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夷陵之战 孙权明明打了胜仗 为何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

时间:2008-10-23

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孙权这事儿做得确实没错

提示:本文共有 16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孙权打了胜仗还求和,听起来是有点匪夷所思,未免也太怂了。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孙权这事儿做得确实没错。

当时夷陵之战刘备虽然输了,但是却远没有达到败亡的程度。而东吴虽然赢了,但也没有再进一步的实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夷陵之战后,吴蜀两国之间保持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蜀国原本是一路高歌猛进,结果疏忽大意,被陆续一把火烧回了老家,损失惨重,中生代将领冯习、张南等人身死,刘备也是卧床不起。当时蜀汉跟东吴可以说是旧怨未了,再添新仇。

蜀国向来是以兄弟情谊为重,最讲义气,大家心中都很不服,叫嚣着要报复。但是很显然,元气大伤得蜀国没有那样的实力,总之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而反过来东吴这边,虽然是胜了,但是其实自己损失也不小。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陆逊是靠火攻取胜,其放火烧山,击溃了蜀军。但这里的火攻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直接一把火把蜀军放里面给烤了,满山的大火并不是为了烧死敌人,而是让敌方阵营大乱。大火烧开之后,蜀军大乱争相逃命,东吴众将这才趁势掩杀,一举破敌。

在古代的冷兵器作战时代,想“无伤”取胜基本不可能,所以东吴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再加上在先前富池口之战等战役中,蜀军对东吴确实是比较占优,给吴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正是因为前线失利,陆逊才能说服众将主动退守,不然双方就直接正面硬刚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夷陵之战后,蜀军虽然退却,但并没有退多远,就驻扎在秭归。

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三国志·先主传》

这有点让孙权心里没底,鬼知道这冲过去会不会被翻盘?

不管怎么说,继续攻打蜀汉完全是弊大于利。益州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多山林之地,江东大军虽然士气正盛,挟大胜之威,但是不擅长打山地战这是不争的事实。益州是蜀汉的大本营,对于蜀汉的军队更是有着主场优势。一旦江东大军陷入战争泥潭,胜负未可知啊。

所以,两军在边境开启了一段对峙期,而这期间,也没有求和不求和的,基本上就互相打嘴炮。一个说我要报仇,一个说我赢了你得听我的。

真正让孙权改变态度的是曹丕。

三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其中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制衡”。在三国前期,曹魏一家独大,剩下的孙刘只好联合起来谋求生存。

后来蜀汉综合实力突出,刘备也领兵攻打东吴,这时的曹吴又达成了同盟关系。孙权知道,如果此时曹魏乘机发难,自己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所以早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就早早的联系到曹丕,表示称臣。

即公元221 年农历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挥兵东征孙权。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而曹丕也乐得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所以魏国当时接受了孙权求和的请求,但是没有派兵支援东吴。

事实上,当时谋士刘晔曾经建议曹丕伐吴,但是被曹丕否决了。

这才有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只有吴蜀两国唱大戏。

但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夷陵之战后,曹丕觉得时机成熟,以孙权不是真心称臣为由,出兵攻打东吴。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三国志·吴主传》

这下孙权可慌了,这时候要是刘备跟着夹击自己,那可就麻烦了。于是赶紧派使者找刘备,看看妹夫是个什么态度。刘备当时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也没啥心思来找孙权麻烦,所以态度还算可以。后面因为对魏战事不利,孙权再度派人去找刘备,安抚一下,希望前妹夫不要背后捅刀子,刘备同样应允。

事实证明,孙权的担心是很对的。因为魏军从当年九月一直战至第二年的三月才退,这一战整整打了六个月!

要知道,半年的时间,不可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孙权在做出通盘的考虑后,主动派人去刘备那里试探,主动派人去与刘备和好。不仅是很正常,也是很有政治眼光的一个行为。

再往后,刘备就挂了,诸葛亮主政。诸葛亮的态度大家再清楚不过,至始至终,都是坚定的联孙抗曹,所以这事儿就算完了。

所以总结来说,打了胜仗的孙权之所以率先低头,还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玩政治的,就不能太在乎面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夷陵之战 孙权明明打了胜仗 为何还要率先向刘备求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夷陵之战 孙权打了胜仗 为何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呢?原因不简单

夷陵之战 孙权打了胜仗 为何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呢?原因不简单

孙权,刘备,蜀汉,荆州,东吴,关羽,夷陵之战,万大,并不想,双方,力量,形势,战场,统帅,吴军,大都督,方在,朱然,曹丕,潘璋,陆逊,韩当,黄祖,使者,天下大事,公元,一带,一段时间,优势,三国志

2011-02-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输了 为什么孙权还会待人前来义和呢?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输了 为什么孙权还会待人前来义和呢?

刘备,孙权,这个人,势力,和平,帝王,蜀国,魏国,陆逊,原因,吴国,那时候,大军,国家,将士,局面,机会,胜仗,之后呢,外宣,战斗中,称自己,是比较,大都督,孙权派,上许,还可以,后半部,兄弟,傲气

2007-08-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夷陵之战 指挥的要是诸葛亮 结果会改变吗?刘备不该意气用事!

夷陵之战 指挥的要是诸葛亮 结果会改变吗?刘备不该意气用事!

诸葛亮,刘备,曹操,吴蜀,诸葛,荆州,北伐,那个时候,能力,魏国,关羽,孙权,东吴,军事,地盘,吴国,蜀国,结果,刘邦,吴主,张飞,陈寿,陆逊,三国演义,人家,成都,汉中,胜仗,联盟,问题

2013-06-08 #长篇故事

夷陵之战刘备几乎损失全部主力 孙权为何不乘机吞并蜀汉?

夷陵之战刘备几乎损失全部主力 孙权为何不乘机吞并蜀汉?

孙权,刘备,曹丕,蜀汉,夷陵之战,进攻,东吴,实力,赵云,魏延,局面,永安,西川,长江,孙权想,万大,冯习,吴蜀,张南,文臣,王平,罗宪,葛亮,诸葛亮,陆抗,马良,马岱,使者,人马,一口气

2009-12-26 #故事会

刘备发起夷陵之战 孙权集结兵力迎战 为何刘备不带孔明出战?

刘备发起夷陵之战 孙权集结兵力迎战 为何刘备不带孔明出战?

刘备,孙权,曹军,称王,孔明,蜀国,城池,兵马,将领,大臣,领地,进攻,发动战争,战争,荆州,赵云,这个时候,东吴,借口,势力,实力,心思,时间,江陵,这番话,全部都,才发动,没有必要,没有带,真的是

2008-06-18 #故事会

夷陵之战 刘备败走白帝城 孙权为何不趁机灭掉刘备?

夷陵之战 刘备败走白帝城 孙权为何不趁机灭掉刘备?

刘备,东吴,孙权,陆逊,关羽,曹丕,蜀汉,曹操,乘胜追击,机会,关羽死,和蜀汉,刘备之,张飞,拉得,诸葛亮,上都,不一样,好兄弟,历史,三国演义,主力,中心,乘胜,军队,分歧,刀子,动作,劲敌,后路

2012-05-09 #短篇故事

夷陵之战 孙权大获全胜 为何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呢?

夷陵之战 孙权大获全胜 为何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呢?

刘备,孙权,东吴,蜀汉,实力,诸葛亮,夷陵之战,公元,先主,蜀国,关羽,曹丕,胜利,进攻,万雄,刘备会,刘备兵,吴军,孙权闻,少军,鱼复县,魏蜀,使者,上开,三国志,上风,乘胜追击,使臣,亲自出马,俘虏

2010-05-08 #短篇故事

刘备出兵数万东征孙权 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

刘备出兵数万东征孙权 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

刘备,孙权,诸葛亮,赵云,东吴,关羽,曹操,蜀国,这场战争,刘备为,庞统,万雄,丝理,张辽,张飞,诸葛,没有带,领导人物,报仇雪恨,中原,二弟,地带,大军,战争,汉中,西川,斗争,不安的年代,如果不是,经历过

2009-02-07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