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社区邻里 总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

时间:2008-10-31

社区医生感人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7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原标题:社区邻里,总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

钱业华(左)和瘫痪在床的妻子。

印培诚夫妇得到了子女们的悉心照料。 (均 资料)

陆龙祥和女儿陆伟葶。

本报记者 栾吟之

每个家庭就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有的章节充满欢笑、温情脉脉;有的一波三折、饱含辛酸与泪水。近日,普陀区真如镇街道评选出“感动真如”十大先进人物,其中有不少特殊家庭的特殊故事。

好丈夫钱业华:

把摔倒的病妻扶到床上

无人帮衬他用了几小时

有一位好丈夫钱业华,他的妻子瘫痪在床10多年,全靠他一个人照顾。

钱业华家住清涧路187弄。每天早上7时,64岁的他准时起床,为瘫痪在床的妻子王成淦量血压、测血压,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准备一天的饭菜。如果测量结果偏高,就吃得清淡一点,少糖少盐;偏低,就把饭烧得口味略重一点。

这对夫妻结婚41年了。2002年,王成淦刚退休就查出糖尿病,过了4年,并发症开始出现,需要做血透,一个星期要跑三次医院。“的哥”钱业华只好一边开出租车一边照顾妻子。白天开车,下班后送妻子去做血透,有时妻子住院,他每天操劳家务,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2009年,王成淦因肾病双目失明,一只耳朵完全失聪,另一只耳朵只能听见微弱的声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钱业华一狠心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她。没有工资,只能领失业金,一个月480元,加上王成淦的退休金2000多元,根本不够医疗费用和日常开销,钱业华只得将养老钱拿出来给妻子看病。那时,女儿刚开始工作,自顾不暇,但也省下钱来给母亲看病。

这几年,王成淦总是失眠,有时半夜睡不着又看不见,就拉着钱业华说话,经常一说就是一夜。有时,王成淦吃了利于排泄的药,一晚要起夜五六次,钱业华总是在其左右。

去年6月,王成淦在浴室滑倒,钱业华当时在客厅冲开水,听到动静,赶忙冲进去,可王成淦太重了,根本扶不起来。钱业华最后用腰带将王成淦和自己绑在一起,将她带起来,小心翼翼搀到轮椅上,推到床边,放到床上。就这几个简单的动作,钱业华花了几个小时。

这么多年来,最令钱业华自豪也最歉疚的是自己的女儿。“别的孩子回家都是热菜热饭,可是她放学回家都是冷锅冷灶,有时还要去医院照顾母亲,经常过年都是一家人在医院过的,出去工作了,家里不仅没有办法帮衬,还要她担心。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她。”不过,女儿像钱业华一样很要强,工作、生活、家庭自己都照顾得很好,从来不让父母担心。现在女儿已经成家,两个外孙大的五岁、小的三岁。提起自己的女儿,钱业华很自豪。

7个好子女:

给无法吞咽的母亲喂饭

16年用坏好几个搅拌机

在车站新村30号3号楼里住着这样一对夫妻,丈夫名叫印培诚,妻子名叫陆月媛,1943年结婚时二人21岁,如今他们都已94岁高龄。2001年,陆月媛因急性脑梗,瘫痪在床,7个子女16年来齐心陪伴和照料。

印培诚是沪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陆月媛却没读过书。据他们的女儿回忆说,陆月媛虽没读过书,但非常讲道理,做事很有智慧。在家里,无论是父亲还是孩子都很尊敬她,他们都戏称陆月媛是“社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恩爱孝顺的印培诚夫妇给子女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2001年,因急性脑梗,当时78岁的母亲陆月媛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丧失吞咽功能。7个子女对老人们的身体都非常关心,从不计较谁照顾父母亲的时间更多,由于其他兄弟姐妹家住得比较远,所以主要由住在隔壁的二姐陆兆麟、和父母同住的三弟陆兆元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

如今,姐姐69岁,弟弟也67岁了,照顾起父母来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但他们还是六时起床,分工照顾父母亲生活起居、买菜、做家务。同时,姐弟俩每隔一个小时就会在本子上记录老人身体情况的变化、每顿饭的食用情况……十几年来,记录的本子都有七八十本,可以堆满整整一张桌子。正是因为子女们的悉心照料,母亲在这十几年里没有再进过一次医院。

因没了吞咽功能,母亲吃东西只能用输液的方式从鼻子里注射到胃里,所以,每天母亲吃的食物要用搅拌机打碎,才能给母亲食用。16年来,他们用坏了好几个搅拌机。

刚开始照顾母亲时,姐姐为了给母亲补点钙,特地买了排骨炖汤给母亲喝,姐姐将炖好的肉用搅拌机打碎混合着肉汤为母亲注射,可是刚注射好,母亲就吐了。后来,姐姐发现只有鱼汤,母亲食用后不会有反应。于是,她每次烧鱼前,都会把鱼的刺一根根剔除,再搅碎给母亲食用。如今,姐姐处理鱼的手法又快又准,堪称一绝。

现在,母亲能一口气从1数到70多了,虽然咬字不是很清楚,但声音很洪亮。姐姐说,是母亲强烈的求生欲才能恢复得如此好。旁边94岁的老父亲反驳道:“如果没有孩子们的照顾,我们哪能活这么久!”94岁的印培诚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身上的穿戴也一点不马虎。

好父亲陆龙祥:

大女儿脑瘫他照顾30年

小女儿嫁妆他偷偷攒下

家住北大街居民区的陆伟葶患有先天性脑瘫,无法正常行走、说话,在她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留下她和妹妹。父亲陆龙祥30年来又当爹又当娘,一个人承担起照顾两个小生命的责任。

妻子出走后不久,陆龙祥也从橡胶厂下岗了,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一个人的工资不仅负担大女儿的生活开销,还有小女儿的学费,生活很艰难。

每天上班前,陆龙祥都要帮小伟葶洗漱、穿衣、做饭。有时中午回不来,他就提前将面包撕碎,放在碗里用牛奶泡好,当作伟葶的午饭。那个时候的小伟葶,还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

女儿行动不便只能“爬着走”,陆龙祥天天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由于日复一日地“爬着走”,小伟葶膝盖上有厚厚的茧。

前几年,女儿的病情加重,神经系统开始受损,手渐渐失去知觉,也不能自己吃饭了,一日三餐都靠陆龙祥喂。每次吃苦药、大药片、胶囊类的药,对于伟葶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事,咽不下,有时还会卡在喉咙里,憋得眼泪汪汪。为了让女儿吃药,陆龙祥动足脑筋,把药片磨成药粉,和白砂糖搅拌,变成糖水让女儿用吸管吸。

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是件“大工程”,家住七楼的陆龙祥,要将女儿从七楼一步一步背下来,女儿小时候还好,随着女儿长高长壮,每次背女儿下楼都会累出一身汗,停下来休息好几次。

对陆龙祥来说,两个女儿是他最大的骄傲。对于大女儿,他悉心照顾,只求她快乐平安。对于小女儿,陆龙祥更看重她的学习和教育,对她的学习盯得很紧。小女儿也非常争气,一路考上大学,现在成了一名医生。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也是因为想更多地照顾父亲、照顾姐姐。

现在小女儿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有空,小女儿就会带着孩子回家看看父亲和姐姐。她或许还不知道,当年父亲从橡胶厂下岗时,拿到一笔赔偿金,在最艰难的时候,陆龙祥都未曾动用过这笔钱,一直到小女儿出嫁,才给她做了嫁妆。他说:“我怕女儿嫁过去,会被人看轻。”

每每有人夸他时,陆龙祥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没啥,我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事。”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社区邻里 总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社区邻里 总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

社区邻里 总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

王成,妻子,女儿,故事,床上,小时,血透,在床,好丈夫,测量结果,陆龙,陆伟,真如镇,重一,先进人物,他用,口味,医院,动静,动作,双目失明,夫妇,夫妻,失业金,子女,资料,本报记者,家庭,家务,客厅

2020-07-05 #故事会

社区邻里 总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

社区邻里 总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

王成,妻子,女儿,故事,床上,小时,血透,在床,好丈夫,测量结果,陆龙,陆伟,真如镇,重一,先进人物,他用,口味,医院,动静,动作,双目失明,夫妇,夫妻,失业金,子女,资料,本报记者,家庭,家务,客厅

2014-07-23 #长篇故事

社区邻里感恩节 传承邻里互助情

社区邻里感恩节 传承邻里互助情

邻里,社区,居民,疫情,街坊,李婆婆,肖红英,工作人员,湖北,市集,便民服务,美好生活,节目,记者,活动,东湖新城,文艺汇演,中多,华磊,周周,年年,彭冲,马艳,后平安,武汉东湖,都会,武汉市,上门来,嘉年华,值守

2014-12-24 #小故事

北京启动“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 聚焦社区抗疫 冬奥等内容

北京启动“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 聚焦社区抗疫 冬奥等内容

社区,邻里节,居民,活动,北京,疫情,邻里,赵济,冬奥会,主题词,主场,主题,全市,分会场,吉祥物,故事,热点,社区活动,线下,首都,攻坚,宣传,征集,北京市第二届,卫生健康,垃圾分类,线下活动,守望相助,杜燕,副局长

2013-01-17 #经典故事

让人向往的社区生活是啥样?2020双流区社区邻里节告诉你答案

让人向往的社区生活是啥样?2020双流区社区邻里节告诉你答案

九江,社区,邻里,双流,居民,街道,邻里节,市集,大运,活动,小品,故事,邻居,公仔,烟火,观众,区的,石牛,罗钢,幸福社区,石井社区,书记,传媒,代表,区委,华西,家风,家园,宣传片,展品

2012-11-25 #故事大全

最美社区抗疫人你来定 北京市“社区邻里节”线上征集正式启动

最美社区抗疫人你来定 北京市“社区邻里节”线上征集正式启动

社区,居民,邻里节,活动,马瑾,赵济,全市,主场,共同体,分会场,记者,相结合,活动周,邻里,征集,新京报,卫生健康,征集活动,卢茜,樊一,北京市民政局,体育局,新时代,旅游局,美好家园,街乡镇,蓝色港湾,快讯,主题,主阵地

2015-11-28 #小故事

疫情好事丨邻里社区有温度 疫情防控暖人心——发生在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东明社区的

疫情好事丨邻里社区有温度 疫情防控暖人心——发生在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东明社区的

志愿者,社区,疫情,口罩,东明,人员,防控,一线,郭阿姨,工作,故事,人心,党员,湖北,物资,区东明,工作人员,是一名,好事,全国,叔叔,小区,工作者,年轻人,邻里,酒店,阿姨,王启富,志愿服务,老党员

2020-05-04 #小故事

疫情好事丨邻里社区有温度 疫情防控暖人心——发生在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东明社区的

疫情好事丨邻里社区有温度 疫情防控暖人心——发生在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东明社区的

志愿者,社区,疫情,口罩,东明,人员,防控,一线,郭阿姨,工作,故事,人心,党员,湖北,物资,区东明,工作人员,是一名,好事,全国,叔叔,小区,工作者,年轻人,邻里,酒店,阿姨,王启富,志愿服务,老党员

2020-05-1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