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大连博而思教育高中数学并不难 只是没找到规律罢了!

时间:2008-11-11

如果我们去问老师问题的时候,老师看了几眼,也会说这道题应用某某方法去做,好像想都不用想,让人惊叹

提示:本文共有 37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众说周知,数学十分抽象!尤其是到了高中,其实,数学并不难,只是没找到规律罢了!小编也是从一个数学白痴逆袭到现在的数学能考到130+,现在我就来讲讲我的经验吧!

数学并不难,其实就是按规律做题而已。如果我们去问老师问题的时候,老师看了几眼,也会说这道题应用某某方法去做,好像想都不用想,让人惊叹。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出题的人就是按规律出题的。所以说,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不用怕了,关键就在于找规律。首先是知识,规律的基础。用最少的东西去证明最多的东西,那些最少的东西是一切的基础。我们深刻掌握了那些最少的东西,一橦知识大厦便可以建造起来。基础知识都在课本里。因而,首先必须掌握好课本的知识点。有些东西就是前人定出来的,并被世界公认,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一切,便只好接受,并消化。所以,有些时候没办法,只好死记了。当运用多了,便灵活了。熟悉串通了知识,便夯实了找到规律的基础。

真理可以从实践中获得。在各种各样的题中,找到规律。同一类型的题目,这次错了,下次就会做了。规律是总结出来的。比如说,证明一些平行,垂直的几何题,似乎每次找到了中点,连接,便迎刃而解,这就是一种规律。我们可以从练习册,课本的例题中熟悉总结。还有一些经典易错题,更是要重点留意。如果例题只是看一看,丝毫不重视的话,考试时速度方面便大打折扣了。一道题往往有好几个知识点堆在一起,只要循规蹈矩逐个击破,也就搞定了。规律越来越多,就像有更多的钥匙,面对各种各样的锁,也就不怕了。

可方法规律一多,面对题就不知用什么方法了,这就说明还没有根本地掌握方法。这时就要把例题再拿出来,自己再做一遍,直到“哗”一声恍然大悟。有时适当地结合条件,也可以快速地找到方法。这样又可以总结出一条大规律,便是不要死钻牛角尖,这种规律一不行,就马上换下一种,让思路转得快一点。而坚持到底反而可能失败。

(1)学习被动。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详细,常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固定的思维模式,而且各类题型反复练习,学生渐渐养成了“依葫芦画瓢”的抄录式的学习方法。而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善于归纳总结规律,在思维的灵活性、可延伸性、创造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转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给高一数学的学习形成了思维障碍。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基础重视不够。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概念学习、定理公式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1.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进入高中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数学历史,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所经历的种种挫折、数学家成长的故事和他们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卓越贡献,也可请高二、高三的优秀学生讲讲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以此激励自己积极思维,勇于进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打好基本功,跟好老师上课的节奏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4.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特别是,要运用数学

学习阅读法,即不能像语文阅读一样,从头看到尾。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

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

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

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5.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1、带着问题听课;

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

3、养成边听讲、

边思考、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

4、踊跃回答老师提问。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听课的要求

6.课后复习应及时。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

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

抓住复习的基本内容;

尝试回忆,

独立的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

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另外,针对每天所学内容,

多练题,勤巩固。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7.正确对待作业。

独立思考、认真完成、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

善于分析和理解题目;

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

准确表达,

独立完成作业;

第四要学会检查,

掌握对数学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

8.课外涉猎要广博。

要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搞好课外学习,包

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要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

如泛读法、

精读法、

深思法;要掌握读书要求,如博专结合、读思结合、学用结合、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等。

个人经验

1.一本书

就是教科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但是被中等生最忽视的。我高中时,先看教科书再做题,所以往往同学做到第5题,我才刚开始,但当我做了20题时,反过来发现同学做到第17题,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不仅省时,而且比同学多巩固了书本知识,然后从书本原理到题目及从题目到原理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一句话,省时又高效。为摆脱题海打下了基础。

2.两方法

(1)找到已知与求解的“桥梁”。主要针对中等题及难题,利用已知,推一步或几步,完成转化,从求解往后推几步,看看还缺什么,再去回忆脑袋里的知识点及解过的经典题,把已知与求解的差距补上,这个就是“桥梁”原理。

(2)有些题按上述方法还遇到困难,可能需要另辟蹊径,如从定义出发或需要再审视已知条件,可能还未用尽已知条件或有些暗含的已知条件未挖掘出来。

3.三部曲:

(1)先看教科书,真正搞懂课本例题,并做课后练习(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质上就是要你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

(2)利用历年高考真题, 这些题很有价值,先掩着答案,根据你之前课本学的基础内容,尝试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下,再对答案,明白其原理.,真正弄懂它,看看能否举一反三,可问老师及同学,也可请家教,最后达到触类旁通。

(3)同步练习,必须紧跟课程,不能赖下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数学知识点较多,容易忘记,但以上的步骤你都能做到的话,那么就不那么容易遗忘,即使忘记,你也可以翻阅以前的内容重新巩固一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大连博而思教育高中数学并不难 只是没找到规律罢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数学老师提醒学生体积单位换算并不难 只要能找到单位换算规律

数学老师提醒学生体积单位换算并不难 只要能找到单位换算规律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单位,体积单位,单位换算,体积,有规律,学生,规律,关键是,小单位,换算成,平方分米,换算表,答案,一样大,大单位,小乘,练一练,事物,会用,从小到大,长方体,正方体,同学们,填空题,圆圈,后排,块石,大变

2016-06-23 #短篇故事

教育探索: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看完恍然大悟!

教育探索: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看完恍然大悟!

学生,情境,知识,问题,让学生,这样才能,教学,思维,所学,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知识点,生活,兴趣,探索性,教师,新知,数学,数学知识,规律,空间,过程,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教学中,数学学科,事物,传统,切入点,学会

2012-05-07 #故事阅读

高中教师的教育故事随笔

高中教师的教育故事随笔

学生,教师,关系,教育,孩子,知识,体育,物理,能力,教材,实验,问题,老师,质量,教学,分析,研究,教学中,家长,概念,物体,磁场,基础,思想,数学,规律,随笔,高中物理,全局,兴趣

2020-08-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高中教师的教育故事随笔

高中教师的教育故事随笔

学生,教师,关系,教育,孩子,知识,体育,物理,能力,教材,实验,问题,老师,质量,教学,分析,研究,教学中,家长,概念,物体,磁场,基础,思想,数学,规律,随笔,高中物理,全局,兴趣

2008-08-15 #故事大全

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并不难 游戏中构建想象 培养读书习惯

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并不难 游戏中构建想象 培养读书习惯

孩子,兴趣,故事,睡美人,场景,好奇心,亲子互动,书籍,创意,剧场,趣味性,问题,教育,好的,经典童话,天性,创造力,舞台,角色,提问,古利,古拉,不喜欢,让孩子,爱上,幻想,一家人,习惯,儿童,家长

2008-04-26 #长篇故事

高中数学 找规律求数列通项基本题型 灵活变通是关键

高中数学 找规律求数列通项基本题型 灵活变通是关键

部分,规律,数字,数据,不断变化,分数,根号,问题,变化,找规律,哪些部分,形式一致,出来了,不变,例题,中考,偶数,分子,分母,初中,序号,平方,奇数,基础,情况,方法,求数,正整数,正数,次方

2017-03-30 #小故事

高中数学 找规律求数列通项扩展题型 分类法和分组法的应用

高中数学 找规律求数列通项扩展题型 分类法和分组法的应用

分类法,分母,分子,底数,规律,列中,偶数,奇数,难度,方法,本题,正整数,过程,如何使用,法来,个数,例题,中考,场合,初中,基础,形式,序号,数字,思路,部分,题型,项数,高中,分组

2012-07-21 #经典故事

成功其实并不难

成功其实并不难

吴川,建德,文登,明光,荣成,金华,万源,济南,枣庄,东营,东台,上虞,三亚,万宁,东莞,威海,临沂,临安,东阳,中山,个旧,即墨,兖州,乳山,乐陵,临清,临沧,丹阳,丽水,乐清

2020-09-02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