姓氏,壮族的一些大姓,比如莫氏、韦氏、黄氏等,都是这时开始形成,慢慢的这就导致壮族地区形成了与汉人一样,有强烈的宗族观念,他们不仅有祠堂,还有族谱,这样程度的汉化,已然是根深蒂固了,改是无法改变的了。

总结

所以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壮族所居住的地区与居民,其实在历史上自秦开始就一直在不间断地接受汉化,并且逐渐是根深蒂固,而加上这样长时间的不断融合,在如今有些与我们汉族的区别很小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当然了,其实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有部分人其实本身就是归属汉族,只不过因为通婚等一些特定缘由,在后来划分民族户口之时改了壮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壮族作为少数民族 为何和汉族区别不大?里面到底有何历史渊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传统节日有何区别?壮族农村人三月三这样过

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传统节日有何区别?壮族农村人三月三这样过

节日,少数民族,民族,汉族,不一样,中国,壮族,文化,三月三,各有各,傣族,服饰,火把节,和汉族,流传下来,丰富多彩,传统节日,农历,彝族,泼水,特色,魅力,语言,赛龙舟,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家家户户,桑堪,三月街,上都

2009-02-03 #短篇故事

由“外国人”组成的少数民族 全是大美女 却从不和汉族结婚

由“外国人”组成的少数民族 全是大美女 却从不和汉族结婚

塔吉克族,民族,俄罗斯,族人,血统,中国,塔吉克,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华儿女,俄罗斯族,地区,姑娘,特征,汉族,汉族人,大长腿,塔吉,欧罗,大家好,习俗,历史,份子,人口总数,任务,区别,内蒙古,做法,保卫国家,和文

2012-07-27 #小故事

从神话传说看苗族与汉族的历史渊源

从神话传说看苗族与汉族的历史渊源

苗族,姜央,古歌,太阳,传说,天地,兄妹,盘古,大地,日月,开天辟地,汉族,弓箭,苗语,人类,天神,山坡,情节,河水,神话,月亮,百家号,内容,天下,故事,时候,民族,和汉族,神话传说,妹妹

2020-07-21 #经典故事

苗族和汉族是否可以通婚 苗族姑娘这样说 让人心里很舒服

苗族和汉族是否可以通婚 苗族姑娘这样说 让人心里很舒服

苗族,少数民族,民族,我国,人们,姑娘,贵州,游客,姑娘们,习俗,传统,地区,城市,外族人,婚姻,村落,婚姻是,很多人,是否可以,一直以来,好的,心里面,国家,云南,世俗,事情,人心,区别,女孩子,外表

2017-05-30 #故事会

这个民族是“未识别待定民族” 从服饰和语言上都无法识别

这个民族是“未识别待定民族” 从服饰和语言上都无法识别

少数民族,贵州,民族,汉族,汉人,汉族人,说法,历史,土著,图腾,姓氏,族群,有关,他们有,那一边,于明,白汉,在清朝,大家好,民族所,上个世纪,中非,九十年代,农历,会站,八十年代,区别,办法,名人,地区

2013-06-25 #经典故事

为什么壮族明明是少数民族 却要使用汉族的姓氏?

为什么壮族明明是少数民族 却要使用汉族的姓氏?

汉族姓氏,壮族,姓氏,壮族人,少数民族,广西,汉族人,后代,汉族,中国,迁徙,汉字,中原,岭南,百家姓,祖先,中原人,在使用,百越,起源,侬智高,中原文化,总是要,中华民族,原因,屯守,普通话,笔者,特征,瑶族

2020-02-10 #短篇故事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壮族三月三传说是纪念谁的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壮族三月三传说是纪念谁的

刘三姐,三月三,壮族,传说,土皇帝,莫怀仁,千岁,石头,刘二,万年历,节日,广西壮族,百姓,乡亲们,人皮,动静,城门,少数民族,官兵,小龙,广西,手帕,瓦片,皇粮,秀才,辣椒,不能用,传说故事,歌圩节,穿过去

2020-09-25 #小故事

动画片《一幅壮锦》中壮族文化元素的分析研究

动画片《一幅壮锦》中壮族文化元素的分析研究

文化,壮族,壮锦,动画,图腾,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素材,节日,场景,我国,民族,动画片,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民俗,民族特色,社会,题材,黑衣,在动,传说,写实,创作者,学报,建筑,意义,手法,时代,画片

2014-06-0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