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房子变迁中的“小康”故事

时间:2008-07-12

说起和房子的那点事儿,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

提示:本文共有 20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房子曾是张和胜的烦心事,但现在却是让张和胜倍感舒心的一件事。

说起和房子的那点事儿,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

40多年前,20岁的张和胜离开家乡铜山区汉王镇紫山村,一部分原因与房子有关。那时祖孙三代住在逼仄的三间小瓦房里,已是大小伙子的张和胜觉得“憋屈”,便参了军。

1997年退伍回家,张和胜的家已变成了两大间的平房。这是结婚那年,张和胜的爹妈在老宅子旁边给他翻建的新房。房子是宽敞了,但环境却还是不咋样,“屋外杂草丛生,村里猪圈、鸭棚私搭乱建,雨天出门就得蹚水”。

彼时,张和胜转业到铜山区交警大队车管所,从家到单位有几十里远,他每天骑一辆轻便摩托车上下班,单趟就要四五十分钟,这样一骑就是两年。而孩子因为在城里上学,也只得寄居在亲戚家,只有周末一家人才能团聚。

“就算租房子,也得搬到市里去。”张和胜打定了主意,放着紫山村现成的房子空着,每月多花200多元,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小两室70多平方米的房子。没多久,又赶上了单位分房,张和胜又分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房子。这几年,儿女成了家,张和胜通过公积金贷款,又换了一套新房子。房子不再是张和胜的烦心事。

当然,这并不是张和胜和房子的故事的尾声,它还有一个更“惊艳”的结局。

2008年,52岁的张和胜念及叶落归根,将闲置在老家的房子进行翻修,周末的时候,偶尔带着家人回来住上几天。

那时候的紫山村,还是最“原生态”的乡村的模样,脏乱差,光是蚊虫就让习惯城市生活的一家人受不了,住不了两天,就嚷嚷着要回城。

但,小康路上,紫山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017年,紫山村拉开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大幕,围绕“山、泉、林、河、水、建筑形态”等生态要素,全力打造美丽人居环境,逐步实施了庄体穿衣戴帽改造、黑臭河体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体系等工程。如今的紫山村,东边白墙黛瓦,西边黄墙红窗,村内柏油路平整通畅,厕所干净卫生,分类垃圾箱有序摆放……

张和胜在紫山的房子,也有了新的模样。屋外白墙黛瓦,挂一副家风家训:“志向远高常律己,胸怀宽广且容人”。院内左手边一面白墙上绘制着“山里人家”的中国风墙画,右手是“党员中心户”活动室,正对面的两层小楼,窗棂是仿古的雕花设计,一派古色古香。“‘山里人家’是村里统一给绘的,屋外的设计也是村里统一规划的,在这里住,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张和胜美滋滋地告诉记者,在这里有房,让他觉得骄傲。

2018年,张和胜退休后,就把家又安到了紫山村,重新回到了曾经他拼命想逃离的地方。

因为居住在附近的好几个党员都是自家亲戚,再加上张和胜性情温和,在村民中威信挺高,回乡后的张和胜又重新“上岗”——担任“党员中心户”。

房子大,屋子也多,张和胜觉得闲着也是浪费,索性将院里的西屋改造成了“党员中心户”活动室。如此一来,张和胜联系的十几名党员就有了集中活动的固定地点,“每个月定期组织两次学习,平时有啥事了,就趁上班前或下班后,约到家里来一起商量”。

张和胜曾是军人,做事板正,当“党员中心户”,也是认真的。

去年,村里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对部分村民侵占的公共空间进行拆除。这其中也有侄子家的房子,侄子是党员倒也能想通,但张和胜的哥哥却不答应。张和胜几次三番做思想工作,胳膊肘儿硬是“不往里拐”。最后,侄子带头先拆,老百姓一看也不再争执,积极配合起拆违工作。今年春节,张和胜去市里女儿家过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张和胜几次回村,结果都被卡口拦了下来。可他不甘心:“我是党员中心户,这种关键的时候,怎么能不在呢?”通过村委会出面证明,张和胜进了村,和党员志愿者们一起守护自己心爱的家园。

“住惯了城里,回到乡村来,会不会觉得闷得慌?”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和胜笑着说,光是当“党员中心户”,就够自己忙的,哪儿会觉得闷?

“乡村的娱乐活动会不会比较少?”

“哪能呢,一般早上我都到山上打太极,那里空气清新得很,晚上,老伴有时去广场跳广场舞,我就去拔剑泉边闲聊边等她,再加上这些年,汉王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小活动越来越多,‘夜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张和胜打趣道,“住在这里,我感觉自己还能向天再借一百年”。

乡村振兴带来美好生活

张和胜和房子的故事有一个令人惊喜的反转结局。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在乡村振兴的大旗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美好在这片曾经被贴上“贫穷”“落后”“脏乱差”等诸多标签的地方展现出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曾是小康道路上的“洼地”,然而在乡村振兴的大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变化有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村容变美了、有的卫生整洁了、有的村民富裕了、有的乡风文明了、有的住上好房子、有的买得起汽车、有的上了好学校……它们都是小康道路上,最现实、最生动、最令人振奋的情景。

乡村振兴,小康才全面。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当乡村日益变美好,小康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文章来源:徐州日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房子变迁中的“小康”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草房子》——杜小康作文《草房子》——杜小康作文350字

《草房子》——杜小康作文《草房子》——杜小康作文350字

杜小康,孩子,油麻地,衣服,好房子,习好,个头,房子,小青,堆成,人家,单衣,女孩子,小青瓦,当红,日子,男孩子,棉衣,汗臭,特点,院子,红色,穿着,脸色红润,自行车,院门,不单单,一个大,一般人,更重要

2020-08-25 #故事会

(小康故事)绿色发展看泰顺 车站变迁见证时代发展

(小康故事)绿色发展看泰顺 车站变迁见证时代发展

泰顺,汽车东站,城乡,交运集团,温州,交通,市民,泰顺县,综合,客运东站,中心,地点,旅客,票价,终端,唐文高,陈学新,投入运营,枢纽中心,公交总站,鳌江,长途汽车运输公司,便民服务,售票厅,城市公交,城区,客运,新站,方式,新能源

2012-09-12 #故事大全

视频有奖征集「我家的小康生活」云上教英语 纸上画变迁 北京胡同这对耄耋夫妻乐享小

视频有奖征集「我家的小康生活」云上教英语 纸上画变迁 北京胡同这对耄耋夫妻乐享小

李豫,夫妻,小康,小康生活,耄耋,仇剑,英语教师,云上,北京胡同,史家胡同,义务,史家社区,原作者,妻子,方式,年龄,我家,文化,故事,摄像,普通百姓,疫情,用时,来源,画家,画作,社区,绘成,编导,老有所乐

2010-10-29 #故事大全

湖北日报评论:在火热的生活中见证伟大的变迁

湖北日报评论:在火热的生活中见证伟大的变迁

小康,发展,全面小康,人民群众,城乡,指向,攻坚,扶贫,生活,新闻工作者,乡村,小康社会,差距,温度,故事,湖北,美好生活,领域,一定能,发展水平,讲的是,艾草,万村,中国共产党,新景象,新时代,有品,美好家园,关键,中华民族

2013-12-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平安银行女金领下村当“队长”:盖房子 收庄稼 奔小康

平安银行女金领下村当“队长”:盖房子 收庄稼 奔小康

赵古,扶贫,村民,昆明,分行,平安银行,贫困户,村里,一线,干部,中国平安,驻村,产业,资金,银行,孩子,工程,方案,项目,领导,玉米地,古花,和村,行里,云南,二老,专款,全村,全国,劲儿

2018-08-11 #故事会

草房子故事梗概600字?

草房子故事梗概600字?

桑桑,父亲,油麻地,桑乔,故事,杜小康,鹿鹤,秃头,伪军,东西,原因,小学,同学,家庭,小康,康家,角色,老师,船翻,铁船,调职,工作,讲的是,到最后,大奶奶,学校里,把积蓄,有的人,一无所有,离开了

2020-09-20 #故事大全

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攻坚,扶贫,电视剧,题材,乡村,时代,建设,青年,年轻人,故事,精准,国家广电总局,美丽乡村,农村,中国,方案,工作,新时代,人们,丹霞,事业,产业,创业者,力量,地区,大学生,家乡,导演,小康社会,干部

2010-01-30 #长篇故事

小康中国故事·中国人的家国记忆

小康中国故事·中国人的家国记忆

历史,毛泽东,萧乾,命运,家族,故事,记忆,小康,中国,人们,台湾,时代,父亲,家国,三毛,张作霖,张治中,曹禺,国宝,日本,中国人,一生,杂志,美国,见证,梁培恕,程默,齐邦媛,陈立夫,变迁

2020-05-2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