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沂南卢蒙:采芭麻子茶

时间:2008-11-08

农闲的时候,有些村民不愿在胡同里闲拉呱,就寻思着找点事做,刷笼个三块两块的钱

提示:本文共有 25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上世纪八二、三年的时候,各家各户刚分了地,不用集体大呼隆下地干活了。农闲的时候,有些村民不愿在胡同里闲拉呱,就寻思着找点事做,刷笼个三块两块的钱。这得感激邓小平,这要在几年前,鼓捣个小生意,那是投机倒把,大会小会要批斗的。我只记得英明领袖华主席搞“一批双打”运动的时候,村里有个常年上街乞讨的老太太,弄了点小塑料鱼玩具在集上兜售,成了投机倒把的典型,和姓郭的老地主一起拉到台上批斗。

做小生意要需要本钱的,那多数“贫下中农”除了卖鸡蛋换几毛钱称盐打油用,上哪找闲钱去?!不久,一个发财的路来了!村里不知从谁家开始,从山上采集来些树叶子,炒成大叶子茶,赶四集去卖,一斤能卖三块多钱,弄好了一天收入二三十块钱。那个时候的二三十块钱,估计顶现在六七百用!刚开始还保密,就说出去贩的别的地方大叶子,一斤就挣个毛了八七的,还不够来回窜扯的。

有年轻的就问了,俺光知道有正山小种、西湖龙井、铁观音,这大叶子是什么么?且听我慢慢道来:我们现在喝的茶叶,特别是绿茶,采的都是茶树上的芽尖,最好是单芽,次一点的是一芽一叶。那个意味里,喝茶和娶媳妇一样,越嫩的越有味,价格也越贵。但越嫩的其实越不经冲,三泡就白汤了,其实这些人图的就是个稀罕,难捣腾。

所谓这些“好”的茶叶,现在的行市一斤不是上千就是上万,几百元一斤的那是大路货。你让刚吃饱饭的兄弟爷们砸了家底子买斤这样的茶叶,回家泡着喝,那他纯粹是烧了穷包,不想过日子了。但家里来个客,办个公事,你端白开水上来,怎么说也不上讲,无论如何也得倒碗茶耶。不想花多钱怎么办?有便宜的茶叶,它就是大叶子茶。当然原料还是茶树上的,只不过不是什么芽和嫩叶子,而是剪下来的老叶和茶树枝子,这样的老枝叶,撑炒也必须炒老了才好喝,最好炒出糊气味来才算正,因此,大叶子茶又叫老干烘。

因为原料不金贵,炒制也粗糙,价格也特别便宜,好点的三块多一斤,梗多叶少的还贱,普通人家便能消费得起了。农村里不兴什么盖碗茶、紫砂壶,有把卤子壶的算是好的,平时就用搪瓷的大茶缸子,抓上一大把大叶子,刺上方开的水,盖上盖闷一会,再揭开盖,一股焦香味直冲脑门子,倒到大茶碗里,是诱人的褐黄色的茶汤,趁热喝一口,满嘴醇和浓郁的味道。咱庄户人属柴禾棒子的,撑踢腾,口味重,这味道对他们的路。如果你用80度的水冲杯南方的明前茶,他们喝一口非得吐了,他们当是青菜叶子汤。你别当我在胡扯,这可是身边的真事,说是一位局长提了副县级干部,家里不缺好茶叶,喝不了提溜着给家里的老爷子送了两提。下一次回家,拿出茶盒子冲茶来,发现变了味道,全是苦焦味,一问,原来是他亲爹嫌乎这茶叶味不正,全掺了伙倒锅里炒了炒,整出点大叶子味又装了回去!边炒边骂龟儿子不孝顺,弄这破茶叶回来糊弄您爹!

大叶子茶还一个好处是经冲耐泡,一把茶叶喝一上午还上色,这一点,庄户人是无比的喜欢,太他娘的省贱了。干了一天的活,喝上几杯,提神、解乏、止渴,据说还治轻微的感冒。但就一件孬处,刮肠子油,你吃一大碗肘子,一壶大叶子茶下去,能把油去一半。当然,那时候多数庄户人一个月不见荤油花子,它想刮也没得刮。正因为村里人喜欢喝大叶子茶,因此集市上总短不了卖的,但以前的大叶子,都是从安徽六安那边出来的货,我们当地没茶树,产不了,因此,村里那个卖茶叶的也说从安徽提的货。

可在村里住,谁还没个走得近的亲戚,相好的朋友。赚了钱,哪天一起喝大了,秘密就被透露了出来,原来他这大叶子茶,是自己上山采的茶叶,自己炒制的,基本算是无本生意。可咱这山上哪有茶树?不是茶树,是芭麻子树,树叶子和茶叶似的,炒出来和茶叶一个形、一个味,喝茶的根本感觉不出来区别。“和你说了,你可得保住密,传出去,山上的芭麻子采没了就直了。”

如果不亲自带着你上山上去,你可能认不出芭麻子长的到底什么样,有些跟风的,爬了一天的山,弄回来一麻袋软枣子味,炒出来屁味没有,干受了累。母亲是村里采炒芭麻子茶较早的那批人,那时候我正上初一、二,十二三岁的样子,遇上个星期天就拽上我,跟着她和姨一起“发家致富”。那时也没自行车,全指望平步走,记得有一天,我们先上了双堠的朝山,从那拐弯下北去了张庄的鼻子山,下来朝东奔了下峪,这一圈直线距离就50华里,就别说要窜山头,摸沟底了。半大小伙没长远劲,刚开始的兴奋劲一过,后来累的 一步不想走了,坐在下峪家前的小桥边,说什么也不走了,可把大人急毁了。一直到现在,我路过下峪小桥头,总是要歪头看看当年我累草鸡了的地方,忍不住想笑。

正是因为这些奔波,大海寻针一样,在满山的树林中寻找,让我深深的记住了芭麻子的模样。它是一种灌木,叶子和榆树叶一样,叶面上有深深浅浅的细纹,在春天时,泛着爱将人的嫩绿色。偶尔遇到本地的放羊的山民,看着我们如获至宝般,飞快的撸着树叶,不明就里,只是说这东西羊特别爱吃,有时他们也弄了回家自己熬菜吃。

后来,这件事越传知道的人越多,大叶子茶恢复了芭麻子茶的本名。搞的人一多,山上的芭麻子就长不起来了,有心狠的主,直接用镰刀把整个枝子全割了去,让别人只能看看树茬,再到后来,大家就都消停了。这也反映出在缺乏管理和自律的情况下,资源无序利用的悲哀。

采回来的芭麻子叶,先放在锅里的篦笆子上,烧开锅熘。这是土法的杀青,然后摊在竹席上晾去些水分,再到铁锅上炒制,这里面是很见个人功夫的。同样的叶子,有的人炒出来能卖四块,有的人也就卖一块多。我母亲是村里炒茶的高手,下功夫细,也上心,炒的茶香气最重,形最整妆,末子最少,有时还在锅里炒着,茶贩子别家的不收,就蹲我家门口守着,专等炒好了收购。

算起来,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芭麻子,也没喝芭麻子茶了,虽然说还是天天离不开茶,但喝的都是所谓有“好”茶。直到2018年春天,双堠镇仲山前村在省委组织部挂职书记张锦光的带领下,开发多罗崮景区,我去崮上采风时发现了久违的芭麻子树,在上下寨围子墙跟,在山石之间,一丛丛、一簇簇,漫山遍野地长着,一种亲切感顿时涌上心头,同时也后悔,当年怎么没到多罗崮上来采茶,那得收获多么大呀!

多罗崮上的芭麻子树,有两个品种,一种树枝是圆的,一种是扁平的。当时的人说,他们管这不叫芭麻子,而叫药榆。如果查一查药典,就知道这种植物的叶子自古能炒茶,并且还有杀菌治痢的功效。真的想采一大捆回家,让母亲再炒一锅,回味下当年的滋味,可惜老人家已经七十多岁了,又怎么敢轻易劳累她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沂南卢蒙:采芭麻子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沂南卢蒙:黄石山开篇

沂南卢蒙:黄石山开篇

张良,黄石公,黄石,老头,感觉,故事,鬼谷子,蒙山,下邳,山下,济北,人物,天后,山崖,山峰,山谷,沂南,沂河,淄博,泥石流,皇上,痕迹,石崖,观音殿,谷城,风水,黄色,乐鸣,司马迁,姜子牙

2008-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沂南卢蒙:实话实说诸葛亮

沂南卢蒙:实话实说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刘备,沂南,荆州,问题,曹操,沂南县,蜀国,孙权,魏延,对象,时代,斗争,孙家黄,孙吴,年年,李严,比诸,葛亮,诸葛丰,一带,专家,人物,人才,全国,出土文物,千古,卧龙,战略眼光

2019-04-10 #经典故事

沂南卢蒙:爱莲新说

沂南卢蒙:爱莲新说

荷叶,莲花,污水处理厂,时候,佛教,境界,程度,科技,莲蓬,衣服,觉悟,觉行圆满,周敦颐,多古,师说,木之花,牛顿,释迦牟,中出,人灵,向北,好的,独爱,香远益清,一身,中国,不蔓不枝,个人,东西,中通外直

2007-02-07 #故事阅读

沂南卢蒙:花生就是果子米

沂南卢蒙:花生就是果子米

果子,沂蒙,花生,时候,油坊,学屋,剥花生,东西,原料,圆木,品种,家乡,家乡人,小孩,打油,扑拉,掺和,木楔,架子,点心,沂蒙山,筐头子,铁箍,香味,就这么,区的,子都,来当,松下,热得

2018-08-08 #长篇故事

沂南卢蒙:北大山里的和尚屋子

沂南卢蒙:北大山里的和尚屋子

和尚,屋子,老爷,灰狼,石板,书童,石屋子,京城,屋子里,石屋,前爪,后山,大官,地瓜,坟头,好事者,屋门,床上,树枝,猪下水,石头,骨架,容一人,老仙,力来,子放,子传孙,山下,山屋,西边

2013-04-25 #短篇故事

沂南卢蒙:金场村的凤凰桥

沂南卢蒙:金场村的凤凰桥

凤凰,建桥,乡亲们,石料,金小姐,在河,地方,凤凰桥,大桥,母女俩,河水,石匠,金场村,人家,两岸,孝心,山洪,村子,木棒,杨氏,村里,母女,黄金,金子,牡丹,翅膀,踪影,诚心,来到河边,米一石

2009-03-12 #故事阅读

沂南卢蒙:我在青驼中学的高中生活

沂南卢蒙:我在青驼中学的高中生活

时候,同学,老师,煎饼,高中,学生,理科,联中,同学们,成绩,语文,尹传,有一次,中学,个子,下子,一节课,乡镇,伙房,刘老师,包袱,厕所,咸菜,学校,数学课,教室,文科,晚自习,父亲,灯火

2015-01-23 #小故事

卢蒙故事:山里的樱桃熟了

卢蒙故事:山里的樱桃熟了

樱桃,小樱桃,沂南,地方,樱桃树,樱桃在,成汤,树多,一家,三元,个头,东西,味道,作用,人工,价格,人工费,天顶,大娘,家人,时间,提篮,方便袋,最高峰,有味,汁液,沟沟壑壑,营养价值,熟手,顿饭

2011-06-3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