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人民日报关注 一位来自“世界高城”新闻通讯员的故事

时间:2008-07-02

有时候,如果只有记者没有通讯员,报道很难圆满完成,因此,记者和通讯员是新闻工作的两支有生力量

提示:本文共有 22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康巴传媒(本网综合)

今(8)日

人民网四川频道

刊发了

《第二十个记者节

讲述一位来自“世界高城”新闻通讯员的故事》

讲述了汉族小伙叶强平为了采访

跑遍理塘县24个乡镇的

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凭着一股对新闻工作的

热爱与追求

用手中的笔

战斗在藏区宣传第一线的故事

卷首语

通讯员分布在各地、各条战线、各个基层,他们了解基层情况、了解业务和行业,在突发事件中反应迅速。有时候,如果只有记者没有通讯员,报道很难圆满完成,因此,记者和通讯员是新闻工作的两支有生力量。

采访中的叶强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

今(8)日,是第二十个记者节。一如既往,全国各个新闻战线的新闻工作者,正为了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去跋涉、去求证、去记录。

在延绵数千公里的川藏线上,有一个幅员面积达14351.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地方,这里无明显四季划分,年平均气温仅3℃,无绝对无霜期;这里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这里被誉为“世界高城”,这里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一位来自重庆三峡库区的汉族小伙为了采访,他跑遍了理塘县24个乡镇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凭着一股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与追求,用手中的笔,战斗在藏区宣传第一线。

痴迷新闻写作,一写就是二十多年

1993年底,刚高中毕业不久的叶强平,怀着参军报效祖国的梦想,来到康巴高原服役。入伍第二年四月,刚分到武警理塘县中队不久的叶强平参加了扑灭理塘县呷洼森林火灾的战斗,警民协力奋战火魔的情景,激发了自己强烈的写作热情,于是写了一篇不足百字的简讯。“首发命中,让我从此迷上了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作为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的人来说,写作之路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叶强平说,为了弥补自己新闻基础差的缺陷,他把每月为数不多的津贴省吃俭用存起来参加了《解放军报》举办的第七届新闻函授学习,并买来新闻写作书籍,钻研、收集、翻阅了大量的新闻写作资料。

白天,叶强平刻苦参加军事训练,晚上,就躲在房里读书写作。平时总要揣上笔记本,虚心地向老报道员请教,由于虚心好学,善于总结和刻苦磨砺,叶强平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各类报刊也相继刊出了他的新闻报道和各种体裁的文章,他很快成了军地小有名气的新闻通讯员。

“1996年11月,我准备退伍,哥哥已给他联系好了工作单位。就在这时,理塘县委宣传部部长曲麦部长找到我,说理塘正缺这方面的人才,希望他能留在理塘。”叶强平说,他知道,留在自然条件不太好的理塘意味着什么,但三年的军旅生涯,浓浓的藏汉情谊,使他对这方热土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就这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里。从此他就成了宣传部一名“以工代干”的新闻干事,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跑遍村村寨寨,仿佛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采访中的叶强平(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在部队写新闻到地方写新闻,角色变了,采访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对叶强平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挑战和考验。

“语言不通,要在藏区采访写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叶强平开始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藏民族的风俗习惯,跟同事们学习简单的藏语。

“理塘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加上交通落后,为了采访,我跑遍了理塘24个乡镇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很快他学会了喝酥油茶、吃生牛肉。”叶强平说,只要听说有工作组下乡,他就主动申请下去,每一次都是如此,晚上工作组的同志休息了,他还在整理采访资料,总结一天来的收获,寻找新闻亮点,提炼主题,谋篇布局。“为了采访,有一次他骑马还差点丢了性命。”

2000年4月上旬,理塘县遭受了几十年未遇的特大雪灾袭击,曲登乡上山放牧的牧民失去联系。得知消息后,叶强平主动要求请战,要随救灾工作组一同去前线采访。距理塘县城80多公里的曲登乡是该县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条件最差的高寒纯牧业乡,也是灾情最严重的乡。

“公路上铺满厚厚的积雪,连路都很难分辨,尽管车轮挂上了链条但仍不听使唤,车‘屁股’还是甩得很厉害,好几次险些车毁人亡。好不容易赶至得理沟时,超过1.3米深的积雪却挡住去路。为了赶路,大家就一起用铁铲,硬是在冻得比石板硬的冰雪道上辟出了一条雪道,赶到乡上时已是次日凌晨6时许。”叶强平回忆说,后来自己又同营救小组一起,骑马寻找失踪的牧民,然而骑马不到一个小时,马儿便迈不开蹄,只好徒步涉雪前行,逐个山头寻找。

“饿了,吃一坨糌粑;渴了,抓一把雪,坚持了8天,脸因高原缺氧变得紫紫的,眼也差点被雪刺成雪盲。”叶强平说,回到县上,他早已筋疲力尽,却还是强打起精神,连夜赶写新闻稿。

像这样的事例,叶强平还有很多很多,同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仿佛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许多新闻记者都会在半夜收到来自通讯员叶强平的稿件,几乎每天他都以通讯员的名义会对外供稿。

总有人问叶强平,如何能坚持二十年对新闻写作的热情?也有人常问,通讯员的新闻宣传工作很多时候是无名的,要靠什么样的情怀愿意一直贡献新闻素材?

“一个人过多地追求名和利,付出一点就要求有回报,那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何况这都是我应当做的工作。”叶强平告诉记者,现在为了加强对理塘县的宣传工作,他可以借助“微信群”,与全县的新闻通讯员一起交流写作经验,提高写作积极性。“对于所有的基层通讯员来说,其实就只想用手中的笔、用真挚的心,用澎湃的热血,讲好‘生命禁区’的故事,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

审核:黄良富 本期责编:肖宵 编辑:泽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民日报关注 一位来自“世界高城”新闻通讯员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 讲述最动人的丝路故事

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 讲述最动人的丝路故事

一带,媒体,合作,联盟,新闻,中国,合作联盟,平台,论坛,建设,人民日报社,成员,丝路,网站,国家,机制,习近平,布扎,罗夫,传播,发展,国际合作,主席,会议,全球,内容,南非,印尼,国际,方面

2016-0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郑州暖新闻被人民日报转发 只因这个故事能把大男人看哭了

郑州暖新闻被人民日报转发 只因这个故事能把大男人看哭了

新闻,小女孩,大河报,车长,大河,客户端,网友,写作业,人民日报,中国,叔叔,记者,故事,爱心,谢谢你,宁田,官博,联合社,郑州公交,亮灯,下车时,人心,人民网,司机,原委,回味,孩子,女孩,字条,妈妈

2007-12-10 #小故事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相继转发的“周口男婴丢失事件”大反转!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相继转发的“周口男婴丢失事件”大反转!

孩子,王某,刘某,母亲,网友,妈妈,人贩子,公众,大众,老人,闹剧,吴鹤,乐清,事情,周口,套房,所有人,爱心,警方,费用,李某,对孩子,事件,善心,妻子,家庭,家人,工具,平台,护工

2011-05-29 #短篇故事

央视新闻介绍全国妇联家国情怀故事汇 获人民日报等央媒关注

央视新闻介绍全国妇联家国情怀故事汇 获人民日报等央媒关注

客户端,家国,人民日报,情怀,故事,经济日报,活动,新华社,农民日报,后代,妇女,祖国,江西省,爱党,央视新闻,妇联,故事汇,爱国爱家,和群,和家,新时代,等着你,全国妇联,于都县,中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报,中国网,人们,代表

2012-08-29 #短篇故事

割舍不掉的足球梦!人民日报评2018年度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割舍不掉的足球梦!人民日报评2018年度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中国女队,男队,实力,俄罗斯,比拼,差距,美国,世锦赛,老对手,再接再厉,在和,在细节上,展现了

2013-04-23 #长篇故事

网易云音乐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 网易新闻推出护士节暖心专题

网易云音乐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 网易新闻推出护士节暖心专题

护士,网易,疫情,医护人员,云音乐,天使,护士节,武汉,胡胡,很多人,特别策划,人生,专题,全国,今年以来,场景,家属,患者,群体,职业,工作,为大家,卫健,束光,中日友好医院,新感,晓的,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上线

2012-06-22 #经典故事

3岁看新闻联播 7岁读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 最佳五道杠少年怎样了

3岁看新闻联播 7岁读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 最佳五道杠少年怎样了

孩子,父母,黄艺博,孙童,总队,把儿,宝妈,五道杠,事情,反对方,天性,时候,知识,教育,两个孩子,你看看,少先队,大队长,总队长,哈佛大学,家有,同学们,大学,委员会,学生,少年,年纪,成年人,成绩,文化课

2016-03-24 #经典故事

央视《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将集中报道湖北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抗击疫

央视《新闻联播》 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将集中报道湖北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抗击疫

疫情,机关,湖北公安,一线,全省,湖北,成效,民警,防控,举措,武汉,感人事迹,习近平,党建,全力以赴,新华社,总书记,人民日报,先锋队,党和人民,公安民警,方舱,新闻联播,警力,钢铁洪流,赵克志,中央电视台,人民公安,党中央,公安部党委

2020-07-29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