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汉武帝为何用卫青 霍去病等外戚?背后是一代雄主的无奈

时间:2008-07-21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后,对古代影响最大的帝王,我这么说,不是因为他北逐匈奴,而是在思想文化上,统一了汉朝百姓。我们现在叫汉族,便是来自汉朝。民族是

提示:本文共有 22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后,对古代影响最大的帝王,我这么说,不是因为他北逐匈奴,而是在思想文化上,统一了汉朝百姓。

我们现在叫汉族,便是来自汉朝。民族是近现代概念,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古代有夏人、汉人、唐人、宋人等称呼,独独没有某某族。

之所以会以汉族为名,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普通老百姓,在汉武帝时期,真正做到了将自己当作汉人,有了统一的身份认同。

汉武帝驱逐匈奴,不过让边境获得一时安定,而使得汉朝内部的百姓思想上的统一,才算是真正的一代雄主。

汉武帝被人诟病的地方主要有两个,穷兵黩武和任人唯亲。关于穷兵黩武,我就不过多探讨了,不过是同一件事的两面性,谈不上谁对谁错。我们今天来说一说汉武帝为何重用外戚?

汉武帝一朝的外戚,留名的有田蚡、卫青、霍去病、李广利。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人不得不提——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与汉武帝算不得亲戚,外戚多指皇帝的娘家亲近血缘,或妻族的血亲。田蚡是汉武帝舅舅,卫青是皇后卫子夫兄弟,李广利是宠妃李夫人的哥哥。霍去病与汉武帝隔着一层,严格说来归于近臣更合适。

霍光能在汉武帝临终前,被授予辅佐新帝的重任,得益于他汉武帝近臣的身份。霍光与汉武帝相伴二十年,官职不过是奉车都尉,俸禄虽高,却没什么实权,就是跟在随身侍奉在皇帝身边。

《汉书·霍光传》: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我说的“实权”指的是官职明面上的权力,不含隐形权力。试问,大领导的随身秘书,权力不大,可又有几人敢把对方的话不当话?

霍光跟着汉武帝二十年而无所作为,汉武帝死后,却一跃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四大辅政大臣之首,只能用汉武帝近臣,才说得过去。

汉武帝临死前,处死昭帝母亲钩弋夫人,可见他是防着外戚干政的,汉武帝也不想吕后的事,在他死后重演。他生前重用外戚,却是不得已为之。背后的原因历史书都不会记载,因为史书都由文人来写,而汉武帝用外戚,正是为了“打压”他们。

解释原因前,提一个问题:古代当官的首要条件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认字。武将可以不识字、不读书,只要作战勇猛,可以赢取胜利就行。行政官员却不行,来往文书、书写行政命令、宣读诏令。法令等,都需要识字。

直到七八十年代,文盲率还高达80%,古代只会比这个概率更高,哪怕达到90%、95%以上我也不会诧异。这就是说,汉武帝时期的话语权,掌握在5%—10%的人手里。

秦始皇有一道命令:废除私学,若想当官,需要向现任秦吏学习秦法、文字等。在春秋,知识掌握在贵族手里。随着战国来临,贵族政治逐步瓦解,知识才向下层阶级传递。

所谓下层阶级,指的是政治地位,而非家世财富。一个人求学,便不能从事其他事情,又靠什么生活?不还得靠家庭支持吗?

普通平民绝不会让孩子去学知识,因为没这个条件,知识只会在一些富商、豪族之间传递。例如李斯,他能在楚国为吏,家里多少也是有点资产的,要不然他不可能跑到荀子那里求学。

汉朝又恢复了私学,而私学师生间的关系,比我们现在要亲密的多,他们更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

无论任何时代,有些人仅仅为了做正确的事,而非为了利益,当然也少不了为了自身利益,而谋划的人。私学成了朝堂间最初的利益集团。

古代人出行困难,私学一般只接收同一郡县的人,除非老师名气很大,天南地北的人慕名而来。因此私学学生间,除了同窗之谊,还是同乡,身份更近。

面对这样的环境,汉武帝如何选择信任的人?他只能独自培养自己人。卫青是奴仆出身,这样的人最后能做到大将军,出口成章或许不可能,但绝对识字。这只能是汉武帝为了提拔重用他,先一步教授他知识,在加上卫青本人的努力,慢慢才具备了大将军的“才能”。

这一点类似后世皇帝培养太监。太监在史书中一般以目不识丁、凶狠狡诈的形象出现,大多出于士人的丑化。

皇帝为的是培养帮处理朝务的帮手,而不是打手,一群不动脑子的太监,对他们有什么用?明朝可是有专门培养皇宫太监读书的机构的。太监们批改奏折,靠的可是自己。

外戚、近臣便是汉武帝培养的帮手,否则你真以为卫青、霍去病是天生的战神(有天资的成分,也有后天培养的因素,最起码如何管理军队,这不可能是天生的,有一套成熟的体制)?

文人为何批判汉武帝任人唯亲?因为他动了文人的奶酪。士人掌握知识,他们便垄断了朝廷官场,而皇帝只能向他们求助,对他们予以重用。

汉武帝则另辟蹊径,自己培养人才,这如何不让有志于“封侯拜相”的文人们着急?同样才能的俩个人,一个是皇帝亲信,一个来自文人势力,不用想也知道皇帝会用谁。

因此文人们只能批判汉武帝,说用外戚、任人唯亲、排挤名臣老将,让后世的皇帝看看,独自培养亲信,这一条路有多难走,又会得到多少骂名,让他们有所顾忌。

至于重用外戚,会导致外戚专权,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皇帝不用外戚,可能会被文人大臣架空,他们也只能引入外戚来平衡他们。以血缘传递的封建王朝,这种情况是必然会出现的。

有人会说,为何宋以后,没了外戚专权?这是由于寒族的崛起,世家的消亡造成的,而关键的一点便是知识的普及。

我们要明白,隋唐以前,掌权的都是某某利益集团,而非某个单独个体。一个人再强,也没法控制整个朝廷。魏晋时期的世家、士族,就是一个个“知识”集团,他们依靠知识的垄断,占据了朝廷官员的升迁之路。

当所有人都能掌握“知识”这把武器后,文人便没了优势,彼此间的利益纽带被打破,利益集团变成单独“个体”,而“个体”只能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想要达到“专权”的高度,是做不到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汉武帝为何用卫青 霍去病等外戚?背后是一代雄主的无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沙尘引发的血案:李广自裁 卫青被打 霍去病射杀李敢的背后

沙尘引发的血案:李广自裁 卫青被打 霍去病射杀李敢的背后

卫青,李广,霍去病,汉武帝,氏族,匈奴,外戚,平民,自裁,事件,封侯,卫子夫,汉武帝时期,小史,东道,原因,听闻,机会,飞将军,汉武,风沙,误期,部队,分析,瞒不住,于氏,代雄,子夫,文景之治,帅军

2007-09-25 #小故事

卫青与霍去病 汉武帝更喜欢谁呢?

卫青与霍去病 汉武帝更喜欢谁呢?

卫青,霍去病,汉武帝,匈奴,李广,势力,时候,外戚,奖赏,卫子夫,发现了,军事,封侯,地位,将军,性格,汉武,一万人,最喜欢,司马,和公,孙敖,武帝,次卫,骠骑大将军,在汉,大将军,校尉,卫家,公孙贺

2016-07-31 #小故事

汉武帝 卫青 霍去病 好复杂的亲戚圈

汉武帝 卫青 霍去病 好复杂的亲戚圈

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平阳公主,陈阿娇,匈奴,卫子夫,平阳公,李广,霍光,大将军,一生,军团,皇后,有一次,一见钟情,文景之治,武帝,苏武,苏建,郑季,小吏,好一,亲戚,主家,二姐,众人,大姐,同父异母,国力

2010-09-24 #故事大全

汉武帝爱将卫青和霍去病为何结局不同?

汉武帝爱将卫青和霍去病为何结局不同?

霍去病,卫青,性格,易怒,身体素质,积劳成疾,匈奴,汉武帝,战功,结局,经历,身份,作战条件,条件下,生活条件,卫子夫,郑家,不一样,卫家,下人,个人,人性,主帅,人数,光环,兵多将广,娘家人,原因,姐姐,小时候

2019-09-01 #小故事

卫青 霍去病——大汉璀璨双子星

卫青 霍去病——大汉璀璨双子星

卫青,霍去病,汉武帝,大汉,卫子夫,将军,母亲,生下,身份,武帝,个体,匈奴,历史,基础,时代,姐姐,性格,经历,脸色,贡献,因为有,战争中,汉武帝时期,正是因为,这个人,中汉,任皇后,同汉武,司马迁,可及

2014-06-17 #经典故事

卫青与霍去病的故事:汉武帝的两颗将星

卫青与霍去病的故事:汉武帝的两颗将星

卫青,匈奴,霍去病,汉武帝,单于,匈奴兵,俘虏,骑兵,兵士,壮士,大营,汉军,网络,部队,平阳侯,右贤王,大沙漠,大将军,相国,向北,主力,人马,河东平阳,兵马,功劳,外甥,汉兵,沙漠,砂砾,路人

2020-09-04 #故事会

卫青和霍去病 哪一个更受汉武帝的重视?

卫青和霍去病 哪一个更受汉武帝的重视?

霍去病,卫青,汉武帝,骑兵,匈奴,统帅,军队,战术,效果,匈奴人,漠北之战,建一,李广,武帝,秦始皇,车骑将军,校尉,名的,关系,中原,专门组,公孙敖,传统,偏向,公孙贺,军事力量,兵马,兵种,军事,历史

2015-04-28 #故事会

李敢击伤卫青 霍去病射杀李敢 汉武帝为何不管不问

李敢击伤卫青 霍去病射杀李敢 汉武帝为何不管不问

李广,卫青,霍去病,汉武帝,部队,大将军,侯爵,时候,迷路,处罚,名将,儿子,东征西讨,一生,军心,匈奴,封侯,外甥,大将,屈辱,小舅子,帝都,敌军,战争,悲剧,手下,有责,父亲,汉武,负有责任

2009-04-1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