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知青旧忆:“轻风牵衣袖 一步一回头”一一歌曲《再见了 大别山》的背景故事

时间:2008-10-31

大别山感动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2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视频音乐:男高音独唱《再见了,大别山》(李双江) (一)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大别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三县交界以及安徽通向湖北东部的要道)和特殊地形(中山地带),自古就是农民运动活跃的地方。在近代更是"反围剿战争"和"解放战争" 的一个重要战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妇孺皆知、名扬天下的重要事件。"文.革"前有部老电影《风雪大别山》风靡神州大地。大别山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例如三百六十调情歌皈腔、采茶戏、高腔、采莲船、高跷、风行庙会,还有南调花鼓、北调花鼓、说说唱唱等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二) 上世纪70年代末,徐向前元帅回到大别山,在经过武汉军区时曾给军区政治部说"希望你们唱一唱大别山,大别山的红军同样可歌可泣,请你们创作出一部像《长征组歌》那样的作品来。" 在接受军区首长交给的艰巨任务后,当时还十分年轻的作曲家雷远生于是于1981年5月来到了安徽,在著名作家陈登科的推荐下,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银星同志就将小雷介绍给同样还很年轻的歌词作家王和泉,于是两位年轻的作者就如何完成任务、创作好歌颂大别山革命传统的音乐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商讨。1981年底,词作者王和泉第一次自费深入老区——将军县金寨体验生活,1982年5月立夏节期间王和泉第二次自费来到金寨县采访,于6月初创作出这部《大别山抒怀》声乐套曲歌词,共六首。《再见了,大别山》是六首歌词中的最后一首。随后雷远生于6月初带着6首歌词来到金寨县采风并进行创作,10天后完成全部作曲任务,然后立即返回武汉着手进行录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吴雁泽老师当时正好出访日本,回国后直接去吉林长春电影制片厂为电影《配剑将军》录制主题歌,他于当年9月1号返回武汉,9月2号就进棚录音。据说,这6首歌,吴老师都是一次成型,就是一遍就录制成功。 下图依次为雷远生、王和泉、王和泉家人、王雅捷(王和泉其女,影视明星,曾出演电视剧《马大帅》)、吴雁泽和王和泉: 1982年年底,武汉军区在湖北省委小礼堂向徐帅进行了首场汇报演出,演出相当成功并受到了徐帅的肯定和表扬。 (三)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深切而细腻地表达对革命老区眷念之情的经典作品。这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一度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字里行间跳动的音符寄托着民众对大别山的热爱,表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恢弘气势,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人民常说,大别山是将军的摇篮,而大别山老区人民更是对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那里崇山峻岭,绵延不绝,是革命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解放军容易立足生根。占据大别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沙,瞰制中原。毛泽东提出了进军大别山应采取跃进的方式,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先占领广大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再夺取城市得战略方针,老区人民付出的不止是心血和汗水,无数的人民英雄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长眠在大别山下。歌词以拟人化且诗意般的语言,把山水含情、依依惜别的情绪,刻画得丝丝入扣。旋律由抒情转至级进跳跃,迥转跌宕,最后一句"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使情感宣泄达到极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 《再见了,大别山》,歌词尤为深情唯美,两段歌词分别用以物拟人和直接写人手法,逻辑分明,对比强烈。尤其是第一段中的"轻风牵衣袖","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缤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挺秀的翠竹呀,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等等,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作品在表达离别之情的时候更为真切。第二段则直抒胸怀,扣人心弦,如,"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隔年再来游","慈祥的大嫂呀,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等等等,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和当年老战士之间的鱼水情、患难之交,感人至深。 《再见了,大别山》旋律婉转迂回,娓娓动听。歌里有很多半闭口音,像"回"、"泪"、"亲"等等,你想想,若自己要离开一个很留恋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感情?欲言又止,欲说无语,如贺敬之《回延安》诗里写道"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亲人见了亲人面,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只有曾经患难与共,死里逃生的朋友久别重逢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再见了,大别山》,旋律的优美,一言难尽。 链接之一:《再见了,大别山》词曲者: 王和泉,著名词作家,安徽合肥人,安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1950年出生,1968年上山下乡,同年在报刊上发表诗歌作品。 1970年调入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1998年提前内退,后应聘担任安徽省工商联主办的《工商导报》副总编辑,随之又应聘担任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新安晚报》社联办的《新安晚报·检察之光》专版主任编辑。他在36年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共创作各类作品1000余件,其代表作品诗歌《好!扁担》入选诗集《风展红旗 工农兵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出版)、电视剧《花鼓女》(文学本撰稿)、电视音乐艺术片《将军的摇篮》(编剧)均由安徽电视台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作词)由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演唱,1983年5月在上海唱片社录制成唱片;歌曲《再见了,大别山》(作词)先后入选中华大家唱曲库等多部歌曲集以及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音乐院校声乐系教材,同时入选20世纪经典作品系列。他还为十余部电影、电视剧撰写主题歌及插曲歌词,并出版有个人音乐文学作品专著《直面人生》(漓江出版社1993年出版)。他的个人辞条分别入选《中国职工自学成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 王和泉诗选: 三十五载留夙愿, 而今畅游大别山。 青岚处处写遗迹, 秀水弯弯著新篇。 胸酿宏章寄诗书, 笔载柔情醉云天。 梦中似闻铜锣响, 从此心乡是红安。) 雷远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政治部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华语音乐家协会理事。曾为《冼夫人》《漩流》等十余部影视剧作曲;为大型现代京剧《冼夫人》《峥嵘岁月》指挥和作曲;并荣获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指挥奖和第五届文艺汇演配器奖。其管弦乐作品《恋》曾获得创作一等奖;二胡协奏曲《莲花畅想》、少儿歌舞《唱着跳着到北京》分别获得"群星奖"金奖。曾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各种晚会的作曲,并在央视第九、第十届吉尼斯颁奖晚会上任音乐总监。先后为13 部电视剧作曲,为2 部舞剧、7 部京剧作曲,创作了20 多个舞蹈音乐和管弦乐作品。代表作《再见了,大别山》获得了" 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入选" 中国百年经典歌曲",并被编入全国各大专院校声乐教材。 链接之二:大别山名称来源的三个传说: 1、相传当年李白登上了大别山明珠天堂寨,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发现山南山北二侧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赞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于是,大别山由此得名。 2、另外一个说法来源于地缘学界。据地缘文化学者考证,现在的大别山所在地在远古时代曾是一片汪洋,大约20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地面开始隆起,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别山。大别山脉与西部的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连绵千余公里,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由于它分开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分开了吴国、楚国两地,从而使得南北两地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截然有别,所以叫做大别山。 3、据说在洪荒之世,天地浑然一体,亿万生灵被挤压在昏暗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它的脊梁把苍天高高撑起,从此有了天地之分,万物生灵也得以获得光明。由于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别,便取名为大别山。 (编辑/杨振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知青旧忆:“轻风牵衣袖 一步一回头”一一歌曲《再见了 大别山》的背景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再见了大别山

再见了大别山

大别山,革命歌曲,再见了,专辑,歌曲,文字,民歌,歌词,同步歌词,好听的歌,红色经典,自动加载

2013-10-27 #短篇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家谱记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 见长老   则牵衣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家谱记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 见长老 则牵衣问

太祖,兄弟,天下,郡守,诸父,华佗,漆叶,文言文,小题,仁孝,父母,祖父,骨肉,考验,无一人,于生者,于心,合汤,古之仙,吴普,吾祖,子耶,归有光,陈珪,曹操,比其,爱其,益於,若其,黄琬

2007-08-17 #故事大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文后各题。家谱记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 见长老 则牵衣问先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文后各题。家谱记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 见长老 则牵衣问先世

谏官,执事,兄弟,天下,圣贤,两府,宰相,庸人,诸父,安石,天子,仁孝,其职,古今,后世,父母,祖父,骨肉,不在于,无一人,于心,于生者,伏惟,其于,其道,唐太宗,吾祖,子耶,常然,巩生

2018-10-18 #短篇故事

知青故事:清贫中的快乐

知青故事:清贫中的快乐

知青,大队,姑娘,同学,歌声,知青点,使我们,业余时间,公社,圆盖,小说,果林,时候,时间,歌曲,精神,营养,阳台,对唱,20世纪,下乡知青,有一次,阳台上,革命歌曲,中来,刘益民,唐镇,塞北,多当,慕湘

2009-01-16 #长篇故事

知青故事:清贫中的快乐

知青故事:清贫中的快乐

知青,故事,亲历者,大队,姑娘,同学,歌声,知青点,使我们,业余时间,公社,圆盖,小说,果林,时候,时间,歌曲,精神,营养,阳台,对唱,下乡知青,有一次,阳台上,革命歌曲,中来,刘益民,唐镇,塞北,多当

2018-03-09 #故事阅读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又一红歌力作 《英雄木瓜树》荡气回肠大别山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又一红歌力作 《英雄木瓜树》荡气回肠大别山

河南省,商城县,红军,大别山精神,儿女,将军,歌曲,红色,罗城村,金刚台,万人英,李扬,王森,陈明义,阳明堡,副司令员,万商城,党团组织,成都军区,红歌,红军洞,故事,严刑拷打,大别山,咏唱,力作,为题,交会处,出生地,咏叹调

2010-09-07 #短篇故事

信阳日报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又一红歌力作 《英雄木瓜树》荡气回肠大别山

信阳日报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又一红歌力作 《英雄木瓜树》荡气回肠大别山

河南省,商城县,歌曲,木瓜树,红军,大别山精神,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大别山,儿女,将军,红色,罗城村,英雄,金刚,金刚台,革命故事,万人英,李扬,王森,赵崇德,陈明义,阳明堡,副司令员,万商城,党团组织,成都军区,红大地,红军洞,红歌

2019-03-04 #小故事

真实版“小芳”:上海知青与黑龙江姑娘

真实版“小芳”:上海知青与黑龙江姑娘

刘行军,王亚文,生活,爱人,女子,上海,故事,爱情故事,知青,真爱,言情,记者,孙立,张建群,受欢迎,小芳,影视剧,晚报,歌曲,现实,黑龙江省,誓约,言情小说,都市,为了爱情,从黑龙,往事如歌,很简单啊,我当然,得下去

2020-08-2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