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援鄂前线·战疫日记」张维森: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时间:2009-03-12

之前一直有注意到他,因为床位靠近医生站,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熄灯后站在医生办公室都会看见他

提示:本文共有 19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日记撰写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队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张维森2020年3月7日今天,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之前一直有注意到他,因为床位靠近医生站,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熄灯后站在医生办公室都会看见他。一米七左右的个子,穿着带有字母的深红色运动上衣,黑色裤子。口罩上方有双很多女生喜欢的眼睛:单眼皮,小眼睛,成缝。第一次夜班,凌晨五点看到他在玩手机,以为他睡眠不好,想着过去问下什么情况,刚走到他床边,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表现出要和我说话的意思。我还是主动打了招呼,轻声叫他不要玩手机了,保证睡眠,他只点了点头,像小学生上课玩小动作被老师抓到一样,乖乖放下手机蜷进被窝继续睡了。后面几个夜班发现他比其他人都要睡得早些,但是到凌晨五点他总是会打开手机,后来实在忍不住,从另外一个方向迂回过去,刚好看到他手机屏幕,我没有让他发现自己就走开了。白班的时候,没有见他怎么玩手机,而是坐在护士站旁边的电视机旁,不说话,细小的眼睛在白天更明显了,有时候挤兑眉头时就只见一条线了。每次电视机里放歌,或者有病友、医生拿着话筒唱歌的时候他就会不声不息地在板凳上座着,如果不留意,没有人会注意到他坐在那儿。话筒几次易手,从来不会到他手上,因为他都是背对着电视机,只需要听清这些音乐声音就可以了。放的歌他都会认真听。他沉默着,脸颊的肌肉并没有带动出任何的面部表情出来。而仔细看,所有的表情都藏在他眼里,歌里有的情感眼里都有,怪不得他坐着不动,不动身子,不动嘴,千万缕的思绪却在眼里游动。我走过去坐在他旁边,拿着表格式的病历,再次和他确认病史资料是否正确,医生好写出院小结。慢慢的话题就聊开了,原来他是轨道工作人员,天没有亮定时看手机是为了给在家的爸妈在网上购菜。喜欢听歌,因为好些歌是他前女友喜欢的。她是一位中学教师,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文静,有学问。每天下午三点都看见她跟家里的儿子视频,教儿子完成作业,她总是抱怨教其他孩子比教自己的孩子容易。不管怎么教,儿子就是不会写作业。在得知出院后还要集中隔离14天,她的内心几乎接近崩溃,有好几天 ,她的心情很糟糕,觉得生活都被打乱了计划,对未来没有了信心。她告诉我们自己是一个对未来都有安排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进行,每次出去旅行、每周的工作、家里的生活,都是按照自己事先计划好的路线和方向去执行。现在都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个14天,这种感觉作为医护的我们何尝不是呢?我们每工作一天,回家隔离14天的时间就要往后推一天,感同身受的我们用自己的信心安慰着她。重拾自信的她病情稳定向好,出院时抱着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久久不愿松开。他们俩的床位之间隔着一块高约1.5米的木板。躺下来可以听到彼此的说话声,就是看不见对方,站起来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交流。他们是夫妻,他的发际线开始显现岁月的痕迹。她心态很好,看着比他要年轻。晚上因为身体热睡不好,她就用干的吸汗的毛巾给他一遍遍的擦拭,特别是在吃完退烧药后会出很多汗。每次查房他们都有很多问题,不是问自己的,而是对方的。这座城里,像他们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位轨道工作人员,出院后愿你在保证无数陌生人定时定点赴约的同时,也能准时赴你与她之间的约;愿作为母亲的你,出院后好好享受辅导孩子做作业时想打人的冲动;愿你们夫妻俩出院后继续人生路上爱的誓言。【记者手记】普通人的故事,记录着不一样的方舱感动。每一个床位的背后,都有那么一段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本来人生没有交集的他们,都因为这场特殊的疫情,在这个方舱里面相遇了。医护人员在精心照料他们病情的同时,因为心理疏导同样重要,这段日子里,他们听了太多的百家故事,有甜蜜的、有苦涩的、有酸溜溜的……每一段故事都有对应的主角,这个主角可能不止一个,因为从这些故事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生病,所以住院、所以要有14天的隔离。14天,说长不长、但也不短。可能你的计划就此被打乱,可能你会与她/他失约,可能你的工作安排就得重来,可能你会看到患难中的那些真情:关乎亲人、爱人、友人……人生就是一场直播,没有彩排、也没有重来。很多人因为这场疫情,开始了他们人生的另一个新机遇。也许,本来你应该按部就班的往前,但现在你却停下了脚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生的步履总是匆匆忙忙,路上的风景总是被忽略。现在,你可以趁着这段日子,好好看看这些年被遗忘的风景、被遗忘的人。有些人,有些事,看着普普通通,却足够铭记一辈子。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这次疫情结束,相信每个人都会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三月来了,春天来了,花儿都开好了,一切都在继续,生活总是向前。不同的是,在“我”的心里,从此便多了一个“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编辑 刘思博

编审 晏海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援鄂前线·战疫日记」张维森:我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内涵鬼故事之日记

内涵鬼故事之日记

日记,爸爸,妈妈,租客,内涵,鬼故事,墙壁,屋子里,房子,他们家,他妈妈,坏人们,妈妈不,我总是,我终于,找不到,把他们,说话了,不可思议,发现了,怎么了,东西,亡灵,儿子,大全,写日记,厉鬼,吓跑,地下室,坏人

2017-04-19 #小故事

张维为:中国崛起的故事很精彩

张维为:中国崛起的故事很精彩

中国,中国模式,话语,中国崛起,模式,研究院,教授,中国道路,上海,世界,中国人,中国震撼,邓小平,学者,复旦大学,研究,文明型国家,问题,英文翻译,三部曲,人生,制度,学界,思想,智库,江苏,院长,发展,工作,习近平

2011-03-03 #经典故事

张维良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

张维良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

张维良,音乐,竹笛,乐团,音乐会,中国,国际,乐器,北京晨报,声部,文化,传统,研究,上善若水,听觉,语言,训练,人家,作曲家,民族,曲子,音色,霍夫曼,创作,中国音乐,国家大剧院,中国乐器,那我们,个人,和声

2016-05-07 #经典故事

张维良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

张维良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

张维良,音乐,竹笛,乐团,音乐会,中国,国际,乐器,北京晨报,声部,文化,传统,研究,上善若水,听觉,语言,训练,人家,作曲家,民族,曲子,音色,霍夫曼,创作,中国音乐,国家大剧院,中国乐器,那我们,个人,和声

2017-07-01 #短篇故事

张维迎:褚时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张维迎:褚时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褚时健,企业家,社会,变异,卢作孚,中国,基因,烟草,贡献,万美,玉溪卷烟厂,云南,企业,创造财富,政府,机会,进步,大金元,家和,与众不同,人们,权力,观念,资源,冯仑,张维迎,一定是,企业家精神,岁的时候,作者

2020-07-03 #经典故事

张维迎:褚时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张维迎:褚时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褚时健,企业家,社会,变异,卢作孚,中国,基因,烟草,贡献,万美,玉溪卷烟厂,云南,企业,创造财富,政府,机会,进步,大金元,家和,与众不同,人们,权力,观念,资源,冯仑,张维迎,一定是,企业家精神,岁的时候,作者

2017-07-25 #故事阅读

《沙漠上的仙人掌》文/张维质

《沙漠上的仙人掌》文/张维质

张维,富贵,沙野,在荒,和群,沙漠,仙人,堡垒,头颅,斗艳,改色,牡丹,清香,烈日,玫瑰,茉莉,生命,鄂尔多斯,进攻的号角,招蜂引蝶,断臂

2012-08-02 #故事会

“中国故事”张维良竹笛乐团音乐会举办

“中国故事”张维良竹笛乐团音乐会举办

音乐创作,音乐会,张维良,张艺谋,王洁,陈凯,蔡文姬,再发,中国,乐团,中国馆,作曲家,人们,吹管,器乐,圣手,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自然,开幕式,竹笛,民族,日本,文化,智慧,演奏家,电影,菊豆,美国,舞剧,阳光

2011-11-2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