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胡歌有趣 庄子梦蝶 叶嘉莹教授裸捐3568万 越是精简人生越高级

时间:2008-06-30

01、中年压力之下,要学会做减法越来越发现,人到中年,压力不仅仅是上有老下有小和加班,更要命的是总是被没有意义的人和事拖累。李亚不止一次这样感叹

提示:本文共有 32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01、中年压力之下,要学会做减法

“越来越发现,人到中年,压力不仅仅是上有老下有小和加班,更要命的是总是被没有意义的人和事拖累。”

李亚不止一次这样感叹。

在我们认识的人当中,李亚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跟谁都能称兄道弟,谁家有事,不管是家庭设施还是工作上的事,都乐意找他帮忙。

每到节假日或者周末的时候,别人都会抽空陪家人和孩子游玩团聚,李亚却不停歇地被东家叫去帮忙,被西家叫去吃饭,或者陪同事见客户…

总而言之,他就是个处处都有存在感的“能人”。

但是,他自己的家人对却总是满是埋怨,忙来忙去连孩子在哪个班都不清楚;常常陪同事拜访客户,自己的绩效却总是不温不火;过多的礼尚往来,让他的经济压力一天天增大…

“他就是活在那种出入呼朋引伴年少轻狂的虚幻中出不来,但是他心里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呀,根本和年轻人比不起!别人喊他一声哥,他就忘了自己是谁了…”

李亚的妻子每每埋怨,“言出必行乐于助人是好事,但是总得量力而行,就不知道舍弃一些无谓的圈子!”

其实,人到30岁左右,开始步入中年,就不能再像30岁以前那样年少轻狂:什么事都觉得越多越好,情感也要越深越好。

30岁以前的我们,年轻气盛,父母健康,也没什么负担。

但是30岁以后,尤其成家有了孩子、父母渐渐衰老,各种人情关系,各种压力都需要我们去承担,过于繁杂的生活和关系会极大的消耗我们的精力,让原本压力不小的我们更加不堪负重。

我们要学会减压、减重,做好人生减法,用精简主义让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都进行提升、趋于自在。

02、 什么是精简主义?

其实,精简主义介于完美主义和极简主义之间,帮助我们在为人处世中,用简单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在趋近完美与逃避现实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精简主义的好处就是,这个理念可以让我们把主要精力花在最值得付出的地方,以近乎完美主义的态度对待;而在其他方面,精简主义者会收敛精力,简约朴素对待。

简言之:对重要的人事态度是精益求精;对无关紧要的就不浪费时间精力。

如此,可以减少压力,避免啥都想干啥也干不好的焦头烂额,并获得心理和现实、生活与工作的最佳平衡。

国民男神胡歌是我最欣赏的公众人物,也是娱乐圈极少数零差评明星之一。他从“李逍遥”到“梅长苏”一路走来,大起大落但自有风范。

《琅琊榜》大火之后,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暂退娱乐圈,出国学习深造。

急流勇退需要莫大的勇气和睿智,很多人难以理解他这种做法。

但是胡歌说:“演戏不能一直往外掏东西,需要有东西沉淀下来,不能透支自己”。

他觉得很多媒体、粉丝的过度关注和吹捧,对他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只能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才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所以,他放弃了了名利光环,避开世俗的喧嚣,选择用更多的时间精心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也似乎成了他一贯的风格,却反而拥有了超越世俗的眼界和格局,令人钦佩。

03 、如何践行精简主义?

一、精简物质 脱离物欲的束缚

活在物质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反而越来越贪图物质享受,琳琅满目的商品总是让我们无法抵抗其诱惑,忍不住地买买买。

打开家里的储物柜,那么多衣服、鞋子、饰物都没怎么用过,也不舍得扔;各种家用电器和家具,使用率极低,却占用了家里的空间甚至书架上的书,买回来一堆,又有几本是静心深入研读过的? .......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人公麻衣从曾经是个“囤物狂魔”,但是在生死边缘徘徊之后她却变成了一个“扔东西狂魔”;

这个转变是被一场大地震所警醒。她说,地震时她在满是杂物的房间里,连瓶救命的水都找不到

麻衣劫后余生中感叹道。

现实中,过多的无用物质,不但会浪费我们的时间、金钱,还会浪费我们的精力,损耗我们的心力,最后反而拖累我们的生活品质。

更进一步来说,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如果不注意妥善自我克制,很可能会走入歧途甚至铤而走险。那些网贷和高利贷的悲剧不都说明了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不知节制的可悲吗?

几千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生大智慧:

老子李耳曰:少则得,多则惑。而《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所谓广厦三千,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精而合宜才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手帖》总编松浦弥太郎说:我对物的选择慎之又慎,要么不买,要买就买好物。

对此,《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一书也给出了有3个技巧:

(1)不要虚荣心作祟。

(2)购买比较贵的物品的时候,要给自己冷静期。

(3)在空闲时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精简关系:舍离不必要的社交圈子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 社交网络 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 大约是150人。

该定律指出:人的大脑 新皮层 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 人际关系 ,这一数字是人们拥有的、与自己有 私人关系 的朋友数量。也就是说,人们可能拥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网站的"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生活中大约150个人的"内部圈子"。而"内部圈子"好友在此理论中指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

但是看看我们的通讯录:

有多少多年也不联系的电话号码?有多少设置静音的微信群?有多少僵尸一样的“微信好友”? .......现代人最悲哀的是什么?

有几千个联系人,但是真正难受时翻遍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能说话的人?

不,更可笑的是,这些人际圈子我们往往还不舍得删除甚至还要去维护:找你帮忙的、要红包的、甚至求转发点赞的.........因为都能联系上,所以凭着多久前那微薄的交情甚至一面之缘占用你的时间和心智,毫不留情扔给你纠结和为难。

有句话这样说:

而必须拥有的是:

我觉得一定年龄,正是三十而立的阶段逐步做到才是刚刚好。

虽然,社交是我们基本的需求,但也没有必要把太多人请进我们的生命。

那些虚情假意的、那些只拖累没有生产力的,我们要记得及时把它们清理出我们的世界。留出更多的精力关注对自己重要的人、关注自己的健康与成长,对自己好一点;

首先,列名单:把你身边所有人,包括未来想要接触的人列一份清单出来。

第二,按照价值分类:

1、情感:能够给我们提供情感慰藉;

2、信息,为我们提供信息情报;

3、能力,跟我们相互分享资源等其他能力。

第三,制定联络计划,有质量的进项联络。

而其他的消耗我们时间和精力却对我们的身心毫无滋养的人,就可以减少交往甚至舍弃。

也许,这样显得有点功利,但是30岁过后就应该学会现实,否则你身边需要你的人又何以安稳?

04、精简主义的人生更自在更高级

著名的二八定律说明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想把每件事都做好、把每段关系都维护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精简日常事务、圈子,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才能把人生重要的人关照好、把该做的事做得更到位。

1845年,美国作家 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上,搭建了一个小木屋,独居了2年2个月。

在此背景下,梭罗淡化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回归自然,才有了《瓦尔登湖》是一部大美文,留给了使人无尽的警醒,证明了简单的生活方式对人类更有利。

其实,越是有大成的人,越不会被物欲所控制,他们更追求简单、自然。

庄子一生逍遥自在,日常讲学著书之外靠打渔、卖草鞋来维持生计,生活方式极其简单;乔布斯一生都奉行“少即是多”的理念,据说他添置一件家具,都会慎重选择;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作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上班开的车是1.6万美金的本田,身上永远穿着灰色上衣搭牛仔裤;

还有,南开大学的叶嘉莹教授,累计捐赠3568万元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却一辈子的生活都是再简单不过:青菜加几个馒头就是一餐饭......

其实,我们之所以很容易就不快乐,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拥有的越多追求的也更多,导致永远无法满足需求,而烦恼焦虑就时时与此依附。

如此,生命通透,不被万物万事万人万念所累的人生,才更自在轻松,更高级、安适。

愿我们能践行精简主义,拥有人生最美的活法: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胡歌有趣 庄子梦蝶 叶嘉莹教授裸捐3568万 越是精简人生越高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叶嘉莹:一生最爱辛稼轩

叶嘉莹:一生最爱辛稼轩

邓广铭,傅斯年,叶嘉莹,夏承焘,研究,胡适,诗词,教授,稼轩词,傅先生,北大,先生,台大,台湾,稼轩,这个人,女作家,笺注,林海音,辛弃疾,一生,国民党,学生,年谱,文章,经费,词人,资料,阿姨,刘枋

2011-02-02 #小故事

人物故事 叶嘉莹:诗意的活着 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人物故事 叶嘉莹:诗意的活着 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叶嘉莹,诗词,一生,世界,女儿,叶老,丈夫,先生,内心,时候,辛弃疾,叶先生,中国,个人,人生,力量,加拿大,台湾,诗意,层次,母亲,祖国,苦难,讲台,诗歌,工作,生活,李白,杜甫,董卿

2020-05-14 #经典故事

红玫瑰白玫瑰都抵不过岁月荏苒 叶嘉莹齐邦媛做自己的女王!

红玫瑰白玫瑰都抵不过岁月荏苒 叶嘉莹齐邦媛做自己的女王!

叶嘉莹,人生,一生,女性,男人,诗词,先生,文学,齐邦媛,中国,事业成功,女人,白玫瑰,红玫瑰,阮玲玉,做自己,南开大学,世界,事业,台大,家庭,爱情,种子,结果,骑士,教育事业,习诗,张爱玲,有才,有贤妻

2013-02-16 #经典故事

《朗读者》叶嘉莹先生的故事

《朗读者》叶嘉莹先生的故事

诗词,叶嘉莹,先生,一生,丈夫,女儿,诗歌,不幸,母亲,美人,生离死别,中国,丧母,境况,岁月,经历,诗书,董卿,舞台上,一家人,余生,力量,少年,文人,教师,日子,苦痛,讲台,遭遇,中国最美

2009-07-04 #长篇故事

方所阅读诗歌力量 叶嘉莹诗教故事拍成电影

方所阅读诗歌力量 叶嘉莹诗教故事拍成电影

诗词,叶先生,先生,电影,诗歌,叶嘉莹,陈传,创始人,小朋友,导演,文学,时间,读诗,周年庆,杨智明,嘉莹,廖美立,张静,毛继鸿,面长,南方网讯,主题,传统,事情,云锦,使命,力量,记者,叔叔,句词

2007-02-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人的故事|叶嘉莹:回国教书是我一生唯一的选择

中国人的故事|叶嘉莹:回国教书是我一生唯一的选择

叶嘉莹,南开大学,诗词,中国,学生,中华,诗歌,中国古典,古典文化,一生,加拿大,古诗,小我,英文,生活,嘉莹,不是我,给学生,哈佛大学,丈夫,下一代,亲人,台湾,国家,地方,学养,教学,文学理论,时间,滋养

2015-08-24 #经典故事

卅年离家几万里 思乡情在无时已

卅年离家几万里 思乡情在无时已

叶嘉莹,诗词,先生,美国,诗歌,生活,一生,丈夫,中文,教授,教学,从小就,台湾大学,系出名门,客座教授,时间,母亲,父母,英文,词典,金钱,中国文化,李杜,温家宝,纳兰,纳兰性德,中出,中国政府,中文系,南开大学

2019-06-30 #故事大全

江南保健报

江南保健报

王维,李白,杜甫,诗歌,大诗,玉真公主,九公主,京兆,公主,家族,皇帝,贵族,安禄山,人生,史料,官员,家境,盛唐,弟弟,所作,望族,权贵,朝天,母亲,洛阳,门第,何日更,这首诗,长大后,叶嘉莹

2019-10-0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