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韩城毓秀桥

时间:2008-12-06

韩城毓秀桥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蜚声中外的韩城金城,堪称“小北京”。金城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极富文化底蕴的门楣对联,令海内外宾客流连忘返。当人们徜徉在这座以北部高台上金代赳赳寨古塔为龙头,以中部南北走向的元、明、清古街道——金城大街为龙身、两侧的街巷为龙爪的千年古城时,举目眺望南方,便可以看见那作为龙尾的闻名遐迩的毓秀桥了。

在陕西省韩城市南郊澽水河上的毓秀桥,则是一座10孔石拱桥,长180米,宽4。5米,桥墩呈梭形分流河水,每个桥孔的穹顶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在西迎东送着澽水,桥面呈弓状,石缝间有灌铁水而成的铁锭加固,桥两旁为石栏,石栏之上每隔近两米有一望柱,东有101个,西有99个,柱头雕饰瓜果,如兰瓜、桃子、西瓜、葫芦等模样,石栏两头,各置头戴风雪帽的石人坐像四通,意喻在此守桥护卫。桥北西堤上,柳树摇曳生姿,树后三层飞檐翘角的“望河楼”彰显着匠心。

毓秀桥南有一座木牌坊,中间的门楣上方有一书有“示我周行”四个金色行书大字的牌匾,盖引自《诗经?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句,意谓人们待我很友善,指示大道让我行。

韩城毓秀桥为清康熙年间韩城邑人、云贵巡抚刘荫枢出资十几万两银子所建,始建于康熙41年至45年公元1701 1705年,时称“南桥”,乾隆16年(公元1751年)重修,更名“集胜桥”,乾隆21年公元1756年维修后改名“毓秀桥”。可以看出,无论从桥的长度、宽度、年代、规模和文化蕴含,都是其他地方的毓秀桥无法比拟的,但这座古老的桥,却还因民间一直流传着的一个故事而让人们津津乐道。

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毓秀桥,横跨金城南端澽水之上,因在韩城旧治城之南,所以俗称为“南桥”,桥北紧靠金城南关,是昔日澽水南北唯一的通道,更是连接秦、晋的咽喉之路。毓秀桥南北走向,最令人啧啧称道的是石栏两端那四尊石人坐像了,他们头戴坡形风雨帽(头盔下之垫帽),须发卷曲,体貌特征酷似蒙古人。根据形象特征判断,这些石人应当是元代时的雕刻作品,绝非清代之物。大概是修桥时从别处移来,象征着在此守桥护卫。

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走在石桥上,一股古朴苍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凝神静思,伴着潺潺的流水声,静静地用心感受着,仿佛感觉到了昔日人们熙熙攘攘的喧嚣,听见了侧身而过的马儿匆匆前行的足音。

据当地文物专家介绍,在毓秀桥南端、108国道东侧,过去曾建有三座气势恢宏、重檐繁叠的三连单(飞)檐歇山顶木牌坊,这三座牌坊前后都悬有牌匾,上边的题字充分彰显了韩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有刘荫枢所书的意谓人们待我很友善,指示大道让我行的“示我周行”,有赞美韩城人文荟萃的“解状盛区”、“士风醇茂”,有反映出外做官的韩城籍官员归乡时繁盛的“四方会归”,还有形容韩城人读书入仕成果的“户尽可封”等等。石桥与牌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据考证,木牌坊应是清康熙年间创建石桥时所建。可惜,经过300多年的风霜雪雨,这些雕梁画栋的木牌坊大部分已被损毁,现在仅存一座木牌坊了。

桥下的澽水河不知疲倦地流淌着,不时泛起的浪花们哗啦啦地打着漩,急切地向我们诉说着这座桥的来历,诉说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刘抚院三两银子卖桥”的动人故事。

刘荫枢,字相斗,号乔南,自号秉烛子。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生于韩城潭马村,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丙辰科进士。历任兰阳知县,吏、刑部给事中,户部掌印,江西赣南道副都御使,云南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任贵州巡抚。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赐金归里,翌年病故,享年87岁。

清康熙四十一年,刘荫枢回故乡韩城探亲,看到乡亲进城赶集,都被澽水河所挡,来往很不方便。于是,他决定用自己攒的钱在河上建一座桥,以方便家乡父老。当他把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除了夫人支持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他的做法,觉得他应该把这些钱财留给子孙,再说他本人也需钱财养老送终啊!刘荫枢并不因亲朋的反对而作罢。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若自己不努力读书,无知无能,我留给他们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只有他们自己奋发自强,将来才能有出息啊!”一桥横跨澽水两岸,给南来北往的乡亲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刘荫枢也因此德行而誉满韩城。

过了几年,刘荫枢又一次回乡探亲,儿子对他说:“我们派人往桥头一坐,只要向每个过桥人收一枚铜钱,我们就有享用不尽的财富啊!”听了这话,刘荫枢想:“我建桥本是造福乡里的一件好事,没想到儿子竟然想以桥敛财,敲诈百姓。有我活着也许他还不敢这样做,等我死了之后,他要是这样做怎么办?我得想法子断了他这个念头。”第二天,刘荫枢便差人给韩城知县送去一张请帖,请他到家里来议商量卖桥之事。最终刘荫枢象征性地以二两八钱银子,将桥卖与韩城二十八里村社,并立字据为证。此时,儿子着急了:“我们建此桥,已经倾尽了家产,人家当官,家中都有钱有地,您看看我们家有什么啊!”刘荫枢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年我一身清白、两袖清风,对得起朝廷和百姓,俗话说:好男不端祖宗碗,儿孙兴旺福泽远。我造桥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们,现在卖桥却是为了你们!许多人做官敛财,致使儿孙骄奢淫逸,多堕落成纨绔子弟,这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啊!你们要是人人都能自强自立,这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刘荫枢的谆谆教诲,终于使儿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令当地官吏和百姓极为感动,大家纷纷建祠立庙,以纪其功绩。听当地的老辈人说,过去在澽水桥北边,就修有刘公祠,在他所修治的柿谷坡顶上还立有刘公碑呢。

300年来,几度岁月更迭,几多世事沧桑,毓秀桥依然默默地卧居在澽水之上,细数春华秋实,静观朝晖斜阳。它是不仅是刘荫枢功在桑梓的见证,更是为他清正廉洁的品德树起的一座丰碑,至今仍在韩城民间广为流传,被人们当作培养后代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的活教材。刘荫枢公堪称一位中华传统美德的楷模,一位具有谦和恭俭让的贤者,一位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智者。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精神将万古流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韩城毓秀桥”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韩城故事」毓秀桥

「韩城故事」毓秀桥

韩城,毓秀桥,刘荫枢,故事,百姓,望柱,传媒网,人们,代表,儿子,官桥,石栏,身躯,谨记,乾隆,修一座桥,曾重修,道光,马丽,集胜,两端,乡里,云贵,全长,全家,俯下,初建,地域,和龙,图案

2018-02-22 #长篇故事

「韩城故事」毓秀桥

「韩城故事」毓秀桥

刘荫枢,韩城,毓秀桥,故事,百姓,望柱,人们,代表,儿子,官桥,石栏,身躯,谨记,乾隆,修一座桥,曾重修,道光,马丽,集胜,传媒网,两端,乡里,云贵,民生,地域,全长,全家,俯下,初建,和龙

2010-08-27 #长篇故事

韩城毓秀桥

韩城毓秀桥

毓秀桥,韩城,桥面,石栏,清康熙,百姓,银子,刘荫枢,法塔,望柱,桥头边,水桥,老城,当地人,全长,人部,两端,两岸,不爽,云贵,人们,弓形,公元,孔桥,历史,古桥,大桥,场景,培养后代,垃圾

2019-03-05 #经典故事

韩城毓秀桥

韩城毓秀桥

毓秀桥,韩城,桥面,石栏,清康熙,百姓,银子,刘荫枢,法塔,望柱,桥头边,水桥,老城,当地人,全长,人部,两端,两岸,不爽,云贵,人们,弓形,公元,孔桥,历史,古桥,大桥,场景,培养后代,垃圾

2019-03-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

「韩城处处有故事」毓秀桥

韩城,毓秀桥,刘荫枢,故事,百姓,望柱,人们,代表,儿子,官桥,陕西,身躯,谨记,石栏,旅游,乾隆,修一座桥,曾重修,道光,集胜,两端,乡里,云贵,亘古,全长,全家,俯下,初建,微信,古城

2011-10-11 #故事阅读

韩城毓秀桥轶事

韩城毓秀桥轶事

刘荫枢,儿子,毓秀桥,建桥,百姓,韩城,云南,知县,银子,任清,古石,刘巡抚,孙兴旺,崇祯,布政史,建一,福泽,给事中,都御使,在路上,一桥,家有,桥头一,秋雨,尾巴,人流,下述,乡亲,两岸,世事

2009-03-10 #故事阅读

韩城毓秀桥:仅值“三两银子”?

韩城毓秀桥:仅值“三两银子”?

毓秀桥,刘荫枢,韩城,望柱,石人,云南,人物,康熙,巡抚,形象,桥面,桥洞,柱头,牌坊,石桥,雕刻,银子,乔南,修石,兰阳,明崇祯,段美,秦晋,花岗,西边,在桥,布政使,按察使,给事中,都御使

2009-11-22 #故事会

韩城毓秀桥:岁月更迭历史留芳!!!

韩城毓秀桥:岁月更迭历史留芳!!!

刘荫枢,韩城,毓秀桥,人们,公元,金城,木牌坊,儿子,石栏,康熙,水河,清康熙,石人,百姓,银子,乾隆,友善,云南,南桥,坐像,头戴,大道,年间,巡抚,护卫,意谓,我行,指示,民间,牌匾

2016-09-1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