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民间故事:和唐太宗共入墓室的中华民族的稀世珍宝

时间:2008-08-13

唐太宗李世民在听政闲暇,集中精力刻苦练习书法,并从全国各地收集王羲之的真迹

提示:本文共有 79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贞观年中,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唐太宗李世民在听政闲暇,集中精力刻苦练习书法,并从全国各地收集王羲之的真迹。一时,真迹、赝品涌至宫中,有时同样的作品出现三、四幅,李世民让侍臣们收下,并以重金赏赐献宝者。于是,朝野上下献宝者纷沓而至,宫廷之内收集了不计其数的王氏墨迹。

这日,风和日暖,李世民召三品以上官员,在玄武门赐宴。酒酣耳热之时,李世民乘着酒兴,挥笔在屏风之上写就飞白书。笔力遒劲,境空灵。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洒脱飘逸,时而又如古树虬枝般盘曲怪拙。引起群臣一片喝彩,纷纷向皇上讨教学书之道,李世民放下手中之笔,慨然说道:“书学小道,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应长年坚持不懈。凡是艺业没有学而不得的,只是人们心力懈怠,不能专心精研……我临古人之书,绝不求其形似,只在骨力,及得骨力面形自生……”意群臣听得心悦诚服,唯唯诺诺。可说着说着,李世民脸上的自得之色消失殆尽,神情黯然地说道:“我李世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唯独求不来王右军的《兰亭集序》,不能不说是平生的一件大憾事。”

群臣闻听此言,都暗记心里。御宴散后,便偷偷派出手下人到各地寻讨此书。《兰亭集序》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35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四十多位风雅名士聚集在浙江会稽(今绍兴)兰亭,饮酒吟诗,王羲之乘兴写下的书法与文章、俱佳的尽善尽美的作品。《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时的欢乐心情,并抒发了作者好景不常,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共28行,324个字。王羲之后来又写过几次,但都没有这件好,于是更加珍视。到了唐朝,这件法帖已传到了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的手里。智永没有后人,只有一个最亲近的徒弟辨才。到各地为皇上寻讨《兰亭集序》的人,觉得此书必在辨才手里,连忙将情况报告给李世民。

皇上闻罢大喜,忙写下一道诏书,宣辨才和尚进宫。眉毛已花白的辨才手捧诏书,心里早已明白了八、九分,只是皇命不可违,不得不随钦差进宫。才住在宫中,皇上每日都派人来探望,并赏赐大量的金银财宝。好像把辨才召来,就是为了赏赐他一般。辨才已年近八旬,历尽世间沧桑,洞察世事,他深知皇上用意,心中想道:“风来八面我自卧当中。”便将皇上的赐物收好,不动声色地静观其变。过了数天之后,皇上召见辨才。李世民亲自走下龙椅,将辨才扶到座位上,问及他的身体、寺院的修缮情况等。辨才赶忙站起身,深施一礼:阿弥陀佛,皇上慷慨大度,用心佛事,所赐诸物,我已悉数存好。将来用之于佛事,以保佑我大唐帝国常盛不衰。”李世民微微一笑,心想:只是便宜了那摸不着,看不见的佛祖。

当时,室内最显眼的地方摆着李世民最得意的那扇屏风,是李世民故意派人放在那里的。皇上又故意让辨才坐在屏风的对面。李世民走过来多次用眼睛瞟那屏风,以引起辨才的注意,好把话题引到书法上来。辨才装着老眼昏花,皇上无奈,只得自己说道:“老禅师,你看这屏风上的字怎么样啊?”辨才只得抬起头,去看那屏风上的字。辨才本是个忠厚笃实之人,看了一遍后,禁不住脱口赞道:“此书笔力遒劲,而又飘逸俊秀,深得王羲之书法真谛。可叹!可佩!”皇上忙道:“老禅师过奖。我酷爱王羲之之书,千方百计将王右军的墨迹购至宫中。就连膺品都予以重金,以期四海来聚,八方献宝。现已有数以百计的真迹存于宫中,可朕最仰慕的王右军的《兰亭集序》却杳如黄鹤,确为一生憾事。”

辨才道:“确为憾事。”皇上见辨才表情呆滞,并不与他合作,只得说道:“世人都说此书流落江南,不知老禅师是否有所耳闻?”辨才道:“我年近八旬,眼花耳聋。年轻时,确实听说过此事,但没有记挂心上。到如今,早已忘却了,更不知它流落到何处。”“真的不曾见过此书?”李世民一皱眉头,“老禅师的师傅智永和尚为王羲之的七世孙,世人都说《兰亭集序》存留在他的手中,不知是真是假?”李世民目光如炬,逼视着辨才。辨才道:“确有此说。”“那他一定存有《兰亭集序》的真本了?”辨才道:“往日侍奉先师,确实常常看见他有一本什么《兰亭集序》,我并没有留心。但是自从师父圆寂之后,历经丧乱,早已不知在什么地方了。”

皇上满脸失望,只得把辨才放回江南。李世民一方面仍旧派人去江南查找,一方面还和群臣在宫中商议此事。可思前想后,推来究去,总脱不开辨才之处。便又将辨才召进宫来,重新探问《兰亭集序》的事情,可辨才就说因离乱丢失了。来来回回,折腾了三次,也没有弄出个结果来。李世民无奈;便对臣子们说道:“右军之书,是朕所偏爱的宝物。就右军书法的真谛来看,没有超过《兰亭集序》的。我求此书,可谓寤寐难舍。况此僧已到耆年,已不再需要它。只要派一个有智术、有胆略之人,设计谋取之,就一定能够得到。”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道:“臣举荐一个人。此人有文武韬略,派他去一定能找到《兰亭集序》。”李世民急不可耐:“快讲此人是谁。”“此人就是梁元帝的曾孙,监察御史萧翼。现住在魏州。多才多艺,足智多谋,可充当此使。”皇上闻听此言,大喜,连忙召见萧翼。萧翼中等身材,满脸忠厚诚笃之相,唯有双目明亮如炬。皇上三次召辨才进宫而未得《兰亭》之事,萧翼早已从房玄龄处得知。他深知要想得到《兰亭》只可巧取,不能强夺。便对皇上说道:若以公干使臣身份前往,明枪明箭,定无得到之理,臣请微服私访到永欣寺。还需二王法帖两三幅。”

李世民一听要动他的宝贝,心里不太情愿:“你如何前去,随你的便。只是二王的真迹是朕偏爱的宝贝……就不能用别人的代替吗?我收罗了天下百家的真迹,随爱卿挑选。”萧翼心中暗笑皇上小气,便道:“用别人的法帖也可以,只是不敢保证一定能得到《兰亭》。”皇上无奈,只得说道:“二王的真迹是我多年来从各地收罗而来,你要精心保存,万万不可遗失。”“请皇上放心。我不仅要给皇上钓来鱼,连鱼饵也一块儿带回来。”萧翼离开皇宫,赶紧收拾行装,把官服脱下,把官帽摘掉,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先行至洛潭,然后乘民船,沿京杭大运河,直奔越州而来。到了越州,萧翼找了一家偏远点的客栈,又换上黄色衣衫。衣衫又长又大,宽宽松松,随风舞动,非常像一个来自山东的贫困潦倒的书生。萧翼整装完毕,直奔永欣寺而来。

永欣寺掩映在一片绿荫之中,山上清泉淙淙,清幽的钟声伴着鸟鸣愈加显得静谧。此时,已是日落时分,烧香求签的香客已渐渐稀少。萧翼装作一个闲散的书生,慢慢踱入寺内,边走边观看墙上的壁画,这条房廊恰恰经过辨才和尚的房院。萧翼停住脚,恭恭敬敬地扣了扣辨才和尚的屋门,辨才打开门,问道:“何处来的施主?”翼赶紧上前,深施一礼:“弟子是北方人。久仰永欣寺大名,早就有心到此参拜佛主,只因家境贫寒,不能成行。今日变卖蚕种做盘,得以到此上香。天热路远,求师傅赏一碗水喝。”两人寒暄完毕,萧翼喝干辨才递过来的水,却并不急着走,又向辨才请教起墙上壁画的事。萧翼时而小心发问,时而又认真倾听,而或又随着辨才的话侃侃而谈。辨才惊讶于萧翼知识的渊博,见解的独到新颖,反应的敏捷,又见他年轻知礼,且不耻下问,勤勉好学,心中高兴,便忘了俗礼,把萧翼请入房内。

二人围坐在石桌边上,边品茶,边谈论文史。谈到高兴处,辨才拿出琴,轻抚一曲,萧翼击节而歌,真有如伯牙和钟子期一般。此时,西下的太阳已渐渐隐在山后,竹枝在风中轻轻敲打着窗棂,倦鸟鸣叫着,驮着温馨的夕阳飞回窝巢。萧翼见天色已晚,便堆出满脸的不舍,起身告辞。“老禅师,天色已,弟子该告辞了。我一介书生,两袖清风,四海为家,恐怕今后再也不能相见了。”辨才本是个忠厚长者,见萧翼如此重情,心里非常感动,便执意挽留道:“你我今日相见,本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何不今夜就留宿在这里,趁此良宵美景,饮酒赋诗,岂不快哉!”萧翼心中暗喜,却假意推托道;“我一俗家弟子,只恐玷污了这儿的净土。”辨才道:“心中静,方为大静。只要心中有佛主,身在闹市又与远离红尘有何差别?施主只管住下不妨。”

萧翼忍住嘴角抑制不住的笑,低头道:“多谢。月亮渐渐从东方升起来,月光穿过疏竹密叶之间,洒落在清洁的石桌之上。辨才让小和尚在石桌之上摆上“缸面”,即初熟之酒,上面还飘着绿色的泡沫,浓郁的酒香沁人心脾,一轮圆月在酒中若隐若现。两人推杯换盏,喝得甚为畅快。酣乐之时,萧翼又弹琴助兴。清越的琴音伴着夜虫唧哝,辨才只觉得神思飘逸,如夜雾一般在月光中隐现。之后,辨才又请萧翼赋诗。萧翼百般推辞,定要辨才先做,方敢“献丑”。辨才推辞不过,便欣然应允,先探得来字韵,凝思片刻,饱蘸浓墨写就: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萧翼探得昭字韵,诗云: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援躁似调。

谁怜失群雁,长苦叶风飘。

两人在诗中描写了新近得一知己的欢聚场面,倾诉了知己知心的愉悦,以及人生落寞,浮生漂泊的痛苦。两诗境界相同,遣词近似,互相唱答,其乐融融,二人恨相识之晚。于是,辨才不顾年高体弱,与萧翼通宵尽饮,直到第二天早晨萧翼才告辞,辨才恋恋不會地对他说;“施主闲着就来,不必拘于俗礼“弟子记下了。”萧翼离开永欣寺,奔客栈而来,一路哼唱江南小调,很是高兴。他多想一下就把《兰字集序》拿到手,好献给皇上。

可萧翼是个精明人,他深知不能操之过急,辨才虽然生性忠厚,却并不是迟钝之人。于是,萧翼并不急着去永欣寺,而装出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随意在小镇上游逛。好容易捱过三天,到了第四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萧翼便带上最好的美酒,来到永欣寺。辨才这两天也很想萧翼,见他果然没有爽约,心里很是高兴,问他为何这么长时间没来,萧翼便说去卖蚕种。二人又开怀畅饮,饮后作诗,互相和答。这样,萧翼来过四次,每次辨才和尚都要把他送出寺门外,把门的小和尚早已把他当成辨才和尚的好朋友,对他礼貌热情,不当外人看待。

半个月后,萧翼见时机已成熟,便在一次酒酣耳热之后,拿出先辈梁元帝书写的《职贡图》让辨才观看。只见字体遒劲,清峻峭拔,辨才不觉大加赞赏,嗟叹不已。于是两个人又自然地谈起翰墨之事来。萧翼见辨才对《职贡图》爱不释手,便接着说道:“《职贡图》虽好,却不是最佳的。弟子祖先曾传下来二王的楷书书帖,弟子自幼以来耽玩揣摩,“二王真迹?现在何处?”“存放在客栈里。”辨才眉头微微一皱:“二王真迹是人间翰墨之精华,为无价之宝。万不可随意放置,以免遭贼人眼目,万一丢了宝帖,怎么能对得起先师和祖宗?萧翼道:“多谢老禅师指教,弟子谨记了。”不知你是否肯把宝帖随身带来,借我一看……”辨才微露窘迫之态。“当然可以。明日我就带来。”

两天后萧翼依期而至。落座后,方才取出二王的法帖。辨才净手后,展开仔细地研看了好几遍,说道:“这虽是二王的真迹,但并不是最好的。我有一真迹,很是不同寻常。”何帖”?“王右军的《兰亭》。”萧翼压住心头狂喜,不屑一顾地说:“数经离乱,真迹岂能存留?只不过是墓写人的仿作罢了。”辨才急忙辩白道:“确为真迹。我这么一大把年纪,岂有骗你之理?《兰亭》是我亲手从师傅那里接过来的。智永师傅临终之时,亲身将家传之宝交付于我,不曾出现半点差错。为了不辱师命,这些年我精心保存,对人一律宣称战乱迷失,无有下落。你我忘年知己,可明天来看。”

萧翼仍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听说当今的皇上都极想获得此书,而终不可得,怎会落在您这里?”辨才只微微一笑:“你只管明日来看。”萧翼回到客栈,想到朝思暮想的《兰亭》有望唾手可得,兴奋得一夜难合眼。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忙起来整衣洗漱,可又怕去得太早,惹辨才的怀疑,便慢慢在街上蹭几圈,看日出老高,方才慢慢往永欣寺而来。辨才和尚并不提《兰亭》之事,仿佛早已忘了般。只是随意闲扯,时而望望窗外的流云。萧翼心里焦急,怕辨才给忘了,自己又不便催促,只得忍着,静观事变。辨才并不曾忘记,只不过观看一下四周是否有其他人。辨才见屋外确不曾有人走动,便从屋梁之上小心地拿下来一只落满灰尘的箱子。

打开箱盖,解开包在外面的一层层绢,露出一卷保存得十分精细的真迹,萧翼知道这就是当今天子朝思暮想的行书范本——《兰亭集序》。他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可仍不忘欲擒放纵的伎俩,便随便地看了那《兰亭集序》一眼,狡黠地说道:“老禅师请原谅。照我看来,此书确实是摹写的伪作。”辨才为了证实《兰序》确为真迹,便将萧翼带来的二王的真迹与之比较,备述《兰序》的高妙之处。萧翼虽微笑点头,却并不附和辨才。辨才拿着《兰亭集序》,深深叹了口气,又道:“我今年已八十有一,在世之日不会久远。只恨去日不多,青春不再,白白可惜了这稀世珍宝。”萧翼忙道:“老禅师,何不从明日起就开始临摹此帖,何必将它東之高阁!”辨才用赞许的目光望了萧翼一眼,道:“知我心者,施主是也。

从此以后,萧翼便把《兰亭集序》置于茶案之上,萧翼又将他从唐太宗那儿借来的“二王”真迹献出,二人共同临摹。辨才和尚对萧翼说,他的师父智永和尚,即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每天都勤学苦练,练秃的笔装满了十只大罐子,每只罐中都有近千只笔。辨才以智永为榜样,虽已八十有余,仍每日临摹数遍,虽老而好学如此。由于萧翼常来常往,把门的和尚早已和他熟悉了。只要萧翼扣门,并不禀报辨才,便打开寺门让他进来。由于辨才年高体弱,一般的法事都推掉了,几乎整天守着《兰亭集序》,因此萧翼一直没有拿到它。

这天,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叫严迁的斋戒祭祖,辨才和尚和严家祖先交情很厚,便应邀前去做法事。萧翼见机会来到,便仍像平常那样来到永欣寺,对把门的小和尚谎称将自己的帛书,即用帛写就的信函,落在了辨才和尚的床上,要进去取。小和尚见是常来常往的萧翼,自然毫不猜疑,痛痛快快地将萧翼放进去。萧翼将放在桌子上的《兰亭集序》及从皇上那儿借来的“二王”真迹收拾好,快步走出了永欣寺。又径直来到永安驿站,驿长陵恕见来了一个贫困书生,并不理睬。萧翼道:“我是御使萧翼,奉皇上之命来此。”驿长陵以为他是个疯子,并没有理睬他。”萧翼又道;“这有皇上诏书在此。快跪下接旨。陵见他果然拿出一封书信,半信半疑地将它接到手中,仔细研看,见果真是皇上的诏书,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大人有何吩咐,奴才一切照办。”

萧翼冷笑一声,道:“去告诉你们都督,就说御使到了。”“是,是,是。我这就去。”都督齐善行闻听此言,连忙骑上马,一路飞奔而来。萧翼见都督来了,高声宣读了皇上的诏书,并把《兰亭集序》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齐善行慌忙派人去召见辨才。辨才在严家,并未回到永欣寺,差役又赶到严迁家。辨才见官府派人召见,心里很是纳闷,不知所以。这时,又有官差来催,并对辨才说“快走!快走!御使已经等不及了。”辨才听说御使驾到,并不慌张,慢慢悠悠地站起身,心想:“管你什么御史不御使的,在我眼里都是一般大小。我一个出家的人,一无钱财,二无美妾,御使找我无非是为那《兰亭集序》,我就说没有。即使你三番五次,又奈我何?”便微微一笑,随官差到了官衙。

辨才见都督等官吏都在此,一个个面色恐慌,更令他惊诧的是穷书生萧翼竟也在此,众官围着他唯唯诺诺。辨才不解,瓮声瓮气地问道:“听说御使召见我,只是不知哪位是御使啊?”都督齐善行大喝一声:“好一个无礼的和尚,仗恃年高岁长,见了御使就不下跪吗?”说完,一指萧翼,“还不跪下听旨!他就是御史。”辨才眯缝眼睛一看,说道:“施主,你这个葫芦里卖么药啊!?”萧翼脸色微微一红,道:“我本是监察御史萧翼,奉皇上之命来此追取《兰亭集序》真本。现《兰亭》已到我手,故将老禅师召来,与您告别。

辨才闻听此言,如同五雷轰顶,只觉眼前一黑,一下子昏倒在地上。过了好久,辨才才苏醒过来,如同梦语一般喃喃“我对不起老师,我对不起老师……”说完,老泪止不住流下来。萧翼见了,心中难过。想起二人煮酒论诗的日子,辨才和尚对自己坦诚相见,虽为一场骗局,但一个月的相处,已使他深深地敬重起辨才和尚品格的高洁和情趣的高雅,可自己却恩将仇报。萧翼知道,今生此情难以回报,只得硬下心来,对都督说道:“去请最好的医生给老禅师把脉下药,如出了半点差错,我要你们提着脑袋来见。”说完,连夜向京都飞奔而去。

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得到朝思暮想的《兰亭集序》,心中大喜。因房玄龄举荐萧翼有功,赏彩锦千段。提升萧翼为员外郎,加五品官,赏赐一只银瓶,一只金缕瓶,一只玛瑙碗,碗内装满七彩珍珠,内厩良马两匹,并配有宝鞍宝,并赏赐宅院各一处。房玄龄、萧翼赶忙跪下谢恩。唐太宗想到辨才起初百般推托,竟敢置皇威不顾,甚为愤怒,本想治他一个欺君之罪;可展开《兰亭集序》,心中的怒气便消了大半,又想到辨才年事已高,且珍藏《兰亭》有功,不便对他加刑。过分严厉,于事无补,反坏了自己的名声。过了数月之后,李世民又写了一道诏书,赞辨才“献宝有功”,赐给彩锦三千段,谷物三千石,命越州府支给。辨才自从得知《兰亭集序》被萧翼拿走,便一病不起,整日昏昏沉沉,常常从梦中惊起,口中喃喃,不知所云。连饭都吃不下,每日只喝点稀粥充饥。

这天,辨才正躺在永欣寺自己的禅房里休养,见官府把赏他“献宝有功”的赐物送来,苦笑一下,不要把这些东西堆在我面前惹我难过。快拿去建一座最精美的宝塔,以我的罪孽,阿弥陀佛。”他心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这些赏赐,不可以给众僧吃穿,鬼知道这里还有什么圈套。辨才原来共有三件宝物,一是《兰亭》;二是神龟,龟由铜铸成,腹内每贮满水。龟便可在地上爬行;三是铁如意,光亮明澈,色如水晶,上面着精细的花纹。辨才失魂落魄,说不尽的愧悔疚责,一时狂怒,暴跳如雷,便把神龟和如意摔在地上。神龟腿断、如意破裂,辨才心灰意冷地说道:一宝已丢,其余二宝又有何爱?”

一年以后,永欣寺里建起一座最美的宝塔。宝塔共有三层,在阳光之下熠熠闪光。宝塔建成之日,辨才和尚叫人把他抬到户外,他抬头望了望流光溢彩的新塔,艰难地笑了笑,便死去了。萧翼得知辨才和尚的死讯,对着辨才所在的南方深深地拜了三拜。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集序》,整日临摹,爱不释手又命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个,临摹数本,赏赐给皇太子、诸王及近臣。

贞观二十三年,在玉华宫含风殿里,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临死之前,聪明一世的李世民躺在龙床之上,又干了一件糊涂事。他拉着儿子李治的手,面露羞怯之色,气息微弱地说道:我想从你那儿求得一物,你是个至孝的孩子,一定不会违背我的心愿吧?”高宗流着泪,哽咽着说道:“父王有何吩咐,几臣一定照办。”说完,将耳朵贴近李世民的嘴。李世民才说道;“我只要《兰亭》,你一定要把它和我同葬。”高宗遵照父亲遗嘱将《兰亭》装进棺材,和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埋进地里。可怜这稀世国宝,只能随一个人的尸骨长眠地下。现在传世的《兰亭集序》全是历代书法家临摹本。

作者评:许多人都知道,李世民是个伟大的帝王,却不知道他干过这么一件案子,得手后还曾经想过惩罚受害者。李世民在历史上贡献很大,笔者就对他很有好感。不过,既是真的,也不必为贤者讳,这可以引人深思。他多么伟大,又多么渺小!多么英朗,又多么愚蠢;多么高雅,又多么卑鄙。他和房玄龄,是贞观律的制订者,然而在辨才面前,李世民永远是诈骗小集团的首犯!辨才的迅即辞世,也与他施加的种种迫害密切相关。他对辩才是有罪的。更令人遗憾的是,他竟然极端自私地把这件民族文化瑰宝带入棺中。原件为蚕茧纸写成,恐怕早已化为泥土了吧。

他对王羲之推崇备至而可谓有功,可是在《兰亭集序》真迹一事上,他却对中华民族有罪!奇怪的是,他竟然想问辨才的罪,真善美与假恶丑在这里完全颠倒了。这就是黄宗羲后来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所说的,封建帝王以天下为私产,这种思想与制度在作怪了。在人类史上,“私有一剥削”的制度对社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另方面它又是犯罪的渊源,丑恶的源泉。它的生命力虽然至今仍未耗尽,但已老态龙钟,绝不可能“万寿无疆”不是道德的谴责,而是规律的必定性使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故事:和唐太宗共入墓室的中华民族的稀世珍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 还有一个一直被忽略的人物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 还有一个一直被忽略的人物

陆游,唐婉,赵士程,母亲,女人,悲剧,沈园,科举,钗头凤,生活,这首词,大诗,唐琬,宋太宗,宗正司,惠王,李清照,武当军,赵士,一代佳人,和美,世俗,功利,五世,二婚,再娶,唐氏,夜阑珊,夫妇,情意

2009-06-17 #小故事

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团结小故事

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团结小故事

故事,孝文帝,文成公主,唐太宗,昭君,拓跋澄,王昭君,中华民族,吐蕃,洛阳,民族团结,大臣,文化,平城,贵族,呼韩邪单于,松赞干布,魏孝文帝,小故事,民族故事,中国,人民,匈奴,国家,地方,大唐,昭君墓,民间故事,汉族,藏族

2020-05-17 #长篇故事

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团结小故事

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团结小故事

故事,孝文帝,文成公主,唐太宗,昭君,拓跋澄,王昭君,中华民族,吐蕃,洛阳,民族团结,大臣,文化,平城,贵族,呼韩邪单于,松赞干布,魏孝文帝,小故事,民族故事,中国,人民,匈奴,国家,地方,大唐,昭君墓,民间故事,汉族,藏族

2020-08-07 #短篇故事

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团结小故事

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团结小故事

故事,孝文帝,文成公主,唐太宗,昭君,拓跋澄,王昭君,中华民族,吐蕃,洛阳,民族团结,大臣,文化,平城,贵族,呼韩邪单于,松赞干布,魏孝文帝,小故事,民族故事,中国,人民,匈奴,国家,地方,大唐,昭君墓,民间故事,汉族,藏族

2020-08-23 #故事会

在赵士程和唐婉的爱情故事里 陆游终究是一个渣男

在赵士程和唐婉的爱情故事里 陆游终究是一个渣男

唐婉,赵士程,陆游,要知道,红酥手,钗头凤,世情薄,赵士,宋太宗,士程,李清照,常似秋,次相,五世,二婚,余生,公元,压力,反侧,后人,孙子,婆家,女性,天差地别,夜阑珊,根正苗红,宗室,时候,悲剧,寡欢

2007-03-30 #故事会

《独步天下》林峯和唐艺昕的颠簸爱情故事和承诺永远不会离开

《独步天下》林峯和唐艺昕的颠簸爱情故事和承诺永远不会离开

黄太极,唐艺昕,东哥,故事,女真,爱情,预言,合作,第一美女,好的,古装戏,主角,古装剧,天下,女孩,女真族,改编自,小名,数人,有情人,日夜,格格,海报,清太宗,深情,演员,终成眷属,网络小说,缘分,辈子

2019-08-03 #经典故事

《独步天下》林峯和唐艺昕坎坷的爱情故事 承诺一生一世不再离开

《独步天下》林峯和唐艺昕坎坷的爱情故事 承诺一生一世不再离开

唐艺昕,皇太极,东哥,爱情,女真,终身,经历,预言,合作,第一美女,太宗皇太极,古装剧,剧情,剧中,数人,命运,天下,女生,故事,女真族,小名,定情,恋情,有情人,新剧,是非,格格,欢喜冤家,海报,演员

2017-10-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陆游和唐婉举案齐眉 为什么却落得个休妻的结局?

陆游和唐婉举案齐眉 为什么却落得个休妻的结局?

陆游,唐婉,陆母,感情,赵士程,仕途,陆家,陆游与唐婉,王氏,钗头凤,于儿,出生于,唐婉休,士程,宋太宗,宋仁宗赵祯,常以诗,程乃,秦桧,赵士,赵仲,陆佃,陆彦远,鲁国大长公主,以真,又生,还记得,美人,一筹,一生

2013-04-0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