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13岁男孩通宵游戏后跳楼自杀 父母与孩子建立良性沟通到底多重要

时间:2009-01-27

之前的网瘾少年张潇艺跳楼自杀就是一个亲子沟通失败的经典案例

提示:本文共有 51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01

最近有家长跟我反馈说,他的孩子整天捧着手机玩游戏,根本就不愿意跟大人沟通,学了那么多育儿技巧,还是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该怎么办呀?

确实,如果父母无法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甚至处于零沟通状态,就无异于人体的“血管”被堵塞了,新鲜的血液无法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长期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之前的“网瘾少年张潇艺跳楼自杀”就是一个亲子沟通失败的经典案例。据说这个孩子虽然爱玩游戏,但是他文字功底了得,一口气写了近8万字的网络游戏小说;后来被他父亲发现了,非常生气,认为他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时间都花在了这些没用的地方,所以当场就给撕碎了三大本小说手稿。

尽管,这个父亲所做的这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他的孩子张潇艺却不这么认为,他从父亲对他的管教态度上,读取到的信息是:“我是一个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于是,年仅13岁的张潇艺,在某网吧连续玩游戏36小时后,从24层高楼跳楼自杀。

这无疑给我们做父母的敲响了警钟,与孩子建立和谐有效的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否者,父母自以为对孩子真切的爱,看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彻彻底底的伤害。

但是,很多父母也很无奈,因为孩子整天捧着手机玩游戏,注意力都在手机游戏里面,根本就不愿意和大人沟通,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顺利打开孩子的心门,与孩子建立良性的沟通呢?

02

《孙子兵法》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理论,是我在众多场合不断强调并推崇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的解释就是想要战胜敌人,不要急着上战场和敌人厮杀,而是先要确保自己拥有不被敌人战胜(不可胜)的资本,再耐心等待敌人有可能被我方战胜的机会。可以说,这个智慧是非常高明的,因为他符合了中国人常说的“稳中求胜”的处事原则。

但是很多父母没有悟懂这个道理,根本不具备“胜敌”的条件,也没有“不可胜”的资本,就火急火燎的冲锋陷阵,最后输得满地找牙,惨败而归。

就拿与孩子沟通来说吧,不少父母看到孩子整天在玩游戏,想想就来气,于是开始对孩子“开炮”——你作业写完了吗?成绩考好了吗?整天就知道玩,你除了玩游戏还知道干什么?!

搞得孩子异常痛苦,而且自尊心也受到严重打击,感觉自己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个很没用的人,就像网瘾少年张潇艺对自我的认知一样——我就是个垃圾。

当孩子觉得自己很没用,觉得自己是一个垃圾的时候,他又怎么可能会配合父母改变自己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看过哪个“垃圾”会自己主动变废为宝呢?

况且,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之所以认为自己没用的根源(证据),主要来自于父母对他的态度;因此,就难免会对父母产生怨恨——我之所以是垃圾,还不是你制造出来的?

所以,孩子是发自内心不愿意遵照父母的意愿去改变——你要我往东,我偏往西;你要我站着,我偏躺着;你要我学习,我偏玩游戏;总之,他要朝着自我认知(我没用,是垃圾)的方向发展。

说到底,就是父母压根不具备改变孩子的条件,对孩子正面影响力的“账户”已经严重透支了;换句话说就是,此时的父母,压根就没有抵御敌人进攻,或者不被敌人战胜的资本,怎么办?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既然余额不足,那就赶紧“充值”啊;错了,你这边拼命的充值,孩子那边玩命的扣费,充再多还不是等于零?

还是那句话,先为不可胜——首先要做到不被敌人战胜,不要继续被孩子扣分(费)才是最重要的。

而其中被孩子“扣费”扣得最严重的,莫过于父母焦虑以及不良情绪下的行为——比如,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咆哮、训斥、指责、谩骂、批评、甚至动手打孩子。如果不把这一项“扣费”黑洞给堵死,那所有的努力,必将付诸东流。

03

父母如何才能够有效克制住自己的焦虑情绪(坏脾气),避免孩子继续“扣费”呢?

这个要从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一个著名实验说起,实验大致内容如下:

实验人员在给狗狗喂食之前,先摇响铃铛,重复多次后,狗狗就将铃铛和食物紧密联系起来了,导致最后,实验人员只要摇响铃铛,狗狗就开始忍不住分泌唾液(流口水),哪怕根本没有看到事物。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现,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人给我们的朋友圈点赞,我们就忍不住要点开来看,哪怕那是一条微商发的变相广告,我们也忍不住要探个究竟,因为我们早已经把那个微信消息的“小红点”,跟无数次自己发朋友圈被朋友点赞的快乐,紧密联系起来了,你不点一下,心里都不舒服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正在洗澡,突然外面的手机响了,我们的内心是不是非常焦虑,巴不得披上浴巾冲出去接听电话,结果一接听,是销售楼盘的广告电话,然后非常扫兴的挂断电话后,在回到浴室里继续洗澡;这是因为,我们无数次接听电话的经历,早已经把手机里的铃声,和立刻接听电话的这个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就像我有一个同事 ,哪怕他正在炒着菜,突然听到客厅的手机铃声响了,也忍不住要把火熄了,先去接听电话;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所有的情绪反应,就像一个自动播放器,只要遇到了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按钮(比如:微信消息提示、手机铃声等),我们的情绪就自动喷涌而出(比如:急躁、焦虑等)

同样的,在我们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这种“条件反射”的情况也经常出现。比如说看到孩子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场景按钮),我们就忍不住地生气,想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自动播放器);

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控制不了,就像有一个妈妈说的:“我也知道生气不好,但是我就是忍不住要发火啊!”,与其说是孩子不听话,常让父母操心,惹父母生气;倒不如说,是父母自己给自己设置了“情绪驱动按钮”——按下按钮,自动生气。

因此,真正让父母生气、焦虑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内心的“条件反射”机制,那就难怪不少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异常紧张了,因为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情绪驱动按钮”——听到老妈唠叨,就心烦,就想摔门而去,或者进行反叛、回击,甚至火拼得不可开交。

04

那么,面对这种情绪的自动反应,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两点建议:

1. 不要着急反应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样一个事实:

“外在讯号的本身没有力量可以影响你,没有力量可以打动你”——心理学家梅尔兹

也就是说,当手机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不是非得要马上去接听的,我们可以静静的等待,或者先好好的忙完眼前的事(比如:洗澡、炒菜等);

又比如微信上的消息提示,我们也并非要立马放下手头的一切,去点击查看,总之,这些外在的“讯号”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立马调动我们的情绪与行为,我们的情绪与行为,应该由我们自己主宰;

同样的,当我们看到孩子表现出了一些让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时,我们自然也不必立即反应,可以什么也不说,静静的等待,就像静静地听着手机铃声响起一样,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这样,我们就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主人,自然,就不会任由负面情绪伤害到我们的家人和孩子,孩子当然也就不会对我们任意“扣费”了,当然,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如果当时实在忍不住怎么办?我们可以运用第二个办法——

2. 尽量延迟反应

如果你真的要生气,那就告诉自己,晚一点再生气,尽量的拖延它。我们知道,魏征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经常跟皇上对着干(直言进谏),所以唐太宗每次跟魏征谈完话,就出去散步;

时间长了,身边的大臣就问皇上,为什么你每次跟魏大臣聊完天,就要出去散步,没想到唐太宗这样回答:“我怕我杀了他!”——因为他知道魏征是忠诚,他讲的话是对的,但是就是听了很不爽,但是又怕自己克制不住情绪,错杀良臣,所以就只好出去散步了。

这其实是“延迟反应”的最好注释,不要急着对孩子“开炮”,才不会伤害到亲子关系,而“延迟反应”能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安顿处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会任由自己的不良情绪肆意伤害家人。

以上我们讲的是“不可胜”的部分,做好了以上这些点,我们不一定能够赢得孩子的喜欢,但是至少我们不会让孩子感到讨厌了;

尽管此时,我们对孩子正面影响力的“账户”余额还是不足,但至少已经“止损”,不会继续被恶意“扣费”了;也就是说,在与孩子建立良性沟通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开始走上坡路了。

05

那么,接下来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才能够真正与沉迷游戏的孩子建立良性和谐的沟通呢?

(一)像青蛙一样思考,我们才能够读懂了“池塘”

之前看来这样一则故事,很受启发:

爱默生和儿子想把一头小牛弄进谷仓里。爱默生用力推,儿子用力拉,但是那头小牛也正好和他们一样,只想到自己所要的,所以两腿拒绝前进,坚持不肯离开牧草地。

这时,有个爱尔兰妇女见了,虽然她不会写什么散文集,却比爱默生更懂得“牛性”。她把自己充满母性的指头放进小牛嘴里,一面让它吮吸,一面轻轻地把它推入谷仓里。

在生活中,我们不少父母也经常干一些“推牛进谷仓”的事,比如叫孩子先写完作业再玩,但是孩子偏偏不听;或者,不允许孩子睡前玩游戏玩手机,但是,孩子偏偏躲在被窝里偷偷的玩,表面上是“牛”任性,实际上是父母不懂“牛性”(作者注:此处仅用作比喻,无意将孩子等同牛),正如旅美作家高德所说:

“像青蛙一样去思考,你就读懂了“池塘”。这一原则的必要性在于,如果你不能让自己成为他,你就根本不懂他在想什么,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同样的,我们与孩子沟通,也应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比如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我们就不要跟孩子聊那些他不感兴趣的大道理,这无异于“拉牛上树”或“推牛进谷仓”,肯定是费力不讨好;

而应该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有一个妈妈就很智慧,他不仅和孩子聊游戏,而且还和孩子探讨,手机里的游戏场景应该怎样设计才更好玩,更刺激?没想到孩子真的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然后,妈妈就鼓励孩子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怎么去实现呢?

在妈妈的不断引导之下,孩子最终利用课外时间,还专门学习了游戏编程软件,大学毕业后,真就顺利进入了某家游戏设计公司,工资待遇也非常好。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天赋,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和孩子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并与孩子建立和谐愉快的沟通。

当然,很多父母可能会说,聊这些没用的有意义吗?孩子又不愿意改变;错了,如果孩子连和父母说话的意愿都没有,父母就彻底失去改变孩子的机会了;

和孩子聊他感兴趣的话题,虽然不能立马帮助孩子改变,但是,至少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让亲子沟通的“血管”通畅起来,父母就具备了“克敌制胜”的进攻条件了。

(二)用适时的肯定和赞美,来引导孩子的语言和行为。

瑞士心理学家贝特·萨勒在其著作《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让参加测试的人,随意说一些词语,比如:房屋、学校、书等等;

当被测试的人依次说出这些词语的时候,实验人员会对其中的复数形式的词语(例如:学生们、教授们等),进行点头表示肯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测试的人会不知不觉地说出更多复数形式的词语,如下图所示:

由此,心理学家们得出结论:

“当人们在适当的时候受到鼓励与表扬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语言及行为。别人的肯定与称赞——实验中的“点头”,能使被试(参加测试的人)的行为不自觉地向着实验者希望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和沉迷游戏的孩子沟通时,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个技巧——用适时的肯定和赞美,来引导孩子的语言和行为,让孩子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我们希望孩子多和我们谈心里话,那么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孩子呀,你刚才那句话,妈妈听了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因为你愿意和妈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

或者对孩子说:“你刚才提的要求合不合理,妈妈暂不说,但是你愿意和妈妈说心里话这一点,非常好,要继续保持!”这样,孩子就知道,妈妈是愿意倾听自己心声的,妈妈的肯定实际上是一种心与心沟通的邀约,当孩子受到了妈妈的肯定和鼓励,当然就更乐意和父母谈心了。

(三)成为和孩子相似的人,你就能填满亲子间“代沟”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说道:

“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总有这样的倾向。”

因此,面对沉迷手机、游戏,不爱和大人沟通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学习和模仿,成为和孩子相似的人;

比如,孩子喜欢刷“抖音”,那么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记下“抖音”里比较火的段子,比如,孩子在玩手机,爸爸想拉孩子去打球,就可以对孩子说“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走,跟老爸打球去”;

又比如孩子喜欢某个歌星,父母就可以有意识的了解一下有关这个歌星的成长履历,把一些比较积极正能量的故事,摘录起来;在恰当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讨,这样就比干讲道理有效得多;

总之,让孩子感受到,爸妈和自己是有共同语言的,甚至是跟自己相似的,孩子自然就更乐意和父母沟通了,就像和自己的哥们(姐妹)聊天一样,志同道合,趣味相投。

我是廖老思,专注于家庭教育,擅长解决孩子玩手机、游戏、叛逆、厌学等问题;感谢关注,有你的关注,家庭教育在科学化的路上会更进一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廖老思父母加油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13岁男孩通宵游戏后跳楼自杀 父母与孩子建立良性沟通到底多重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孩子通宵游戏 成绩滑坡 撒谎叛逆咋办?3招根治留守儿童手机病

孩子通宵游戏 成绩滑坡 撒谎叛逆咋办?3招根治留守儿童手机病

孩子,父母,手机游戏,问题,留守儿童,妈妈,老师,对孩子,电话,场景,成绩,时候,梦想,游戏,爸爸,缺位,反应,得越,怎么做,心理状态,让孩子,东西,个人,内心,北极,女儿,女生,对方,态度,手机

2018-07-20 #长篇故事

十五岁少年连续通宵打游戏 家长无奈之下实名写求助信

十五岁少年连续通宵打游戏 家长无奈之下实名写求助信

孩子,游戏,未成年人,家长,人脸识别,因素,小孩,规则,通宵,监管,孩子家长,游戏公司,记者,措施,求助信,时间,父母,青少年,这种情况,成千上万,中提,专家,中控,中国,亲子关系,产业,产值,作业,健康成长,功能

2010-10-30 #长篇故事

12岁男孩运用“机智的小脑袋”玩游戏充值 花了父母八万的积蓄

12岁男孩运用“机智的小脑袋”玩游戏充值 花了父母八万的积蓄

孩子,家长,时候,手机,玩游戏,父母,生意,积蓄,儿子,事情,士夫,妈妈,小孩,时间,月份,行为,交易密码,对孩子,小脑袋,想不明白,钱包里,这件事情,多加,在忙,好的,长太,就有了,记住了,导语,一家

2010-02-07 #故事大全

10岁男孩沉迷游戏不写作业 家长模仿游戏机制 孩子不爱学习都难

10岁男孩沉迷游戏不写作业 家长模仿游戏机制 孩子不爱学习都难

孩子,父母,游戏,大人,手机,让孩子,侄子,王者荣耀,家长,成就感,玩游戏,老人,等级,进步,对孩子,给孩子,作业,视频,做法,和成,小孩,情况,村里,爷爷奶奶,环境,科学,精力,结果,生活,帮助孩子

2017-06-20 #故事会

井柏然 我们最深爱却错过了的那个男孩!

井柏然 我们最深爱却错过了的那个男孩!

小晓,父亲,井柏然,北漂,眼泪,生活,一场戏,底层,女朋友,时候,梦想,游戏,电话,社会,老父亲,通宵,后来的我们,了几个,这个世界,边笑边,黄轩,爱的,火锅烧烤,爱时,走吧,低调,不幸,上装,价值,会用

2020-04-03 #小故事

通宵都要玩游戏 你玩过几个?

通宵都要玩游戏 你玩过几个?

游戏,玩家,动作,画风,通宵,时候,我的世界,黑暗之魂,元素,感觉,火把,荒野,赛事,设计,创造出,塞尔达传说,这个游戏,这是一款,丧心病狂,占有欲,里可,不一样,任天堂,天空之城,还可以,乐趣,东西,中三,交互性,全球

2019-04-08 #经典故事

幼儿园老师发现男女生过度亲密 问其原因 男孩:跟父母学的

幼儿园老师发现男女生过度亲密 问其原因 男孩:跟父母学的

小刘,孩子,夹菜,家长,父母,琦琦,老师,行为,东西,偷偷地,双方,学校,时候,游戏,能力,在孩子面前,孩子们,老夫老妻,在做,好的,幼儿园,原因,人生,一面,下意识,习惯,事情,人平,作业,午饭时间

2019-03-03 #故事大全

4岁男孩 每天绘本阅读 英语阅读 数学游戏 是不是太狠了?

4岁男孩 每天绘本阅读 英语阅读 数学游戏 是不是太狠了?

孩子,小孩,兴趣,小男孩,教育,数字游戏,每天都,英语阅读,习惯,乐趣,任务,起跑线,规律,在玩,结合起来,前言,不学,中学,中成,兴趣爱好,心灵鸡汤,年龄,幼儿园,建议,强度,性格特点,时候,日子,父母,男孩

2017-10-0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