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朝的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时间:2008-07-01

既然没有刘基的原话,刘基劝谏朱元璋的原因也就无从说起了

提示:本文共有 29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刘伯温,即刘基,到底有没有劝谏过朱元璋不要去打日本,奕天没有查找到原始史料。既然没有刘基的原话,刘基劝谏朱元璋的原因也就无从说起了。但是,日本在宋朝之后,的确变成了一个野心勃勃、反复无常的小国,是需要时刻提防的。朱元璋之所以没打日本,原因很简单,但是过程还是很曲折的,听奕天慢慢给大家讲。如果能看完本文,就会对中日之间的恩怨有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了解。

按照《明史》的记载,从时间上来看,刘基在洪武四年已经被赐归老还乡。还乡期间,因为被胡惟庸构陷,刘基战战兢兢的跑到南京,找朱元璋谢罪,并且留在京城不敢回乡。这时候,刘基已经自身难保,还去找朱元璋进谏,奕天觉得不太可能,更何况刘基在洪武八年就去世了。

朱元璋曾数次威胁要打日本,只是一种外交手段罢了。

明朝初立,朱元璋主动去招抚日本,是因为被击败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跑去了沿海诸岛,并和日本浪人勾结,劫掠明朝滨海的州县。朱元璋对此事比较厌恶,就在洪武二年,派杨载作为使者前往日本,以宗主国的语气斥责当时日本的南朝执政者良怀亲王。

从杨载转述的内容和语气上来看,朱元璋当时根本就看不上日本这个小国,“宜朝则来廷,不则修兵自固。”你们方便来朝贡,就来朝廷拜见我,不然你们就修兵自守,不要捣乱。

朱元璋完全没把日本这个岛国当回事,把日本当小儿一般训斥。并且还说,你要是约束不住这些匪寇,那我就派兵打了。良怀亲王当时也是瓜娃子一个,误认为是蒙元忽悠他,就斩了杨载使团中的几个随从,但是,没敢杀杨载。但是,倭患还是未绝。

于是第二年,即洪武三年,朱元璋再次派使者赵秩前往日本,继续斥责良怀亲王的不臣。良怀亲王却将赵秩误认为是蒙古人。因为元朝打日本之前,就是先派一名叫赵訹的使者前往日本招抚,结果是,还未谈判完毕,十万攻打日本的元朝远征军就到了。这让日本认为明朝是要故技重施。

说点题外话,岛国在南宋灭亡时,因为唐的原因,对南宋是怀有深情的,但毁于元朝。而另外一个半岛国,对明朝是怀有深情的,却毁于清朝。如果中华帝国,没有经历这两个朝代,也许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会有所不同,而中华帝国也不至于经历那么久的闭关锁国,远远落后于世界。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看赵秩跟良怀亲王的谈判。良怀亲王认为赵秩是蒙元的使臣,当时就准备命武士捉了赵秩处死。赵秩义正言辞的说,“我大明天子神圣文武,非蒙古比,我亦非蒙古使者后。能兵,兵我。”赵秩说我大明神圣文武,不是蒙古能比的,而且我也不是蒙古使者,你要有种,就杀了我呀。良怀一看,“气沮,下堂延秩,礼遇甚优。”良怀在赵秩的义正辞严之下,立刻怂了,厚待赵秩,并且派遣僧侣祖来带着国书前往明朝,拜见朱元璋,表示称臣。

日本都称臣了,朱元璋当然没必要再去打日本了。此时的刘伯温,第二年就要被送回老家养老了,刘伯温也没有劝谏,特别是死谏的必要。

当时,日本处于大分裂时期,多个政权都向明朝进贡,但是明朝只以良怀的南朝为日本国王。日本多个政权在十余年的朝贡中,也多不遵守中华礼仪,被朱元璋屡次谴责。这时候,日本各方,特别是良怀的不臣之心开始越来越明显了。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再次责备日本的征夷将军,并且暗示如果再不按礼制,不能约束匪寇,那就发兵征伐日本。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良怀竟然回书,诘责起了朱元璋。

良怀给朱元璋的国书,大意是说朱元璋已经封疆万里,还不知足,还要打倭国,没有尧舜之德,商汤周武之仁。并且还说,倭国已经做好了被攻打的准备,“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要打就打,但是“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差。”,所以,还是讲和为上。

不能不说,写这封国书的日本刀笔客还是很有才华的,尧舜汤武、贺兰山的典故都知道。这封国书的言辞不敬,虽然让朱元璋不悦,但还是说到朱元璋的心坎上。就像当年赵秩出使日本,说中了良怀的心思一样。双方都不希望开战,特别是对于朱元璋,“得表愠甚,终鉴蒙古之辙,不加兵也。”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还是很有理智的,并没有大怒,只是对日本的良怀政权有点生气罢了。

朱元璋之所以不打日本,到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原因很简单,主要就是因为蒙古十万远征军,因为天气原因,全军覆没于台风之中的前车之鉴呀。至于北窜的蒙元和明朝初立的经济待兴,都不是什么最主要的因素。这点看看我们刚建国时的五零年代就知道了,经济困难不可怕,就看要不要打,有没有决心打。就是因为天时难测,打仗不怕,就怕还没到地方,已经被天灾灭了,这个就太不值了,所以,朱元璋忍了。

这时候,刘伯温在哪里呢?早已经去世了。

至于朱元璋时期,对日本的国策,并没有原则上的问题。明朝不征日本,日本虽然不守礼法,但名义上还是称臣的。明朝在航海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保持暂时的隐忍,是正确的做法。

但是,朱元璋做错了一件事情,就是不应该在《祖训》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朱元璋在多次通过使者进行斥责、教育之后,日本还是不遵循礼法,就应该提防日本了。朱元璋这时候却因为日本王子滕祐寿的到来放松了警惕。滕祐寿效唐朝之法,前来明朝国子监学习,并且留在明朝为官。这一件事,让朱元璋很开心,误认为日本是送质子前来大明了,这是表示臣服和互信的状态,于是就在《祖训》中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明朝实行了海禁,而日本也暂时约束了倭寇。朱元璋这么做,虽然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却是极大的错误。

日本暨此,得到了宝贵的发展时间,逐渐恢复了统一,并强盛壮大。而明朝却失去了通过文化输出和武力威慑,持续控制日本政权的能力。这才让日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二战中的惨痛教训。

所以,奕天认为朱元璋的《祖训》,应该修改一下。朱元璋应该要求后世子孙,敦促日本政府不断的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哪怕是明朝政府出钱资助都可以。这些留学生在中国接受中华教育后,再遣送回日本,逐步扶植起亲大明的日本政权。同时,也可以保持中华文明对周边小邦的文化影响力,培养并维持好唐宋以来,周边小邦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朱元璋还应该警示后世子孙,要持续壮大大明水师,甚至可以派遣明军进驻日本等周边小邦,保证亲大明政权的稳固统治。这点就跟大明扶持朝鲜李氏政权一样么,看看当时朝鲜李氏王朝对大明是多么的依赖。

现代的某西方世界大国不也是这么做的,我出钱让你来留学。你们要研究相关资料,我出钱给你复印,提供给你。表面看起来,看似吃亏了,其实提高了国家文化的输出能力,让世界可以更客观的了解该国,提高该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如果朱元璋也这么做了,相信中华的发展会加速,甚至在周边国家建立起统治模式之后,在大航海时代,建立起中华日不落帝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已经彰显了明朝水师的实力。成祖刚毅善战,善于权谋,不亚于太祖,在成祖时期拿下日本,是有很大希望的。如果朱太祖有遗训,成祖必然执行。如果当时这么做了,东亚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格局了。

在良怀给朱元璋的国书中曾说,“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倭国常怀不足之心,而中华却常怀自足之心。

常怀不足之心,促使了崛起;常怀自足之心,却导致了落后,这是多么痛的教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朝的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日本诛杀明朝使臣后 朱元璋扬言要灭掉日本 刘伯温为何誓死阻拦

日本诛杀明朝使臣后 朱元璋扬言要灭掉日本 刘伯温为何誓死阻拦

朱元璋,日本,刘伯温,倭寇,大明,宗主国,洪武,明朝使臣,使臣,大规,外交活动,华夏,和平,后代,地位,日本海,遗诏,大明王朝,于华,那可,夏之时,林贤,胡惟庸,能威,使者,关系,使节,东南亚,一大,两国关系

2014-10-13 #长篇故事

日本公然挑衅明朝 朱元璋听后怒要荡平日本 刘伯温却说:打不得

日本公然挑衅明朝 朱元璋听后怒要荡平日本 刘伯温却说:打不得

朱元璋,日本,倭寇,小国,使臣,杨载,公元,大明,弹丸,这种事情,刘伯温,年年,戚继光,使者,军心,全国,一大,书信,举兵,中华,军事,壮志,土地,四洲,周边,军队,发兵,地贫,安平,大陆

2019-06-03 #经典故事

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能延续多久?刘伯温说了4个字 多年后应验

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能延续多久?刘伯温说了4个字 多年后应验

刘伯温,朱元璋,刘伯,事情,预言,诸葛亮,历史,团伙,民国,四个字,烧饼歌,这件事情,这个字,这三个,力可,张献忠,明大明,李自成,诸葛,上都,中国,千百年来,中都,兵法,事迹,人们,先生,后世,史册,奇人

2008-05-06 #故事阅读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朝能延续多少年?刘伯温说了四个字字字应验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朝能延续多少年?刘伯温说了四个字字字应验

刘伯温,国运,朱元璋,大明,故事,王朝,民间,角度,李自成,袁天罡,传说,基业,命运,帝国,政权,皇帝,谶纬,伯温,大明王朝,君王,后人,国朝,年号,推背图,玄学,爱卿,百姓,答案,有关,大顺政权

2018-07-11 #故事阅读

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能多久?回答4个字

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能多久?回答4个字

朱元璋,刘伯温,人们,智慧,元军,刘伯,明光宗,正应,李自成,诸葛亮,那可,地主家,佣人,人家,儿子,大喜,孙子,疾苦,朱家,江山,草根,皇帝,能力,精准,话语,谋略,赏赐,预言,神算,中国历史上

2019-05-17 #小故事

明朝初期:刘伯温与朱元璋不得不说的故事 最佳君臣搭配典范

明朝初期:刘伯温与朱元璋不得不说的故事 最佳君臣搭配典范

刘基,朱元璋,杨宪,李善长,陈友谅,丞相,陛下,洪武,汪广,胡惟庸,陈军,自知之明,一统,元兴,人为,子房,器量,大厦,战略方针,皇上,鄱阳湖,闹剧,丝毫不,嫉恶如仇,刘伯温,傅友德,刘邦,刘基传,可及,大呼

2010-07-23 #故事会

朱元璋询问明朝国运 刘伯温说了4个字 两百多年后字字应验

朱元璋询问明朝国运 刘伯温说了4个字 两百多年后字字应验

刘伯温,诸葛亮,朱元璋,国运,李自成,皇帝,大明王朝,神机妙算,后世,王朝,这句话,刘伯,崇祯皇帝,天下会,中国,一统,外族,佳话,事迹,入主中原,入关,古话,北京城,回复,地位,大明,开国功臣,大顺,套话,强敌

2019-10-14 #长篇故事

朱元璋请明朝元老吃饭 刘伯温看过菜单后忐忑不安 徐达说完了!

朱元璋请明朝元老吃饭 刘伯温看过菜单后忐忑不安 徐达说完了!

朱元璋,刘伯温,功臣,皇帝,马皇后,徐达,太子,元老,情义,百姓,菜单,素菜,荤菜,菜名,对自己,忐忑不安,傲娇,刘伯,上皇,不一样,事务,习惯,事件,事情,儿子,作风,兴致,内心,大小,发妻

2009-07-2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