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动起来 敦煌修水文物互展那些背后的故事

时间:2008-11-06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是中国通往世界的门户,是一座综合了历史、考古、思想、艺术的宝库

提示:本文共有 27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11月2日,“丝路锁钥——敦煌历史文物精品展”在修水博物馆开展。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是中国通往世界的门户,是一座综合了历史、考古、思想、艺术的宝库。为什么敦煌文物精品展江西首站会选择修水?此次文物展有哪些精品?举办此次文物展有什么目的?11月1日至2日,浔阳晚报记者来到修水,带你一起揭开敦煌文物和此次活动的神秘面纱。

敦煌的文创产品吸引了许多观众

带你目睹丝路千年繁华

2日上午,“丝路锁钥敦煌历史文物精品展”开幕式结束后,浔阳晚报记者跟随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修水博物馆三楼展厅。在展厅的通道内,张贴着很多有关敦煌标致性景点的照片:莫高窟、阳关、玉门关……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照片,瞬间将大家带入了敦煌的世界。

浔阳晚报记者随着敦煌博物馆解说员的声音,一起进入了心驰神往的敦煌。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敦煌的发展史,介绍了敦煌的历史发展变革及厚重艺术文化。展厅里展出的魏晋、唐代时期的画像砖保存得相对完好,青龙和飞鱼等珍奇异兽,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刚刚画入一般。据解说员介绍,这些画像砖有些是近几年出土的,还没有定级,否则大家就没有机会目睹到他们的风采了。

敦煌的文创产品吸引了许多观众

敦煌有“汉简之都”之称,简牍是敦煌独具特色历史文物之一。这些简牍反映了古代敦煌人的生活,如饮食、书信、教育及战争情况等。据敦煌文物局副局长苏惠萍介绍,此次展出共分四个部分:华戎交会的都市、精美绝伦的画像砖艺术、丝路重镇古沙州、弥足珍贵的敦煌文献四部分。

开展当天,馆内就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市民慕名而来。

首站展出缘何选在修水

为什么敦煌文物精品展江西首站会选在修水呢?

苏惠萍详细介绍了选择修水的原因。苏惠萍说,其一,今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第一站就来到敦煌,在关于文物保护研究及传承创新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其二,修水县和敦煌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敦煌是古代中国西北的门户。而修水是江西西北的门户,新石器时代的山背文化,商周时期的古艾文明,有以“诗书双杰”黄庭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余玠为代表的“宋元八贤”,有以享誉中外的“陈门五杰”文化大家族,还有明庭“双凤”周季琳、周季凤,一代帝师万承风、古琴大师查阜西等,修水历代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其三,谈到修水与敦煌的渊源,不得不提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930年,陈寅恪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叫《陈垣敦煌劫余录序》,这篇文章一直被认为是敦煌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在莫高窟,有一卧石刻有“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署名陈寅恪。在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很多著作中都收录了与敦煌有关的文献。而学术界第一个提出“敦煌学”概念的学者便是陈寅恪先生。可以说,陈寅恪为从事敦煌文献研究者开阔了视野,为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先河。这就是敦煌文物来到修水的原因之一。

所以,89年后的今天,敦煌历史精品文物展在修水举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四,为助力“一带一路”文物交流合作,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两地优秀的世界文化。

此次文物展呈现四大亮点

敦煌博物馆馆藏4万多件(套)文物,此次文物展他们带来了哪些宝贝呢?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呢?据苏惠萍介绍,此次展出有四大亮点。

亮点一:无复制品,文物价值高。这次送展的91件(套)精品文物全是原件,大部分是敦煌近几年新获珍贵文物,属首次亮相。

亮点二:汉简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敦煌也称“汉简之都”,先后出土汉简3万余枚,此次展出的汉简就包罗了汉简所有的形质,主要有简、牍、觚、楬、封检等,内容包括私文书和官文书。这些汉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汉代河西地区生产、生活、戍边的状况,反映了汉与西域的关系和羌人活动的情况,是研究汉代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敦煌汉简中的隶书、草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亮点三:画像砖精美,风格独特。这组新获画像砖分彩绘画像砖和模印画像砖,风格古拙、雄浑,线条简洁、朴素,有明显写实意味。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和习俗。

亮点四:敦煌写经笔法丰厚雍容、气韵生动。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虽经劫难,但此次展出的汉文写经和古藏文写经都是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均系毛笔或硬笔书写,相当工整流利,书体多姿、笔法变异、功力深厚,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中国书法史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敦煌修水两地,拉开文化交流帷幕

敦煌文物精品展江西首站在修水,如何保证参观文物的安全呢?如何让敦煌人感受到江西人、修水人的热情?修水县委、县政府及博物馆做足了功课。

据修水县博物馆馆长余昌清介绍,其实在开始时,敦煌文物局并不想到修水这个县级博物馆展览。敦煌馆策展人吴荣国老师毫不隐晦地说,开始他是最坚定的反对者,直到出发前一天他都是十分不情愿的,认为到一个小县展览降低了敦煌文明的身价,但来这里后,才发现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修水,与敦煌文明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吴荣国说,因为修水人民的热情,他们一行被感动了。他说,这次布展做到了四个第一:一是第一次到县级馆展出,以前选择的多是省市级知名博物馆展出;二是展出文物最多,91件文物全部展出,包括对环境要求极高的汉简、丝绸和唐代的写经等全部展出,尽管文物布展摆得过密是陈展的大忌,但他还是全部排上了展柜,他要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修水人民,之前在其他地方展出时,都没有全部上架,有的只展一半;三是经书打得最开。因为经书保存十分不易,所以之前展出都是尽量少打开一点,但这次是尽可能打得更开,让修水人民看到更多;四是他们单位对这次布展最为重视,以前多是派两三个人护送文物摆上展柜即走,但这次来了多批次7个人,在修水住的时间也最长,从10月23日至11月3日离开,达11天之久。

余昌清介绍,为了布展,馆里工作人员几乎全员通宵,展厅没有玻璃立柜,他们立即配备8个玻璃立柜;展厅原来以专业空调调节湿度,考虑北方文物要求干燥的环境,立即购置两台除湿机,展厅湿度调节至与北方湿度类似;为了让敦煌馆的人感受到修水人民的热情,他们还在11月1日晚上,编排了一台以修水地方戏种为主的晚会。全丰花灯和宁河戏,得到了敦煌客人的高度评价。县委书记孙朝辉还过问展出的情况,并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搞好展出。中国博物馆协会还专门委派刘国梁老师参加并致贺词。这都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余昌清说,此次文物展从11月2日持续到明年1月8日。目前,经过与敦煌馆洽谈协商,他们计划明年下半年走进敦煌博物馆,推介和宣传以黄庭坚为代表的修水五千年历史文明。

浔阳晚报记者 葛先虎/文徐田刚/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动起来 敦煌修水文物互展那些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让莫高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让莫高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敦煌研究院,樊锦诗,洞窟,文化遗产保护,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一带,敦煌,文物,石窟,敦煌文化,体系,敦煌石窟,科学,旅游,全球,文物保护,院长,发展,建设,研究,习近平,茅善玉,数字敦煌,游客,上线,价值,典范,前景

2013-10-03 #故事大全

当千年文物动起来 故事原来还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当千年文物动起来 故事原来还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莫高窟,壁画,盛唐,文物,敦煌研究院,人物,作者,网友,经变,童子,康僧会,敦煌壁画,还可以,众人,佛教,北壁,商主,想法,手段,故事,榆林窟,现代科技,鲨鱼,视频,十六观,强盗们,观无量寿经,于普罗,史中,向孙权

2020-05-18 #长篇故事

非遗“活起来”文化“亮起来”旅游“动起来”

非遗“活起来”文化“亮起来”旅游“动起来”

文化,旅游,故事,活起来,市场,灵魂,项目,动起来,产品,载体,易融,内容,问题,故事内容,李子,消费者,线下,发展,新中国,总思路,文化产品,文化属性,不变,中国,亮点,企业,导向,局面,形象,目标

2008-09-06 #经典故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兴安:红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兴安:红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

红色文化,红军,老山界,唐中,钟春,红色,兴安县,基地,记者,教育培训,红军长征,红色资源,标语,干部,桂林,教育,高寨村,党性,展示区,故事,民俗,瑶族,猫儿山,遗址,资源,高寨,历史文化,朱德,李萍,朱毛

2020-09-02 #经典故事

「红动齐鲁」“红动齐鲁”让齐鲁大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

「红动齐鲁」“红动齐鲁”让齐鲁大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

济南,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山东省,景区,革命文物,党史教育基地,海军博物馆,闪电,山东,故事,济南战役,烈士,解放阁,讲解员,青岛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文化,区的,吕博,成...

2014-04-21 #经典故事

《情动哈尔滨》精彩亮相 音乐剧让城市故事“活”起来

《情动哈尔滨》精彩亮相 音乐剧让城市故事“活”起来

哈尔滨,音乐剧,观众,风格,创作,城市,手法,尔滨,李晔,交响音乐,产业,产业链,全国,俄罗斯,剧目,剧中,办公室,名片,教堂,年代,宪兵,建议,战士,故事,环境,舞台,类型,街道,音乐,中东铁路

2008-06-04 #短篇故事

互联网让文物活起来 挖掘文物背后故事

互联网让文物活起来 挖掘文物背后故事

文物,博物馆,互联网,故宫,产品,人们,故事,口红,年轻人,文化,爆款,故宫博物院,文化部,上线,全世界,周边产品,品牌,大火,巴西,技术,数字,文博,朋友圈,时代,清宫,观众,国家宝藏,文化创意,活起来,戏精

2016-12-30 #故事会

“让文物活起来”:济宁举办第五届讲文物故事大赛

“让文物活起来”:济宁举办第五届讲文物故事大赛

济宁市,文物,文物局,济宁,故事,济宁市委,大赛,文广新,副局长,一线,才艺,生命,观众,讲解员,选手,比赛,表演,中共,活起来,选手们,馆藏文物,丁海,吴霁雯,区的,史文,孔孟,张宪,张为,张康,张延龄

2013-07-2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