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

时间:2008-12-27

当下,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位于陕西、北京、上海的院属各单位,正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六院党委和院领导班子的要求,有序复工复产,在与新冠病毒作斗争

提示:本文共有 43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如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对于每一个六院干部职工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道全新的考题。

当下,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位于陕西、北京、上海的院属各单位,正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六院党委和院领导班子的要求,有序复工复产,在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特殊战场,展现了特殊的风采;在打赢两个战役的非常时期,迸发出非凡的能量。

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打赢两个战役,就是对全国对武汉对长动集团的支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地处陕西、北京、上海的三名一线干部职工,分享他们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个战场上的故事。

作为生产一线的兵头将尾,7103厂5车间装配二班班长程喜文明显感受到,自从复工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疫情防控责任的逐级传导,给班组长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他负责的这个班组共有成员20人,返岗复工的前提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前,程喜文要把班组里每一个成员的“底数”全部摸排清楚。他挨个打电话,春节期间有没有外出?有没有密切接触史?来回乘坐的交通工具有没有与媒体公布的出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相同的车次与航班?

程喜文对每个人问得很细,查得很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所有复工的同志,都不出现违规。这既对职工本人好,也是对这个集体好。尽管麻烦了一些,但很有必要。”程喜文说,院里、厂里和车间对返岗复工的要求很严格,我们班组长如果做不好,这些要求就会落空。全班组所有同志如实登记上报,然后再根据居家隔离时间的先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安排每个同志的返岗复工时间。

2月12日,厂里开始有序复工。程喜文的事情就更多了。跟没有疫情的时候比,他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既要负责防护用品的组织发放,又要张罗着工作场地的消杀,还得做好现场的巡视检查。复工后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防控要求?程喜文看得认真,查得严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一位结束了14天居家隔离的女工告诉程喜文,刚开始上班,多少有那么一点担心。担心上班后,自己不小心被感染怎么办?到了车间后,看到防控措施做得这么严格、这么细致,就完全放心了。

复工的第一天,程喜文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同事们在车间见面后,没有往常节后上班第一天“过年好”的祝福与问候,甚至在一起也没有握手,但大家心照不宣地以眼神传递着祝福。工休的时候,大家也不像以前那样聊天了,而是单独学习工艺文件。因为戴着口罩,看不到谁在说话,再加上声音识别度差,可能并不知道哪个人在说。后来两天,大家走在一起的时候,干脆就很少说话。但这,并不影响相互之间的关心。复工后,气氛比过去凝重了,但内心却是热的。

面对疫情防控下复工复产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程喜文感到,要打好这“两个战役”着实不容易。现在生产装配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产品上下游车间复工的人员不足,协调配套厂家还没有复工等等,都会给班组的复工复产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且,尽管自己的班组到2月17日可以实现95%的复工(全班20个人,只有1个同志因为隔离期未满,不符合返岗要求),但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还不可能做到满负荷运行。

但这些,并没有让程喜文感到悲观。在现场,当他看到岗位上一个个坚毅的眼神,内心也开始热了起来。他觉得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面对疫情防控与科研生产“两个战役”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程喜文表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或者考验,他们都没有理由后退,也不会后退,因为那颗想要努力工作的心,不允许他们输掉这“两个战役”的任何一个。因为,任何一个战役输了,他都会抱憾终生。

田国文原本准备利用春节长假,带着父母、老婆孩子到广东转一圈,既让自己放松一下,也犒劳一直以来支持他工作的家人。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只有宅在北京的家中战“疫”了。

因为疫情的原因,春节假期被无奈地延长,田国文内心着急。在事业部,他既是负责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支部书记,又是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面对打赢“两个战役”的新挑战,田国文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与谋划。

田国文认为,只有确保了职工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才具备了打赢“两个战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务必要按照上级要求,毫不含糊、认真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与此同时,只有确保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在“两个战役”的考验面前,团结带领事业部全体职工夺取最后的胜利。

田国文告诫自己,一定要自觉地把抗击疫情的责任履行好,把事业部制定的复工复产措施落实好。否则,就是失职、渎职。

田国文与事业部其他领导一起,认真研究疫情防控的措施、返岗复工的办法。摸排事业部所有人员的情况,什么人什么时候符合复工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措施有效。

为保障浙江逸盛备件供应、急件维修等工作,2月3日起,事业部按照所防控要求,在保障职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生产任务需要,组织最小范围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职工,提前返岗工作。提前返岗期间,事业部统一预定午餐,采取所里配发事业部采购外加个人准备“三管齐下”的办法,确保职工防护用品的供给;并要求职工尽量减少外出,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

2月10日,所里全面复工以来,田国文就更忙了,也更操心了。所党委“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倡议书发出以后,田国文感觉到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底气更足了。他给党员做思想动员时说,当前疫情防控就是一场战斗,共产党员必须以实际行动,做到“三个出来”,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每一天,他要和事业部其他领导、各部部长根据任务情况,制定方案,统筹安排每天复工人员,签订《隔离后返岗承诺书》和《职工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状况确认书》,加强返岗员工风险排查和上岗审查,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保证生产任务按期完成。

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田国文心中绷紧的弦仍然没有松懈。他想到了今年的任务指标,想到了疫情可能给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带来的影响。

“真的,有时候一想到这些,确实有些紧张和担忧。但是,我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田国文说,“总书记在今年新年献词时号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向前’的时候。说实在的,我们真没有理由后退半步。在武汉,白衣天使正在以生命守护生命;在北京,我们要用奋斗来履行航天人的责任。尽管现在的一切跟过去比,显得比较艰难,但比起武汉那么多人正遭受病毒折磨,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好,事业部承担的国际化市场业务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复工复产后,出口日本的合同额一千一百余万元的破渣机项目,将按照原计划交货;而出口俄罗斯的合同额同样为一千多万元的高速泵项目,经友好协商,俄罗斯方面答应可以延后一个月交货。这让田国文内心的压力减缓了许多。

面对仍然肆虐的疫情,田国文看得很是淡然:明天,或许还会遇到困难,甚至更大的困难,但团结就是力量。我相信,所有的六院人,包括武汉长动,都能够度过这个难关,战胜眼前的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

刘昌国的老家在湖北黄冈,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中心区域。疫情暴发以来,他牵挂着家乡亲人的安危,更惦记着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的两个老伯父。

本来,早在腊月中旬,他就提前订好了正月初一乘高铁前往黄冈、正月初三坐飞机返回上海的计划。两个伯父都没有儿女,从小到大,一直对刘昌国视如己出。父亲7年前病故后,刘昌国更是把两个伯父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赡养。

现如今,疫情生生阻隔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道路。身在上海的刘昌国,只能通过微信、电话遥寄对亲人的思念。

而与此同时,801所打赢“两个战役”的任务与责任,更让作为发动机事业部部长的刘昌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即使没有疫情的暴发,要完成2020年异常繁重的任务,形势就相当严峻。而随着疫情的出现,对我们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刘昌国感叹道。

发动机事业部拥有44名员工、既要承担设计还要完成生产,对担负空间推进系统研制的801所来说,其重要性与特殊性不言而喻。面对做好疫情防控与型号任务攻坚的双重挑战,善于动脑筋的刘昌国不断琢磨着应对办法。

通过学习领会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特别是集团公司、院所党委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系列安排,刘昌国豁然开朗了。“其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型号任务攻坚战,是相通的。对于我们航天人来说,具有‘严慎细实’的优良传统,这对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正好用得上。与此同时,当前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科学应对,精准施策,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些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在型号任务攻坚战中,加以学习;当然,疫情防控中的一些教训,也值得我们在完成型号任务中反思借鉴。”

刘昌国开始按照这一想法,实施他在发动机事业部打赢“两个战役”的一系列举措。从“严谨、慎重、细致、务实”四个层面,对事业部疫情防控作出安排,确保防控工作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特别是围绕防控中的短板、弱项,采取措施,堵住疫情防控工作的漏洞。

两位在疫情暴发前回到湖北老家过年的职工,通过微信群看到事业部同志陆续返岗复工,心里非常焦急,通过电话、微信向刘昌国请战,要求想方设法回到上海,投入工作。刘昌国在微信中既肯定这两位同志的敬业精神与责任心,同时又对其讲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劝其在这一“非常时期”,坚守在湖北老家,就是对国家对所里的最大支持。

围绕如何打赢型号任务攻坚战,刘昌国采取的是“抓两头,抓两外”的办法,推动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所谓抓两头,就是针对发动机事业部的工作特点,既抓设计源头,又抓生产小组启动任务这一源头。所谓抓两外,指的是,既抓所内部门之间的外协,又抓与所外兄弟单位之间的外协,采取措施,尽最大的努力,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

刘昌国仔细分析了当前型号任务面临的困难,在事业部微信群里给全体职工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有的困难是可见的,有的困难是无形的,但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你只要真的想干成一件事,就一定有办法去解决。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到最好,做到最佳,做到极致。没有返岗的同志,可以在家好好琢磨一下今年的重点工作和完成任务的想法。已经复工的同志,在做好一季度手头工作的同时,未雨绸缪,梳理一下做好二季度甚至三季度工作的措施。让我们拿出自己最强的战斗力,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共克时艰,尽早战胜疫情,拥抱自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决打赢型号任务攻坚战!

发动机事业部职工的心,被这封公开信点燃了。而此时的刘昌国,却接到了湖北黄冈他的哥哥打来的“大伯父病重”的电话。

张美书/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平/编辑

欢迎访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投稿邮箱:httjnews@sina.com

主办:航天六院企业文化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航天六院战疫故事|面对全新考题 他们这样打好两个战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感动六院”人物候选人事迹|张天佑:打了3个月的硬仗 但战役还未结束

“感动六院”人物候选人事迹|张天佑:打了3个月的硬仗 但战役还未结束

疫情,居民,社区,患者,汽发社区,工作人员,夫妻,防控,工作,医院,隔离,人员,党委,党员,工作部,知识,群众,肺炎,负责人,酒店,集团,宣传,服务,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时间,严重性,候选人,企业

2013-07-12 #故事会

走进航天科工六院 聆听老航天人的故事

走进航天科工六院 聆听老航天人的故事

固体,高崇,内蒙古,事业,院长,发动机,故事,院士,崔国良,航天人,导弹,中国航天,动力,条件,航天,自力更生,航天科工,专家,国家,地方,我国,战友,推进剂,终身,精神,蒙古,记者,发展,生产,固体火箭发动机

2008-12-03 #长篇故事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一次特殊的产品交付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一次特殊的产品交付

产品,任务,车辆,疫情,运输,团队,运输公司,人员,北京,梅志,生产,防控,北京某,小时,计划处,运输车,驾驶室,出口,何斌,陈建东,公司领导,航天科技,第一时间,西安航天,企业,型号,发动机,公路运输,使命,司机

2013-12-20 #长篇故事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武汉长动:我们盼复工 一起星辰追梦……

航天六院战疫故事|武汉长动:我们盼复工 一起星辰追梦……

疫情,张文,王文胜,集团,刘民,女工,雷神山,社区,防控,电话,武汉,爱人,职工,公司,隔离,口罩,母亲,疑似病例,病人,事业部,儿子,医院,微信,情况,王枫,上海,同志,小区,居民,情绪

2017-05-18 #故事阅读

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航天六院两位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 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雷茂长,发动机,试验,李忠,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煤油,工作,液氧,精神,我国,技术,试验技术,西迁,秦岭,车间,副所长,凤州,喷管,工艺,条件,系统,零件,三线,任务,关键,扎进,推力,水平,液体

2017-10-11 #经典故事

「航天科技六院国庆特稿」11所(京):从“艰苦创业”到“融合创新”

「航天科技六院国庆特稿」11所(京):从“艰苦创业”到“融合创新”

北京,氢氧,发动机,技术,发展,航天,动力,民品,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军品,火箭,集团公司,上世纪,产品,任务,体系,液体动力,经济总量,职工,习近平,建设,创大,设计部,低温液体,石化,研发,长三甲,团队,成就

2012-08-20 #经典故事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何恢蓉荣登西安市战“疫”英雄榜

航天六院退休职工何恢蓉荣登西安市战“疫”英雄榜

疫情,防控,志愿者,肺炎,80后,生活小区,一线,人员,义务,口罩,宣传员,小区,西安市,意识,楼长,社区,老年人,老同志,邻居们,离退休,做贡献,小区里,老人说,陕西广播电视台,区的,张平,得多,文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西安市委

2008-02-2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