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考语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应试技巧之说明文

时间:2008-07-08

2、所有的答案,应该都围绕文章中心!!所以,最起码你得能读懂文章想要写谁,要抒发或者赞美或者批判什么

提示:本文共有 21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最重要的四点:

1、所有的答案,应该都来源于文章!!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答案,在文本里找不到对应的证据,那么你这道题目,就错了。

2、所有的答案,应该都围绕文章中心!!

所以,最起码你得能读懂文章想要写谁,要抒发或者赞美或者批判什么。

3、请你——认!真!读!题!一个字都不要漏掉,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这个不解释了。

4、请你掌握熟悉基础知识。因为,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举例肯定是挂一漏万的。若想取得好成绩,只能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 考点一:说明对象。

表现形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XX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应对方式:

1、认真读题,弄清楚需要回答的范围,是“全文”的说明对象,还是“某一部分”的说明对象。

比如,《松鼠》这篇说明文,“全文”的说明对象是:松鼠,但是“其中一段”的说明对象有可能只是:松鼠的食物,或者松鼠的习性等。

2、认真读文章题目(对,题目,你没看错)和内容,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

有时候,题目可能就是说明对象。

但是,有时候,题目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陷阱,尤其是那些标着“节选”的文章。比如《松鼠》(节选)类的文章,可能节选的那部分,只是:松鼠的食物,或者松鼠的习性,所以,如果你把这篇文章说明对象写成“松鼠”,那肯定是不准确的。

· 考点二:说明顺序。

表现形式:

1、全文/某几段/某段运用了_______说明顺序。

2、某几段是否能调换位置。或:A段是否能放到B后面。

应对方式:

1、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认真读文章,认真读题。一定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全文的,还是某几段的顺序,因为他们可能是不一样的。

· 考点三:说明方法。

表现形式:

1、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

2、划线句能否删掉?为什么?(第一个问题基本是送分的,答案肯定是“不能”!)

应对方式:

1、熟悉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的概念,准确判断,并且能够不写错别字。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标注出来的字,就是容易写错的)

打比方(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说明方法,被排除在中考考试范围之外)

2、了解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规范。

根据不同的说明方法,规范大致如下:

3、如果说明方法的作用需要你回答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那么请自行排列组合语言表达。

比如说,如果一段内容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你可以这样回答:

这段通过XX和XX(简单概括例子内容)例子之间的比较,具体突出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 考点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现形式:

1、画线句中的XX字/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2、画线句中的XX字/词能否换成VV?为什么?

3、用XX字/词好在什么地方?

应对方式:

1、认真读题,弄清楚相关词语的含义。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大多考查的是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运用。比如:程度的深浅、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估计的准确与模糊等等。具体对应的词语见下图。

2、掌握答题规范:

一般的答题规范:

第一步:先做出是非判断。(如果有这个问题的话)

第二步:解释词语。(不好解释的就说说这个词语起什么作用)

第三步:把词语带入原句,解释一下句意。

第四步:如果把这个词语删去或者换成VV,句意跟原文有什么不符合之处。

第五步:总结:所以这个词语不能删除/替换,因为“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这个词语删除/替换了之后就不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莫名奇妙但是又占了1分的“狗尾”,请千万不要忘记啊!!

3、具体例子:

问:“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南京市中考试题)

答:

第一步:不能删去。

第二部:“最多”,界定数量。

第三步:更能准确说明南京云锦织造特别耗时费力。

第四步:若删去,则表现不出耗时费力的意思。

第五步:所以“最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

· 考点五:文章内容整体把握

表现形式:

1、概括某段或者某几段的要点。例如:

从文中看,说XX是人类最理想的选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XX的形成,除了AA原因之外,还因为__________。

2、利用文中介绍的某一个道理、原理或者方法,来解决一个指定的问题。例如:

请解释一下“鲜鱼在荷兰港口启运时的重量是5000吨,到了赤道非洲就会变轻——少了19吨”的原因。(原文中讲过了原因,直接套用,解释这一现象即可。)

3、文中某个短语或者语句的理解。例如:

“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具体指的是什么?

最后一段作者引用XX的话语的目的是什么?

4、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或: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这种直白的题目较少出现)

应对方式:

只有一种:认!真!读!文!章!围绕说明对象和中心来回答。这样你肯定能回答正确。因为,说明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说明白”,如果一篇说明文,说了你不明白,那么,这就是一篇失败的说明文。

干货:中考语文之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初中语文考试知识讲解

人教版语文中考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鉴赏中的情感分析的方法技巧 附教学实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修辞手法赏析技巧 附答题模板教学案例

中考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种类及其作用汇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考语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应试技巧之说明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讲义+习题 中考常考 尽快掌握

部编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讲义+习题 中考常考 尽快掌握

说明文,同学们,完整版,知识点,打印资料,让孩子,中考,专题,作用,主页,初中,明方,意义,家长,头像,文末,步骤,被扣,电子,老师,练习题,私信,讲义,越早,考试,一个问题,许多地,现代文阅读,有许多,例如说

2010-09-19 #小故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复习方法之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复习方法之一

记叙文,语文,文体,命题,文章,标准,议论文,语文课程,学生,中考,教材,特点,能力,说明文,语文考试,阅读理解,其学,明文,科特,书后,中心,主题,人称,古诗词,典型,原则,叙文,图片,基础知识,大意

2020-03-01 #小故事

中考语文: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及答题要点总结之记叙文

中考语文: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及答题要点总结之记叙文

作用,考点,思路,记叙文,形式,情感,题型,文章,词句,人物,词语,顺序,环境描写,中心,人物描写,内容,含义,方法,短语,要素,表情,答题,中考,语文,作者,句式,心理,时候,知识,种类

2015-02-03 #故事大全

一本现代文阅读技能训练100篇 中考 第8次修订版 附参考答案 正版畅销 初中语文专

一本现代文阅读技能训练100篇 中考 第8次修订版 附参考答案 正版畅销 初中语文专

账号,微信公众号,客服,微信,电子书,二维码,书本,私信,中考,修订版,参考答案,初中语文,初中生,正版,教材,文件,资料,空间,现代文阅读,技能训练,学习辅导,教辅,第一时间,世面,云端,信息,内容,图书,后会,资源

2020-08-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语文老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真题整理 学霸都在偷偷练!

语文老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真题整理 学霸都在偷偷练!

阅读理解,同学们,文章,语文,资料,语文阅读,中考,基础知识,老师,说明文,题目,练一练,目的,初中语文,依样画葫芦,主页,分数,分值,内容,原因,形式,完整版,头像,文末,理解能力,能力,结果,篇幅,考点,课文

2011-06-14 #小故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三讲: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三讲: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向日葵,文章,人物,形式,题型,心情,考题,结果,答题,阅读理解,几个字,划分段落,中考,初中,内容,小学,原则,地点,填空题,女儿,小瞧,整篇文章,标题,方法,时间,格式,答案,礼物,词语

2007-03-23 #长篇故事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只要掌握这5大高频考点 不愁拿不到高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只要掌握这5大高频考点 不愁拿不到高分

事物,内容,特征,说明文,模板,规律,答题,考试,阅读理解,文以,外貌,功能,其本质,全国,初中语文,发消息,古诗,性质,形式,常识,快收,成因,才能,手册,表达方式,构造,来源,本质,文章,文末

2013-01-13 #长篇故事

语文阅读:说明文的万能解题方法 帮你找到规律 值得收藏!

语文阅读:说明文的万能解题方法 帮你找到规律 值得收藏!

记叙文,说明文,文章,表达方式,时候,经历,一种文体,现代文阅读,初中语文,人物,主张,事物,主页,人们,事理,传说,作者,初中,形象,小说,对象,实体,头像,发消息,摆事实,文体,日记,新闻,游记,步骤

2007-09-0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