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子路秉性刚直 果敢决断 然而老师孔子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

时间:2008-11-17

本文乃诸哥说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东人。

提示:本文共有 17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文乃“诸哥说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东)人。子路长期跟随孔子,游学四方,护佑其侧,是孔子身边十分活跃的人物。在七十二贤人之列。年龄上,他仅比孔子小九岁。人们对子路大多抱以推崇和喜爱的态度,然而,孔子对子路这个学生却是褒贬有加,毁誉参半的。

子路秉性刚直,果敢决断,侠义守信。这一点,颇受孔子赞赏,以至于孔子为自己理想不能实现而浩叹,表示要乘坐木筏漂泊海外时,他认为能与他随行的只有子路。但孔子对子路好勇之性常予呵斥,认为不足取。

子路年轻时,冠带上都佩有饰物,帽上是公鸡,带上是公猪,都是好勇斗狠之物。可见他自幼鲁莽,而缺少“智”与“礼”的色彩。孔子出于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对子路的言行表现出了很深切的忧虑。

有一次,孔子对颜渊说: “受到重用就去实行理想,不受重用就隐居,这只有你和我才能做到。”子路见孔子称赞颜湖,出于争强好胜之心,也迫切想受到老师的赞许。在众多弟子中,子路是勇敢出了名的。他想,如果老师去打仗,一定会带他去。

于是就问: “如果让老师统帅三军,您和谁一起去呢?"孔子回答: “赤手空拳去打虎,不用船只徒步过河,因此冒险不怕死的人,我不与他在一起;只有临事谨慎、讲究谋略而能成功的人,我才与他在一起。”孔子的回答,令子路颇有愧色。

子路跟随孔子学习,只算“升堂”,而“未人于室”。但他的政事方面的才能,却颇得孔子赞赏。孔子说: “子路凭只言片语就能明断案情;他没有隔宿的承诺,说到做到,从不拖延。”这说明子路诚实守信,果决明断;待人真诚,一派坦荡的君子之风。

子路一生,刚直侠义。他常说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享;又说当他贫贱时穿着破旧不堪的衣袍,和穿着狐絡衣裘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这是他品性中非常值得称道的一面。

一次,子路随孔子出行,子路落在后面,遇到一个老人用拐杖肩负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 “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得上什么老师呢?"老人边说边锄草,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子路就一直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终于受了感动,请子路在家留宿,杀鸡煮饭招待他,还叫两个儿子出来和他相见。

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 “这定是一位隐士啊。”叫子路回去见他。子路赶到他家时,老人已走开了。于是子路留下孔子的话: “不出仕为官是不对的。长幼之礼节既不可废弃,君臣之礼怎么就可以废弃呢?想使自己清白而破坏了君臣之礼,怎么可以呢?

君子出仕为官,是为了实行大义啊!至于我们的政治理想难以实行,自己心里也早就知道了!"子路一生追随孔子,四方游历,历尽艰辛,而孔子的政治主张却不为世人重视。一次,子路随同孔子来到一个地方,见长沮、桀溺两人正并肩耕田。

孔子就叫子路去问他们,哪里有渡口?长沮问子路: “那位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 “那是孔丘。”长沮又问: “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答道: “是的。”长沮就说: “他不是天子吗?早就该知道渡口在什么地方了!"子路又去问桀溺。

桀溺说: “您是谁?"子路说: “我是仲由。”桀溺又问: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答: “是。”桀溺说: “天下到处像洪水一样纷乱,又有谁能改革它呢?你与其跟随孔丘这种躲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我们这种逃避整个坏世道的人更好呢!”

说完,仍不停地耕作。子路回来把长沮、桀溺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 “我们不能和鸟兽合群共处,但我们不和广大人民打成一片,又能和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就不会从事改革了。”

人间世相纷扰无序,政治抱负无从施展,身处逆境而遭受种种冷遇,子路心中的失落与困惑并不亚于孔子。子路最终没有遵从孔子的告诫,而是盲目地投身季氏,做了季氏的家臣,后来又死于卫国的内乱。这是一场君位争战。流亡在外的父亲发难,攻打已经在位十二年的儿子。

一打起来,那就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了,还有什么仁义礼乐可言?子路这个有使“千乘之国在三年内解除内忧外患”之志的人,竟“英勇”地死于一场贵族的内讧,被政敌剁成了肉酱。听到子路遇害的消息,孔子悲痛欲绝,让人把家里食用的肉酱全都倒掉了。

参考资料

《论语》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子路秉性刚直 果敢决断 然而老师孔子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5-25 #故事会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5-26 #小故事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5-26 #故事阅读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5-25 #短篇故事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5-26 #经典故事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故事:《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孔子,子夏,同学,老师,颜回,过老,修养,子路,对子,语言,不懂得,但有时,所以说,笑着说,仲尼,同学们,为人处世,事态,作风,作揖,决断,列子,力量,口才,原因,地方,妙用,子贡,弟子,将才

2020-09-0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