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她故事写作计划——母亲的脊梁

时间:2008-10-30

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内心波涛汹涌、感慨万千,甚至有时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脑海里就浮起母亲那可亲可敬的身影

提示:本文共有 56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作者注:本文系 百家号《她故事写作计划》参赛作品,倾心力作,谢谢关注!

原创作者:李鹏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儿,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内心波涛汹涌、感慨万千,甚至有时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脑海里就浮起母亲那可亲可敬的身影。

历史的脚步滚滚向前,悠悠往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以前农村人们结婚普遍早,母亲19岁时就结婚了,那时父亲23岁,一年后父亲因车祸导致双腿高位截肢。『作者注:详见百家号作者的文章《我的父亲——怒放的生命》』。前面有了两个姐姐,父母一心想要个“带把的”,七年后我出生了,算是圆了父母的心愿,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请乡邻们前来“吃喜”,挣扎着给我过了个满月。

小时候,我和母亲睡尿了一炕,母亲照例把我挪到了干的地方,后来有弟弟了,母亲说:“不了看我穷,炕上睡了两条龙”。这里面包含了母亲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我们就是母亲所有的希望。母亲做饭手艺好,每逢红白喜事,乡亲们都要请母亲去炒菜、调汤,主人家把大喇叭架在树上,声音传播得很远,我给母亲说:我也要这样娶媳妇,母亲听了哈哈大笑。

天还没亮,大概就是凌晨五点钟的样子,生产队的钟声,——地响了起来,嗡嗡的声音余音不绝,随后,隐隐的传来了队长的声音:“出工了,出工了”,母亲赶紧起身,准备出工,当时我心里非常不乐意,不想让母亲走,可母亲却不得不走,要去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其时正值七十年代末期,农村是集体合作农业社生产模式的高潮,农业生产进行的如火如荼。生产队有两个“饲养地子”,一个在北头养的是骡子和马,另一个在南头养的是牛和驴,共有三十几头,是耕地拉粪的主要劳力和肥料的主要来源,农闲时“车把式(相当于现在的司机)”们还“搞副业(主业就是务农种地)”,有时候从肖金砖瓦厂往西峰拉砖;有时候给肖金“供销社”拉些货物,一趟能挣几块钱,挣的钱全部上交生产队,生产队则给出去的人们记成公分。

除此之外,还养了一些猪和羊,过年时猪杀了吃肉,每个人能分二斤左右的肉;羊主要是剪羊毛、下崽卖钱,羊粪种地。那时候,一年四季不得闲,冬天有冬天的活儿,夏天有夏天的活儿。冬天,母亲和社员们一起给“饲养地子”拉土,给地里拉粪,土堆得跟小山似的,要攒够一年用的,每天要上三次工,回家还要给我们做饭、洗衣、缝衣服鞋子,晚上又去参加生产队的开会、“碾冻场(就是等场地冬天冻住了碾麦子)”。秋夏里,收种庄稼、做水利,母亲要给队里上交400架子车的粪,另外,家里还有将近二亩的“自留地”需要自己耕种、打理。虽然大家都不停的辛勤劳作,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

母亲乐观、独立、要强、善良,心态非常好,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摇摇欲坠的家,让我们这个贫困交加的家里充满了生机。很快,国家土地下放了包产到户,为了养活我们,母亲更加辛苦了,每天凌晨起床,母亲忙得像旋转不停的陀螺,到邻居家用扁担挑水,把大缸添满,一天的生活用水就够了。母亲特别勤快、干练,喜欢干净,用扫帚把院子里外全部要扫一遍,扫过去的纹路都是好看的弧形,那时候我家穷的没有大门,所谓的大门就是两堵墙而已。紧接着母亲就是做饭,照顾父亲刷牙洗脸,根本就没有歇息的时间。

外爷是厨子,母亲经常给打下手,这就使得心灵手巧的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外奶特别慈祥,经常接济我们;母亲也会裁缝,那时候买东西有现金也不行,必须要有“票”,比如“粮票”“布票”等等,母亲特别想要一台缝纫机,父亲好不容易凑够了140元钱,但因为没有“缝纫机票”,只能望眼欲穿又毫无办法。正好远在咸阳的姑奶(爷爷的亲姐姐)来做客,听到此事后给母亲说:“放心,这个事包在娘身上了”。没多久,一台崭新的缝纫机就到我家了,成了我家的“镇宅之宝”。

能干的母亲几乎能做所有的美食,凡是吃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流连忘返。农历十二月份,母亲把小麦在锅里煮开,和夏天发酵好的麦麯按比例混合,掺凉开水放在大缸里腌泡,月余后,就成了“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琼浆玉液——黄酒,那个美呀,胜过我喝过所有的酒类。过年是我们最期盼、最幸福的日子。庆阳人有这样一种说法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过了腊八就进入了年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渐渐的放下手中的活计,一心准备过年。

俗言道:“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这天人们要吃灶饼子,灶饼子起源于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敬献的美食,期待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母亲烙的薄薄的灶饼子,卷菜吃很香!到了腊月廿四、廿五卫生大扫除,扫房、擦拭、洗衣等通常就在这两天完成。父亲上街办年货,大姐、二姐和我开心极了,玩得不亦乐乎。母亲先打扫大房里的卫生,用白面打好浆糊,把白纸裁成一米左右的长方形,把房子里的墙壁贴的雪白,再贴上带图案的墙裙,真是好看极了。再把屋里(厨房)所有的坛坛罐罐都搬出来,彻底的打扫一遍,还要把墙壁、窑顶全扫一遍。母亲忙得不可开交,做豆腐、下粉条、榨清油、做新衣新鞋、纳鞋垫子等等,母亲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过年的吃的用的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感觉人们的日子真是过得太舒服了。完了之后,整个房屋内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氛围。

腊月廿四,伺候了一年的宝贝猪,好日子终于到头了。父亲叫来邻居,把猪捆好抬到架子车上,母亲拉着,我们嘻嘻哈哈好不快活,到了队里北头杀猪场,好生宰杀一番,猪血接好做成灌肠,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简直妙不可言。就是猪尿泡,也被我们做成皮球踢,没有一点浪费。一会儿,两扇白花花的猪肉就被我们拉回了家,一般而言,猪肉拉回来要放一两天去腥味,但我们姐弟几个叽叽喳喳,喋喋不休,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馋的口水直流、,要知道,大半年了没吃过肉了,都忘了肉的味道。这个时候了,简直就是急不可待,母亲则去地窖里拿来早已准备好的大葱、白菜,割些现成的肉,和着粉条炒一大盆,我们几个的筷子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不一会儿,盆见了底,我们打着饱嗝,吃得心满意足的摸着圆鼓鼓的肚子,感觉自己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现在生活好了天天过年,却没了当年的那种感觉。

腊月廿六、廿七炸油果子。母亲精工细作,父亲帮忙,制作的油果子品种繁多,用姜黄、红曲、菠菜汁等色料,和成五色面团,制成指头蛋大小的蜂蝶昆虫、鱼虾蜻蟹、虫蛹蝌蚪、龙虎马羊、鸟鼠鸡鹅、花卉草果等形状;经清油炸出色彩艳丽,形态逼真;端上桌面,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吃起来香脆酥甜,极为适口。

“二十八,蒸枣花。”按照老人的话说,其实这就是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腊月廿八蒸馍馍、包子。为了好看,母亲还给上面点上四个粉红色的小点,甚是喜庆。

腊月廿九母亲去厨师家里,借来好几十个碗和盘子,做糟肉、炸丸子、蒸八宝饭、糯米甜盘子、蒸鸡肉、五花甜肉、龙眼肉、梅菜扣肉等等,摆满了两米多长的案板,跟过事儿似的。太爷(年龄不太大但辈分大)经常来串门,平时也经常帮我家干活,母亲噌噌的就做好了几个菜让太爷吃,尽管太爷是退休工人有工资,可平时断然舍不得吃肉,今天可算是逮着了,边吃边说:“哎呀,今儿在孙娃家才是真正的过大年了”。村里有人来要我家买些猪肉,母亲说:“肉一斤也不卖,叫我娃吃了长着”。

大年三十早上四点,母亲就起来了,把我们一个个叫醒,新衣服新鞋全穿好,我们玩开了,母亲放鞭炮、贴对联门神、出天灯、做年饭,再三叮嘱我们说:“孩儿们,过年这几天可不敢骂仗,骂了一年都不吉利啊”。我特别调皮,一会弄的姐姐哭、弟弟叫,早把母亲的叮嘱忘在脑后,母亲故意装作生气的样子,“狠狠”瞪我一眼说:“你不了急,过完年我再处熄(就是收拾的意思)你”。

晚上最美好的时刻到了,父亲拿出早早在银行换好的新钱,一毛、两毛、五毛的票子,给我们发压岁钱,有钱在手,天下第一,我们感觉牛极了,跟现在的亿万富翁感觉差不多吧。父母去准备初一的饺子,我们又是半晚上的狂欢,直到精疲力竭地睡去。

初一早上,我们吃完饺子,母亲拉着嘴巴油乎乎的我们去参加出行,家族一大家子的人全都来了,大家穿上最好的衣服,老人们牵着牛羊,还给牛羊头上扎上红头绳辟邪讨个吉利,大家一起放花炮,孩子们在雪地里肆意的玩耍,大人之间互相问候祝福,期盼着来年的风调雨顺。

母亲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教育我们要尊敬老人,而母亲也是身体力行。出行结束后,母亲请族人来我家吃饭,炒、煮、煎、蒸,片刻之间,母亲就做好了十几个菜,架着暖锅、温着黄酒,爷爷、大大(叔父)们吃得大汗淋漓、浑身舒坦,说:“哎呀,吃了个美么,过了个好年呀”。就是平时,家里来了亲戚,母亲也是非得让人吃了再走。那时外奶也年龄大了,隔一段时间,母亲拉着架子车,步行七、八里路去二舅家,把外奶接过来,给擦洗身体、洗衣做饭,父亲买些各种好吃的给外奶吃。有次大冬天,外奶想吃凉皮,父亲上街买来,外奶吃完高兴的说:“吃了个煎火”,逗着我们笑的肚子疼。外奶也很疼爱我们,现在还能经常梦见……

然而最让我高兴的就是走舅家,大年初二,两个姐姐看家照顾父亲,母亲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带着我去拜年。舅舅们家里条件比我们好太多,特别热闹,表哥众多号称“八大金刚”,有电视机,还有解放牌汽车,那时这个可是特别罕见的物件,一个县里都没有多少。磕完头,舅舅们各给五毛的压岁钱,舅母们忙里忙外好吃好喝,还给我洗脚让我睡床上(那时农村都是土炕,有席梦思床的是凤毛麟角)。

正月里,大舅的车被装饰成了社火彩车,我坐在上面,感觉神仙也比不上我,简直就是乐不思蜀。愉快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盼了一年的年没有感觉就接近尾声了,我们几个都是吃货,猪肉也快吃完了,母亲把剩余的猪肉一部分炼成臊子,一部分炼成猪油,一部分肉煮熟过油放在瓦罐里,这些就是我们近半年的肉食。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经历了寒冬的麦子绿油油的,这是我们全年的收成和希望。转眼间麦子就熟了,母亲说:“六月麦黄,秀女下床”,准备好叉把、木锨、推坡、骨椟、镰刀等农具、严阵以待。把门前的“场”拉着石头辘杵一遍又一遍地碾,叫“劲场”,这时杏子也黄了,母亲把杏子捏开,晒成杏干;把针巾(庆阳特产:又叫“黄花菜”)摘下来,在锅里蒸三分熟,摆在箆(音:bi)子[作者注:把高梁杆子用细线编起来,做成半米大小上下两层一公分厚的物件]上晒干,到秋天去卖,而这就是我们零花钱的来源。

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叫的让人烦躁无比,母亲拿着镰刀叫上大姐,拿些馍、水、黄瓜上地了,这就是午饭。十二亩麦子呀,一眼望不到边,收割麦子开始了,戴着草帽的母亲,脸上热得通红,汗水像下雨似地淌着,大姐紧随母亲后面,热得睁不开眼了,这也是后来母亲落下神经性头痛病的原因之一。捆麦子是个技术活,大姐不会,母亲一会儿回过头来帮着大姐捆好。下午,得用架子车把割好的麦子拉回场里。“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刚才还阳光高照,突然间雷电交加、暴风骤雨,也没地方躲避,母亲姐姐成了落汤鸡,致使母亲的腿上得了静脉曲张。好几天过去了,母亲和姐姐拼了命,才把麦子割完拉回来,拉回的麦子要摞成垛捂几天,这样才好脱粒。碾麦子时,父亲天天操心着天气预报,母亲和请来帮忙的邻居,把麦子摊开成圆圈,叫来手扶拖拉机碾麦子,中午是要管饭的,母亲连做带端,招呼着大家吃饱吃好。后晌把麦草起了,下面全是麦子和麦衣子,撺成堆等风来了扬场、掠麦,一会儿就成了干净的麦粒。

母亲累的已经不成样了,麦土沾在胳膊、腿上又痛又痒。傍晚,父亲出来说:“孩他妈,晚上可能有大雨,得把麦拿到房里去”,我们都小没有力气,母亲就装上半袋麦子,我们就像老鼠一样拖在地上不停地往里面拉,天很黑了才拉完已经没了说话的力气。半夜,大雨倾盆,满院子都是水,第二天早上听说队里的一户人家没有把麦子拿进去,全让大雨冲进了大坑里。把麦子收完,前前后后要一个月。后来条件好些了,就请麦客来收割,现在,都是联合收割机,简单高效,几个小时就颗粒归仓了。

又到了交公粮、购粮、待征粮的日子,母亲把最好的麦子装满架子车有五百多斤,大姐、二姐和我拉着架子车,父亲跟着,我们浩浩荡荡的去肖金粮库交粮,周围大队交粮的村民们都来了,黑压压一大片,我们只能排队等待,终于等到了“检验员”过来,他们用专用金属杆插到袋子里,把麦子用手摸摸、放嘴里嚼嚼,看麦子的成色和干湿,不达标的不收,我们是好麦子一次性就通过了,等交完粮已经半夜了,我坐在架子车上睡着了,姐姐拉着我往回走。

农民特别苦,风风雨雨,靠天吃饭,一滴汗水摔成八瓣,就换来了温饱。要有经济来源,还得另想办法,后来在父亲的提议下养了些兔子,母亲就越忙了,养兔子喂草、喂食、喂水、起粪一样不能少,尤其麻烦的是饺兔毛,父亲把兔子抓紧防止乱动,母亲把剪好的兔毛一排排摆整齐放在纸箱里,一整天几乎不吃饭喝水,因为兔毛乱飞弄完就要立即换衣服。等收兔毛的南方客来了,就是我们收获的日子,看着手里的钞票,母亲笑得特别开心。

麦地秋天要“回茬”,母亲种植玉米、糜子、黄豆、胡麻、菜籽等经济作物,可吃可卖,增加了收入。

猪一天天长大了,本来每年我们都是过年要宰杀吃肉的,但要“收拾地方(建房子)”钱不够,母亲就打算卖猪,买猪的给了990元,母亲想凑个整1000元没谈成。过了一段时间猪还吃了两袋子玉米,才卖了870元,更重要的是错过了时间砖价涨了一倍,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很坚强,可是这次,母亲却再也忍不住了,各种伤心和委屈涌上心头,大哭了一场。

市妇联领导来看望母亲,握着母亲的手说:“你真行,把家过成这个样儿,真是太不容易了”。1996年,我去部队当了兵,姨夫姨娘一直照顾着我,还帮我成了家,多亏了大姐二姐照顾父母。后来弟弟结婚了,有弟媳妇在家里,母亲才轻松些了。

现在家里早已不再种地养殖了,母亲很精神,跳跳广场舞看看手机,经常开怀大笑,对我们而言就是莫大的精神鼓励,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又给我们撑起了一片天,就像千千万万母亲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柱石和脊梁!(全文完)

您的评论关注就是作者最大的写作动力,欢迎留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她故事写作计划——母亲的脊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她们的故事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她们的故事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孟子,孟母,于斯,好的,布都,全家人,区别,剪刀,夫君,时候,方式,废学,母亲,祸患,回家,生活,回答道,有一天,正好在,颓废地,语重心长

2020-06-26 #故事会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她们的故事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她们的故事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孟子,孟母,于斯,好的,布都,全家人,区别,剪刀,夫君,时候,方式,废学,母亲,祸患,回家,生活,回答道,有一天,正好在,颓废地,语重心长

2009-09-06 #长篇故事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 钟南山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们听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 钟南山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们听

钟南山,父亲,李秋沅,故事,母亲,生命,钟南,卫士,父母,钟世藩,医学,少年,疫情,精神,读者,运动,工作,一生,专业,事业,全国,医者,南山,家风,广东省,鼓浪屿,一线,中华,中国,亚军

2020-07-16 #短篇故事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 钟南山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们听

从鲁莽少年到中国脊梁 钟南山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们听

钟南山,父亲,李秋沅,故事,母亲,生命,父母,卫士,钟世藩,钟南,医学,少年,疫情,精神,编辑,读者,运动,工作,一生,专业,事业,医者,南山,家风,广东省,鼓浪屿,北京协和医院,一线,中华,中国

2010-12-26 #短篇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她们的故事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她们的故事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欧阳修,母亲,孟子,陶侃,孟母,岳飞,陶母,四大,故事,姚氏,湛氏,教育,精忠报国,一生,历史,太穷,家境,岳母,文坛,贤者,画荻教子,盟主,郑氏,金人,影响,对孩子,岁的时候,断机教子,言传身教,于斯

2014-10-05 #故事大全

他是家庭的脊梁 用朴实行动谱写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

他是家庭的脊梁 用朴实行动谱写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

蒋维,妻子,父亲,母亲,驾照,中队,心理疗法,孩子,教练,死神,灰指甲,生命,老人,老太太,生活,来考,拜师学艺,双亲,医生,家人,宝钢,宾馆,心情,患上,篇章,澡堂子,老父亲,话语,高龄,服务

2014-04-08 #故事大全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 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她的故事感动无数人|教育脊梁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 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她的故事感动无数人|教育脊梁

张桂梅,学生,孩子,学校,女子高中,华坪县,华坪,妈妈,孩子们,工作,教师,教育,女孩子,红色,条件,高中,女子高级中学,民族中学,张老师,中考,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生活,学生们,丈夫,党员,女孩,家庭,小姑娘,母亲

2019-02-13 #故事大全

「战疫时期的平凡故事」企业的骄傲 国家的脊梁

「战疫时期的平凡故事」企业的骄傲 国家的脊梁

疫情,武汉,祖国,党员,国家,李增良,钟南山,中国精神,中铁二十局集团,一线,企业,中国,义举,医疗,力量,医务人员,医院,危难,员工,小区,时代,显身手,肺炎,科学家,老人,美国,脊梁,蔬菜,速度,院士

2009-11-0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