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故事(1)一家三代石油人 “油龄”200年

时间:2008-12-25

写在前面的话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有一个光荣的石油家庭,一家祖孙三代,先后有8位石油人扎根沙漠戈壁,艰苦

提示:本文共有 39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写在前面的话——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有一个光荣的石油家庭,一家祖孙三代,先后有8位石油人扎根沙漠戈壁,艰苦工作40多年,默默地为祖国寻找石油和开采油;这8位石油人的“油龄”累加起来,足足达到了200年......

——转自西北油田微信公众号

一家8个石油人

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沙漠。这里沙丘屹立,狂风一年吹到头。当地维族人起名为”塔克拉玛干”,它的意思就是:“进去出不来”。此外,它还有一个骇人的称谓——“死亡之海”。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40年来一直承担着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寻找石油的重任,在这片“死亡之海”里相继获得油气大发现,成长为中国石化第二大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在大漠戈壁树立起一座发展丰碑。

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一区工作的杨骞,生长在一个特殊的石油家庭里。她的外公,爸爸,妈妈,大舅,二舅,小舅,丈夫,再加上她自己,一共8个石油人。这其中,除了二舅属于中石油员工之外,其它7个人都在中石化工作。

(青春亮丽的杨骞)

2019年,是杨骞在沙漠油田里工作的第10个年头。10年油龄看似不短,但在这个石油家族中还远远排不上号。

隔那话讲:如果与外公和父辈们比“油龄”,杨骞纯属“拿着玻璃球比篮球,差得可是小鼻子的爸爸——老鼻子啦!”

(杨骞一家人合影)

杨骞的外公,叫路振强,1956年由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毕业之后,便来到了国家地质矿产部第一普查大队工作。是响应国家号召,1978年由青海转战新疆的“油一代”。

外公路振强的“油龄”高达43年。

(杨骞的爸爸妈妈已退休在家)

杨骞的爸爸,叫杨晓明。原是空军八六三一五部队的一名汽车兵,退伍后在第一物探大队145队、143等野外小队工作。2018年才退休,“油龄”40年“,属于“油二代”。

母亲路雪玲也先后在第一物探大队、142等野外小队工作,“油龄”35年。

此外,再加上杨骞的三个舅舅和她们夫妻俩在油田工作的工龄,这一大家子的“油龄”合计足足高达200年。啧啧啧!

为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找到大油田,给国家增添“黑色液体金子”,这一家子石油人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与汗水。当然,更多的是成功后的喜悦。

每当说起这些,杨骞的眼中满满滴都是自豪与骄傲。

(杨骞、风滚草,还有远处的抽油井)

1978年,外公路振强随着单位从青海油田开进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找油。1980年,外婆带着4个孩子好不容易才到新疆和外公团聚。当时,这可是青海入疆石油队伍中的第一户职工家属。

外公家里有一张初到新疆时拍下的“全家福”,黑白合影,年代久了相片早已经泛黄,却珍贵无比。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留一张照片实在不容易。

身为“油三代”的杨骞,从小由外公和外婆带大。在她的记忆里,每天晚上都是听着外婆讲述外公和爸爸妈妈,在沙漠里艰难找油的故事进入梦乡。

外公路振强毕业的那所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创办于解放初的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石油技术人才的学校,也是现在西安石油大学的前身。在那个时代里,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绝对是难得的知识分子,宝贝着呢。但外公路振强在野外找油勘探中,总是不畏艰险,工作干在前,没有一点儿文弱书生的模样。

听外公路振强的老队长讲,外公有一个特别响亮的外号——“嘎斯”。意思是说他在野外勘探工作中,腿脚飞快,爬山越岭,穿沙漠,走戈壁如履平地。就象当年从苏联进口的“嘎斯”牌越野汽车一样,浑身上下都是使不完的劲儿。

(冬季胡杨树裹着冰雪)

最让杨骞难忘的,是外公在野外勘探找油的故事。那时候的工作和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沙漠出工,就发两个凉馒头和一个水壶打发一天,在沙漠中忍饥挨饿那是常事儿。有一次,外公路振强喝光了自带的水,可工作还没有干完乍办?外公宁可喝尿也坚持到完成任务......现在,外公已经去世。外婆每次说到这里,都哽咽落泪。此时的杨骞便会红着眼眶,轻轻拭去外婆脸上的泪珠儿。

在祖国最需要石油的年代里,这些转战千里,勇敢闯入生命禁区找油的第一代石油人,就象沙漠里那些“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 、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树一样顽强,胼手胝足,硬是在“死亡之海”里,找到了沙漠深处的油海。

(“沙参2井”喷油时的壮观景象)

公元1984年9月22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沙参2井”出油啦!喜讯就如同一声春雷从沙漠深处传出,沙漠地层千米深处沉睡了几亿年的原油喷涌而出......从此,拉开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大会战的序幕,为渴望石油的共和国献上了石油人的厚礼。

风滚草的“油”味道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一种名叫“风滚草”的植物,又称沙漠中的“流浪者”。每当它生存的环境恶化,极度缺水时,它便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裹成一团随风四处滚动。

(风滚草随风寻找生命的源泉)

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从来不会枯死,总有一天它们会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然后扎根发芽出新枝,开出玫红色的花儿。

“风滚草”,代表着中国石化人为祖国寻找石油到处奔波的形象——“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风滚草开出美丽的花儿)

那些在新疆的沙漠戈壁磨砺中长成的油二代,他们勇敢地接过父辈的旗帜,象沙漠中风滚草一样,寻找着千米地层下的石油踪迹,追随着石油的味道,一路前行。把父辈绘制的石油蓝图,逐一变成现实,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用双手捧出一个个“金娃娃”。

杨骞的爸爸杨晓明,原是空军汽车兵,退伍后在第一物探大队野外分队司机班工作,后来担任野外分队队长。在沙漠戈壁中开大型测量车,最困难的是根本没有路,路况非常差。

沙漠里进行油气勘探,一天不知要翻过多少座大大小小的沙包,稍不留意就可能发生事故,必须双手一直用力把稳方向盘。一天下来,他的胳膊都肿得抬不起来。

杨骞的妈妈路雪玲担任过放线组长,每天的工作是扛着每根100米长、4条沉重的电缆线在沙漠戈壁里行走布线。任务重的时候干到哪歇到哪。

施工时,坐在颠簸的汽车厢里,扶着装满测线设备的大木箱子。车在上下起伏的沙漠中穿行,人被颠簸得上下飘飞,车后是黄沙滚滚。每次一刹车,车后的黄沙就追上来,把人裹进去,象在云雾里,大家风趣地把这种生活叫”飘大箱”。一天下来,人脏得象从沙堆里拱出来一样。

(当年石油人住在沙漠“地窝子”里)

杨骞忘不了妈妈讲的故事。一次,妈妈沙漠施放线时渴得出现幻觉,拦住了一辆钻井生产用的拉水车。尽管水又咸又臭,可妈妈实在渴得受不了,不顾劝阻拼命喝水,司机看的直流眼泪。

如今,杨骞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采油厂工作后,工作生活基地已经建成,条件好了很多,再也不用喝碱水,住沙窝,吃冷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待遇,在尝尽艰辛的爸爸和妈妈那一辈“油二代”们看来,简直是天堂样的生活。

(现在的沙漠里石油基地,绿树和楼房林立)

后来,杨骞的母亲也曾在采油厂工作过一段时间。每当下班后,躺在温暖干净的床上,妈妈总是会由衷感叹一句:“现在的生活太美了,简直跟在天堂一样。”

每当听到这些,年轻的杨骞都不由心酸感慨:爸爸妈妈这些‘油二代’们,为寻找石油吃了那么多苦,青春都献给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却对享受需求的这么少。

“我一定要努力工作,让父母们生活的更幸福!”杨骞暗自想。

“红柳花”的“石油情”

时光匆匆。一转眼,那些青春勃发的80后,90后的“油三代”们,已经成长起来,象那沙漠中热烈绽放的红柳花一样,追随着胡杨与骆驼刺指引的方向和道路,把根和自己的祖辈和父辈深深地扎进同一片万古荒漠。他(她)们不羡慕大城市的红尘繁花,宁愿默默在沙漠中工作,让青春昂扬向上。

(沙漠里的红柳树开出茂盛的花儿)

杨骞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却因为父母经常在野外工作,从小难得享受父亲的宠爱,反而养成了她独立自强的性格。她没有“娇骄”二气,却有石油人的一身正气,曾经见义勇为,勇抓小偷,受到表彰与奖励。

天生丽质,多才多艺的杨骞有白灵鸟一样的歌喉,她有孔雀一样的舞姿,是中石化舞蹈协会会员。她是自信大气的主持人,国语标准的电视播音员,她是油田公众开放日“最佳讲解员”。任她的这些才艺和努力,杨骞完全可以在沙漠之外过得更精彩,但她却选择红柳一样扎根沙漠。

(主持节目的杨骞)

杨骞大学里学的并不是石油专业,但她硬是从最基层的化验员,集输工干起,刻苦学习,获得采油厂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成为集输技师,从外行成了内行。

先后被评为西北油田“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 ” 、 “中石化最美青工”。如今已经成为中石化采油技能大师、西北油田首席技能大师毛谦明的女弟子。

(认真读书学习的杨骞)

今年,是杨骞在沙漠油田里工作的第10个年头。10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她还在湖南上大学,曾经有机会南下深圳,开创美好的生活。10年前,她从未想过自己的青春会在沙漠里渡过。但血液中的石油基因,让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辈和父辈们开创的油田,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荒凉的沙漠。

说起自己家三代石油人的故事,杨骞感慨地说:“我觉得,‘油一代’的外公,就象胡杨树一样,把终身献给了大荒漠。‘油二代’的爸爸、妈妈和舅舅们,就象沙漠中的风滚草一样,哪里有石油就在哪里安家。而我做为‘油三代’,就好象红柳树一样,追随着祖辈父辈的足迹,扎根在荒漠,让青春的鲜花儿盛开。”

(西北油田百万吨原油火车外输典礼)

正是因为有了象杨骞这样一家三代石油人的奉献与奋斗,中石化西北油田才能沙海奋斗40年,建成了千万吨级的大油田,累计为国家奉献原油超过一亿吨。

美丽的天山南麓雪峰之下,风滚草遇水扎根、红柳花灿若云霞;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胡杨树依然矗立守望——“死亡之海”里,如今又摆开了新的夺油战场。

无数象杨骞一样的“油三代”们,唱着那首“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子,昂首阔步走进了大漠的更深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故事(1)一家三代石油人 “油龄”200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大美新疆 禾木 喀纳斯 塔克拉玛干 帕米尔 走进秋天的童话

大美新疆 禾木 喀纳斯 塔克拉玛干 帕米尔 走进秋天的童话

西域,白哈巴,新疆,乌鲁木齐,喀什,禾木,塔克拉玛干,杏花,秋色,喀纳斯,中国,北疆,可可托海,塔什库尔干,故事,红山,行程,轮台,一树,亚贝希,和田,尉犁,应是,木楞,李广利,雅丹,额尔齐斯,伊犁,且末,名字

2013-05-04 #经典故事

塔克拉玛干的“播绿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的故事

塔克拉玛干的“播绿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的故事

常青,植物,沙漠,塔中,女儿,风沙,植物园,沙子,试验,和同事,塔克拉玛干,塔里木沙漠公路,绿色,肖塘,采种,乌鲁木齐,腹地,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死亡之海,女神,妈妈,小标题,生命,老鼠,长势,使者,塔里木油田,世界,人们,兔子

2010-03-14 #短篇故事

塔克拉玛干的“播绿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的故事

塔克拉玛干的“播绿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的故事

常青,新华社记者,植物园,宿传,植物,中采,无人机,照片,种子,中修,塔中,摘的,使者,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一,塔里木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基地,绿色,屏障,故事,肉苁蓉,示范,学生在,沙生植物,相关新闻,高级工程师,在沙漠中

2018-10-12 #短篇故事

不到南疆 不知新疆之奇 这里集绝色自然风光与浓郁人文风情于一隅

不到南疆 不知新疆之奇 这里集绝色自然风光与浓郁人文风情于一隅

南疆,新疆,胡杨林,中国,沙漠,胡杨,库车,温宿大峡谷,克孜尔千佛洞,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吉克族,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公路,历史,古城,喀什,塔里木,峡谷,巴楚,当地人,树洞,绝好,西域,冰川,塔克拉玛干,山河,星光,景区,石头城

2008-10-09 #故事会

唐代沙尘暴故事:新疆一座城一夜之间被沙土掩埋 成一个大沙丘了

唐代沙尘暴故事:新疆一座城一夜之间被沙土掩埋 成一个大沙丘了

唐长老,故事,于阗国,劳落迦,探险家,遗址,疏勒国,先知,喀拉,文物,佛像,差别,生态,玄奘,大唐西域记,这两位,向导,信徒,喀什,塔克拉玛干,大漠,楼兰,沙土,沙尘暴,病痛,笔下,和田,斯坦因,多年后,给我们

2015-11-06 #故事阅读

塔克拉玛干故事:艾尼瓦尔的四套房产

塔克拉玛干故事:艾尼瓦尔的四套房产

艾尼瓦尔,房子,县城,儿子,套房,小时候,收入,泥巴,核桃树,楼房,沙漠,策勒县,红柳,张晓龙,白佳,沙海,瓦尔,艾尼,赛迪,麦尔,新华社,旧房子,拥有了,乌鲁木齐,一家,塔克拉玛干,南缘,别家,公益林,和田地区

2018-01-29 #小故事

楼兰古城真的存在?!楼兰古城的发现和消失的秘密?

楼兰古城真的存在?!楼兰古城的发现和消失的秘密?

楼兰,楼兰古城,楼兰古国,风沙,公元,历史,古城,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时期,汉文,生命,瘟疫,罗布泊,说法,不断地,彭加木,斯坦因,萧然,诺贝,在路上,新光明,罗布泊地区,小说,传说,不幸,一去不复返,一行,一家子,二十世纪

2011-07-22 #故事大全

《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沙丘,塔克拉玛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意思,和田,死亡之海,古城遗址,世界,传说,古代文明,地方,维吾尔语,腹地,面积,影响,大荒漠,沙漠里,神秘的面纱,中多,于平,其根,博格,古戍堡,各大,塔克,塔格,塔格山,干沙

2009-01-10 #故事阅读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克里雅人的故事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克里雅人的故事

达里,雅布,沈鹏飞,克里,于阗,县城,雅人,库尔班,于田县,沙漠,纪录片,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北京电视台,历史,塔克拉玛干,牧民,王国,绿洲,尼莎汗,守望者,大漠,故事,新疆,王朝,生命,买提,徐徐,沙海,米左右

2012-12-2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