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兵马俑背后的故事:农民打井挖出“鬼头” 竟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时间:2008-08-28

兵马俑的面世,给我们研究秦代文化提供了足够的历史依据,它就像一个尘封的老人一样,将两千多年前的故事画卷铺开在我们眼前,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军事庞大

提示:本文共有 18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无论是从规模或者研究角度出发,它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瑰宝。兵马俑的面世,给我们研究秦代文化提供了足够的历史依据,它就像一个尘封的老人一样,将两千多年前的故事画卷铺开在我们眼前,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军事庞大,雕塑技艺高超的短命秦帝国。

现在来看,秦始皇兵马俑确实是西安旅游的金字招牌,从挖掘后到现在,先后接待了193位国家领导人,223位外国元首政要,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但是,在大家都还不认识秦兵马俑的1974年,挖掘出兵马俑的几位村民却是受尽了白眼和委屈。

秦始皇兵马俑坐落在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在没发现兵马俑之前,当地的村民以务农为生,种植石榴和柿子树。但是一向风调雨顺的八百里秦川,不知从何时起,雨越来越少,干旱的土地就像干枯的大手一样,死死扼住了村民们的咽喉。为了维持生存,村里只好组织村民们挖井打水用以灌溉农作物。

当时,西杨村的村民杨志发,杨培彦等人扛着打井工具一路向前,走到距离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的地方,准备开挖。经过一番勘察后,打井的几个村民准备将预先定好的井口位置往前挪一挪,原因是前面的大柿子树长得更茂盛,他们坚信大树底下有更丰富的水源。

圈定了位置后,几个村民干劲十足,很快就挖出了一个四五米宽的井口,打井计划顺利进行。不过井口挖到4米多深的时候,怪事出现了。井口处的泥土越来越难挖,井里还出现了红色的土块和瓦片。打井的村民从没见过这种奇特的现象,他们推测,有可能是挖到了祖先的瓦窑上。

打井区域是当地的祖先墓地,挖掘时必须十分谨慎,免得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经过商议后,村民们准备放弃。而杨志发还在埋头苦干,低头不语。如果现在就放弃,那这几天的努力就付诸东流。眼看泥土越来越松软,杨志发实在不甘。

事实证明,杨志发的坚持是对的,没过一会,一个长相奇怪的圆形石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小心翼翼的拨开石块周边的泥土,从泥堆里掏出了一个怒睁着双眼的人形头颅。这不禁让村民们生出一阵寒意,在祖先的墓堆里挖出这个奇怪的东西,怕是不祥的征兆吧。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杨志发挖到“鬼头”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回到村里。杨志发是一个老兵,他并不相信“鬼头”是不详的征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杨志发找来了一块布条,蒙住了“鬼头”,将它拉回了家中。

可是,刚运回到村口时,村里的老人们就围上来对着杨志发指指点点,说他们得罪了瓦盆爷,挖断了瓦盆爷的头,会遭到报应的。(先前村里也挖出了几个瓦人头,西杨村的村民认为它们是野神,也叫瓦盆爷)。

挖断了瓦盆爷头颅的杨志发一家确实遭遇了厄运,无知的村民们开始对杨志发一家指指点点,用恶毒的语言谩骂诅咒杨志发一家。村里的水保员听到瓦人头事件后,第一时间到地查看,并将这件事情上报给县级领导。不过和村民们相反,水保员并不认为挖到瓦人头是厄运,相反,这可能是一件好事。

早些年,西杨村附近也挖出过很多国家级文物,县博物馆得知西杨村的瓦人头事件后,便派出考古学家来查看。不过,在真相还没公示之前,杨志发一家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日的谩骂和诅咒攻破了杨志发一家的底线,趁着夜黑风高时,杨志发一家灰溜溜地搬出村子。在远离村子的地方胡乱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

前往西杨村的考古学家越来越多,这更加剧了村民们的恐慌,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莫不是挖出了什么鬼怪。不久,专家们来到西杨村辗转打听杨志发的消息。专家找到杨志发后,便问起了瓦人头的事情,杨志发听后接连否认,生怕自己挖出“鬼头”的事情会再次困扰到自己的家人。

经过专家解释后,杨志发半信半疑地问出一句话“这真是功吗?”

是功,专家们还给杨志发颁发了一张奖状,感谢他将这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带入世人眼中。这个6000多人的庞大地下军团完全以军事作战部队为原型,一经出土就震惊了世界。他们具有明显的阶级之分,有车兵俑,立射俑,武士俑,指挥军官等,还配备了精美的战车,弓弩,弯刀,箭镞等作战工具,由此也可以判断出,当年秦军先进的军事作战能力远远高于同期的西方军事力量。

杨志发听到这个消息后百感交集,心中的委屈喷涌而出,短短的几个月,自己从罪人变成功臣,诡异的瓦人头也变身成为雕工精湛的国家级宝物。谁也没想到,小小的西杨村地下竟然埋藏着一座巨大的千年古墓。要不是因为村民们的挖井打水,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还不知道要埋到什么时候。

现在,兵马俑成为了陕西省乃至全国最挣钱的景点,在节假日、黄金周等高峰时期,一天的人流量接近10万,一天单是门票的收入就超过一千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住宿和餐饮发展。那个曾经一贫如洗的西杨村也翻身成为附近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摄影:老酒;撰文:贝卡;编辑:老酒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兵马俑背后的故事:农民打井挖出“鬼头” 竟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兵马俑帝国军团雄风再现背后的故事

兵马俑帝国军团雄风再现背后的故事

兵马俑,历史,房树民,西杨,发现人,杨志发,农民,世界,生产队,秦俑,杨彦,杨宜,赵康民,书籍,临潼县,奇迹,文化馆,秦陵,记者,馆长,赵福生,如何发,第八大奇迹,被发现,常务理事,三秦都市报,晏寨,临潼,临潼区,人员

2020-09-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脸色异常的一个兵马俑 成为国宝价值过亿 专家无法解释来历

脸色异常的一个兵马俑 成为国宝价值过亿 专家无法解释来历

兵马俑,绿色,说法,很多人,工匠,的士,时候,造型,专家们,秦始,秦始皇,在众多,世界,一头雾水,专家,世界各地,人民币,人生,价值,奇迹,历史,变淡,古代人,可信度,士兵,头发,将士,战马,敌人,法律

2018-07-25 #短篇故事

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 千万要看住手机 导游:小心成为“文物”

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 千万要看住手机 导游:小心成为“文物”

手机,文物,兵马俑,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导游,事情,都会,历史,想法,时候,景点,泥土,作为一个,但是当,国宝级文物,要知道,导语,世界,人们,人数,价值,全人类,保护性,兵马,国家,原因,引着,我国,所在

2015-07-07 #故事阅读

奇迹背后的故事——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奇迹背后的故事——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俑坑,米左右,兵马俑,修陵,军阵,秦俑,门道,王学理,过洞,兵器,军事,地下建筑,大坑,奴隶,建筑,步兵,秦兵马俑,立柱,陶俑,排兵布阵,东西长,秦国大军,才可,秦二世,秦始皇,章邯,西楚霸王项羽,道高,坑内,好的

2020-09-05 #故事大全

秦始皇兵马俑背后的故事:用活人陪葬?

秦始皇兵马俑背后的故事:用活人陪葬?

塞满,陪葬坑,女人们,秦始皇,和发,地方,兵马俑,区域,广纳,天下,墓坑,墓园,尸骨,方式,数量,真相,美女,网络,秦陵,绝大,部分,陵寝,勘探,工作,遗存,虽然有,但是也,全部都,确实是,而且是

2020-09-04 #短篇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背后的故事:用活人陪葬?

秦始皇兵马俑背后的故事:用活人陪葬?

秦始皇,地方,网络,塞满,城墙,墓道,数量,真相,轴线,陪葬坑,女人们,和发,发现了,上关,一堆堆,主任,乱葬,兵马俑,区域,史料,博物院,占地面积,后宫,命令,咸阳,广纳,天下,城门,墓坑,墓园

2020-09-04 #小故事

秦始皇兵马俑背后的故事:用活人陪葬?

秦始皇兵马俑背后的故事:用活人陪葬?

秦始皇,地方,网络,塞满,城墙,墓道,数量,真相,轴线,陪葬坑,女人们,和发,发现了,上关,一堆堆,主任,乱葬,兵马俑,区域,史料,博物院,占地面积,后宫,命令,咸阳,广纳,天下,城门,墓坑,墓园

2020-09-04 #短篇故事

那些关于“兵马俑”的电影 也没有讲述“秦”背后的故事

那些关于“兵马俑”的电影 也没有讲述“秦”背后的故事

兵马俑,观众,西安,古今大战秦俑情,爱爱,秦始皇,能学,发现了,点东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国,主线,主人公,临潼县,举世罕见,何乐而不为,俑坑,名片,印象,大部分,大小,奇兵,小时候,影视作品,电影,故事,活人,泥浆,方式,浑身

2020-09-0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