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西安雁塔区千户村的来由

时间:2008-09-25

西安的传说故事和风俗

提示:本文共有 19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乱坟岗变成千户村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支援大西北和三线建设,东部省份大量企业内迁到陕西,他们不仅推动了陕西工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陕西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给陕西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外地文化,在陕西形成一块块外省民俗文化“飞地”。千户村就是其中之一。

乍一听地名,千户村像座农家居住的村庄,实际上他是陕西钢厂家属院,过去也叫福利区。

家住千户村的陕西钢厂退休工人施成余,1958年为建西安冶金机械制造厂,从辽宁鞍山钢铁厂调到西安,1959年调到正在建设冶金企业的千户村。

“以前这里是一片乱坟岗。最早是辽宁本溪钢厂迁来建设,都是竹板做墙的竹坯房,这间房里说话那间房里能听到,耗子来回跑。我来时这里就是个建筑工地,家属很多,就起名千户村。”76岁的施成余说。

后来该项目下马,人员分流到其他企业。到1965年,国家在千户村重新启动了特钢生产项目建设。

67岁的李德发就是1965年从大连钢厂来的。他说,大连钢厂连工人带干部来了1503人,当时要好人好马好设备,不合格的还不让来。人也思想觉悟很高,来不了的还觉得不光荣。起初他们是保密单位,为导弹、卫星生产钢铁材料,包括后来改名的陕西钢铁研究所和西安冶金机械制造厂,叫52总厂。后来分了家,他们才叫陕西钢厂。那时提出“4个当年”:当年搬迁,当年安装,当年投产,当年完成任务。所以工作很紧张,中午没有午休时间,就这样发展成为拥有1万多名职工、年生产17万吨钢材的全国8大特钢企业之一。

虽然陕西钢厂经历多种变化,后来又有了经二路115街坊的福利区,但千户村名字一直延续下来,成为陕钢最大的家属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兴“小区”一词,许多企业都将自己的家属区起名什么村。

“一个营”还是“一个人”

“大嫂,你逮饭了么?”

“启了。”

如果用普通话注音,在千户村经常可以听到老太太上述这样的对话。实际上其真实的意思是,一个问“吃饭了嘛”,一个答“吃了。”

在上世纪80年代前,由于许多国有大企业“五脏俱全”,粮油、肉菜、百货等在家属区都设有商店卖,福利区里还有供职工从事文体活动的电影院、俱乐部、球场等等,一般职工不需和外界打交道,而陕钢东北人多,形成一个东北“孤岛”,不光从辽宁来的职工讲东北话,二代子女基本都是东北口音。

“陕钢70%是辽宁人。我过去就不说陕西话。”3岁就跟母亲从鞍钢发电厂来到千户村的张平告诉记者。

“起码我们那一拨基本都讲东北话。人家一听就说我们是东北人。在去省女子足球队前,我不仅不会说陕西话,而且听不懂。改革开放初期,到家属院外买菜,要问好几遍才能知道菜贩说的价格。” 从小在千户村长大的陕钢子弟郝丽说,她到省女足后,学陕西人把蒸馍叫“馍”。刚开始回家说“馍”,家长就问:“那啥东西呀?”她解释后,家长说:“啥馍,都给我说馒头。”

在西安市体校担任教师的聂美霞,虽然在学校对学生讲普通话,但一回到千户村,东北味就出来了。

“‘彪’字嘴上带”是大连一怪,其有呆、傻之意。在千户村也能听到“彪”字。他们还习惯将拐角叫“犄角旮旯”; 把垃圾叫“搁弄”;把小叫老,比如把家里最小男孩,就叫老小子,把小姑娘叫老疙瘩,把小舅叫老舅。有的人将“营”和“人”的音分不开,你听他说“来了一个营”,但他的意思是“来了一个人”。

关于将吃饭说成逮饭,他们还有一个延伸的歇后语:满脸挂饭盒子,一脸呆相。

“逢节吃饺子 ”

各地关于吃腊八粥的原因不同,但千户村的人仍保留有辽宁的“吃腊八粥是为了粘住下巴”说法。他们有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关于腊月风俗,他们保留有一成套的说法:二十三灶升天,二十四扫房土,二十五写年字,二十六煮年肉,二十七杀公鸡……三十晚上守一宿。

他们讲究年三十半夜吃顿饺子,初一早上还吃饺子,这顿油水大,个别饺子里面放一分硬币,叫吃发财,祝愿吃上的人当年发财;初三还是饺子;初五还吃饺子,而且一定要咬破饺子,这才达到“破五”,寓意破掉不吉利的事,驱灾避邪。

他们除了上述日子吃饺子外, 正月十五、二月二、中秋节、冬至等节日都要吃饺子。就是过去经济困难时期也要吃饺子,没有钱了包素馅的,没有白面了用包谷面做。

“我们讲上车饺子下车面。”聂美霞说,家里有人要出门,或送客人,要包饺子吃,耐饥;迎接人了就是面,软和点,好消化、吸收。

“东北大部分人爱吃蒸饺,认为有味。有的先煮一下,再放到笼里蒸。我就爱吃蒸饺,家里包水饺时,我就让他们给我做蒸饺。” 82岁的陕钢厂退休职工陈宪宝告诉记者。

东北人因经常吃饺子,包饺子快。“剂子”不用刀切,用手直接揪。或双手揉,或一起一扑拉,“剂子”就都圆了。他们认为这样快,而且不用把面揉成一样粗细的面棍,也不占地方。

“酸菜蘸酱离不了”

[1]

编辑:秦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西安雁塔区千户村的来由”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风采录|“最美家庭”雁塔区长延堡街道西安石油大学社区 李永太家庭

风采录|“最美家庭”雁塔区长延堡街道西安石油大学社区 李永太家庭

雁塔区,好评,李永,石油大学,兄妹,同事,家庭,妻子,雁塔,责任,邻里,工作,生活中,这一批,家庭和睦,史文化,妇女联合会,生活方式,编者按,和风,三八红旗手,一家人,作用,事迹,下一代,互敬互爱,互帮,互谅,亲人,人间

2015-01-28 #短篇故事

西安市雁塔区第二幼儿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

西安市雁塔区第二幼儿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

孩子,家长,祖国,第二幼儿园,心灵,全体,国旗,种子,雁塔区,老兵,长卷,活动,为主题,胡李,中国,主题,亲子,五星红旗,妈妈,图片展,军人,国威,声音,家园,幼儿园,情感,故事,教师,步伐,洗礼

2009-01-14 #故事大全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事业编考试高频考点试题每日一练带答案解析2020年04月12日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事业编考试高频考点试题每日一练带答案解析2020年04月12日

单选题,多选题,规定,我国,道德,社会,机关,活动,判断题,原则,人们,无车日,细菌,行为,问题,做好事,名称,奖励,作用,制度,学校,加盖,公司,失物,学习成绩,手机,时候,行文,发展,向东

2012-11-28 #短篇故事

致敬!西安战“疫”英雄榜(二十三)

致敬!西安战“疫”英雄榜(二十三)

疫情,防控,人员,西安,隔离,检查站,公安,乘客,任务,香王,工作,执勤,核查,车辆,责任,酒店,阻击战,雁塔区,综合,乐小爱,余人,24小时,安保,西安日报,一大队,新筑,执法局,灞桥分局,绕城高速,街道办

2009-04-20 #长篇故事

西安最有趣的10个地名

西安最有趣的10个地名

西安,姑娘,地名,二府庄,端履门,香米园,村子,金花,地方,文艺路,杏花村,村庄,开通巷,灯笼村,金花路,名胜古迹,单位,名字,灯笼,礼门,花灯,雁塔区,香墨,代西,华胥镇,奇奇,安秦,杜牧,相寇准,诗中

2013-09-30 #小故事

去西安失恋博物馆是种怎样的体验?

去西安失恋博物馆是种怎样的体验?

失恋博物馆,小寨,余生,地铁,钟楼,雁塔区,散就散,兴正元广场,小寨西路,长安中路,西安,商场,吉祥村,个人,兄弟,傻子,地方,欧洲,心里话,小房间,影视作品,情侣,惟愿,爱情,气氛,约会,片段,终成眷属,经历,陕西省

2016-01-23 #小故事

“崇廉尚德好家风润西安”:传承中华家风文明 促家风融入社区生活

“崇廉尚德好家风润西安”:传承中华家风文明 促家风融入社区生活

家风,雁塔区,家训,好家风,所社区,尚德,西安市,家庭,建设,电子城街道,社区,活动,妇联,西安,习近平,多大,徐红梅,王睿,邓均,纪委,道德模范,领导干部,我的家,主席,书记,家教,家庭教育,常委,居民,总书记

2020-06-11 #故事阅读

疫情很冷 但他们很暖 来自雁塔区防疫一线的小故事

疫情很冷 但他们很暖 来自雁塔区防疫一线的小故事

社区,干部,党员干部,执勤,段琳,小寨东路,党员,日志,疫情,太辛苦,真的是,给你们,刘超,杨彩霞,在工作,支部书记,一碗粥,区工商联,牛肉拉面馆,爱的阳光,送餐,西安,网讯,小寨路街道,一线,一家,值夜班,信息,人员,出入证

2010-04-1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