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夷陵之战 陆逊击败刘备真是以少胜多吗?别被演义骗了!

时间:2008-07-15

在夷陵之战前,三国三大战役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提示:本文共有 18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在夷陵之战前,三国三大战役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的兵力在11万人左右,而曹操一方的兵力则只有2万人左右,结果曹操击败了袁绍。

到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成为兵力较多的一方,拥有20多万人,至于孙刘联军,则只有5万人。不过,曹操却吃到了败仗。至于本文所要说的夷陵之战,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依然认为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即在夷陵之战中,陆逊用较少的兵力击败了兵力更多的刘备。不过,实际上,夷陵之战根本不是以少胜多,在这场战役中,其实陆逊的兵力不比刘备少!

首先,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夸大了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兵力。按照介绍,关羽被杀后,刘备兴兵讨伐东吴,总共调集了70多万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前后累计投入20万大军。因此,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可谓一场总兵力接近百万人规模的大战。并且,在结果上,是陆逊以少胜多,击败了拥兵70多万的刘备。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将夷陵之战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提并论,也即一起归纳为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夷陵之战却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即陆逊的兵力并不比刘备少。

对于夷陵之战,多数持不是“以弱制强”之战论者,所强调的一条重要依据,是《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中的“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的记载。

《三国志》注引《魏书》中记载:“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在夷陵之战前,孙权为了不两线作战,已经向曹操父子假意归降了。在此基础上,等到刘备兴兵讨伐东吴的时候,孙权上书给魏文帝曹丕,告诉他刘备率领4万兵马来进攻我了,言下之意,自然是希望曹丕可以支援东吴。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既然是向曹魏求援,孙权显然不会少报蜀汉大军的数量。换而言之,对于刘备一方来说,兵马应该不超过4万人,如果超过的话,孙权一定会如实甚至夸张蜀军的数量,以此促使曹魏支援东吴。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夷陵之战中,蜀汉一方除了益州调集的兵马,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人。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东吴一方来说,《三国志·陆逊传》中记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由此,在夷陵之战中,陆逊麾下共有5万大军,这在兵力规模上,自然是不输刘备的。

更为关键的是,陆逊的5万大军,几乎是全数可以调动的,而就刘备来说,因为需要防备北面的曹魏,所以给黄权分出一定的兵力,这导致其实际能调动的兵力,反而还不如陆逊。夷陵之战前,黄权曾劝谏刘备应当坐镇后方,不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

最后,在夷陵之战中,正是因为和刘备兵分两路,所以,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黄权率领的兵马,并没有和陆逊展开正面的较量。换而言之,在夷陵之战中,陆逊能够充分调动的兵马,是超过刘备一方。在此基础上,夷陵之战自然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更不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前,蜀汉总共只有益州全境和荆州三郡,而就东吴来说,不仅在荆州拥有数个郡,还拥有扬州、交州等地。而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失去了荆州三郡,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所以诸葛亮强调益州疲弊),东吴则几乎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分郡县,从而拥有荆州、交州、扬州这三个州的疆域。从疆域领土和人口兵力上来看,夷陵之战爆发时,东吴的整体实力是要明显超过蜀汉的,当然,孙权之所以在一开始求和,主要还是因为担心曹魏趁机攻打自己,也即孙权真正害怕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汉。

当然,尽管陆逊的兵力不少于刘备,不过,陆逊在夷陵之战中的高超指挥才能,还是不容忽视的。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方情况,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夷陵之战 陆逊击败刘备真是以少胜多吗?别被演义骗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夷陵之战 陆逊击败刘备是以少胜多吗?别被演义骗了!

夷陵之战 陆逊击败刘备是以少胜多吗?别被演义骗了!

刘备,陆逊,兵力,东吴,人口,夷陵之战,以少胜多,演义,秭归,蜀国,是如此,三国志,主力部队,数量,军事指挥,汉中之战,东进,大都督,帝城,曹操,杨德彪,裴松之,马总,黄权,万之众,有记,三国演义,人马,人数,人口数量

2008-08-08 #经典故事

蜀汉与东吴的“夷陵之战”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蜀汉与东吴的“夷陵之战”是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刘备,蜀汉,夷陵之战,东吴,兵力,战争,以少胜多,总兵力,吴军,陆逊,大决战,三国演义,主力,五溪蛮,南线,夷陵,益州,三国时代,中投,章武,关羽,孙桓,徐盛,沙摩柯,潘璋,诸葛瑾,赵云,黄权,元气大伤,主动权

2011-12-01 #故事大全

《三国演义》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即之战 围绕它发生了\ \等故事.

《三国演义》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即之战 围绕它发生了\ \等故事.

曹操,刘备战,孙刘,孙权,战袁绍,遗计,官渡之战,十面埋伏,八阵图,三大战役,以少胜多,华容道,夷陵,标准,辽东,赤壁之战,苦肉计,连环计,顺序,错误,夷陵之战,火烧乌巢,白帝城托孤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趣历史:三国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到底有多少军队?

趣历史:三国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到底有多少军队?

曹操,以少胜多,战役,曹军,赤壁之战,袁绍,陆逊,历史,三国演义,兵力,官渡之战,刘表,孙吴,很多人,夷陵之战,军队,水军,资治通鉴,大约有,经典战役,万大,刘联军,刘备,向孙权,三大战役,一统,三国志,印记,中原,典范

2009-11-07 #故事会

三国时期的三大著名战役 每一次都以少胜多!

三国时期的三大著名战役 每一次都以少胜多!

曹操,刘备,孙权,曹军,孙刘,基础,蜀汉,战役,联军,荆州,吴军,袁军,夷陵之战,三大战役,实力,示意图,赤壁之战,伤亡,统一,关羽,方兵,袁绍军,牟东,陆逊,大破,一带,三国鼎立,一面,东吴,以少胜多

2013-04-01 #故事会

细数三国时期五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只能排第三!

细数三国时期五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只能排第三!

曹操,袁绍,孙权,万大,公孙瓒,刘备,张辽,东吴,合肥,陆逊,麴义,界桥之战,以少胜多,战争,官渡之战,军队,基础,大军,结果,计策,赤壁之战,三国时期,万余人,中国北方,夷陵之战,战略决战,逍遥津之战,奠定了,关羽,孙刘

2008-05-21 #经典故事

夷陵之战的真相 刘禅他爹为何惨败 以致后来气死了

夷陵之战的真相 刘禅他爹为何惨败 以致后来气死了

刘备,陆逊,东吴,刘备军,张任,主营,兵力,屡败屡战,结果,进攻,一字长蛇阵,夷陵之战,久经沙场,刘禅,小强,吴班,吴军,孙权,庞统,涿郡,衣秀士,陆逊军,连孙权,下嘴,三国演义,一线,三峡,以少胜多,主力,主心骨

2009-03-17 #故事阅读

《三国演义》以少胜多的大战 赤壁之战算什么 陆逊火攻才真的牛

《三国演义》以少胜多的大战 赤壁之战算什么 陆逊火攻才真的牛

大战,曹操,刘备,有的人,东吴,优势,战役,赤壁之战,袁绍,陆逊,人家,大将,将领,时代,胜利,周瑜,三国演义,以少胜多,兵家,势力,大军,天气,战争,敌方,敌军,手下,水军,笔者,经验,老一辈

2017-08-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