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战疫日记|感谢广东援荆医疗队救回一命 荆州50多岁患者邀广东医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时间:2009-02-08

医疗队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队员需要克服哪些艰难险阻?广东卫生在线特派记者用新闻视角,文学笔调,为你逐一呈现战荆州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4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特派记者战疫日记

病毒无情,广东有爱!自对口支援湖北荆州以来,广东医疗队已有数百名最美逆行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医疗队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队员需要克服哪些艰难险阻?广东卫生在线特派记者用新闻视角,文学笔调,为你逐一呈现“战荆州”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最近几天,在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员和荆州市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一个短视频特别火。

视频不长,几十秒的画面里,是一片白色的隔离病房,还有充满色彩的悦耳女声。

一位患者坐在床上,穿着黑色羽绒服,宽大的口罩,遮不住脸上的笑容。还有三个医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到脸,但声音里同样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她们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也是在唱响生命赞歌。

在病情转好的那一刻,我最想做的是歌唱我的祖国

如果只听声音,你会认为依偎在一起唱歌的四个人,是多年的姐妹,年轻而充满活力。事实上,她们只认识不到1个月,她们中最年轻的也已经56岁。

胡阿姨最大,58岁。她的儿子有武汉接触史,一家5口人,3个人感染了新冠肺炎,1个人因发烧隔离。胡阿姨症状最严重,2月3日转到松滋市人民医院就被确诊为重症患者。

当晚胡阿姨病情急转直下,持续恶化,2月13号达到最危险的状态。这个时候,广东医疗队来了。

2月12日晚,广东医疗队抵达松滋,立刻与当地医生联手组建新的专家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2月16日,经广东医疗队改造过的隔离病区启用,胡阿姨转入新病区治疗。

“她是到松滋接诊的第二个患者。”广东医疗队员周红梅说。胡阿姨非常感激广东医生,她喜欢说,“广东医生来了,我一家人就有救了”。不过周红梅和同事们却说,幸亏有荆州医务人员的坚持和海南医疗队前期救治,才有了后来的逆转。

在20多天里,来自中山、肇庆的广东医疗队员与松滋市医务人员携手,积极运用远程会诊、多学科会诊、中西医结合和心理疏导等治疗方式,胡阿姨病情逐渐好转。

2月22日,肺部CT复查,胡阿姨病变吸收明显,由危重型病例下调为重型病例;2月28日,专家组对胡阿姨作了一次全面系统评估,认为病情明显好转,又把她由重型等级调整为普通型。

得知这个好消息时,胡阿姨心情激荡,几乎是语无伦次地表达着感激之情,她提议医生和她一起唱首歌,就唱《我和我的祖国》。

这是一首流传30多年的赞歌,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张口能唱。它没有华丽的词藻,感情却极为非常真挚,每一个人唱起它,心中都会充满力量,充满美好。

“1个月来,有太多人帮助我了,我不能一一表达感谢。我只能感谢我的祖国、歌唱我的祖国。”胡阿姨说。

我和我的祖国从未分割。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部署指挥全国疫情防控工作,遏制了新冠疫情的更大规模爆发。

2月,国家又根据湖北疫情发展,制定一省一市对口支援政策,19个省市对口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各地市。驰援荆州就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赋予广东的政治任务。

2月10日,接到命令的当天,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仅用小半天就组织了108人的第一批医疗队北上驰援,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等专程到机场送行。

此后半个多月,广东陆续派出5批医疗队,累计达566人在荆州一线工作。其中,第二批医疗队于11日出发——胡阿姨新交的广东医生朋友,就在这一批队伍里。

见证了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2月17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周刊也发表社论称,“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用这样的速度,动员各种资源和人力!”

生在这样的祖国,是胡阿姨需要感激的,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感激的?

我和你一起唱歌,我还要守护你生命的每一刻

歌声响起的时候,有护士拍了一个短视频。在重症病房艰难地度过了整整25天,经历了生死悲欢的胡阿姨,不仅愿意公开唱歌的视频,还愿意把自己的笑容展示给所有人。

所以,画面不是很清晰,她迸发的感情却清晰地传递给每一个观众;画面没有字幕,防护服上的名字很难辨认,但我们希望大家知道她们是谁,记住她们的名字,也记住她们的歌声。

胡阿姨右手边,一直搂着她的,是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周红梅。2003年她就参与过非典战役,当时是甘肃传染病医院非典危重病区的负责人。来到广东后,参加过甲流、非典、禽流感战役,所负责的病区没有出现一例死亡患者。

胡阿姨左手边,身材看起来略显瘦削的,是肇庆市名中医、肇庆中医院呼吸科带头人夏燕华。她是肇庆派出的年龄最大的医疗队员,同样曾参与过抵抗非典、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性疾病的战役。

接到选派医疗队员出征荆州的任务后,两位年近花甲的医生,都是第一时间报名,并追随58岁的抗非英雄、中山市医疗队长袁小玲来到松滋,成为医疗队的救治尖兵。

周红梅的右手边,是松滋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文,从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第一例重症患者以来,她每天都工作在与死神搏斗的第一线,无怨无悔。

在镜头之外,还有袁小玲等专家的不懈努力。她们都已不再年轻,白色逐渐爬满了发梢,但她们和8090后同事争抢着进舱;她们的体力已经过了巅峰,但每一天她们都忙碌着,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患者守住着生命的防线。

镜头里,周红梅一直用左手拥着胡阿姨。这不只是医患关系亲密的体现,更是医者仁心不经意的表达:新冠病毒侵袭肺部,尽管病情已经转轻,她依旧担心唱歌会影响患者。

“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隔断病毒,但隔不断病人对我们的情谊、隔不断病人对我们的依恋。这种感受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最大的享受。”周红梅说。

有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是胡阿姨需要感激的,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感激的?

就这样,四个人,一首歌;三位医生,一位患者;两位广东人,两位松滋人,互相依偎着,歌唱着。

她们是第一次合唱,却配合得天衣无缝;病房里还有病毒环伺,她们的歌声里无所畏惧。

她们用歌声对抗病魔,唱响了对生命的礼赞;她们还用歌声表达胜利即将来临的喜悦,表达着对伟大祖国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主笔 |特派荆州记者 宋炳军

编辑|任君飞 责编|黎晓心

摄影/视频|受访者提供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战疫日记|感谢广东援荆医疗队救回一命 荆州50多岁患者邀广东医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抗疫一线医生日记 武汉 我在!

抗疫一线医生日记 武汉 我在!

患者,拇指,武汉,李超,医生,协和,陕西省,眼科,西院,工作,忘记了,来武,周博,李文亮,比大,中心医院,大兴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心,医疗队,信念,力量,医学科,医疗,医院,双腿,危重症,小分队,地域

2020-07-03 #故事阅读

广东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出发武汉 将为战役一线医患带去心理疏导

广东首批心理援助医疗队出发武汉 将为战役一线医患带去心理疏导

医疗队,医生,患者,湖北,脑科医院,战役,医患,广东省,广东,武汉,方面,方式,队员,问题,调整,附属,心理干预,特别大,康明,王相,贺红,医护人员,心理医生,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云上,广东省人民医院,第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2007-04-21 #经典故事

广东这位援鄂医生回访武汉 还没出站就又救了一个人!

广东这位援鄂医生回访武汉 还没出站就又救了一个人!

武汉,医生,医疗队,乘客,疾病,广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乘务员,广东,医院,患者,高铁,电话,湖北,疫情,站台,中南医院,我愿意,个人,儿子,列车,广州日报,施救,感觉,心脏,方面,救护车,时候,礼物,白衣天使

2019-12-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2020好医生好故事|广东第一批援助武汉珠江医院医疗队队长王华

2020好医生好故事|广东第一批援助武汉珠江医院医疗队队长王华

王华,医疗队,患者,武汉,珠江医院,广东,流程,病区,重症,队长,汉口医院,医院,病人,队员,难题,工作,救治,呼吸疾病,重症监护,专家组,医疗,制氧机,医生,力量,场景,广州,成员,氧气瓶,治愈率,队员们

2009-08-11 #长篇故事

4位患者的方舱日记:经历生死考验 方知珍惜健康

4位患者的方舱日记:经历生死考验 方知珍惜健康

方舱,医院,护士,医生,医护人员,武汉,防护服,病友,区长,妈妈,患者,情绪,穿着,钱磊,党员,医疗队,单位,少女,守护者,客厅,志愿者,护目镜,日记,时期,病人,浙江,漫画,片区,病情,病毒

2010-07-11 #小故事

重症患者陆续好转 大大鼓舞团队士气丨顺德护士武汉支援日记⑥

重症患者陆续好转 大大鼓舞团队士气丨顺德护士武汉支援日记⑥

患者,武汉,胡伯,病房,医生,团队,护士,日记,眼眶,武汉协和医院,今天下午,人工,广东,气道,病情,顺德,专科护理,为他们,天上班,从武,勒得,科里,护师,加油打气,准点,作用,医疗队,医嘱,名字,呼吸机

2009-09-25 #故事会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随行采访日记

刘壮,医疗队,北京,武汉,武汉协和医院,病区,记者,医护人员,西院区,医生,患者,方案,病人,超声,普通的一天,医院,日记,情况,病例,肺部,负责人,重症,镇静剂,隔离病房,驻地,培训,活动,北京新闻,成一个,中医治疗

2015-09-16 #小故事

抗疫日记|好消息!经我治疗的4名患者出院了

抗疫日记|好消息!经我治疗的4名患者出院了

患者,医院,龚文,微信,丈夫,张彩玉,医疗队,夫妇俩,疾病,病情,金银,回家,陈阳,军队,化名,医生,回复,很重,新闻,湖北,老伴,重庆晚报,交流,咨询,康复出院,朱婷,医学中心,又见面,时间,中药

2017-08-1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