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宋朝轰动京城的科举事件: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 五读书!

时间:2009-03-15

01落榜的大才子苏东坡有首诗,诗名好长我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有几句是这样的:与君相知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

提示:本文共有 29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01

落榜的大才子

苏东坡有首诗,诗名好长《我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有几句是这样的:

与君相知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这首诗写的主角叫李廌,字方叔。

很得苏轼赏识,相当于苏东坡的弟子,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才华横溢,名满天下。

那一年是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苏轼老师是主考官,举子们都以为:状元一定是李方叔。

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个人物,想来必然是金榜题名的快事主角,何等风光。

唐朝才子李程作《日五色》赋,呈给大臣,大臣以为必得状元,不料发榜无名。

大臣持赋示于主考官,主官后悔,李程拨为状元。

苏轼借此典故,自责与李方叔相知多年,却没能识别他的文章。

责任很大,非常内疚。

苏轼、李廌的好朋友黄庭坚,也写诗安慰李廌,直言苏东坡今年为主考官,居然失此人才,难辞其咎。

李廌自己也写诗记这个事,一肚子锦绣文章,却不能中举,这是天意哟!

这一年李方叔刚好三十岁。

这是件宋朝科举著名的事件,轰动整个京城。

宰相吕大防得到消息,也是非常惊讶:李方叔落榜?哎,这有关部门出考题,居然会丢掉这样的奇才!

可见李廌的名气非常大,期望值非常高。

当时的人包括方叔自己,都以为苏学士为主考,李廌肯定在前三名。

开榜居然榜上无名,这个落差是多么之大。

李方叔强颜欢笑,反而安慰苏东坡:“行止皆天子何责?”

这些都是老天的安排,老师您没有责任哟!

志在必得而名落孙山,留下失落的心情,惆怅的情绪。

02

还有故事

古人说人的一生: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书读得好只排列第五!

命运才是天注定哟!

这都是无数举子寒窗苦读十几甚至几十年一无所成发出的感慨。

每一年的科举,中举进士们“春风得意马蹄轻”的荣耀背后,是更多的落第举子狼狈寂寞的身影。

据说苏轼为考官,锁院之前,偷偷封缄一信,派儿子苏过送给李廌。

巧不巧李廌外出,他的仆人收下就放在茶几上。

这时李家来了两个客人,大臣章惇的儿子章持、章援。

两个鬼灵精发现了这封信,打开一看,是一篇《杨雄优于刘向论》!

章氏兄弟大喜,偷窃了信就走了。

方叔回家,找不到信,大惊。

一问,二章来过,知道情况不好。

但事已至此,又不能声张,怅惘若失,也只好吃个哑巴亏。

考卷打开一看题目,果然是《杨雄优于刘向论》!

章持兄弟模仿苏文,写得无比好看。

李方叔胸中抑郁,差点停笔放弃考试。

评卷后,拆号。

苏轼以为第一名一定是李廌,不料一看是章援。

第十名卷子文笔构思和第一名非常像,是章持!

苏大人脸上都变色了。

前面二十名中,有一份卷子非常有特色,苏轼对同事们说:“这个一定是李方叔的卷子。”

拆开名一看,是葛敏修!

黄庭坚也是阅卷成员,看苏轼脸色沉重,说:“这个葛敏修是我在太和遇到的才子。恭喜苏先生收得人才。”

造化弄人,所有中举的卷子开出来,李廌确实不在其中。

苏东坡惭恨无比,都不愿意走出考院见客。

李廌回到家,老母亲听说后,受不了这个打击:“苏先生担任主考官,而你还是没有中举。这以后还有什么希望呢!”

生了一场病,不甘不愿地死去了。

真是人间的一大悲剧。

这个故事一波三折,多么精彩,多么让人扼腕。

有些讨厌鬼考究出是假的。

苏东坡怎么会泄露考题呢!

而又恰恰是政治对手章惇的两个儿子偷走信件呢?

还有故事中的考试程序和史载不同嘛!

不管怎么说,李廌在苏轼主考的元祐三年这次考试中失败了这个是真的,只有回家再读书,准备再考。

03

总有被困的天才

李廌是陕西华州人,据说父亲和苏轼相识。

小李6岁成了孤儿,穷人家的孩子懂事的早,书读的特别好。

整个乡镇县城都知道李家这个天才孩子是个读书种子。

20岁那年,小李带着自己的文章,到黄州去拜访心中的偶像苏轼。

这是宋哲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大苏当时是全世界最明亮的一颗星,无数的名士隐士和尚道士都跑到黄州找他玩。

李廌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名。

但苏东坡看了他的文章,给了很高的评价:“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

呵呵大笑地和小李交朋友,握着手说:“李君的才华,真是万人敌哟!”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评语!

且来自文坛泰斗苏轼。

份量之重,可想而知。李廌的大名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万人敌”用来形容的是项羽,是关、张。

小李文章风格雄健奇丽,力量非同小可,没有人称敌手。

可别急,文人喜欢夸张。

去过庐山的人,都说被李白“飞流之下三千尺”这句话给忽悠了。

大家也不想想,李白总不能实地测量下才一百多尺,就写:飞流之下一百五。

这就不像话喽。

苏东坡豪迈烂漫不减李太白,讲的话也要打个折。

所以后人以为李廌是天才,但可能不适应科举这一考。

各朝各代,落第举子中不少大人物。

如苏轼的老爹苏洵,名列唐宋八大家,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却也是落榜生。

那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身为老爹的苏洵又落第了。

感慨之际,写诗道: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总有不平在人间,就看谁碰上。

李廌同学算一个。

04

清贫读书人

李方叔回到家,加倍刻苦攻读。

三年后,元佑六年(1091)。

再登考场,依旧落榜。

这一回怨天怨地怨老师都不对了,只有怨自己。

写了首诗自己的形象是“鬓毛斑斑黑无几”,完全是个半老头子,三十大几,一事无成。

叹息“数奇辜负师友责”,内心的酸楚,真是所谓不足与外人道。

李廌遂绝了科举之意,决心回到故乡汝、颖之间,定居长社,专心做学问写文章,不问功名利禄。

他成为苏门六君子中唯一没中举的人。

苏轼等几人在李廌初次落第就打算向朝廷举荐,让他入仕。

像同样落第的大诗人梅尧臣,就是由欧阳修等人推荐,皇帝首肯,进入公务员队伍。

但李方叔命中没有当官这一道符,苏轼又被贬了,还贬的更远,到岭南去了。

的确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顾不上李方叔。

李廌就在长社读书著作,生活清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朝廷大赦,流放海南的苏东坡回家,半路病逝于常州。

消息传来,想到苏轼的知遇之恩,李方叔悲伤万分。

写下一篇祭文,其中有一联,正是方叔雄壮语言的本色:

识与不识,罔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仿?皇天后土,知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随着祭文传遍大江南北,读之令人辣然。

李廌守着清贫读书,著作颇丰。

他有一句写诸葛孔明的诗为:向非三顾重,白首田舍翁。

如果不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也就是个老死山中的农夫嘛!

多少还是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当然诸葛亮人中之龙,从来是读书人的偶像。

李方叔在乡下的日子,想想在陇中耕田的孔明,是个安慰。

05

好风如扇雨如帘

苏轼对李廌落第这事一直不能释怀。

很多年以后和几个吏部官员喝酒,说:“你们先自罚一杯,喝完再听我说。”

大家都喝了。

老苏说:“诸位替国家选拔人才,却漏了李方叔,你们说该不该罚?”

大家都惭愧点头:是要罚。

苏门四学士的张耒也在座,站起来倒了一满杯酒给苏轼:“老师您也应该喝一杯。当年您主考官时还漏了李方叔,是不是比这几位更该喝呢?”

大家呵呵大笑。

李廌51岁去世,留下最有名的一首词《虞美人》: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这首诗写的是春夏之交的景色。

古人点评:最后一句思念朋友“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尤极淡远清疏之致。

这个品味要一定功底。

不过记住一句“好风如扇雨如帘”,偶然碰上对景,可以用来吹吹牛皮,想起这位落魄的才子李方叔。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宋朝轰动京城的科举事件: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 五读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红花与绿叶一样美丽 十二运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红花与绿叶一样美丽 十二运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训练,开幕式,张文雪,爷爷,张国刚,全运会,我骄傲,孙镇,红花,母亲,绿叶,队伍,上场,最终决定,在沈阳,和兴,比别,许嘉,工作人员,周前,回家看看,我的家,沈阳师范大学,网讯,人员,一面,主力,严格要求,人为,位置

2020-05-30 #故事阅读

红花与绿叶一样美丽 十二运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红花与绿叶一样美丽 十二运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训练,开幕式,张文雪,爷爷,张国刚,全运会,我骄傲,孙镇,红花,母亲,绿叶,队伍,上场,最终决定,在沈阳,和兴,比别,许嘉,工作人员,周前,回家看看,我的家,沈阳师范大学,网讯,人员,一面,主力,严格要求,人为,位置

2020-09-10 #短篇故事

社区举办“三风故事会”党员晒家风家训

社区举办“三风故事会”党员晒家风家训

社区,党员,活动,家风,三风,铁路三,故事会,干部,家训,岳母,长辈,自己的家,吴跃,李根,王景,胡智,东社,好的,树家,中华民族,党支部,传统美德,传统,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孝敬父母,女婿,医院,孙女,好孩子

2011-11-01 #故事会

三风故事陪伴父母的日常

三风故事陪伴父母的日常

父亲,母亲,女儿,回家,事情,父母,晚饭,背包,工作,擦了擦,母亲和我,新买,李叔,责任编辑,驻港部队,踏上了,故事,个人,侧影,从左到右,亲戚朋友,佝偻,会车,哥哥,吊扇,味道,家门,围裙,家常,字眼

2020-08-16 #故事阅读

三风故事陪伴父母的日常

三风故事陪伴父母的日常

父亲,母亲,女儿,回家,事情,父母,晚饭,背包,工作,擦了擦,母亲和我,新买,李叔,责任编辑,驻港部队,踏上了,故事,个人,侧影,从左到右,亲戚朋友,佝偻,会车,哥哥,吊扇,味道,家门,围裙,家常,字眼

2016-07-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唐代大诗词家 婉约词派创始人 竟然还是位科举枪替高手

唐代大诗词家 婉约词派创始人 竟然还是位科举枪替高手

温庭筠,科举,考生,主考官,科举考试,手段,枪手,落第,考试,替考,权贵,科举制度,试卷,有记,婉约派,答案,高手,令狐,欧阳修,裴诚,眼皮子底下,花间派,在考,不修边幅,京城,事件,京师,后世,同学,意境

2012-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寻美好故事 扬清朗风气!平潭以抓“三风”促社会治理

寻美好故事 扬清朗风气!平潭以抓“三风”促社会治理

上楼村,家庭,平潭,实验区,好家风,社区,福建省,曾宁,林月,黄国盛,全国,民风,建设,村风,家风,社风,松南村,两岸,农村,台胞,服务队,村居,氛围,流水镇,荣誉,邻里,影响,丁仁,翁云,五好文明家庭

2007-05-21 #故事大全

科举史上最奇葩事件:交白卷竟也成为状元?

科举史上最奇葩事件:交白卷竟也成为状元?

状元,唐玄宗,李林甫,手下,科举制,工作,选拔人才,科举,人才,历史,制度,奇葩,朝代,官员,时期,方式,皇帝,经历,科举考试,考试,一张白,清朝末年,要知道,何德何,安禄山,有才,钱起,责任编辑,都会,事件

2020-05-0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