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黄河之子大地情—我心中的《大河平野—黄河滩区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08-06-27

虽然渺小,却要竭尽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头顶上的那片蓝

提示:本文共有 39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为时代发声,为公众呐喊,为人民立传。虽然渺小,却要竭尽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头顶上的那片蓝。

黄河之子大地情

——我心中的《大河平野——黄河滩区乡村振兴纪实》

文/李瑞同

8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县作协组织的一次外出采风活动,由于行程紧张加上炎热天气,一天的行程结束后,我整个人像散了架。正当我坐在县作协办公室里一动不想动的时候,一本印刷精美的《大河平野——黄河滩区乡村振兴纪实》映入了我的眼帘,信手翻阅几页后,我竟然完全忘记了采风后的疲惫。

忘我地品读了半个多小时,作协的秦闪云主席有些不舍了:“这是孟中文老师的新书,我还没有拜读完呢,你可不能给我拿走了!”见他如此,我将书往腋下一夹,欲起身作离开状。他双手往我面前一拦:“人可以走,书必须留下。”我双手作揖道:“您是领导,凡事总得高姿态吧?”一句话将他逗乐了:“好吧,我发扬一下风格,书可以先借给你看,看完了必须马上给我送来。”看他不容置疑的口气,我生怕他变了卦,满口答应道:“那是那是,一个星期保证奉还。”不待他应允,赶忙逃也似的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书非借不能读也,何况是一本需要限期奉还的书。回到家里,胡乱扒了几口晚饭便躲在书房里读起来。渐渐地,我被书里描述的场景震撼了,那一向被尊为母亲河的黄河竟然三年两决口,疯狂肆虐她怀抱里的万千生灵,让它脚下的繁华村镇变成一片废墟;那世代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们竟然家家备着小船,时刻准备着流浪他乡;更有当今的大禹们为根治黄河水患、造福当地民众而构筑的规模宏大的村台和漂亮的新村......。我完全沉浸在书里的故事中,等我合上书本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钟。如果不是第二天还要上班,我会一口气读个通宵的。以后的每一天,只要稍有空闲,自己就捧着那本《大河平野》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大河平野》终于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望着十多张A4纸上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我的心里顿时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研读完这部报告文学已经好长时间了,但直到现在,我的内心依然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我被里面的人物事迹感动着,被那些高尚的情操感染着,我的内心深处受到了一次难得的洗礼,艺术视野也比以前拓宽了许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读后体会谈一下《大河平野》的艺术特点。

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是《大河平野》这部报告文学的灵魂和核心。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在孕育中华文化、造福人民的同时,也曾给我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她一次又一次的泛滥决口、迁徙改道使得两岸人民深受其害。黄河水患所到之处,沿岸人民轻则一贫如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重则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人饥相食。历代的封建统治者虽然也曾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治理黄河,却从未能根除黄河水患,更没能让两岸的人民安居乐业。因为他们治理黄河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他们从来就没有把劳苦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过。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会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才会把根治黄河水患,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时代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推出了举世无双的惠民、利民政策——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全力助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山东各级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深入贯彻党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政策,让党的惠民政策在鲁西南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大河平野》就是党的政策路线和执政理念在菏泽黄河滩区的艺术再现,全书紧紧围绕“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这个灵魂和核心铺展开来,经典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全面展示了菏泽黄河滩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奔小康的广阔生活图景。

第二、赋予作品以时代内涵,让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大河平野》一大亮点

黄河滩区大迁建和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党中央利民惠民政策在鲁西南大地的具体实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黄河滩区大迁建建设活动的圆满收官,菏泽黄河滩区人民将彻底告别几千年来黄河水患相侵的苦难历史,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新征程。同样,随着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实施,黄河滩区人民也将分享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乘着国家攻坚脱贫政策的东风,滩区人民也将迎来新时代的大发展。

不管是滩区大迁建还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都需要人去实施、去完成。那些别妻离子、奔赴滩区的省城下派第一书记们,还有那些走村入户、披星戴月为民服务的乡村干部们,他们就是国家滩区大迁建和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政策的忠实宣传者和坚定执行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河平野》全书讲述的正是数以万计的基层党员干部,为了新时代黄河滩区的大发展,为了黄河滩区人民早日奔小康,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出力流汗,任劳任怨。他们是新时代的答卷人,用实际行动向黄河滩区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

第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架构模式,让《大河平野》一书结构紧凑、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铺张有序。

如果说“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是《大河平野》的核心和灵魂,是她的中心主题,那么“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与“新时代党的建设”就是她的两翼。正是在这两翼的紧密簇拥下,《大河平野》的主题思想才得以升华,放射出愈来愈璀璨的光芒。

在《大河平野》中,孟老师不吝笔墨,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大批带领人民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优秀党员干部。在这些优秀党员干部中,有扶贫济困、义薄云天的社会爱心人士;有情系人民、为群众的福祉忘我工作的乡村干部;也有埋头苦干、造福当地群众的企业家......,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拼搏着。

黄河滩区大迁建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黄河滩区的攻坚脱贫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先这两项伟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其次是黄河滩区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不辞辛苦、引领带动的结果。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之所以能够带领百万人民群众奋勇拼搏、力争上游,是因为在他们心里,广大群众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共产党员就是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捍卫者。菏泽黄河滩区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也有力地证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四、深入生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现实生活,是《大河平野》的创作特色。

在《大河平野》里面,孟老师将目光聚焦在菏泽黄河滩区,将自己在菏泽黄河滩区九个多月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诸笔端,详尽描述了黄河滩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沧桑巨变,并展望了滩区的美好未来。在时空上,孟老师将重点放在了黄河滩区的现在,用大量的笔墨全景式展现了黄河滩区的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勠力同心攻坚脱贫、全力以赴奔小康的艰辛历程。不管是滩区大迁建初期的坎坎坷坷,还是群众致富带头人一次次尝试失败后的落泪与感伤,以及人民群众搬迁新居后的喜悦心情,这些都是黄河滩区干部群众亲身经历的真实再现。

同样,在《大河平野》里面,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读到像“滚河”、“掉河村”、“村台”、“房台”、“包边盖顶”、“村台沉降”、“梅花夯”、“鱼鳞夯”“异地迁建”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和行业术语。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形象生动、读起来如同身临其境;那些行业术语更是逻辑严密、专业精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和行业术语的熟练应用,正是孟老师深入现实生活的有力见证。所以说,《大河平野》的创作实践,再一次证明了“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富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论断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第五、《大河平野》语言通俗朴实、人物形象鲜明、表述生动自然,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文学气息。

《大河平野》一书,没有浓墨重彩的景物描写,没有浓烈奔放的言志抒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精雕细凿的细节刻画。作者饱含激情用通俗朴素的语言,真实再现了黄河滩区人民群众迁建新居、攻坚脱贫,开辟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作者通过详实的文案数据、现实人物的亲身经历,忠实地记录了黄河滩区人民群众的奋斗史和创业史;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没有刻意的旁白,而是通过人物的具体行为和鲜明的个性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时,作者运用娓娓道来的自然笔法,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创作窘境。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作高雅的词语堆砌。作者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语言,舒缓有致的叙事笔法,将具体事件叙述得详略得当、引人入胜,将抽象的理论阐述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正是因为这一点,《大河平野》一书才在广大的读者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震撼,引起了他们广泛的共鸣。

如果非要我鸡蛋里寻骨头,苛求这部文学报告的不足之处,那么我觉得《大河平野》许多章节的最后,都以作者的评论或抒情结尾。这样做,固然能让读者对作者的意图一目了然,但是有些章节结尾处的评论或抒情颇显突兀,留下明显的斧凿之痕,破坏了章节的整体美。

《大河平野》这部报告文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艺术方针,以人民群众为艺术主角,讴歌新时代,歌颂创造历史的劳动人民。孟中文老师的创作实践活动为我们菏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也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深刻的启迪:那就是现实生活是我们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文学创作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工作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才能无愧于新时代。

《大河平野——黄河滩区乡村振兴纪实》作品研讨会于9月4日在东明召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黄河之子大地情—我心中的《大河平野—黄河滩区乡村振兴纪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菏泽市“乡村振兴文学专题创作”推进会暨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平野——黄河滩区乡村振兴

菏泽市“乡村振兴文学专题创作”推进会暨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平野——黄河滩区乡村振兴

作品,乡村,大河,平野,人物,作家,作者,菏泽市,黄河滩区,评论家,迁建,创作,作协,专题,东明县,山东省,纪实,滩区,背景,中国作协会员,是一部,青岛出版社,场景,文学,山大,文学性,文学院,时代,研讨会,群像

2018-02-26 #短篇故事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万里入胸怀!齐鲁大地奏响幸福大河新乐章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万里入胸怀!齐鲁大地奏响幸福大河新乐章

黄河,济南,山东,发展,迁建,高青县,黄河流域,黄河滩区,郭王村,华山,大河,湿地,高质量,黄河三角洲,齐鲁大地,常家镇,入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国,村民,滩区,社区,群众,区的,张悦,水窝子,生态保护,黄河滩,湿地公园,东营市

2008-11-28 #故事会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万里入胸怀!齐鲁大地奏响幸福大河新乐章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万里入胸怀!齐鲁大地奏响幸福大河新乐章

黄河,济南,山东,发展,迁建,高青县,黄河流域,黄河滩区,郭王村,华山,大河,湿地,高质量,黄河三角洲,齐鲁大地,常家镇,入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国,村民,滩区,社区,群众,区的,张悦,水窝子,生态保护,黄河滩,湿地公园,东营市

2018-11-22 #故事阅读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万里入胸怀!齐鲁大地奏响幸福大河新乐章

「中国梦·黄河情」黄河万里入胸怀!齐鲁大地奏响幸福大河新乐章

黄河,济南,山东,发展,迁建,高青县,黄河流域,黄河滩区,郭王村,华山,大河,湿地,高质量,黄河三角洲,齐鲁大地,常家镇,入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国,村民,滩区,社区,群众,区的,张悦,水窝子,生态保护,黄河滩,湿地公园,东营市

2019-03-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张凯丽表演情动深处撼动人心《大地颂歌》首演获高度赞誉

张凯丽表演情动深处撼动人心《大地颂歌》首演获高度赞誉

凯丽,湖南,扶贫,大地,歌舞剧,颂歌,观众,表演,丈夫,故事,剧中,工作者,深情,角色,梅溪湖,大剧院,全貌,奉献精神,形式,张力,感情,极具,英雄事迹,演员,精准,舞台,震撼人心,兰一,张凯丽,诗燕

2016-12-01 #故事阅读

「中国梦·黄河情」述评:黄河文化辽阔绽放 齐鲁大地动力滚滚

「中国梦·黄河情」述评:黄河文化辽阔绽放 齐鲁大地动力滚滚

山东,济南,黄河,蓑衣,刘集村,动能,发展,女神,新旧,村民,高质量,齐鲁大地,共产党宣言,农户,樊村,螃蟹,新时代,黄河入海口,中国,动力,力量,山东省,故事,黄河流域,刘集,刘世厚,田横,巴解,中科院计算所,东营

2008-01-10 #短篇故事

「中国梦·黄河情」述评:黄河文化辽阔绽放 齐鲁大地动力滚滚

「中国梦·黄河情」述评:黄河文化辽阔绽放 齐鲁大地动力滚滚

山东,济南,黄河,蓑衣,刘集村,动能,高质量,发展,女神,新旧,村民,齐鲁大地,共产党宣言,农户,故事,樊村,螃蟹,黄河流域,新时代,黄河入海口,中国,动力,力量,山东省,刘集,刘世厚,田横,巴解,中科院计算所,东营

2014-03-28 #故事阅读

何镜堂谈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创作过程:一个好的建筑是有感情的

何镜堂谈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创作过程:一个好的建筑是有感情的

建筑,何镜堂,震中,纪念地,设计,汶川大地震,大自然,灾后重建,好的,场所,从下到上,代表,地震,地面,展厅,情感,映秀镇,氛围,灾难,警示录,观众,陵园,镇长,院子,研究,三性,和谐共存,曹菲,杨涛,来调

2010-08-2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