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园林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总监们:文人贯注精神 帝王凝聚意志

时间:2008-11-12

园林艺术也不外乎!园林艺术的智慧浸润,归功于中国古代那些园林艺术指导们:文人和帝王!比如古文总讲求春秋笔法或者史笔,春秋笔法和史笔,都不是直说

提示:本文共有 46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中国的艺术似乎都包含着一种“写意”的智慧。园林艺术也不外乎!园林艺术的智慧浸润,归功于中国古代那些园林艺术指导们:文人和帝王!

比如古文总讲求“春秋笔法”或者“史笔”,春秋笔法和史笔,都不是直说,而是曲折表现。比如诗中总有空灵的自然思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你想用语言解释这种意境?很难解释明白,只能体会!绘画、园林也是如此。我们所能领略的总是“言不尽意”,就像我们说起中国文化时爱用的形容词是“博大精深”,具体如何,那就一言难尽了,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写意的智慧,这种空灵感,完全贯注于中国园林中了。在中国园林中转悠,你总能有一种眼前所见模棱两可的感觉,一块石头,一曲流水,像是什么,但似乎又不像。而这种像与不像重重叠得地搭配在一起,即便是千年以前的东西,你身在其中,依然能如时空转换,生出层层叠叠的感悟。

写意,是一种智慧,也是园林艺术的魂灵!

这种智慧,是中国历代的文人贯注的,从而发展为内涵极丰富的山水艺术体系。想明白中国园林,自己看未必能看出来,我们总是通过文人的“言”——诗歌或散文——以及“言”中的意境去对照领悟,激发自己心中之“情”,结合那“景”去思考。

所以,中国园林艺术的内涵不是独立的人文倾注,而是一种群体意念的关注。看一眼,你便能感受到千百年来的无数人,隐隐约约站在你身边,似乎是王维,也似乎是苏东坡,隐隐绰绰,拨弄你的思绪。

南海日知阁

另一方面,因为园林又是比较现实的东西,毕竟需要财力、物力而塑造出来。所以,架构宏大的园林,总是出自上层,甚至直接来源于皇帝个人的意志,秦始皇的阿房宫虽然难见真景,但史书上都涉及到秦始皇想搞神秘,不让人知道他身在何处,所以“复道行空”、“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这是有很强的帝王意志在里面的。又比如宋徽宗的艮岳、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所建造的“千尺雪”、乾隆的颐和园、慈禧的圆明园等等,都凝聚了帝王个人的意志,甚至喜好。因为气魄宏大,影响也很大。这对园林艺术的的创作理论、风格塑造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中国的园林艺术,似乎总是文人们在注解,贵族帝皇们来执行和完成。

01 文人精神贯注园林

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落成了,贾政来看园子。他的看法是,先不进去,关了园子门,门外正观,贾政欢喜。

开了园子门进去,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

这是赞山,园林中无山水,那简直不是园林了。所以贾政也给大观园做注解——

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而这个园子中——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这实际上就是作为文人的曹雪芹为一个园子的注解了。而其中山水中“山”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至于水,则是“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如果贾政不是一边走一边说,读者便很难明白了。

大观园模拟图,全靠曹雪芹的注解

更奇怪的是,《红楼梦》用了一回的文字,再写园子布置,大笔墨写贾政给各景点题名,之后元春再率众姐妹和宝玉题咏。

贾政是个读书人出身的,所以他非常督促贾宝玉读书。他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文人思想的。所以我们看他给园子题的那些字和名,很有文人气派,模仿欧阳修的句子而给水上亭子名曰“泻玉”,有泉水注入的后院,他认同的题字是“有凤来仪”,其他什么“兰风蕙露”之类不一而足。

这种涵义的赋予,只有文人能做到,平常老百姓不会如此。老百姓养牛的棚子,就叫“牛棚”,文人嘴里说出来,可能是“牛舍”或其他的。

贾政在大观园里走一圈,实际上就是在展现真实造园的过程。曹雪芹出身富贵,自然非常懂得。对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来说,这是非常写实的手法了。因为园林艺术的这些过程,不仅发生在小说里的王府花园,也发生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所有浸淫在中国的传统山水文化中的场所,甚至自然山川经由人的题点即成名胜,亦可称园林。

中国古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山水,这不仅仅是生活上的需求,也是心理上的需求。不论民间的万物有灵,还是文人士大夫的山水比德,中国传统思维中都充满自然美审美情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一句词曲,竟然只是简单地九个名词并列在一起,而人们就能感受到一种美,但凡略懂的人,心中都能够铺陈出特定的意境。

所以,当文人们做园子艺术指导时,他们的思想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知者乐,仁者寿。”

于是,文人们指导园林(甚至一切艺术创作)时就自然而然的联系到大自然中能体现动、静的东西。就是山和水。山水结合,思想和已经便在其中。山水也被赋予了人生意义,开启了人的德行与山水之间关系的理论归纳源流。

中国园林,山有山意,水有水情,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就像是文人们立言文章之字词,各有意蕴,要合理搭配,注意节奏韵味,连缀而成文。

园林中的一切,尤其山水,有时候还需要经过有修为的文人题点方显其情。比如前面讲的,《红楼梦》中光给大观园题字起名就几乎用了足足一回文字。因为中国园林中楹联题额是不可或缺的,那是用来点染山水的重要手段。

这种渊源,由来很久。孔子虽然一生忙忙碌碌,四处奔走,要救世,但他时常流露出要去江湖,归隐山水的想法。他跟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讨论志向。鼓瑟的曾点说他的志向是: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霉,咏而归。”

孔子叹了一口气,表示赞同。——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文人们崇敬孔子,对他的任何言行,都心生悠然向往之心,曾点这番话,也被认为是“曾点气象”。这简直就是后世园林艺术的指导说明书。所以,曾点可被称为中国园林最早的“艺术总监”。

所以,中国园林,无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还是“虽自天开,宛由人作”,都都可能有出自文人参化,园林与文人,因此共情。

这种共情,是平常人无法做到的,因为自身修为不足的人,对山水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简单生理索取,无法升华出任何意境。

这在文化意境的理解上,叫作“隔”。

因此,为中国园林作艺术指导、艺术注解的,只能是文人。他们把自己的文化精神贯注于园林山水之中,而且一脉绵延,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千百年以后,当我们置身于中国园林之中时,仍然能感受到这群艺术指导们的营造出来的“意境”!

基于这种文化精神,对园林艺术做出意志倾注和凝聚的是贵族和帝王们。

02.帝王对于中国园林的艺术指导:寄放文人精神,凝聚自身意志

中国园林是人的精神的一种寄托,或者寄放。因为园林中含有山水。

中国的文人们总是说“人生如寄”。这思想和意蕴,从来没有断过。我们熟悉的苏东坡,就写词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余生,是要寄放在江海——也就是山水——之中的。其实这不是苏东坡独创。这种人生主题,早就出现了,在先秦时期,诸子们多有表现。老莱子、尸子、庄子、魏文帝,晋陶渊明,苏东坡只是承继而已。

“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老莱子》)“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利锁名缰,何用萦萦。”(宋 方千里《庆春宫》)“天地一浮萍,人生如寄。”(元 王寂《感皇恩》)

庄子是寄寓于天地逍遥的,陶渊明是寄寓于南山和松菊的,天地山水,都可寄寓一身。

这是给了人生一个命题,文人们纷纷而起,思考如何寄放人生,最直接的物化形式就是造园。陶渊明说“静寄东轩,春醪独抚”,“东轩”,就是他的小园子了。山水情怀和意蕴,就在园子里体现。

而中国的帝王们,拥有无限江山,财力和资源远超文人的皇帝们,也因为读书,或者常跟文人们打交道(古代文人的主要出路是做官),所以,也特别能理解这种意蕴。文化造诣越高的皇帝,越能理解。

宋徽宗堪称大宋国家级别的文艺总监,就特别能理解这种寄情山水的情怀,皇帝做得不怎么样,但造园子,他是认真的。比如艮岳。

乾隆帝也是特爱风雅,自诩为文人的,看他给自己的号,什么“十全老人”之类的,哪里像个皇帝,简直是文人做派。他也有资格和能力去造园子,所以造了很多园子,那些园子里,凝聚了他作为皇帝的个人意志。

最重要的是,他们能理解文人们那种寄情山水的意蕴,所以,当皇帝作为艺术指导造园子的时候,文人寄托于人生、山水、绘画、园林中的那些情怀意蕴,便以极大的气魄出现在园林中了。

乾隆“静寄山庄”意象图

在中国的皇家园林中,直接以“寄”为名字的既有很多,“静寄山房”(乾隆)、“静寄山庄”(乾隆)等。这个“寄”,跟私家园林“寄畅园”的“寄”完全没区别。

静寄山房在承德避暑山庄山区东麓的月色江声岛中心。于是,“山房宛在水中,而旁环万峰,以静寄为名,归动于静,合知于仁也。”

(按:见《热河志)

这是建在平地上的房子,却叫“山房”,因为动静结合,写意了山水。乾隆还作了一首诗:

碧草白沙步野塘,槐阴还有读书堂。人生而静天之性,山古以深日亦长。那慕松乔学仙术,惟希周孔养心方。睿题咀嚼义弥永,纵觉瞠乎敢不蘉(máng)。

他是要寄情养心的。这是个人意志。作为艺术总监,他把这种写意情怀和意志,直接赋予其中。

乾隆“静寄山庄”盘山图第一部分

静寄山庄在燕山余脉的盘山东麓,四周环山。占地约400公顷,清乾隆九年(1744)动工,十九年(1754)竣工。是蓟县境内的乾隆五大行宫之一。

山庄中山水之景层出不穷,乾隆题字命名到处可见,一片文人气象,比如“放鹤亭”,这是从苏东坡《放鹤亭记》那里借来的。得慨轩、青阶堂等等,听着像是陶渊明在里面住。

至于寄畅园,这是私家园林,建于明代,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东麓。最初是嘉靖年间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所建,他的侄子继承,凿池、叠山,又重新布置了一番。这园子,后来就是秦家后代被罢官后,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所在。

乾隆皇帝的“寄”,未必真能“寄”,但个人意志的抒发,总是跟文人们没什么差别的。

比较有趣的是,这三处园子,都建在山的东麓。

这完全是帝王和文人们对园子艺术的共同认识,可以说是作为文人的艺术总监们影响了作为帝王的艺术总监。

乾隆“静寄山庄”盘山图,第二部分

因为文人之作《园冶》中,关于建造园子如何相地(选址),明确说是选山林地。东方甲乙木,在五行中属木,佳木葱茏,一片生气。所以大家选址都在东麓。

静寄山庄建成之后,乾隆照例要写诗作文章,其中说:

“人生而静,儒者之言也。人生如寄,达士之旨也。山以静为体,其寄于天地,与人之寄于山等。观山以观我生,其体不二。故其寄也,恒主乎静。”《盘山十六景·静寄山庄》

乾隆文章一般,但意思说的很明白。他对于园子的意志,是跟文人情怀一致的。达士、儒者,包括皇帝,对人生的状态定义为“静”,人生过程是“寄”。怎么“寄”呢?通过园林中的山水而寄。山是“静”的,恒久寄托于天地之间,人也如此,寄于山。所以,山林地成为文人以园林书写人生的寄情首选。

但乾隆是皇帝,一声令下,这种意志会非常完美的凝聚到园林艺术中去,非文人之力可比。帝王园林,除非遇到不可抗力,比如项羽放火阿房宫、八国联军放火圆明园这种,一般是可以留存下来的。文人们的私家园林,就差得远了,苏州在中国历史上本来有很多私家园林,留下来的不多。无锡的寄畅园,算是比较例外了。

总之,在园林艺术指导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平民文人还是帝王,艺术思想格外的统一,所表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一致的——寄情山水。这是中国园林特别的艺术智慧,是千百年来集体共通思想的贯注与凝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园林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总监们:文人贯注精神 帝王凝聚意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独家专访进博会艺术总监童雁汝南 讲述艺术助力国家盛事的幕后故事

独家专访进博会艺术总监童雁汝南 讲述艺术助力国家盛事的幕后故事

艺术品,陈设,艺术,博会,空间,作品,文化,当代艺术,纸本,中国,传统,艺术家,上海,国家,创作,中国艺术,贵宾厅,进口博览会,世界,中华民族,主题,作用,国际,外方,外交,姿态,态度,水墨,语言,发展

2010-03-30 #长篇故事

《战争机器5》艺术总监:续作从《使女的故事》中汲取灵感

《战争机器5》艺术总监:续作从《使女的故事》中汲取灵感

战争机器,微软,使女,故事,灵感,游戏,艺术,可以从,这部剧,艺术总监,官方,安利,剧中,创意,好消息,意味,经历,波折,时候,极具,消息,精妙绝伦,色彩,有关,构想,中获得,中会,反乌托邦,希望大家,想办法

2010-08-11 #故事会

香奈儿艺术总监去世 他有哪些传奇故事?

香奈儿艺术总监去世 他有哪些传奇故事?

香奈儿,老佛爷,男模,衣服,男装,香奈,亮点,品牌,女性,当然了,传说,人眼,下坡路,灵魂,创始人,创作者,宠儿,放手一搏,接受考验,时间,方式,款式,模特,男性,舞台,挑战,管理,设计,他不要,上百

2011-11-10 #故事阅读

“希望这部剧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检验”——《大地颂歌》艺术总监杨霞谈幕后

“希望这部剧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检验”——《大地颂歌》艺术总监杨霞谈幕后

杨霞,大地,颂歌,观众,团队,舞台艺术,扶贫,主创,受访者,剧照,湖南,艺术总监,人们,艺术形式,状态,舞台,艺术,舞蹈,记者,创作,攻坚,是怎样,这部剧,十八洞,一线,剧场,时刻,时候,幸福感,文艺工作者

2007-06-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流浪地球》幕后大揭秘!概念设计艺术指导 故事板总监专访来了

《流浪地球》幕后大揭秘!概念设计艺术指导 故事板总监专访来了

设计,发动机,概念设计,导演,团队,创作,工作,概念图,行星,概念,项目,剧本,电影,科幻,镜头,郭帆,全片,影片,故事,场景,阶段,地下城,核心,问题,细节,观众,张勃,主创,中国,剧作

2020-09-26 #经典故事

纪录片《寻音启示》艺术总监马爽讲述台前幕后故事

纪录片《寻音启示》艺术总监马爽讲述台前幕后故事

寻音,马爽,启示,中国,纪录片,古典乐,作曲家,教人,哈曼尼,艺术总监,音乐人,主人公,大众,室内乐,广大读者,群体,读者,音乐,青年作曲家,分享了,孙轶,云音,徐徐,中不,不一样,中国音乐教育,新古典,音乐爱好者,三部曲,人士

2009-06-11 #小故事

海上风微刊&夜听*名人名篇《友谊》/作者:赵丽宏/诵读:和沁/艺术总监:王琳

海上风微刊&夜听*名人名篇《友谊》/作者:赵丽宏/诵读:和沁/艺术总监:王琳

赵丽宏,下册,王琳,被列入,艺术总监,中国作家协会,作者,上海,人教版,单元,散文集,芦苇,诗魂,出生于,牛顿,责任编辑,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名人,友谊,作家,人生,作品,凝缩,共...

2020-07-05 #经典故事

卡尔·拉格斐传:香奈儿前艺术总监“老佛爷”首部中文传记 pdf+azw3+epub+mobi+docx – 好资源

卡尔·拉格斐传:香奈儿前艺术总监“老佛爷”首部中文传记 pdf+azw3+epub+mobi+docx – 好资源

拉格斐 芬迪 艺术总监 卡尔 一线 形象 外表 地位 好奇心 恺撒大帝 马尾 数人 教父 时装界 示人 香奈儿 被誉为 面貌 生活 他自己 做一个 我只想 白衬衣 时尚产业 面具之下 黑墨镜 高级时装 黑西装 当之无愧 在无

2020-04-3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