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承纶——大豆和玉米的守护神

时间:2008-10-27

玉米先生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王承纶先生,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三甲里的一个书香家庭。1952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昆虫专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系工作,从此即走上了一条献身于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道路,并由此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成为了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的守护神。

王承纶先生是九三学社社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又名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研究员,曾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委员会主任委员,并曾任《中国生物防治》、《昆虫知识》编委,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1年,他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他荣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吉林英才奖章。1998年,他又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授予优秀科学家称号。同时,他还曾应美国、加拿大和前苏联的邀请,多次赴国外进行科学考察和从事相关项目的合作研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大豆和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研究,这是王承纶先生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攻方向。在上世纪50 60年代,他在主持大豆蚜防治研究工作期间,就首先发现鼠李(俗名老鸹眼)为大豆蚜的越冬寄主,从而否定了过去日本和国内学者认为牛膝 苋菜为大豆蚜的越冬寄主的论断,为研究大豆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他经过反复的探索,又先后研究制定了大豆蚜的预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措施。这项科技成果从1957年起一直沿用到现在,为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普遍采用,数十年来累计防治面积约2.5亿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在主持大豆苗期害虫防治研究工作期间,王承纶先生还在国内首先采用了666拌种大豆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播种后出土的幼苗,对黑绒金龟子等多种大豆苗期害虫具有强烈的内吸毒杀作用。经两年的农村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治虫效果后,接着便于1957年在吉林省榆树县三个乡、镇进行了大面积的生产试验。后东北三省农业厅召开的采用666拌种大豆防治大豆苗期害虫现场会议,对这一试验进行了验收,证实治虫效果相当显著。新华社记者蔡明、刘恩泰为此进行了现场采访。1958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有关此项科研成果的报道。从此,此项科研成果在东北三省及内蒙等地区广泛推广应用,20多年来累计推广应用面积约3亿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项科研成果还被收录进了《中国植物保护科学》一书。

上世纪70年代初,王承纶先生还开始主持 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 的研究,稍见成效后,1975年他即受农业部委托,在吉林省柳河研究基点举办了全国赤眼蜂防治害虫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从事赤眼蜂繁殖技术和防治害虫研究的实践者,这就为我国开展赤眼蜂的利用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1982年,他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生物防治害虫的科学讨论会,并在会上做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报告。从1986年起,他更是承担了国家的 六.五 、 七.五 和 八.五 赤眼蜂利用研究的攻关项目。由于当时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发展的需要,1983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全国赤眼蜂应用技术研究协作组,参加单位有:广东省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沈阳农学院,山东省农科院和山西省农科院。1989年,全国赤眼蜂研究与应用协作组又在吉林省农安县召开了 全国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的现场会议。在所有这些研究活动中,王承纶先生既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重要的中坚力量。

王承纶先生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始终亲临生产第一线,而且特别善于动脑思索,往往能在常人不太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1990年夏,在调查赤眼蜂的个体发育材料的过程中,他不慎把材料打翻在地。对于这样的一个小小失误,一般人也许根本就不会太加在意,可是凭着善于思索的大脑,凭着敏于观察的慧眼,王承纶先生却从中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赤眼蜂寄生卵和非寄生卵的弹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此后,他即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由此研制成功了 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 。此项科研成果是赤眼蜂大量繁殖技术的重大突破,于1992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王承纶先生从事赤眼蜂研究和利用数十年,在赤眼蜂的繁蜂技术上取得了两大突破:其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将过去近20年的卡繁改为散卵繁蜂,这就为赤眼蜂生产工厂化创造了条件;其二是研制成了 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 ,从而为赤眼蜂生产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这是王老先生几十年在研究赤眼蜂的大量繁殖与应用方面所建树的两大功绩。这些成果已传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广大地区,在那里到处生根,开花,结果。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王承纶先生还特别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任职工作期间,他先后争取到国家科委、省科委、国家开发办、国家计委和农业部的支持,创建了两座赤眼蜂实验工厂和一座现代化赤眼蜂生产工厂,为推广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在主持赤眼蜂防虫研究工作期间,不仅取得了一批基础性研究成果,并研制成功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工艺与相应机具,实现了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并大面积加以推广应用,为我国以虫治虫事业做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

数十年来,王承纶先生还在《昆虫学报》、《动物学研究》、《中国植物保护科学》和《中国生物防治》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松毛虫赤眼蜂个体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块在玉米田间的分布型》等38篇论文,出版了《大豆蚜虫防治方法》、《赤眼蜂大量繁殖与应用》和《中国生物防治 赤眼蜂篇》等多部专著。

王承纶先生在科学研究领域艰苦奋战了数十年,硕果累累,获奖无数,现择其最主要的获奖项目列表于下,以飨广大读者。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承纶——大豆和玉米的守护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故事作文

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故事作文

邓稼先,美国,原子弹,氢弹,祖国,苏联,工作,研究,一个中国,物理系,出生于,华罗庚,国之志,新中,李鹏,助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好的,普渡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名字,中西文化,世界,中国,两弹,之父,人称,人...

2020-07-30 #短篇故事

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故事作文

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故事作文

邓稼先,美国,原子弹,氢弹,祖国,苏联,工作,研究,一个中国,物理系,出生于,华罗庚,国之志,新中,李鹏,助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好的,普渡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名字,中西文化,世界,中国,两弹,之父,人称,人...

2020-08-27 #故事大全

《一分钟侦探推理故事书立方·第8辑》王承帝 编著简介

《一分钟侦探推理故事书立方·第8辑》王承帝 编著简介

当当,密室,学会,真相,重磅,事件,假象,精准,经典,证言,钥匙,问号,高智商,东野圭吾,丰子恺,伯德,张甜,杨洋,王家卫,董卿,赫敏,麦家,高晓松,发现场,作品,个人,个案,事情,之门,二氧化碳

2020-06-10 #故事大全

哪些古诗词的句子背后有动人的故事?知乎王承敏

哪些古诗词的句子背后有动人的故事?知乎王承敏

苏轼,姜夔,崔郊,小红,超超,长官,元稹,孟昶,花蕊夫人,范成大,使女,李商隐,惠州,宋华阳,王巩,韦丛,公主,好友,姑母,侯门,宇文,温都监,玉阳山,华阳,女子,女尼,客船,宫女,宾州,岭南

2020-07-03 #故事会

“中国的居里夫人”王承书 隐居深山三十年 其背后故事令人钦佩

“中国的居里夫人”王承书 隐居深山三十年 其背后故事令人钦佩

王承书,张文裕,国家,密歇根大学,中国,对她来说,新中国,燕京大学,隐姓埋名,封建思想,一生,孩子,教授,技术,物理学,科学,美国,贡献,为了国家,女学生,出生于,王承宗,索南,邓小平,钱三强,家有,上海,一片空白,优良传统,世界

2007-06-06 #故事阅读

创意写作小说与剧本中的虚构和叙事:汪云霞//王承俊 : 文 学 :文学理论 :中国文

创意写作小说与剧本中的虚构和叙事:汪云霞//王承俊 : 文 学 :文学理论 :中国文

故事,人物,情节,训练,环境,小说,方式,视角,行动,创意写作,影视改编,剧本,学科,原则,序列,技巧,文体,格式,类型,冲突,创作,发展,设计,人物类型,写一个,我们需要,影视剧作,士第,汪云,王承

2020-09-01 #小故事

石头和玉

石头和玉

石头,玉器,经历,人类,石凳,风雨,柜台里,经历过,不公平,两块石,对石,上帝,海滩,捡起,人人,块石,价格不菲,内心,城市,时候,苦难,过程,问题,顽石,不再是,把这两,们一起,你可知道,又经过,当初我

2017-12-30 #短篇故事

赵小棠的妈妈很漂亮 那是你没注意王承渲妈妈 这才是真正大美人

赵小棠的妈妈很漂亮 那是你没注意王承渲妈妈 这才是真正大美人

王承,妈妈,性格,时候,一个大,美人,总决赛,五官,出镜,长相,两个人,就如同,才是真正,而且在,都知道,颜值,喻言,名的,青春,位置,上镜,个子,名次,反差,双眼皮,实力,命运,复制粘贴,大美女,家人

2015-02-24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