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庄子和老子谁才是道家的开山祖师?

时间:2008-07-26

这老庄连字,同时又指道教三玄经中两部经典:道德经和庄子

提示:本文共有 34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历史上说起道家人物,都有老庄的说法,老是老子,庄是庄周。这“老庄”连字,同时又指道教三玄经中两部经典:《道德经》和《庄子》。其中《道德经》为大经,《庄子》被视为小经。一般而言,这没有什么问题。

而这老庄连字,又表另一含义,即老子在历史上存在于庄子之前,不仅人如此,《道德经》及《庄子》这两部经典在历史上的成书顺序,也向来被视为如此。

但及至近代,有了不同声音。一些学者认为:《庄子》一书实在是成于老子《道德经》以前;庄子本人,也实存于老子以前;而道家的开山鼻祖,不应是老子,实在应是庄子本人;老庄,实为庄老矣。

要说庄子应是道教的祖师爷,当是一点不过。三清观里,怎么也该有庄子一个位置。因为什么?因为庄子把理想化的道家人物给描述清楚了,后人就可以有样学样,照着去“修”了。举个例子,道教中人都想成为真人,可这什么是真人,真人是怎样的样子,那就得去问庄子了。不读他的书,连真人是什么都不知道,还修个什么?所以说,庄子对道教的意义实在大。

可庄子在道教中,却又没得到那么高的排位,只从唐朝的皇帝那里得了个南华真人的封号。这就有点奇怪了。究其原因,也怪不得别人,可能还是因为庄子太“另类”、形象太鲜明、个性太突出,上仙怎么样也得有点朦胧感,他要作为上仙,怎么看着都不那么像。而且如果你真给他个那么大的名分,以他的个性度之,他肯定很看不上,没准还要数落别人一顿。排位这种东西,对庄子而言实在是个累赘。

可若说庄子是道家的开山祖师,各项排名都当在老子之前,这就涉及到历史事实、及对道家文化的理解问题了,不那么好讲了。

老庄还是庄老?——近代大师们对此问题的争论

使老子与其他圣贤的时代先后顺序在近代成为显学,当始自梁启超对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批评。任公主张老子书出于孔子之后,顾颉刚、冯友兰从其说。冯并认为,老子虽可生于孔子之前,但老子书却不能是老子所写;老子书的成书,不仅在孔子以后,还当在庄子之后,并举出了几个听上去甚为得体的证据。

这便否定了胡适的《中国古代哲学史》中的顺序,适之先生为此颇为挂怀,对冯所用考据法更多年不能释怀。到二三十年过去,适之先生方“恍然大悟”了一把,发现原来自己被冯友兰给忽悠了。他自言:

原来老子年代的问题对冯(冯友兰)而言,并不是考据法的问题,而是冯对孔子的宗教信仰问题,出于此心,冯是不能接受孔子以外的人做哲学史的开山老祖的。

而按其言,适之先生能有此“重大”发现,是因偶读了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里下面的话:

“在中国哲学史中,孔子实占开山之地位。后世尊为唯一师表,虽不对而亦非无由也。以此之故,哲学史自孔子讲起。”

胡适又自语:

“懂得了‘虽不对而亦非无由也’的心理,我才恍然大悟:我在二十五年前写几万字长文讨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真是白费心思,白费精力了。”

胡适自以为是懂得了冯友兰“虽不对而亦非无由也”的真实心理,自己便有了被冯忽悠了的心理,从而“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耍了花枪!殊不知在旁人看来,冯友兰的这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心理在里面,其所谓的“不对”,当指虽然孔子确实占开山之地位,后世也不当称其为“唯一”的师表。冯友兰的“不对”字眼,是对“唯一”二字予以否定,并没有自认孔子为哲学史鼻祖的观点是出于私人感情,从而更没暴露了自己的“心理”。而所谓的“以此之故”的此,指的当是孔子实占开山地位之“实”,以“实”为故,哲学史自然要从孔子讲起了。唉,两句话之间隔了一句话,读起来一定是会误导人的。

若此分析属实,胡适之便是在跟冯友兰郁闷了几十年后,在“恍然大悟”了一把之下又把自己更深地绕进去了。冯友兰若泉下有知,知道胡适为自己如此绕来绕去,一定会窃笑不已。

胡适的古代哲学史受到这几位近代重量级人物的挑战,是否就意味他把老子放第一位就真的有违史实了?大不尽然。应当说,先秦的历史,尤其是哲学史,胡适是真正的行家,原因有二。

一,胡适具备真正大师的素质。胡适常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对他并非一句口号,他作学问求证总是很小心,小心证不了的东西不会往外拿。也正凭此点,胡适当年才在北大立住脚根。这可由当年北大学生见到这个才20多岁的年轻教授不服气,要把他轰出北大时傅斯年所说的话所印证:“这个人书读的不多,但走的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二,胡适的博士论文,做的就是先秦哲学史。那是经过了严格学术检验的成果,观点并非一人所左右,可信度自然就高,史学观点可以服人。但一个人的学问再可信,所言也不一定就是史实,正如听起来最客观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事实,而最不能思议的事也不一定就不曾存在。后人永远无法说一个人的历史观能反映事实,因正确的方法不一定能导出事实。但有一点却可以确定:不正确的方法一定导不出事实。

钱穆——另一位执意要把老子排到庄子后面的大师

近代大学者中,把“老庄”还是“庄老”的文章做得最大、最彻底的,大概当属钱穆。钱老于此著作较多,不能一一学习,唯所能明白的,大概只有其学问所关注的这样两点:1,老子的真实身份;2,道德经与庄子成书的先后顺序。而于此两点,最引后人学者留意的,又并非是其结论,而是钱老治学的方法。因世上诸多学问,结论决定于方法,方法决定于立意,结论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这对于国学尤其如此。

钱老对老子真实身份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史记》、《庄子》、《论语》等经典里跟“老”字有关(不论是名字里带老、还是年纪大)的人,以及传说中跟“老子”这名字沾边的所有人。都走一遍,看谁像老子。而所最多用的方法,就是对人物名字的分析。当两个人物,只要名字里有发音相似、含义相似的字、就会被认定是同一个人。又如果一个人物的名字含义特别,就会被认定那不是人名了,而那个人物也不存在,只取其名字所含之意。钱老便以这些为据,断定人物间的关系,并断言那里有没有老子。现举几例:

庄子书中有个叫老莱子的人,他指示弟子召见了孔子。钱老发现论语里孔子的学生曾向一个正在除草的人问过孔子在哪,于是钱老说了,“莱”字有除草的意思,《论语》里又正好有个除草的老人,所以,老莱子就是那个除草的人了。

再如,《史记》里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钱老的分析便是:李耳不是一个人名,老聃也不是人名,为什么呢?因为字典里有个跟“李”字发音相似的“离”字,而这个“离”字呢有长(chang)的意思,所以李耳不是姓李名耳,而是说耳朵长,讲的其实是一个长着长耳朵的人,所以历史上没有李耳这个人。而老“聃”,也不是人名,因为在《说文》“聃”里被解作耳曼,而曼这个字又在《诗·鲁颂》里被说成长,所以二者一联系,老聃就是老“长耳朵”的了。因此,按钱老的意思,老聃啦,李耳了,都是古人给老子起的外号,言外之意,先秦时代的老子那么有名,可是所有人称呼他所用的名字,其实全都是外号,左一个老长耳朵,又一个老长耳朵地叫,可就是不提他的名字。

再如,当年函谷关拦截老子的人是个关令尹(官名)。钱老就此指出,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曾有个人叫关尹,《庄子·天下篇》里说他见过老聃(老长耳朵),因此呢,司马迁作史记在写函谷关那一段就是错了,他是见了关尹这个名字就误以为他是守关的,于是就写出了函谷关守关人拦老子那一段,还把“关尹”这名字中间加了个“令”字,使名字正式变成了官名。所以关令尹就是关尹,二者是同一人,确定无疑。

钱老对《道德经》与《庄子》成书顺序的研究,有一主要论证角度,便是对学问架构的分析。他认为,从论语到老子书的学问,是一个从质朴到深玄的单一学术进程,而庄子书兼二者而有之,正好在这进程的中间阶段。质朴是深玄的根基,有质朴的学问,才会有深玄的学问,因此论语一定在老子书前,作为兼而有之的庄子书,就一定是成书于衔接这两部书的中间阶段,也即,一定是在老子书之前了。

对于庄子的道学是否成熟,那是智者见智了,庄子书的立意既然不在研究道德上,自然不会花大篇幅讲道体,世人何以知道他的道学思想全豹?天下所有的学问,在庄子那里都是工具与假托,是为他的文章服务、达到目的即可,他并不是自缚于把所用之具阐述清楚的人,自然就无需为那些东西负责。庄子的道学不仅不是不成熟,反而是相当地成熟透彻。他的书,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人把道用之法结合于生活朝夕之中,他的一句道有情而无形一语中的,怎能说是不成熟呢?

钱老讲庄子兼孔老之学又独成一家,颇感对庄子的学问还是说少了些,庄子不仅兼孔老之学,其实他的学问里,兼通佛学真谛。虽然春秋战国时候的佛学并未传入中国,可《庄子》书玄义暗合佛家经典《大般若经》,实令后人叹为观止。至于今人所争论的《道德经》和《庄子》哪一本成书更早,庄子和老子谁才是道家的开山祖师,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庄子和老子谁才是道家的开山祖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翡翠片料 巧妙设计道教开山祖师“老子” 让作品提升了多个档次

翡翠片料 巧妙设计道教开山祖师“老子” 让作品提升了多个档次

设计,玉雕师,料子,整体,效果,老子,三彩,翡翠,作品,成品,雕刻,道教,影响,抛光,开山祖师,翠友,家和,我得,玉质,大马,主题,中国,位置,价值,古今,地方,哲学,太极,开脸,思想

2008-03-12 #故事大全

三千年前老子向孔子说什么是水 什么是道

三千年前老子向孔子说什么是水 什么是道

老子,孔子,天地,思想,纲常,老子说,道法自然,九龙,世俗,万事万物,万物,东西,文化传媒,国学,儒家,伦理,哲学体系,善恶,学友,奉天,天数,天道,故事,忠臣,才能,知识,智慧,江山,本质,水能

2013-08-31 #故事阅读

孔子的核心是仁 老子的是道 这些历史常识高考必考!给孩子收藏

孔子的核心是仁 老子的是道 这些历史常识高考必考!给孩子收藏

孔子,老子,历史,学说,高中,知识,老师,资料,和归,上早,仁都,都会,力量,内容,交相,一生,主页,发消息,源泉,政治,地理,学科,学生,大圣,头像,思想,学问,我国,文末,核心思想

2011-03-22 #故事阅读

《道德经》讲的是道 老子却为何开篇就说“道可道 非常道”

《道德经》讲的是道 老子却为何开篇就说“道可道 非常道”

老子,大象,道德经,孔子,尹喜,道可道,非常道,这本书,手指,文字,六祖慧能,函谷关,君子,大道,白话文,盲人,道德,商容,什么意思,我知道,东西,佛经,光明,博士,史记,开篇,国王,地大,声明,天下

2011-03-28 #故事阅读

其实庄子哲学讲的就是养生 与老子相反 庄子不仅提出还教了方法

其实庄子哲学讲的就是养生 与老子相反 庄子不仅提出还教了方法

庄子,老子,道德经,真理,国家,思想,相同点,万物,哲学,生命,知识,不同点,关系,人本,圣经,地方,情绪,藏书,标签,洗脑,老庄,身体,问题,在西方,子之道,知北游,看作是,老子之道,表现在,道家学派

2017-12-26 #故事会

老子和庄子思想的异同

老子和庄子思想的异同

老子,庄子,思想,圣人,人生,低调,个体,内敛,生命,方面,发展,人们,价值,权谋,生死,核心,目的,统治者,重要性,风箱,天之,来保,庄子思想,方法,个人,为人处世,宇宙,人格,关系,基础

2020-05-29 #小故事

孔子 老子 庄子的哲学之道

孔子 老子 庄子的哲学之道

孔子,庄子,老子,哲学,道文化,规律,道德经,知至,苏格拉底,老子说,格物致知,万事万物,世间,中国,君子,大法,大道至简,思想,文化,时代,核心,标准,格物,源头,生命,笔者,致知,教育,论述,养性之

2018-03-27 #经典故事

《庄子》“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 老子和孔

《庄子》“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 老子和孔

孔子,庄子,老子,仁义,孔子说,仁德,外化,人们,去拿来,是怎么,意思是,思想,聪明人,儒家思想,内心,圣人,智慧,精华,知者,阴阳,变化,再比如,就不会,这个故事,老子说,这些都是,那怎么,顺势而为,爱山,道可道

2020-08-0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