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功成名就的张良 为何在建国后传闻逃隐了?他后半生过得怎么样?

时间:2008-12-25

功成名就的张良,为何在建国后传闻逃隐了?他后半生过得怎么样?因刘邦有残杀功臣之举,历史上便有人推想出张良惧祸、自度不免,便托词辟谷而逃亡隐居。

提示:本文共有 20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功成名就的张良,为何在建国后传闻逃隐了?他后半生过得怎么样?】因刘邦有残杀功臣之举,历史上便有人推想出张良惧祸、自度不免,便托词辟谷而逃亡隐居。不深究史籍者,往往信之。有些史学家也据《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之语,臆断张良逃亡,作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典型。如《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评说:“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刘邦)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韩信)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张良)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明·袁黄《了凡纲鉴》卷五,“汉高帝纪”《张良谢病辟谷》条下,刘和仲评曰:“秦、项灭,英雄之恨已消,可以辟谷矣,非然者,信诛何狱,良弗去,将次及焉。”

还有明·王世贞评曰:“此良之不欲为苟去也。与其从赤帝子(刘邦)而鬼,孰若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而仙乎!然良岂果求幻化,冀白日飞升?意者无所托而苟去,高祖(刘邦)未必不疑,以求季布之术求良矣。托以赤松,使知我芥遗天下,而忌心自解。良之托,可谓远也已矣!”

故此,两千多年来,许多方志、野史、小说、戏剧,大肆渲染张良辟谷逃亡、隐居修仙的故事,汗牛充栋,不可胜记。又安指许多地方,是张良逃亡辟谷隐居处,仅在秦岭之南就有五处,如陕西省留坝县紫柏山、洋县白云山、洛南县书堂山、旬阳县子房观、甘肃省微县凤凰山。其它如湖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皆传有“张良逃亡隐居处”。好事者又在这些地方为张良修祠建庙、题词、刻碑,以实其说。

这些祠庙,至今犹存,最大者莫如陕西省留坝县紫柏山下庙台子的张良庙,现有六大院165间古建房舍,占地14200平方米。其院落连属,庙宇幽邃,回廊曲折,楼亭错陈,词碑、匾联,琳琅满目,常年四季,游人不绝。

经查《史记》《汉书》及《资治通鉴》等正史,俱无张良逃亡隐居的记载,乃知方志、野史、小说、戏剧之风传,是由《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曾说过:“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两句话演饰而来的。殊不知这两句话,只是一种设想,并未实践。现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载的时间先后,查证张良晚年生活情况,以证实张良逃亡与否。

《留侯世家》载,汉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祖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使良)自择齐三万户(以封之)。”良不受,仅请“愿封留侯足矣”。

同年,刘敬建议,由洛阳迁都关中,刘邦疑虑不定,征询张良的意见,张良盛称关中优于洛阳,可从刘敬之议。于是,刘邦下令,迁都关中长安。

“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说明张良就在长安城内杜门养病。

十一年(前196):“黥布(英布)反,刘邦自将兵而东(征英布),群臣留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刘盈)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日:‘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

十二年(前195)春正月,陈稀据代反。“留侯(抱病)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

十二年三月,刘邦在征代返回途中病,至长安病笃,弥留之际,与吕后论及萧何、曹参、陈平、周勃诸人,独不及张良。议者怀疑,此时张良在何处作甚?是否已逃亡了?其实此时的张良,抱病随刘邦征代回来,仍在长安养病,因末爹与政治活动,故未提及。不久,刘邦即于十二年四月甲辰,崩于长乐宫。

纵观刘邦生前(汉六年至十二年)各条上记有关张良之事,说明张良都在病中,且一直就在长安养病如果逃亡离朝,怎能面陈策略和抱病从征呢?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刘盈体弱性懦,大权操于其母吕后之手,有人推想:“刘邦死后,吕后执政,比刘邦更残忍,张良自度不免而逃亡”,这更难成立。据《留侯世家》载,张良曾给吕后划策,聘来商山四皓”,巩固了吕后亲生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吕后德留侯”,只有照顾,并无猜忌。

同篇又载:“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日:‘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据这段记载,可见吕后对张良敬重之情,溢于言表,张良并未被迫而逃亡。

还有记载说:“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这里“后八年卒”,系指张良卒于刘邦死后的第八年,即公元前187年。同篇“正义”引《括地志》云:“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以上,都在吕后执政时期,说明张良仍在都城长安养病,并未逃亡。如果逃亡,按照中国写史的惯例,凡对入山隐居者,必然要写“不知所终”,然则《留侯世家》又怎能详记张良的卒年及其坟墓的具体地点呢?

据上引《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后半生,一直在长安乔病,并未逃亡。全国现存多处张良逃亡隐居处,只能作为一种民间传说的名胜古迹看待罢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功成名就的张良 为何在建国后传闻逃隐了?他后半生过得怎么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解放前六大名著 在建国后却变成四大名著 还有二部为何名落孙山

解放前六大名著 在建国后却变成四大名著 还有二部为何名落孙山

四大名著,著作,儒林外史,内容,聊斋志异,社会发展,出版社,反响,思想,是我国,合当,吴承恩,吴敬梓,施耐庵,曹雪芹,毛主席,罗贯中,蒲松龄,国务院,历代,三国演义,书店,主人,人们,前身,六大,作者,农民,动作,名著

2009-02-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建国后 为何要把六大名著改成四大名著?删除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建国后 为何要把六大名著改成四大名著?删除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四大名著,文学,人们,儒林外史,这本书,小说,文学作品,中国,电视剧,聊斋志异,四本书,蒲松龄,历史,书籍,故事,国家,在我们,文化,专家,作者,作用,内涵,名著,文学界,朝代,红楼梦,研究,儒林,这篇文章,讲述了

2012-11-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陈平的智谋水平与张良在伯仲之间 为何后世对他评价却远不如张良

陈平的智谋水平与张良在伯仲之间 为何后世对他评价却远不如张良

陈平,项羽,刘邦,张良,使者,范增,史记,阳之战,手下,智谋,水平,荥阳,亚父,功劳,后世,城中,白话,精编,计策,黄金,富贵,得多,於楚,金多,陈平命,陈平之,韩信,项王,韩安,都会

2012-03-04 #短篇故事

韩信被杀头 张良为何在刘邦面前能明哲保身?

韩信被杀头 张良为何在刘邦面前能明哲保身?

刘邦,张良,项羽,建议,神仙,韩信,百家号,权力,香蕉,鸿门宴,刘皇帝,强秦,萧何,项伯,高皇,看历史,明哲保身,关系,功名,咸阳,大功,子房,妖怪,战略,报告,沛县,淮阴,革命,给他们,身体不好

2020-08-18 #短篇故事

在历史中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 张良为何不出一计呢?

在历史中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 张良为何不出一计呢?

刘邦,张良,韩王信,韩国,吕后,项羽,匈奴,抱负,秦始皇,太子,韩信,韩王成,主张,复国,时分,故地,洁身,下邳,古博,冒顿单于,刘敬,刘盈,商山四皓,异姓王,彭越,秦复,景驹,英布,萧何,陈胜

2014-09-29 #短篇故事

张良为何拒绝刘邦封赏?原来老板时刻都在关注高薪的人

张良为何拒绝刘邦封赏?原来老板时刻都在关注高薪的人

张良,刘邦,功臣,封地,方法,皇帝,智慧,谋士,赏赐,为人处世,成就,奖励,所以说,功劳,时候,诸葛亮,曹参,项羽,这个地方,做法,地方,封赏,时刻,时间,朝廷,臣子,才使得,真的很,第一次见面,这么多

2013-09-17 #经典故事

同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韩信被杀时为何没出手相救?

同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韩信被杀时为何没出手相救?

韩信,刘邦,张良,萧何,樊哙,夫妇,项羽,吕后,战将,手下,楚王,江山,计谋,阻止不了,威胁,不放心,要知道,暴秦,三杰,事情,京城,关系,光耀,优越性,军事,功臣,功劳,利害关系,后裔,危难

2016-09-15 #经典故事

汉朝开国功臣张良:他为何在功成名就时身退?看完你就明白了!

汉朝开国功臣张良:他为何在功成名就时身退?看完你就明白了!

张良,刘邦,项羽,秦始皇,老人,天下,韩国,韩王,项伯,时候,栈道,项梁,下邳,汉中,皇帝,陛下,沛公,公子,关中,功名利禄,功臣,咸阳,基础,宰相,封邑,封赏,建议,投效,故主,祖先

2013-11-0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