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诸葛亮 韩愈 欧阳修……古代大咖学者 他们都是怎么读书的?

时间:2009-04-25

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名人的读书方法,为学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桨,事半功倍,苦中作乐

提示:本文共有 25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提起读书,都觉得是个苦差事。

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名人的读书方法,为学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桨,事半功倍,苦中作乐。

1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他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

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

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只为求得“义理精熟”。

而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是“独观其大略”。

他没有钻进书堆去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诸葛亮读书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他对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2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

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

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4

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学者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

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作者用心;

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

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出入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5

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读书方法是“求精求当”——“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

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

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与“研”,因为书中的“微言精义”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内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6

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

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

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

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

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

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7

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

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

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

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

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8

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

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

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0

董遇:“三余”读书法

魏国大儒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便出去活动;雨天,不能下地劳作。

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所收获。

10

韩愈:“提要钩玄”读书法

读书一定要写笔记。

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写出提要,掌握纲要;读辑录言论的书,一定要钩出精义,领会精神。

写提要时,必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钩精义时,必须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诸葛亮 韩愈 欧阳修……古代大咖学者 他们都是怎么读书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国早亡的超级大咖 如果他们还在 就没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事

三国早亡的超级大咖 如果他们还在 就没有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事

周瑜,郭嘉,曹操,历史,孙策,吴国,牛人,刘备,蜀国,诸葛亮,谋士,才华,江东,顶级,夏侯渊,只可惜,武将,益州,赤壁之战,魏国,一智,司马懿,关羽,吕布,大才,张飞,庞统,才让,程昱,赵云

2008-06-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遇见大咖|他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也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著名配

遇见大咖|他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也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著名配

徐涛,声音,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家,内心,很多人,作品,发烧友,语言,才能,演员,逻辑,没办法,舍生忘死,东西,个人,形式,戏剧,爱好者,高低,工作,表演,哈姆雷特,多东,奥涅金,约翰·克里斯多夫,诸葛亮,著名配音演员,表达自己

2012-02-21 #经典故事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

欧阳修,母亲,郑氏,范滂,韩愈,池塘,内容,写文章,学者,文学,时间,父亲,汉书,生活,出身于,出生于,其才,大文,欧阳,欧阳观,欧阳晔,参知政事,公元,代表性,主题,人缝,儿子,住处,典故,前程

2020-09-23 #短篇故事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

欧阳修少年用荻练字名人故事

欧阳修,母亲,郑氏,范滂,韩愈,池塘,内容,写文章,学者,文学,时间,父亲,汉书,生活,出身于,出生于,其才,大文,欧阳,欧阳观,欧阳晔,参知政事,公元,代表性,主题,人缝,儿子,住处,典故,前程

2008-02-18 #故事会

小说灯草和尚免费阅读 欧阳修的君子

小说灯草和尚免费阅读 欧阳修的君子

欧阳修,母亲,郑氏,范滂,韩愈,池塘,小说,内容,写文章,学者,文学,时间,汉书,父亲,生活,出身于,灯草和尚,出生于,其才,大文,欧阳,欧阳观,欧阳晔,参知政事,公元,代表性,主题,人缝,儿子,住处

2019-05-10 #长篇故事

古人读书的方法

古人读书的方法

宋濂,匡衡,时候,孔子,欧阳修,蒲松龄,老师,唐伯虎,陆羽,万斯同,父亲,朱熹,沈周,精神,陶弘景,时间,读书方法,包拯,子曰,孙康,王充,李密,李晟,沈括,车胤,贾逵,阎若璩,韩愈,陶渊明,学者

2013-09-07 #故事会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吕蒙,欧阳修,长明灯,匡衡,韩愈,主人,佛殿,母亲,孙敬,孙康,王冕,郑板桥,车胤,焚膏继晷,老和尚,佛像,典故,勤能补拙,囊萤映雪,学者,报酬,映月读书,苦读,诗人,生活,就这样,著名文学家,刮目相看,于学成,中多

2010-12-16 #短篇故事

古人读书取得成就的故事

古人读书取得成就的故事

吕蒙,欧阳修,长明灯,匡衡,韩愈,主人,佛殿,母亲,孙敬,孙康,王冕,郑板桥,车胤,焚膏继晷,老和尚,佛像,典故,勤能补拙,囊萤映雪,学者,报酬,映月读书,苦读,诗人,生活,就这样,著名文学家,刮目相看,于学成,中多

2020-06-11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