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对王献之 米芾 高其佩假托神授笔法的原因猜测

时间:2009-01-04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虽然和钟繇的书法同属古质的笔法系统,但相对于钟繇的书法是新法,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曾遭家鸡野鹜的评价,被庾翼讥笑为野鸡

提示:本文共有 15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在中国古代学术技艺重师承 ,虽然有青出于蓝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创新、改革的阻力往往很大。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虽然和钟繇的书法同属古质的笔法系统,但相对于钟繇的书法是“新法”,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曾遭“家鸡野鹜”的评价,被庾翼讥笑为“野鸡”。重大的笔法革新遇到的阻力就可想而知。

孙过庭在《书谱》中批评王献之说“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书林紀事》记有王献之两则故事,其中一则是:“又传献之于会稽山见一异人,披云而下,左手持纸,右手持笔,以遗献之。献之受而问曰:‘君何姓字?复何游处?笔法安施?’答曰:‘吾象外为家,不变为姓,五常为字。其笔迹岂殊吾体邪?’”另一则故事情节与此大同小异,两处记事,实属一个故事的两种版本。意思是说,神仙传授书艺于王献之。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地黄汤帖》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果真是神仙传授的吗?不是的。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是他的父亲王羲之传授的。既然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是他的父亲王羲之传授的,为什么又要说成是神仙传授的呢?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都是书法大家,书史上称之为“二王”。张怀瓘《书估》说:“子敬年十五、六时,常白逸少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颇异诸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逸少笑而不答。”可见,王献之对自己的书法很自信。

王献之学习羲之古质的內擫笔法,把它发展成了华美纵逸的外拓笔法,要让大家认同就得有一个传承说法。神仙是无所不能的,神仙的书艺一定比父亲高,说自己的书艺是神仙传授的,大家就会相信自己的书艺是有来源的。这也许就是王献之编撰“书艺神授”故事的原因。

无独有偶,宋代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兹古语也。吾梦古衣冠人授以折纸书,书法自此差进,写与他人都不晓。蔡元长见而惊曰:‘法何太遽异耶?’此公亦具眼人。”

米芾说他在梦中学会了折纸书,是一古衣冠人授之,并自谦地说他的书法从此有了小小的进步。别人见了不知道怎么写的,就连当时的书法大家蔡京见到都惊奇地说:“法何太遽异耶?”米芾由此夸说蔡京是有眼力的人。实际上米芾在这里是变相地说,学了“折纸书”后,有了大大的进步。其实,米芾的折纸书是已失传的晋唐古法。

为了减少书法创新的阻力,使新法得到社会的承认,王献之、米芾用“假托神仙”的办法包装自己,书法家这样做,画家创新也不例外。

国画自产生以来,用毛笔点染勾勒是正宗,到清代出现了用手指做画的指画,指画开山鼻祖高其佩也如法炮制,用了“假托神仙”的办法为推出指画做宣传。

高其佩(1660-1734)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鼻祖。字韦之,号且园、南村,奉天辽阳(今属辽宁)人。康熙时以荫由宿州知州迁四川按察使,雍正间擢都统,后罢去。工诗善画,所绘人物山水,均苍浑沉厚,尤善指画,晚年遂不再用笔。

高其佩当时所在的时代,多数画家崇尚四王,并竞相模仿,但他却对这些八股式的千篇一律的画风十分鄙视,立志要开创一条新路。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大胆的创造出别具情趣的“舍笔而求之于手”的指画技法。

高其佩八岁学画,摹习古画十余年,所作画稿装满了两大竹箱。二十岁了恨不能自成一家,有一天疲倦小睡,“梦一老人引至土室,四壁皆画,理法无不俱备,而室中无文具,不能模仿。惟一水盂,爰以指蘸而习之。”他醒来后非常高兴,奈何梦中所见之画得于心而不能应之于笔,又转而闷闷不乐。偶忆梦中在土室中以指蘸水墨作画的方法,于是按照梦中情景用指蘸墨,仿其大略,尽得其神,信手拈来,皆成妙谛。从此作画用手指不用毛笔。他曾镌一印云「画从梦授,梦自心成」。

高其佩指画人物

指画山水

笔者以为王献之、米芾、高其佩自编故事,假托神仙传授笔法、画法,神话自己的书画,并不是为了追名逐利,也许就是为了让社会承认自己的创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对王献之 米芾 高其佩假托神授笔法的原因猜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献之的中秋帖 米芾认为假得太可笑 更可笑的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王献之的中秋帖 米芾认为假得太可笑 更可笑的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中秋帖,米芾,王献,笔法,王献之,字义,毛笔,吴升,风格,书法,原因,后人,大观,笔心,观点,可以看出,这样说,判若两人,宋人临,董其昌,个人,作者,关键点,差别,牵合,线条,羊毫笔,结束语,阶段,争议

2011-03-27 #故事大全

米芾的书法理想“晋人格” 如何临学王献之“一笔书”?

米芾的书法理想“晋人格” 如何临学王献之“一笔书”?

米芾,王献之,一笔书,中秋帖,大道帖,笔法,张季明,鹅群帖,书法,章法,草书,王羲之,笔势,作品中,临沂,夏英公,王羲,连贯,可以看出,宝晋斋法帖,淳化阁帖,刻本,字形,行书,宝晋斋,王献,承天,本和,字字,尺牍

2010-11-09 #小故事

观王献之书法 体会魏晋书风之遗韵

观王献之书法 体会魏晋书风之遗韵

米芾,书法,二王,王献,刻本,发力点,时候,笔画,规则,章法,关系,形态,增损,反复研究,文章,朋友,特点,笔法,网友,误区,风格,重心,问题,非常简单,研究,鹅群帖,有出入,居然在,影响很大,逐字地

2008-12-03 #长篇故事

非草非行 流便于草 开张于行 草又处其间 米芾临得王献之意气

非草非行 流便于草 开张于行 草又处其间 米芾临得王献之意气

米芾,王献之,书法,中秋帖,王献,朋友,历史,继承者,中曾,二王,唐法,上都,不一样,有记,独爱,个性,书法家,云彩,声音,再加,作品,其意,关系,别具特色,原因,天资聪颖,宋史,字线,敢于创新,感觉

2019-12-08 #长篇故事

两晋书法——王献之:打破楷草界限 创“行楷” “行草”新书体

两晋书法——王献之:打破楷草界限 创“行楷” “行草”新书体

王献之,王羲之,父亲,子敬,行草,乐毅论,中秋帖,谢安,书法,书法艺术,代表作,墨迹,洛神赋,笔法,笔意,藏锋,行楷,风格,一笔书,并称为,行草书,一气呵成,二王,吴兴太守,古今之,唐张怀,学书,王献,王珣,米芾

2008-05-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王献之 米芾 文徵明……赏经典中秋书画过快乐佳节

王献之 米芾 文徵明……赏经典中秋书画过快乐佳节

米芾,嫦娥,王献,中秋帖,张大千,赵佶,齐白石,一行,中庭,批注,先生,书法,丹桂,古人,态度,庭院,墨色,叶脉,怀抱,感觉,文徵明,来客,月桂,样式,桂花,游丝,玉兔,行笔,画家,现实生活

2008-07-27 #故事会

米芾认为王献之的行草书“天真超逸 岂父可比也”

米芾认为王献之的行草书“天真超逸 岂父可比也”

书法,中秋帖,王献,王献之,米芾,狂草,行草书,作品,书法作品,本字,影响,增强了,君相,张旭,明当,法史,王羲,王羲之,上海博物馆,个性,中锋,人们,基础,关系,味道,后世,局限性,形态,意义,怀素

2014-03-05 #小故事

相传两千余年的王献之行草书法真迹欣赏 笔走龙蛇 学书法首选

相传两千余年的王献之行草书法真迹欣赏 笔走龙蛇 学书法首选

二王,书法,王献之,王羲之,王献,内容,笔法,笔画,创作,行草书,中秋帖,司马昱,司徒长史,吴兴太守,司马道福,张怀瓘,晋简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法真,王珉,米芾,郗道茂,钟繇,中书令,侍中,太宰,前言,初衷,中华文化,一行

2010-01-0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