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华谢氏大宗祠故事之建言献策:关于大宗祠建设的一些建议(上)

时间:2008-08-28

中华谢氏大宗祠,矗立于中原南阳古谢国申伯的封地上,姜氏河与古谢水环绕交汇而过

提示:本文共有 34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座中华谢氏大宗祠,凝聚着全球各地谢氏家人们的智慧、奉献与支持;一座中华谢氏大宗祠,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有太多无名的付出、有太多的勇于担当……

中华谢氏大宗祠

中华谢氏大宗祠故事之建言献策篇:关于中华谢氏大宗祠建设的一些建议(上)

作者:广东 谢 汝

编辑:河南 谢侗林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华谢氏大宗祠,矗立于中原南阳古谢国申伯的封地上,姜氏河与古谢水环绕交汇而过。从地面远眺和空中鸟瞰,中华谢氏大宗祠建筑气势恢宏、壮美雄奇,堪称南阳乃至中原标志性仿古建筑,不愧为谢氏始祖源流的新气象!

中华谢氏大宗祠的落成,将为全球数千万谢氏宗亲寻根溯源、敦亲睦族提供了辉煌并引以为傲的平台;由此传承、发扬谢氏优秀文化,惠及全球谢氏的千秋万代。中华谢氏联谊总会首倡和厉行的这一“固其根本、浚其泉源、积其德义”的举世壮举,将为我中华谢氏源流发展史翻开新的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会诸位会长居功至伟,应刻石褒扬!以下就中华谢氏大宗祠建设谈几点“锦上添花”的建议,供总会决策参考:

一、中华谢氏大宗祠工程应进一步明确为包括硬件、软件和旅游三大子项目系统工程。中长期目标是把大宗祠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根亲、宗亲、传统优秀文化示范基地、谢姓学术文化机构的研究基地、谢氏子孙的寻根祭祖圣地、以及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旅游基地。按照总会建设中华谢氏大宗祠的规划构想及地方政府批复建设“中华谢氏文化苑(大宗祠)”项目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建筑成功运作的经验,我认为,中华谢氏大宗祠工程可进一步明确为以下三大子项目:

第一项 以始祖祠主体建筑为要件的“硬件”建设工程。包括前后殿、两厢主体及装修等。

第二项 以谢氏文化发掘、整理、传承、推广为载体的“软件”建设工程。包括组织编修《中华谢氏总谱》、指导各地的谢氏族谱的编纂,历史名人以及宗祠、家风、诗词、歌赋、音乐、美术、考古等等内容的收集、汇总、整理、展示、编写、出版,同时可针对族人渴望了解本族历史的急切需求,组织撰写谱系、礼仪、习俗、名人等普及性书籍,面向族人及各地宗祠征订等等。

第三项 以谢氏(申伯)始祖文化展示为平台的人文历史旅游基地工程。结合当地厚重的人文历史(楚汉文化,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张仲景、诸葛亮等)发掘与旅游基地建设 ,形成“聚合与共生”效应。即以上述两大子项目为基础,进一步开发为能与当地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相得益彰的新型旅游项目。因势利导,创造“中华谢氏文化苑(大宗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体操作方案见建议二)。

以上三大子项目,除第一项可如期在明年清明庆典落成仪式前完工外,其余两项子项目,虽事实上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看,其困难程度不亚于第一项、尤其是第二项,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只有阶段性成果,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建议明年清明期间举办的中华谢氏大宗祠落成典礼,其标题如下(可二选一):

其一 中华谢氏文化苑一期中华谢氏大宗祠落成大典

暨中华谢氏文化传承及谢氏始祖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工程启动仪式

其二 中华谢氏大宗祠落成大典暨中华谢氏文化传承暨

谢姓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工程启动仪式

说明:

标题一是考虑了当地政府批复的是“中华谢氏文化苑”

(大宗祠)项目,同时包含的意思是,此项目包括了中华谢氏大宗祠、中华谢氏文化传承及中华谢氏始祖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三个子项目,为后续项目的合法、合规、合理拓展打下基础;

标题二主要是告诉族人,中华谢氏大宗祠主体建设虽然完工了,但真正能激发我谢族内在精神动力的谢氏文化发掘、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工程,还需族人同心协力、再接再厉才能完成。至于用“谢姓”文化旅游基地的说法,主要是其内涵和外延可扩至更古老的周朝,以夏商周文化铺垫与延伸,以丰富的人文展示吸引游客,更符合游客的审美与追求,形成旅游热点。

二、中华谢氏文化苑(大宗祠)建设应主动融入南阳当地历史文化深度旅游开发规划,响应政府推动家风建设的东风,把谢氏大宗祠打造成中国祠堂文化的独特景点,并与当地旅游资源形成聚合与优势互补的联动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和民族振兴之路上的当今中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民族复兴,是从官方到民间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南阳地处中原腹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我谢氏始祖申伯受封以来,数千年中涌现了谋圣姜尚、商圣范蠡、法圣张释之、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武侯等等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一代代伟人。中国共产党南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竞争力,突出汉文化主基调,彰显楚文化,打造好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张衡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保护好楚城遗迹、南召猿人遗址等文化印迹,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赓续南阳文脉;重点抓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因此,中华谢氏文化苑(大宗祠)要在充分挖掘夏商周文化、古谢国遗址、申伯封地等历史文化、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和继续收集的全国各地谢氏宗谱,汇集开发谢氏的祠堂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祠堂文化的示范基地、中国姓氏寻根的示范基地、大学与研究部门的研究基地、文化部门的传统文化展示基地、文物考古部门的科普基地、旅游公司的定点旅游基地和中小学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把谢氏文化苑(大宗祠)建设成为南阳独具一格的极具中原文化特色的亮丽名片,进而带动当地民众就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体操作方案可包括,借中华谢氏文化苑的落成之机:

1、邀请当地宣传、旅游、文化、规划、劳动及广播影视部门参与,介绍工程概况,提出发展设想,尤其是注意邀请市区电视台、报纸、电台,充分利用现有老祠堂文化中心收集的历史文献记载、考古文物、专家论证(尤其是一代大师、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的论断)以及众多的各地宗谱等等丰富资料,分若干专题精心策划、深入进行系列报道,占领舆论宣传的制高点;

2、借各种场合主动向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现状及规划设想,包括在人大、政协提出议案,形成合力。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争取达到:

A、让社会大众清晰知道,当地有引以为傲的古谢国遗址、周宣王母舅申伯的封地,是中华谢氏的发源地。通过中华谢氏文化苑(大宗祠)为载体的展示平台,将逐步建成为当地集大成有特色的旅游基地,是单位集体活动、外地友人到访游览与家人闲暇休息的好去处;

B、让政府各级官员认识到,由中华谢氏联谊总会主持、集全球谢氏全族之力建设的中华谢氏文化苑(大宗祠)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发展完善可成为中国祠堂文化、姓氏文化、夏商周文化的展示基地,是南阳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与靓丽的名片,政府加大力量出面推动这项工作,能够成为体现他们政绩的好载体,这项工作做得越出色、越耀眼,政绩榜上加分就越多,从而变成政府一段时期重要工作的一部分,由民间推动变为主要由政府推动。角色互换后整个谢氏文化苑(大宗祠)的建设就能跃上一个新台阶,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我们的工作要朝这方面努力!退一步来说,经过以上工作,起码也为我中华谢氏文化苑(大宗祠)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尽快拿出一个《中华谢氏文化苑发展规划》要点,以备向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报备。

神农

三、从各子项目中划出若干具体工程项目,组织认捐、助印并以冠名表彰等方式,激发族内踊跃捐资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倡导和形成我为始祖祠作贡献的良好风尚,也可以有效解决祖祠建设和运作中部分资金缺口问题

中华谢氏大宗祠建设,仅从基建方面看,目前资金缺口依然很大,除继续加大力度动员捐助外,需要进一步完善捐资的具体方式和表彰办法,以更广泛深入调动族人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借鉴各地寺庙、道观和公共设施建造、宗教书籍音像制品印刷的筹资办法,我认为在现有捐资表彰办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在谢氏宗亲内广而告之,可考虑:

子项目下可分解若干更具体的孙项目,张榜公布各项目的造价,组织宗亲认捐,其回报的奖励办法是在该项目适当位置冠名,并在族谱和杂志上登载表彰。比如移植若干适合当地生长的百年古树,或两棵千年古树,可采用逐个认捐的方式解决筹资;再如为配合宗祠落成庆典,有必要抓紧组织印刷一批谢氏简谱及相关书籍,经精选后也可采用公布各书的印数及印刷成本,组织认捐,表彰办法同上。如此,则可望大大调动宗亲认捐的积极性、增强各子项目的筹资能力。【未完 待续,详见《关于中华谢氏大宗祠建设的几点建议》(下)】

山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华谢氏大宗祠故事之建言献策:关于大宗祠建设的一些建议(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为黄河文化如何发扬光大建言献策 黄河文化传承成省“两会”期间的热词

为黄河文化如何发扬光大建言献策 黄河文化传承成省“两会”期间的热词

黄河,故事,黄河文化,黄河流域,发展,我省,陶瓷,文化,黄河文明,文明,河南,两极,中华文明,博物馆,国家,建议,两会,华夏文明,大遗址,历史,大河,河南省,着力点,高质量,走廊,黄国,中华民族精神,生态保护,省政协委员,大河报

2008-01-22 #长篇故事

委员建言献策“如何讲好北京故事 提升北京形象”

委员建言献策“如何讲好北京故事 提升北京形象”

委员,市政协,院前急救,人员,北京,问题,学校,界别,北京故事,建议,中国长城博物馆,本报记者,长城,余清楚,吴彬,传播,联组,职业教育,今天上午,会上,全国,建言献策,文化,职业,工作,对外,向晨,林安,中小学,人才

2016-05-17 #短篇故事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为环卫工人劳动保护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为环卫工人劳动保护建言献策

侯艳,环卫工人,工友,口罩,垃圾,调研,何建辉,垃圾转运站,一线,体温,劳动保护,喷淋,工人,小时,小区,建议,转运站,全国两会,工友们,这一天,振海,主角,久坐,体力劳动,例行工作,城镇,垃圾桶,台账,场站,和黄

2008-11-18 #故事会

绍兴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怎么建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绍兴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怎么建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兰亭,文化,度假区,绍兴,文化旅游,书法,组织,旅游,基地,城市,开发建设,柯桥区,建设,唐诗,越国,王阳明,全域,周边,建议,旅游资源,项目,区的,大兰,云门寺,兰花,区域,品牌,平水,故事,浙东

2019-11-10 #故事大全

「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杨雪梅:疫情之下“上会” 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建言献策

「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杨雪梅:疫情之下“上会” 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建言献策

杨雪梅,学校,建议,公共卫生,疫情,安全教育,调查研究,代表,议案,问题,发展,建设,防控,老家人,公共卫生安全,应用技术大学,优势,国家,建言献策,常委,河南,深度,高质量,工作,上会,作为一名,基础性工作,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张楠

2018-01-17 #长篇故事

天津政协讲好天津故事 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

天津政协讲好天津故事 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

天津,故事,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天津市政协,历史,代表性,建议,项目,发展,城市文化,名片,中华,城市,好天,座谈会,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空间,文物,资源,服务,调研,历史文化,文化事业,天津文化,文化资源,深入挖掘

2013-01-25 #故事会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马晖玲代表:为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马晖玲代表:为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马晖,建议,草原,专业,良种,黄河流域,种质资源,全国两会,生态保护,西部地区,金鑫,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全国人大,国家有关,生产基地,科技创新,上海,东乡,主题,教授,全国,任务,代表,作用,兰州,团队,关键,我国,岳阳,建言献策

2018-11-26 #长篇故事

“金点子”与“小故事” 促企业安全和谐发展

“金点子”与“小故事” 促企业安全和谐发展

员工,企业,职工,金点子,公司,合理化建议,氛围,发展,安全生产,供电公司,建议,导线,可利用率,人才,事例,亲身经历,优质服务,全员,典型,国网,含金量,工会,建言献策,广纳,金具,机制,措施,征集表,提高效率,方面

2009-06-0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