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一群志愿者与志愿军老兵的故事

时间:2009-01-01

刘大中 摄山河无恙 你可安好一群志愿者与志愿军老兵的故事■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引子怎么坚持下来的?志愿者袁燕利想起了3年前

提示:本文共有 39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来源:解放军报

志愿者樊洪波和102岁的志愿军老兵蒋文交谈。刘大中 摄

山河无恙 你可安好

——一群志愿者与志愿军老兵的故事

■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

引子

“怎么坚持下来的?”

志愿者袁燕利想起了3年前。那时她刚和“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活动的成员结识,活动发起人之一、电视剧《三八线》的演员王放问她:“你愿意跟着我们做下去吗?”

“做啊,这是多有意义的事。”袁燕利的微博签名是“理想主义者的现实生活”,那时她是大二的学生,对人生的“纯粹”有一股执着的追求。袁燕利回忆,有一段时间,她每个周末都会去看望那些“最可爱的人”,早晨四五点钟从宿舍出来,搭乘其他志愿者的车去老兵家里,当天再赶回学校。

袁燕利时常想起刚“入行”时,每次走访老兵内心都充满了震撼和感动。她记得看望一等功臣孙景坤时,老人衣着朴素,屋内装饰简朴,但谈到上甘岭战役时,他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回来后上网一查,袁燕利大吃一惊:“天哪!这样一位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过的战斗英雄,回到地方后竟然隐姓埋名,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几年时间里,这项志愿活动“人来人往”,一部分人离开,一部分人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其中包括已经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袁燕利。

“这些老兵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现代人浮躁的内心。看到他们,你就能明白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一个并不宏大的目标

2016年4月,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三八线》播出,许多年轻人通过这部电视剧了解了那段历史,亲历这场战争的不少老兵也给予发自内心的认可。

从一部影视作品的角度,《三八线》的演职人员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至少当时,演员赵波是这样认为的。

改变,源于一次走访。2016年6月21日,赵波和另一名剧中演员姚增强应当地邀请,前往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参加对志愿军老兵的一次入户走访。

“死就死吧,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的手是保护营长时被炸伤的,我这个警卫员可以死,营长不能死!他还要带着我们打仗呢!”

……

感动了全国观众的演员,被现实中的志愿军老兵深深感动。赵波不由地想起自己在拍摄《三八线》时的一段经历。有一场戏由于拍摄需要,他在雪地里趴了6个小时,“全身僵硬,感觉已经到了人体承受的极限。”这6个小时的卧雪经历,给赵波带来了持续两个月的关节疼痛。赵波感慨:“真不知道长津湖那一仗,志愿军官兵是怎样挺过来的。”

整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许多类似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演职人员的心头。看到眼前的这些耄耋老兵,赵波和姚增强似乎找到了答案。

感动之余,他们愈发觉得这些“活着的历史”不能被遗忘,部分老兵晚年生活的困窘也让他们意识到必须要立刻行动起来,做些什么。当然可以用捐款尽一些微薄之力,但他们和一些演职人员交流后,大家很快意识到,“就我们十几个人,能帮到几个老兵呢?”

结束走访的那天夜里,十几位演职人员在微信群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诞生了。

“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没有制定宏大的目标,这项志愿活动的初衷,是集合各地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力量,关注和关爱志愿军老兵,为他们敬赠纪念章,送去慰问品。

活动开展之初,赵波就坦然地说:“即使有一天我们做不下去了,当我们进入暮年,我们仍然可以骄傲地对自己的孙辈们说,我们曾努力地为英雄们做过些什么。”

一件值得一辈子自豪的事

“在我痛哭的时候,感觉整个烈士陵园都是我的亲人。”

2016年8月29日,黄军平来到朝鲜境内的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寻找自己的二伯,烈士黄建国。

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共埋葬有志愿军烈士15236人,其中有姓名的烈士10084人,无名烈士5152人。遗憾的是,黄军平在这里没有找到二伯。

然而,这并不是一趟无功而返的行程。黄军平在陵园里发现一面墙上刻有牺牲烈士的名字,他拿出手机拍下墙上的名单,将这些“亲人”带回国内。

回国后,他想尽办法,通过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和中华英烈网等网站,逐一对比这些志愿军烈士姓名,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这些烈士的信息整理出来,在网络上发布。

他和“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活动结缘于次年春天。志愿者孙嘉仪在网络上看到黄军平发布的寻亲名单后联系上他,问他要不要参加活动。成为志愿者的“好处”显而易见,借助公益的力量可以加速寻亲的过程,不论对黄军平还是其他志愿军烈士家人来说,都是如此。

了解了这项志愿活动后,黄军平有了“私心”——他不甘心只做寻亲这件事,“我想了解这场战争,从老兵那里听一听战争中真实的故事。”由于二伯黄建国牺牲时没有成家,黄军平出生3个月后就由爷爷做主,过继到黄建国的名下。从小,黄军平望着烈士证想象着这位“父亲”的人生,而在这些志愿军老兵身上,黄军平开始读懂“父亲”。

“我对国家没有一点要求。我回来了,许多人都没回来。”

“有什么后悔的?有什么好怕的?枪一响就顾不得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

……

在志愿者和各方力量的努力下,黄军平带回来的烈士名单中,已经有150位烈士“找到”了他们的亲属,黄军平也找到了“父亲”黄建国的埋葬地。

然而,他依然奔波在帮扶志愿军老兵的路上。“这辈子能做这么一件让自己自豪的事,就够了。”

一面写满英雄名字的红旗

袁燕利 摄

老兵崔洪锡想亲手写下自己的名字,但太难了。

他用右掌用力压住旗子,签字笔勉强被左手虎口和大拇指夹住,一笔一画,“崔洪锡”3个字终于留在“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活动的红色旗子上。红旗的正中央,是一朵盛开的金达莱花图案。

70年前的那个冬天,崔洪锡失去了9根手指和膝盖以下的双腿。由于只有一根手指,行动十分不便,崔洪锡写下的名字明显要比旁边其他老兵的名字大一些。志愿者们发现,老兵们签名时多是这样的场景:在红旗的空白处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抚摸,凝视,仿佛能够占据名字下面的一小块红色,已经心满意足。

这项志愿活动开展4年来,志愿者们共寻访到2400多名志愿军老兵,他们上门看望时,在送去慰问品的同时,会带去一面这项活动的红旗让老兵们签名并合影留念。

旁人很难理解这个仪式对于老兵的意义。在红旗上郑重地签名后,老兵马元荣一直不愿移开目光,他几乎看遍了每一个老兵的名字,回忆着、辨认着,想找到自己的战友。

马元荣轻声地问志愿者:“是不是很多人都不在了?”志愿者曙笑华指着几位老兵的名字告诉他:94岁的孙佑杰仍在写书,93岁的姜炳海还在下地干活,93岁的董兹臣还在给孩子们作报告……

有的老兵在写下他们名字的几天后,就悄然离世。志愿者袁燕利数过,在一面写满老兵名字的红旗上面,几十个她熟悉的老兵已经“归队”。

只有他们的名字,还在红旗上闪着光。

采访手记

崭新的纪念章

今年春节前夕,我在辽宁沈阳采访志愿军老兵李维波,他指着胸前佩戴的一枚纪念章(上图,樊洪波摄)告诉我,那是《三八线》剧组的人赠送的。我注意到纪念章的正面刻有“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的字样,背面刻有老兵姓名和部队番号。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枚纪念章的背后,是一群已经为数千名志愿军老兵赠送了纪念章的志愿者。

在那群年轻人跨过鸭绿江的60多年后,有一群年轻人记得他们。

是怎样的“志愿”让他们成为了志愿者?

接触这群志愿者后,我发现他们的初衷不一:有演绎过志愿军角色的演员想单纯为老兵们做点什么,有迷茫的年轻大学生来找寻“理想”,有志愿军后代在这里读懂父辈……然而,不论他们带着什么“目的”走近老兵,都会被老兵身上的纯粹和赤诚深深打动。

那是一种不惧生死、不为名利的纯粹,一种前赴后继、以身许国的赤诚。老兵们的信念从未因时间流逝而淡薄,始终在他们的血脉里沸腾。

纪念章设计者、演员王放说:“和其他军功章相比,我们为志愿军老兵设计赠送的纪念章太新了,缺少岁月沉淀的年代感。但也因为如此,反而凸显出一种时代感,提醒着当代人,即使过去了70年,这些老兵也应该被铭记。”

志愿者说

★ 弹 片 ★

■曙笑华

志愿者曙笑华为许金洲带上纪念章。袁燕利 摄

今年4月18日,在山东省龙口市黄山馆镇一个居民小区里,我们见到了93岁的老兵许金洲。

1950年11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的首次交锋——云山战斗打响,许金洲参加了这场战斗,右腿受伤,腰部也被炮弹片击中。他清楚记得,受伤时连长问了他一声是不是挂彩了,接着一阵枪声响起,连长就牺牲了,“他还没等到我的回话。”

负伤后的许金洲被送到战地医院,由于医院条件有限,他被送回国内治疗。回国的路途十分艰难,几乎所有道路和桥梁都被炸毁,伤病员和担架队行走缓慢,整整走了40天,许金洲一度“伤口化脓,发出一阵阵臭味”。1951年2月,许金洲终于到达后方医院,腿上的子弹被取了出来,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他腰部的炮弹片无法检查更难以取出。这枚炮弹片一直“伴随”着他,直到前几年,在医院检查身体拍CT时,这枚炮弹片才被医生发现。

老人笑着对我说:“它已经跟了我70年,取不出来了。”

★ 亮 光 ★

■张 林

许多老兵在我们刚刚走进他们家门的时候,眼神是茫然甚至呆滞的,可当他们听到“志愿军”几个字时,那浑浊的眼睛会突然发出亮光,记忆似乎又重新回到半个多世纪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有的老兵翻出了压在箱底、多年都没有打开过的军功章、荣誉证书和老照片,一一展示给我们看,那份自豪感,溢出眼底。

一位长期瘫痪在床的志愿军老兵,已经5年没有说过一句话。得知我们是来了解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时,他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努力想表达什么。他的老伴含着眼泪说,那天是丈夫这几年最高兴也最清醒的一天,谢谢你们。

一位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志愿军老兵,用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反复告诉我,“我是党员,我是党员!”在我们走访他之后的第二周,他就去世了,我为他拍的照片成了他的遗像。还有一位在朝鲜战场上被炸断了右臂,在痛失爱妻后又以顽强毅力独自将3个女儿抚养成人的老兵,始终面带微笑,用平和的声音向我讲述他曲折如小说般的一生……

纵使惨烈,纵使艰辛,那个战场,那个年代,依然是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因为,那里有他们的青春,有他们的信念,有他们的战友,有他们的荣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一群志愿者与志愿军老兵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常德安乡志愿者开展冬暖老兵行动 听老兵讲抗战故事

常德安乡志愿者开展冬暖老兵行动 听老兵讲抗战故事

老兵,志愿者,抗战老兵,安乡县,常德,爱心,壹加壹,联盟,常德市委,常德市,金和,民革,冬暖,愿者,新棉,故事,物资,行动,郝士,常德地区,地志,安乡,慰问信,服务队,常德会战,严忠,关爱和,刘娟,刘兰,唐西

2017-12-10 #短篇故事

情系功臣 关爱老兵 义乌志愿者走访慰问近300名老兵送祝福

情系功臣 关爱老兵 义乌志愿者走访慰问近300名老兵送祝福

老兵,杜鹏,义乌,协会,活动,事务局,红水晶,义乌市,公益,志愿者,何志,建伟,中国,关怀,社会团体,中来,刘蓉,程青,副局长,名志,亚东,编辑,健康长寿,作者,共和国,共和,军人,兵分,功臣,同庆

2018-12-10 #小故事

志愿军老兵的故事 让人热血沸腾

志愿军老兵的故事 让人热血沸腾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6-20 #故事大全

凤山县志愿者倾听老兵故事过冬至

凤山县志愿者倾听老兵故事过冬至

老兵,老人,光荣院,事迹,光辉,志愿者,红薯,青春,志愿者们,徐良,李彦龙,曾为,罗爱,北京,凤山县,和平,后盾,年青人,记者,服务队,组织,祖国,笑容,脚步,表情,通讯员,退伍军人,院长,助老,到来

2020-08-23 #故事阅读

朝鲜战争美军空投细菌弹 志愿军老兵亲历 美国胆敢掩盖事实

朝鲜战争美军空投细菌弹 志愿军老兵亲历 美国胆敢掩盖事实

炸弹,细菌,美军,抗美援朝,我国,老鼠,飞机,十六军,东北地区,地区,故事,报务员,电台,村庄,污染区,石灰,老兵,苍蝇,部队,阴谋,鼠疫,调查,贵州遵义,七嘴八舌,出生于,天之,美帝,不一样,小菜园,美国政府

2013-10-23 #小故事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长沙民政职院志愿者慰问革命老兵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长沙民政职院志愿者慰问革命老兵

...德政园社区,杨斯,志愿者们,三湘都市报,八一建军节,故事,老兵,活动,依善,楚玉,池凤,陈蕊,黎汉,责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发,服务中心,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一家亲,通讯员,记者,实习生,事业,主题,保卫祖国,党史,全国,国防,军民团...

2016-04-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亲历清川江绞杀战 生死一瞬间 志愿军老兵的战地回忆

亲历清川江绞杀战 生死一瞬间 志愿军老兵的战地回忆

大桥,志愿军,清川江,美军,任务,公路,友军,故事,敌机,枪声,炸弹,轰炸机,防空,主动脉,卡车,司机,哨兵,夜空,文章,早餐,浓烟,特种部队,的卡,车辆,飞机,驾驶员,健康秘诀,抗美援朝,贵州遵义,轮番轰炸

2019-04-25 #故事大全

河北省张家口市志愿者团队回访慰问革命老兵暖人心

河北省张家口市志愿者团队回访慰问革命老兵暖人心

老兵,革命,志愿者,刘老,历史,张家口,敌机,强胜,摩托车,祖国,老人,祝福,义工联合会,抗美援朝,丁原,刘致祥,翟泉,郭宝,义工,副队长,责任编辑,名志,工作站,敬意,光辉,主义,人民,历程,分队,军人

2016-01-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