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余华:莫言写作只会吹牛 鲁迅是唯一讨厌的作家 晚年他说出原因

时间:2009-02-25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余华公开调侃了莫言,说莫言只会在书中吹牛:我跟莫言在一个宿舍住了两年,他说自己如何创作的那些话,比他创作本身还要虚构,生死疲

提示:本文共有 18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莫言可以说是一位大家都熟知、家喻户晓的人物,我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余华公开调侃了莫言,说莫言只会在书中吹牛:

“我跟莫言在一个宿舍住了两年,他说自己如何创作的那些话,比他创作本身还要虚构,《生死疲劳》他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写完了。所以不要当真。”

在后来的采访中,当谈到鲁迅的时候,余华说鲁迅是他唯一讨厌的作家,他说:

鲁迅能够走上文学这条道路,其实是一个偶然。读过鲁迅的作品,我相信鲁迅还没那么幼稚,认为他能够救国救民,拯救民族的灵魂。谁都拯救不了,民族的灵魂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拯救得了的。

余华表示,在他生活的60年代,鲁迅就像是一个“标签”、相当于神一样的存在,只要鲁迅说的话就是对的。

直到他36岁的时候,鲁迅才从一个“标签”变成了一个作家,这时候的他才真正读懂了鲁迅。他说:“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是需要时间的。鲁迅是不属于孩子的,他属于成熟并且敏感的读者。”

余华和莫言是好友,对莫言的“狂言”就是一种调侃,而对鲁迅,其实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剖析。其实,不管是鲁迅,还是莫言,对余华的写作生涯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又一部经典诞生

余华一开始被父亲叫去当了一名牙医,但是由于余华非常羡慕在文化馆里面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每天都很清闲自在,觉得那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余华就和鲁迅弃医从文一样,不再去做一名牙医,开始去自己创作文学作品。

只认识4000字,并且连标点都不会用的余华随便找来一本杂志,大概看了两页就说:“好了,我可以开始写小说了。”

就这样,余华开启了写作生涯,一边给全国的杂志社投稿,一边继续通宵写。但是他的稿件一直被退回,甚至到后来,邮递员看到名字就直接把信件扔进余华家,“啪”的一声,余华就知道退稿又来了。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余华用了三年的时间,最终创作出了《活着》。

这本书引起巨大轰动,迅速占领全国各大书店,并且一举拿下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第三届世界文学“冰心文学奖”等众多奖项。

《活着》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后,也获得大量国际电影节奖项。并且美国华盛顿邮报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犷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余华用笔刻画了一个苦不堪言的悲剧人生,但实际上却是一则讲给每个成年人听的寓言。又是一部经典诞生了!

你有没有认真想过“活着”的意义?

我们每天都在“活着”,但是你真正想过你活着的意义了吗?在《活着》的最后,余华给了你答案。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书中的福贵历尽沧桑仍有滋有味地活着的意义在于:人生之中,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在困顿之中活下去的力量。想必,这就是作者余华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如同书名——《活着》。

阅读过《活着》,你就会对命运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人性深处的生的意志能把苦难化成一种力量,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人的主观能动总能发挥出巨大能量。

在大时代面前,每一个人都很渺小,死得容易,活着却不简单。在苦难中每个人身上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当“好好活着”成为一种信念,一种支撑,一种向往时,没有任何苦难可以把人压倒,尽管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平凡,弱小得如同一只稻草。

对于“福贵”来说,至亲至爱活着的时候,他有希望,生命的力量在于此;至亲至爱死去的时候,他有回忆,生命的力量也在于此。

好好活着,是一种责任;好好活着,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活着》,是一本值得每个成年人用一生来读的书。很多人第一遍看完,会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但第二遍看完时,就会对某些情节感同身受。

现在只需要一包烟的钱,你就可以领略“活着”的意义:既然要活着,就要好好地活下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余华作品:活着(新版)中国现当代小说 哲学 文学读物 作家出版社旗舰店¥19.6京东月销16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余华:莫言写作只会吹牛 鲁迅是唯一讨厌的作家 晚年他说出原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客观地说 莫言 余华等当代作家是否已经超越了鲁迅 老舍

客观地说 莫言 余华等当代作家是否已经超越了鲁迅 老舍

鲁迅,国家,余华,贾平凹,当代作家,作家,大师,文学,莫言,老师,距离,沈从文,老舍,华山,初创期,富春江,客观,泰山,是怎么,那个时代,孙武,得明,汪国真,在退,在国外,事实,中国,位置,作品,养家糊口

2013-05-06 #短篇故事

“去鲁迅化”兴起 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余华观点一致

“去鲁迅化”兴起 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余华观点一致

鲁迅,鲁迅先生,作品,文章,余华,去鲁迅化,莫言,时期,正传,经典,孔乙己,文笔,他的作品,中国,写作文,作品集,内心,文学界,妈妈,总能,文言,狂人日记,现实,贝贝,语文,分析,影响,三怕,他没有,因为他

2018-06-22 #故事阅读

继莫言之后 中国作家余华有望再次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继莫言之后 中国作家余华有望再次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余华,作品,中国,文学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读者,个人,代表作,农民,背景,他的作品,是一部,卡佛,巴尔扎克,来考,中国作家,不一样,改变自己,世界,主人公,人权,事实,事业,价值,作家,写法,全部都是,儿女,命运,口实

2011-11-03 #故事阅读

贾樟柯新片河南开机 记录莫言贾平凹余华等作家的文学时代

贾樟柯新片河南开机 记录莫言贾平凹余华等作家的文学时代

作家,文学,村庄,贾樟柯,时候,海报,公示表,余华,贾平凹,小村庄,新中国,电影局,导演,国家,乡村,吕梁,商业片,学季,定好,往事,摄影机,时代,纪录片,电影,河南,档期,猫眼,群山,莫言,记忆

2020-06-12 #故事大全

从莫言 余华和阎连科 来看中国当代作家写作的功利性

从莫言 余华和阎连科 来看中国当代作家写作的功利性

莫言,余华,阎连科,文学,张抗抗,当作家,作家,有的人,内容,北大荒,城市,小说,文化馆,这本书,哈尔滨出版社,改变自己,都会,世俗,事情,作品,内容提要,功利性,分界线,吃饺子,小时候,地方,哈尔滨,命运,大山,工具

2014-11-23 #故事会

贾樟柯发起 莫言 苏童 余华等大家云集 首届吕梁文学季将举办

贾樟柯发起 莫言 苏童 余华等大家云集 首届吕梁文学季将举办

吕梁,学季,文学,贾樟柯,乡村,文学奖,年度,活动,余华,李敬泽,梁文学,发布会,艺术中心,主题,作家,作品,汾阳,莫言,西川,叶兆言,苏童,阿来,吕梁市,学术,当代文学,文化,格非,研讨会,著名作家,评委会

2019-10-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鲁迅出国留过学 莫言只有小学文化 为啥诺奖获得者是莫言呢?

鲁迅出国留过学 莫言只有小学文化 为啥诺奖获得者是莫言呢?

诺贝尔文学奖,先生,莫言,作家,中国,文学,年代,鲁迅先生,瑞典文学院,个人,不应该,莫言先,中国作家,和家,唯诺,家国,高水,诺贝尔奖,中华民族,水平,奖项,古典文学,原因,各项事业,国际,婉然,情怀,情况,小学,平台

2007-06-08 #故事阅读

余华:他用平凡的文字讲述故事 在我们面前展现那个时代

余华:他用平凡的文字讲述故事 在我们面前展现那个时代

余华,作品,时期,文字,莫言,作家,电影,经历,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中国,意义,时代,爸妈,创作,本莫,苏童,名的,大时代,年发,榜上,书籍,上点,九十年代,事情,大部分,图书,前三甲,再加,兴趣

2010-07-0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