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太宗知人善任 是历史上少见的明君

时间:2009-04-24

唐太宗知人善任,是历史上少见的明君

提示:本文共有 269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有了正确的施政方针,还必须有一批贤能的官吏。唐太宗知人善任,是历史上少见的明君。

育す意者五唐太宗在即位时对百官说:人君必须至公无私,才能服天下人的心。我和你们每天的衣食,都是从民众取得。所以设立官职,要为民众做事。应该选用贤才,不能按关系的亲疏、资格的新旧定官职大小。他曾和魏征讨论用人,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于,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才德兼备オ可用。

唐太宗就是按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继位后首先改组宰相班子,把高祖留下的多姻亲宿旧、迁腐保守的二班人,一年间几乎淘汰殆尽。唐太宗执政23年,亲自选拔了23名宰相,其中有出身关院世族和军事贵族人オ,如杜如晦、李、长孙无忌等;有出身山东世族的人才,如房玄龄、高俭等;有出身江南世族的人才,如遂良特别是还有不少普通地主出身的人才,如魏征、马周、李動等,突破了西魏、北周至唐高祖时期,朝政尽把持在世族门阀,特别是关陇军事贵族手中的格局。

这些人在隋末动乱中都有丰富的阅历,对农民起义风暴的印象极深,为官以国事为忧,孜孜求治,多能直言极谏,时时以亡隋之鉴劝诚太宗。因此贞观年间君臣互相约束,不敢重敛百姓、唐太宗选用的宰相,有的曾是他的政敌。如魏征原为太子官臣,力劝李建成早日除掉李世民。唐太宗爱重人才,不计旧怨,表现了大政治家的容人之量。正因为如此,魏征喜逢知己,竭尽才智,知无不言。

唐太宗还选拔了不少数民族人才做将领,如阿史那昆摩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这些人不仅雄猛普战,而且对唐忠心耿耿。他还特别注意地方官的选拔和考课。他把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屏风上,“坐卧恒看”,随时记下他们的普恶政绩,以备赏罚。善于选拔人才是唐太宗政治上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唐太宗之所以是历史上少见的明君,还因为他善于纳谏兼听。

他讲过一个故事,说明自己不是无所不知:“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好弓十几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近来给弓匠看,竟说都不是好弓。我问缘故,答道,木心不直,自然脉理都邪,弓固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我才知道过去的鉴别不精确。我用号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慌得弓箭,何况天下的事物,我怎能都懂」”唐太宗问魏征,人君怎样オ能明,怎样オ是暗?魏征回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很赞成。他要求群臣知唐太宗极重视谏官人选,提高他们的地位,并鼓励群臣犯言直谏。

630年,他征发民工修洛阳官,张玄素上书谏正说,今日财力还不如隋时,人民元气未复,要役使他们,恐怕比隋场帝还伤疲百姓。唐太宗说,你认为我不如隋杨帝,那我比桀封如何?张玄素说,工役若不停止,就是跟集封一样的乱政。唐太宗认为他的话有道理,下令停工,并赏赐张玄素。魏征是最敢进谏的人,他据理力争,即使引起唐太宗盛怒,也神色不变。太宗说: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所以我敬重他。魏征说,隆下能让臣下说话,所以我敢说话。要是陸下不接受臣下谏言,我怎敢说话。

634年,魏征病死,唐太宗大哭,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我一直珍视这三面镜子,预防自己的过错。今天魏征死去,我丧失一面镜子了。纳谏兼听,是唐太宗政治上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贞观年间政治清明,人民能在安定的社会条件下致力生产,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发展。史书记载,连续3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后,贞观3年全国大丰收,流散的人都返回乡里,全年才断死刑29人。以后又连年丰收,米粟每斗不过三四钱,出现了“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现象。

自长安至岭南,东至于海,行客不需自带粮食,沿途可以得到充分的供应。山东一带的村庄,对过路的旅客,必厚加招待,有的还在离开时赠送礼物。这虽有些夸大,但一定程度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概况。唐太宗袭用隋制而有所改革,形成唐制。官制:中央设三省。中书省替皇帝起草诏令,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起草的诏令,有封驳权,长官称侍中。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构,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设更、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有关政务,长官称尚书。

唐太宗曾做尚书令,以后此职虽设而不任人,由副职仆射代任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三省长官品位崇高,不轻易授人,宰相却不可缺员。唐太宗特设“参议得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职务都是宰相。不过这样的宰相品位不高,进退较易,使用显得便利,从而加强了皇帝的用人权。唐太宗很重视并善于驾驭三省。他严格中书、门下的办事制度。凡军国大事,中书省六员中书含人各申述自己的意见,并署名,称“五苑判事”;诏旨草成,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最后奏请皇帝裁决,付尚书省实行。

唐太宗再三向官员们指出,一定要“循公忘私”,各行其责,不要随声附和。由于军国政令決定审镇,不仅从唐太宗个人的行动上,而且从制度上,从官员的思想上得到保证,“由是鲜有败事”。府兵制:唐府兵制大体沿袭隋制。府兵从下级官吏子弟、普通地主和富裕农民中挑选。20岁服役,60岁免役。全国设军府634个,其中关中有261府,形成内重外轻的局势,以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设12卫,分领军府,军府长官折冲都尉。府兵在驻地从事农业生产,冬季进行军事训练。府兵本人不负担租调,而自备粮器械。他们要轮流到京城宿卫或成边。故时出征,中央临时派将统帅,战争结東,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府兵制的特点是兵不离农,将不专兵,政府基本无养兵费用,但有保王朝廷和防守边镇的军队。贞观时期民众服兵役的劳苦比较均平。因此,当时是一种好的兵制。科举制:唐继承了隋创立的科举制,但比隋朝更扩大、更完备为了培养封建官吏,唐太宗大力兴办学校。

中央有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地方则有州学、县学。唐选拔士人的方法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一般每年一次,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固定科目。其中进士、明经两科尤为重要,名臣多出于这两科。有资格应考的一是由学校保送的“生徒”,二是由州县考试合格后保送的“乡贡"。考试及格的称“及第”,再经吏部身、言、书、制考试合格,就可以做官。制举是皇帝临时下诏选拔“非常之オ”,时间不定,名目很多,平常人和现任官吏都可应考。考中后原有官职的升官,没有官职由吏部投官。

科举作为一种制度,从隋开始到唐太宗时才固定下来。它比较广泛地给地主阶级各阶层知识分子以政治出路,从而扩大了唐政权的基础。相传唐太宗看着考进士的举子们鱼贯出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此后,历代王朝统治者无不把它作为巩固统治的有效办法之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太宗知人善任 是历史上少见的明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魏征,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时候,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妃子,丈夫,一生,大臣,皇后,杨妃,武则天,地方,大唐,昭陵,杨氏,生下,秦王,贤后,徐慧,明君,李渊,李元吉,李恪,为国家,一面镜子,一身

2020-05-05 #故事阅读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魏征,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时候,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妃子,丈夫,一生,大臣,皇后,杨妃,武则天,地方,大唐,昭陵,杨氏,生下,秦王,贤后,徐慧,明君,李渊,李元吉,李恪,为国家,一面镜子,一身

2020-05-06 #长篇故事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魏征,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时候,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妃子,丈夫,一生,大臣,皇后,杨妃,武则天,地方,大唐,昭陵,杨氏,生下,秦王,贤后,徐慧,明君,李渊,李元吉,李恪,为国家,一面镜子,一身

2020-05-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解析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李世民,唐太宗,魏征,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时候,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妃子,丈夫,一生,大臣,皇后,杨妃,武则天,地方,大唐,昭陵,杨氏,生下,秦王,贤后,徐慧,明君,李渊,李元吉,李恪,为国家,一面镜子,一身

2020-05-29 #故事大全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魏征,张玄素,隋炀帝,百姓,鹞鹰,乾元,陛下,国君,奏折,昏君,夏桀,明君,回天之力,历史,商纣,小官,帝王,意见,暴君,真事,皇帝,知错必改,行宫,闷死,有一次,玩物丧志,代帝,张玄,张公

2020-05-05 #故事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魏征,张玄素,隋炀帝,百姓,鹞鹰,乾元,陛下,国君,奏折,昏君,夏桀,明君,回天之力,历史,商纣,小官,帝王,意见,暴君,真事,皇帝,知错必改,行宫,闷死,有一次,玩物丧志,代帝,张玄,张公

2020-05-05 #故事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魏征,张玄素,隋炀帝,百姓,鹞鹰,乾元,陛下,国君,奏折,昏君,夏桀,明君,回天之力,历史,商纣,小官,帝王,意见,暴君,真事,皇帝,知错必改,行宫,闷死,有一次,玩物丧志,代帝,张玄,张公

2020-05-29 #小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的事例

唐太宗,魏征,张玄素,隋炀帝,百姓,鹞鹰,乾元,陛下,国君,奏折,昏君,夏桀,明君,回天之力,历史,商纣,小官,帝王,意见,暴君,真事,皇帝,知错必改,行宫,闷死,有一次,玩物丧志,代帝,张玄,张公

2020-05-2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