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

时间:2008-10-21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示:本文共有 25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将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属于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教材中借助古代课堂情境对《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讨,以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为契机,帮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把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能通过这节课的安排,一方面在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中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状况,才能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更有效的开展双边互动的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他们还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基于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三、说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我制定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而教学重难点方面,我将能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设计为教学重点,而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设计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实现突破难点从而有效实现知识的理解巩固,我将采用情景引入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六、说教学过程

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再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媒体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主题图情景展示出来,再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古代课堂中夫子与学生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故事,并提问学生: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相信学生结合语文的字意理解,基本能读懂题意,如果不能理解古文的意思,我也会适时引导并加以讲解。就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导入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的创设和问题串的展示,不但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揭示了课题,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新知探索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

对于导入中35个头、94只脚这一数据可能偏大,猜测、验证起来有难度,所以我会调整策略,首先从简单问题出发,顺势提出例题1的问题: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让学生猜测一下。这时学生将会得到五花八门的回答,比如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等内容,但是会有较多的回答与正确答案有出入,所以我会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猜测过程不重不漏,咱们可以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板书:列表法)

学生通过填表,将能较快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以此解决例1的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之后,我会进一步追问:通过列表法解决了例1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以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轻声讨论一下解决办法吧。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聆听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若是学生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看学生谈论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会随机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呈现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一起对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充分讨论和分享,我们将能得出共同的结论:可以运用假设的方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子就能解决了。(板书:假设法)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板书:8×2=16)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板书:26-16=10)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板书:10÷2=5),3只鸡。我也会针对假设全为鸡时的计算过程进行板演,以达到示范的作用。再引导学生自己假设均为兔子的情况进行求解,组内相互校对,实现互帮互助。

这一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他们养成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出了“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环节,我会再次通过多媒体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之后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不清楚的我再加以辅助说明。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表达的能力,让有趣的知识在同学们积极主动探索中显得更有味道。

(四)小结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以分享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反馈,更好的调整教学节奏。

在作业布置上,请学生课下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也可以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自己的小伙伴或家人,促进家校合作。通过这样题目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的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更清晰的知识体系,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框架清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兔子,问题,鸡兔同笼,方法,假设法,几何,教师,过程,假设,学生,黑板,学生活动,鸡兔同笼问题,一只鸡,价值观,个头,个数,作业,动物,名学,头数,小伙伴,家人,教案,技能,小组讨论,小结,意识,情感,态度

2017-09-11 #故事阅读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变形题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变形题

损失,小强,分数,答案,得分,方法,方程,鸡兔同笼,题目,分析,鸡兔同笼问题,一样多,非常多,不一样,育才小学,做错了,是非,数学题,得数,兔子,图片,小明,小学,总会,思维,成绩,所得,数量,解法,未知数

2016-07-31 #小故事

(鸡兔同笼问题)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记分享

(鸡兔同笼问题)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记分享

数量,总头数,假设,足数,问题,已知,例题,个头,脚数,算式,鸡兔,鸡兔同笼,综合,鸡兔同笼问题,是多少,数量关系

2007-01-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省级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省级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方法,鸡兔同笼,同学们,同学,问题,交流,兔子,活动,学生,时候,题目,教学设计,公开课,假设,策略,老师,课堂教学,这种方法,个头,小组,小船,摩托车,数学,教材,数目,条数,汽车,画图,轮子,分析

2016-12-07 #小故事

小学数学应用题之鸡兔同笼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之鸡兔同笼问题

兔子,作业本,数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总数,笼子,有多少,日记本,老师,要你,例题,实际,经典,脚数,鸡兔同笼,兔子脚,全部都,法来,本因,小学,全部都是,学生,图片,时候,数学,应用题,算术题,来源

2015-09-14 #长篇故事

经典数学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

经典数学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有多少,兔子,类型,小学,初中,方法,案板,铅笔,排球队,硬币,篮球,能力,问题,运动员,鏊子,高年级,让学生,中小学数学,应用题,低年级,乘法,中方,代数,优势,几何,加法,学生,思维能力,思路

2014-07-20 #故事大全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部分解题技巧和方程解法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部分解题技巧和方程解法

动物,数量,假设,方程,脚数,同学们,假设法,小汽车,摩托车,过程,鸡兔同笼,硬币,题型,方法,问题,分配,有多少,这种方法,基础,数学,总数,轮数,题目,例题,做题,内容,分数,技巧,得分,结果

2019-02-16 #故事阅读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31个奥数难题 暑假吃透 开学“惊艳”全班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31个奥数难题 暑假吃透 开学“惊艳”全班

应用题,孩子,小学,奥数,典型,难题,数学,步骤,知识,题型,来考,全班,主页,发消息,备考,头像,学生,家长会,小升初,鸡兔同笼,惊艳,思路,怎样才能,思维,规律,文末,科目,生涯,知识点,老师

2011-05-1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