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当我们谈论家庭教育时 父母和儿子 谁更该教育?

时间:2008-10-08

吃土是因为上培训班补习班费钱,吃药是因为陪写作业要命

提示:本文共有 30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百家号:“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一说起要给孩子好的家庭教育,我身边的父母们第一反应是必须准备好两件事情:吃土和吃药。

吃土是因为上培训班补习班费钱,吃药是因为陪写作业要命。

为了养出“好孩子”,我们往往不惜用上十八般武艺去教育孩子,表扬鼓励和打骂吼轮着上,反正把孩子调教得学习成绩好,听话表现好就行了。

em...上面这些手段,好像就是现在我们对家庭教育的全部认知了。

然而,时代在进步,家庭教育,仅仅就是教育孩子吗?

前几天我碰到的一对父子,也许是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回答。

那天下午,我去幼小衔接班接孩子们回家,正好看见老师给两位家长处理矛盾,边上站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小朋友。

原来小男孩想要小女孩手上的玩具,小女孩不肯,他就不由分说朝对方脸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留下一圈牙印子。

小男孩的爸爸一听自家儿子又欺负人了,转头就甩去一巴掌:要死啊你,居然咬人!快给人家道歉!

小男孩“哇”的一声哭了,倔着脖子说什么也不道歉。那位爸爸气不过,又甩了儿子一耳光。

等我牵着孩子们离开的时候,还看见那位爸爸一边走一边骂,时不时又来一巴掌。小男孩则缩着脖子走在他前面,防备着爸爸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在头上的惩罚。

儿子悄悄跟跟我抱怨:妈妈,他老是喜欢打人,我也不爱跟他玩。每次他一打人,放学后,他爸爸准揍他。

我看着那位爸爸拳打脚踢的模样,想起一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1、老子和儿子,谁更该教育?

对待自家的熊孩子,那位爸爸不是不管教,只不过在他心里,家庭教育就是“打骂吼”。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到了现代,不少狼爸虎妈的成功示例好像更佐证了“不打不成才”的正确性。

稍微佛系一点的父母,不打不骂了,但也不想折腾自己,于是就掏钱送去补习班培训班呗,反正眼不见,心不烦。

但无论是棍棒教育,还是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教育孩子,接受教育的对象永远都是孩子!搞得我们现在一说起“家庭教育”,许多家长下意识就认为:

不就是教育孩子吗?老子我是他爹,不用学!

董卿现在谈起当年父亲对她的严厉程度,依然想哭,她说:

“那时我们家住在六楼,我经常会在阳台边写一行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半是写给自己,一半是写给父母看的。”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我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

就是这样的魔鬼教育,让董卿即使从无名小卒蜕变成了“央视一姐”之后,依然经常“坐在沙发的地毯上,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过错”。

童年时,是父亲逼着她反思,逼着她认错;成年后,是父亲的教育模式,让她习惯性地逼着自己反思,逼着自己认错。

可能有人会说,你看董卿现在多成功,而且她自己也说过很感谢父亲当时的教育,认为父亲当时是对的。

可是今天再美的光环,并不能抵消当初的伤口。

不然,见惯了大场面,一贯端庄淡定落落大方的她,不会在节目中忍不住泪流满面。很显然,她所感受过的压抑和委屈,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父母的理解而烟消云散。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漫长的成长岁月,终于让伤害长成父母与儿女之间难以连接的壕沟。

社会在变化,父母与孩子的心理发展也已经有了许多变化,沿用过去的本能式家庭教育,还行得通吗?

家庭教育,既然是家庭里的教育,为什么谈论的对象、使用的教育方式,仅仅只是孩子,仅仅只是针对孩子?

其实正相反,最需要教育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2、缺位的父母教育亟需回归

一个家庭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爸爸、妈妈和孩子构成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何一边关系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整个家庭出现问题。

社会上蓬勃发展的父母课程,比如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鼓励咨询、心理沙盘游戏、曼陀罗绘画班等,早已经悄悄地向父母们灌输着一个理念:一直缺位的父母教育,是时候要回归了!

所谓的父母教育,就是帮助父母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转变自身的观念和养育行为,让孩子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

这些系统性的课程,都有一个特点: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区别赞扬和鼓励的不同时,《正面管教》用下图来说明不同的做法及影响。

还有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让家长透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深入到孩子不当行为的核心,迅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婴儿为什么喜欢吃手呢?

在过去,老人家会说这是一个脏脏的坏习惯,要打手手,殊不知,对婴儿来说,却是奖励自己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因为把手指放在嘴里,在大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对宝宝来说,却需要有四种反射行为的协调才能完成:将手臂弯屈成小圆弧形、放松运动肌群伸出指头、搜寻并将手伸至小嘴里、开始吸吮。

对自己小手的成功控制,甚至可以看作是宝宝大脑智力发展,迈出对身体控制第一步的巨大成就。

宝宝到了四五岁左右,还有一个经常被父母误解的表现——抢着做家务!其实这是宝宝在渴望获得父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一个表现!

网上有一句话:“知道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系统性的父母教育课程,会既关注儿童心理现象的表现和背后的原因,还会给出家长最心的“我该怎么做,孩子才能发展得更好”的实操方法。

例如很晚了,孩子却不愿意去刷牙睡觉,家长该怎么办呢?

正面管教里的有限选择:“你是想像兔子一样蹦着过去刷牙,还是想像小狗一样汪汪汪地叫着过去刷牙呢?”

这种巧妙的问法,为孩子提供了两种选择,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感,没有出现“不可以”、“必须”等字眼,这样孩子比较容易配合,你可以试着用看看。

恰当的教育方法,在关键的时候,作用巨大得难以想象。

上面截图这个案例,是一个真实故事。“心理营养”让高收入、工作繁忙的高管妈妈反省自身的养育方式,透过女儿叛逆的行为,解读出孩子内心对被爱的渴求。

“心理营养”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亲子教育核心内容之一,它不单可以让学习者获得自我疗愈,同时也可以帮助父母养育孩子,提升亲子关系。

相似的案例,还有许多,例如用心理沙盘游戏,挽救了一位有自杀倾向的孩子:

如果没有经过父母教育的系统学习,无论继续过去多少年,我们关心孩子的方式依然是:成绩怎么样啊……

不会有一点点进步!

我们都曾经做过孩子,按理说,我们都会明白孩子在被吼骂时的感受,我们应该可以产生同理心,但是事实是怎样?

我们并没有!我们甚至痛心疾首,埋怨孩子不体谅不理解!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你所有的对待孩子的本能,基本上都传承自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真正能做出改变的人少之又少。

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

另一方面,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有一个从依附共生到独立自我的过程,但我们都习惯了孩子小时候的乖巧听话,于是将孩子慢慢萌芽的独立人格称之为叛逆,觉得他不听话了。

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起有一次送女儿上幼儿园,时间有点赶,所以我不耐烦地催她:“走快点,这么慢!”

当我催了五六次之后,女儿很委屈地说:“妈妈,我已经走得很快了,但你的腿比我长这么多!”

那一刹那,我猛然醒悟:孩子有她小小世界的步伐,我们也有自己的步伐,我们却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孩子,这本身对孩子就是不公平的。

就像我们忘记了自己孩提时看世界的高度,忘记了蹲下来感受一下,孩子接收到的各种居高临下的目光。

我们忘记的,我们亟需寻回的,正是孩子渴求的。

所谓的家庭教育,我觉得是父母用自我的成长,像阳光雨露一样,培育着孩子成长,在合适的时机,巧妙地点缀

让孩子像种子一样,带着自己的基因密码,开出世间上独一无二的花朵。

本文出处为“好爸妈在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CC姐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转载文章时请勿修改内容,侵权自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当我们谈论家庭教育时 父母和儿子 谁更该教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疫情在家 家庭教育学习最好的阶段

疫情在家 家庭教育学习最好的阶段

家庭教育,家庭,孩子,时候,父母,和家,关系,家庭关系,婚姻,夫妻,家族,家风,情况,部分,爸爸妈妈,经营,生活,处理好,当我们,成为一个,我们的孩子,才能够,容放,一生,人母,亲子,主席,事情,亲属,人际关系

2010-02-04 #故事会

家教小故事——每个人都可以当优秀的家庭教师

家教小故事——每个人都可以当优秀的家庭教师

家教,孩子,父母,家长,好朋友,好姐妹,还可以,都会,家庭教育,健康成长,家庭,教师,故事,折射出,方法,话题,角色,经验,值得我们,快乐幸福,小故事,教育问题,第一家庭,侃侃而谈

2015-10-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评分9.2分《他乡的童年》:为人父母 最重要的便是提升眼界

评分9.2分《他乡的童年》:为人父母 最重要的便是提升眼界

孩子,教育,日本,芬兰,时候,竞争,国外教育,教育理念,父母,当我们,让孩子,位置,家庭教育,学生,负担,老师,集体性,应用,家长们,教育孩子,日本教育,都会,人们,国家,幼儿园,理念,疗法,竞争力,细节,课堂

2011-06-14 #小故事

隔代养育有分歧?父母巧用3大原则进行良性沟通 实现和谐的教育

隔代养育有分歧?父母巧用3大原则进行良性沟通 实现和谐的教育

孩子,父母,老人,隔代教育,家庭,意见,时候,让孩子,原则,年轻一代,方法,长辈,关系,信念,拉近,目标,精神领袖,老一代,距离,中育儿,优先关系,当我们,环境中,长辈们,难念的经,情况,分歧,妈妈,宝宝,家庭成员

2012-03-13 #故事大全

我家小孩养成了偷东西的习惯 也耐心教育过 他现在当这我们大人面还好 大人不在身边

我家小孩养成了偷东西的习惯 也耐心教育过 他现在当这我们大人面还好 大人不在身边

电话,专业,合同纠纷,婚姻家庭,企业法律顾问,刑事辩护,债务,债权,房产纠纷,破产清算,交通事故,建筑工程,大人,人身损害赔偿,公司收购,股份转让,习惯,小孩,我家,股权,北京律师,不知道该怎么,耐心教育,偷东西

2020-07-10 #故事阅读

养育好孩子 首先要养育好自己 不要用生气的情绪去教育孩子

养育好孩子 首先要养育好自己 不要用生气的情绪去教育孩子

孩子,父母,情绪,时候,事情,家长,教育,问题,对孩子,当我们,教育孩子,学会,心态,方法,神兽,过程,中曾,好一个,爱的,人际交往,家庭教育,态度,思维,方面,朋友,海文,行为,错题,麦道,一本书

2011-05-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不要教孩子“别生气” 情绪教育的关键是 教小孩“得体”地生气

不要教孩子“别生气” 情绪教育的关键是 教小孩“得体”地生气

孩子,生气,家长,情绪,时候,父母,教会,对孩子,小文,让孩子,闭嘴,身体,不能够,侵犯行为,家庭,想法,能力,当我们,很生气,无能为力,例子,名字,学会,妈妈,打人,心情,心理学,情绪反应,意思,父亲

2011-04-11 #故事大全

七色田童书馆

七色田童书馆

孩子,父母,家庭,人们,主人公,利益冲突,家庭教育,身体,发育,当我们,这本书,好感觉,好朋友,出发地,人生,作用,基础,创造性地,去处,原因,坏事,学会,港湾,家长,幼儿,性格,心理,教会,意见,权利

2020-09-2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