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四知”美名留青史 清白家风传千年——探访潼关县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时间:2009-04-25

党员干部参观杨震廉政教育基地。杨震廉政教育基地。潼关县四知街上的杨震雕像。说起东汉名臣杨震这个人,也许你并不知道,但说起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提示:本文共有 37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党员干部参观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潼关县四知街上的杨震雕像。

说起东汉名臣杨震这个人,也许你并不知道,但说起“天知、地知、我知、你知”这句话,你一定耳熟能详。这句流传已久的话语,其实就出自杨震之口。

那么,说出“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除了“四知”外,他在历史长河中又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8月下旬,记者走进潼关县杨震廉政教育基地,探寻杨震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

1 “四知”高风传颂千古

8月25日,沿着319县道一路东行,车驶入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不一会儿,一座呈“门”字造型的高大石牌坊便映入眼帘,遒劲有力的“四知坊”三个大字熠熠生辉。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就坐落在此。

“杨震,字伯起,今潼关县人。”走进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四知堂,跟随讲解员赵倩的脚步,通过电子触摸屏、诗词水幕墙、幻影成像等现代声光电技术,约2000年前杨震和“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故事徐徐展开……

杨震自幼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博览群书,被誉为“关西孔子”。20岁后,杨震自费开设学堂教授学生,坚持有教无类,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有弟子三千,多成栋梁之材,人称“关西夫子”。

大将军邓骘听说后,多次召请杨震做官,但他都推辞不受。邓骘更加钦佩,遂举荐其为“茂才”。杨震见推脱不掉,只好答应。此时他已经50岁。后来,杨震先后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职。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故事,就发生在杨震从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的途中。

前往东莱郡时,杨震路经昌邑县(今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集一带)。昌邑县令王密因为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举荐过他,为了报恩,特备黄金十斤,乘夜深人静,送给杨震。谁知,杨震不但拒不接受,还严厉批评了王密:“我提拔你是因为我了解你,知道你对国家有用,你怎么就不了解我呢?”王密又劝他说:“现在三更半夜也没人知道,您就收下吧,又不会对老师有什么影响。”杨震正色道:“怎么会没人知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携金而来,你知道;赠金与我,我知道。既然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听完此话,王密羞愧而去。

为了弘扬杨震“暮夜拒金”的清廉作风,昌邑县的老百姓建了“四知堂”,后来又立了“杨震辞金碑”,“暮夜拒金”的故事遂成千古佳话,后人也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唐代诗人胡曾赋诗道:“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杨震后来官至司徒、太尉,多次上疏谏言,恪勤竭忠。汉安帝时因得罪宦官,杨震被诬陷罢官,回乡途中,忧愤之下,饮鸩而死。

杨震去世之时,潼关当地发生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北面,有一大鸟石像立于杨震墓前。赵倩介绍,这是“大鸟吊孝”。《后汉书》记载,杨震去世不久,有一只大鸟立于杨震的灵柩前,俯仰祭拜,悲啼哀鸣,落下的眼泪打湿了地面。直至灵柩安葬完毕,大鸟才离去。杨震的冤案也因为“大鸟吊孝”的事情上报到朝廷而得到彻底平反昭雪。此后,杨震墓所在的村子便被称为“吊孝村”,后传为“吊桥村”(潼关方言“孝”“桥”音相近),直至1999年才改名为“四知村”。

2 清白家风代代相承

在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东西两面,各立有一块牌坊,分别写着“清白传家”“志除三惑”。

“‘清白传家’说的是杨震。”赵倩介绍,杨震为官十几年,生活十分简朴,不修豪华宅府,常以素菜为食,出门的时候坚持步行。有人见他做了大官,家里还是那样清苦,就劝他购置些产业。杨震却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这个馈赠不是很优厚吗?”

“‘志除三惑’指的是杨震的三儿子杨秉。他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人们赞其为‘淳白’。”赵倩介绍。

走进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浩然厅,翻阅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的子孙们深受清白家风的影响,不仅杨秉,其他4个儿子也都以清廉著称。杨秉之子杨赐,也就是杨震的孙子,同样具有杨震清正廉洁、慷慨激昂、无私无畏的气概。《后汉书》中载有杨赐的奏章,文中他弹劾贪官,锋芒毕露。杨赐之子杨彪,杨震的曾孙,为汉灵帝时的司空、司徒。据记载,公元189年,董卓想迁都关中,百官无人敢反对,杨彪挺身而出,唇枪舌剑与之辩论,董卓脸色大变,随后杨彪便被董卓上奏免官。杨奇是杨震的长门曾孙,学识渊博,清正廉洁,追随的门徒特别多,汉灵帝时为侍中。汉灵帝评价杨奇:“你脖项硬直,不低头屈项,真正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会把大鸟引到你的墓前。”

杨氏“四世三公”的美誉由此流传于世。唐代诗人李白赞道:“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清白吏子孙”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杨氏后裔中因文韬武略、清正廉洁而载入史册的不乏其人,如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杨时,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明代名相杨士奇等。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也遍布海内外,在浙江、福建、广东、河南、重庆等地甚至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有杨氏后人为纪念杨震所建的祠堂,杨震流传下来的清白家风超越了时空。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袁义达说:“杨震以清廉正直的品德开创了杨姓‘清白传家’的家风。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孙也继承了这一性格和品质。杨震的为官品德和治家理念,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永远值得世人学习。”

3 廉政教育浸润人心

8月27日,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华州分局组织党员干部走进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了解杨震清廉为官的感人事迹及“暮夜拒金”典故中蕴含的“四知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廉洁自律的践行者和表率者,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积极贡献。

自2011年9月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建立以来,先后有50多万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2000年来,一直都有杨氏后裔居住在杨震墓园附近,时常祭奠。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墓园都保存完好。”8月26日,潼关杨震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华向记者介绍了杨震墓园的兴衰,“后来,日本占领山西,隔着黄河对潼关古城和陇海铁路进行狂轰滥炸,杨震墓园未能幸免,被炸成一片废墟。直到1999年,杨焕海等杨氏宗亲才建设恢复杨震的墓冢。”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四知先生”杨震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和敬仰,参观者日渐增多。以此为契机,潼关县联合世界杨氏联谊会,倾力打造“四知文化”品牌。2011年9月,一座占地83亩的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在杨震墓原址基础上拔地而起。

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内建有四知堂,展示杨震生平事迹和杨震家族群英谱,重点突出“暮夜拒金”的廉政故事;正气厅,展示歌咏杨震、歌颂廉洁的500余幅书画;浩然厅,以杨氏溯源和征集的杨氏家风、家训等为主要内容,打造全球杨氏族人寻根问本、相互交流的平台;清风廊,展出从西周至清代共72位清官的人物事迹及名言警句。2018年11月,杨震廉政教育基地被省纪委监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同时,潼关县创新宣传教育理念,依托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全面深化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先后编辑印发了《汉太尉杨震》《杨震故里 清廉潼关》等书籍1万余册;与省戏曲研究院合作排演大型秦腔历史廉政剧《太尉杨震》,该剧被省纪委监委作为精品廉政戏曲剧目在全省进行巡演;采用皮影和老腔的艺术手段改编制作皮影戏《暮夜却金》,拍摄制作《陕西潼关杨震:“四知”拒金 清白传家》家规专题片。此外,潼关县还在县城北部新建了“四知街”廉政文化长廊,在秦东镇建设了四知廉洁文化公园,为打造“清廉潼关”廉政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依托渭南市廉政文化“一轴四点”工程,潼关县对杨震廉政教育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各个建筑进行修复、道路进行修补,并采用3D视觉、VR体验等多样化的展陈手段,更新近百幅展览图片,打造主题更突出、内容更翔实、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展览。

潼关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刚说:“杨震是潼关历史文化名人,杨震的‘四知精神’更是潼关廉政文化宣传的一个品牌,我们将依托‘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把廉政文化同黄河文化、关隘文化等结合起来,把廉政教育基地融入潼关县的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传承先贤遗风,培育文明新风。”

记者手记

为官清廉方能受人敬仰

田锡超

采访结束时,笔者再次站在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杨震雕像前,伫立仰望。他身着汉袍,手持书卷,目视前方,那伟岸的身躯尽显正直与坚定。

秦汉以来,自函谷关至太华山之间,不知埋葬了多少达官显贵,但大都湮灭无闻。杨震葬于此处,屡经朝代更替、兵燹战乱,但后裔子孙守护周边,文人雅士凭吊兴叹,岁时祭祀香火不断。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巡游潼关之时就专门拜谒杨震墓,亲自撰文致祭。

为何杨震能流芳于世?考察杨震的一生行止,他确实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受人尊敬的清官。虽然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但清官给后人留下的廉洁奉公的作风,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清风廊里,跟杨震一样,周公、魏徵、包拯、王鼎等70多名清官也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

“深夜拒金公典型,千秋史册永垂青。词严义正四知德,应是为官座右铭。”杨震的“四知精神”和“清白吏子孙”家风,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历史财富,在如今全面从严治党正在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更加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陕西日报 记者 田锡超文/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四知”美名留青史 清白家风传千年——探访潼关县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陕西渭南潼关县以景区标准打造的廉政教育基地 弘扬杨氏家风家训

陕西渭南潼关县以景区标准打造的廉政教育基地 弘扬杨氏家风家训

杨震,杨氏,陕西,家训,基地,家风,渭南市,潼关,陕西省,名的,廉政教育,历史,潼关县,关中平原,地级市,渭南,长安,中国历史上,太尉,中国,京城,华夏,廉政文化,杨姓,清官,都城,西安,被誉为,遗产,陕北

2008-06-19 #长篇故事

萍乡市廉政教育基地在高自立故居授牌

萍乡市廉政教育基地在高自立故居授牌

高自立,郭力,精神,家风,故居,中国共产党,教育基地,基地,安源区,监委,杨竞,市纪委,艰苦奋斗,书记,中央,传家,委员,奉献精神,妻子,安源,廉政,政委,故事,正气,萍乡市,生平,组织,红色,陈列馆,阵地

2017-12-24 #故事阅读

七月太行山下红旗飘 廉政教育基地“见证”忙!

七月太行山下红旗飘 廉政教育基地“见证”忙!

红旗渠,太行山,党员,全国,精神,人民,历史,基地,洗礼,活动月,集体,活动,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景区,这里有,自力更生,多来,在党,交汇处,红旗飘,都会,人文景观,代价,今昔,作用,代表作,光影,去处,典范

2015-05-27 #故事阅读

王坪煤电公司组织党员干部赴朔州煤电公司党建教育基地接受党风廉政教育

王坪煤电公司组织党员干部赴朔州煤电公司党建教育基地接受党风廉政教育

党员干部,王坪,朔州,展厅,党建,煤电公司,王志杰,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教育基地,新时代,由纪,一楼,五角星,中华民族,使命,作风,党风廉政,党总支,全体,决心,历史,初心,利益,基层,国旗,右拳,头顶,声音,廉政

2010-03-09 #小故事

市东部水源管理中心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市东部水源管理中心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党员干部,龙岗,市东,客家民俗博物馆,管理中心,作风,家风,文化,水源,廉政教育,李秋,家国,市水务局,党总支,世代,中心,传统,从严治党,先贤,修身齐家,作者,党性原则,八德,干部,基地,合法权益,声明,意识,情怀,操守

2009-10-12 #故事大全

《三袁故事连环画》在三袁家规家风展示馆廉政教育基地展出

《三袁故事连环画》在三袁家规家风展示馆廉政教育基地展出

连环画,范鹤,当代中国,公安县,作品,故事,创作,实验中学,公安,人生,油画,水彩,画室,美术,袁氏,公安三袁,美术教师,一鸣,立德,郭绍纲,三兄弟,广州美术学院,长江大学,事业,书刊,他用,优良传统,优秀作品,基地,北京

2018-10-30 #短篇故事

《三袁故事连环画》在三袁家规家风展示馆廉政教育基地展出

《三袁故事连环画》在三袁家规家风展示馆廉政教育基地展出

连环画,范鹤,当代中国,公安县,作品,故事,创作,实验中学,公安,人生,油画,水彩,画室,美术,袁氏,公安三袁,美术教师,一鸣,立德,郭绍纲,三兄弟,广州美术学院,长江大学,事业,书刊,他用,优良传统,优秀作品,基地,北京

2012-11-08 #小故事

邮储银行佛山市分行到纪法教育基地开展清廉金融文化教育活动

邮储银行佛山市分行到纪法教育基地开展清廉金融文化教育活动

员工,干部,纪法,教育基地,佛山,佛山市,金融,活动,警示,客户经理,我是谁,服务人民,人员,事件,邮政,案件,信贷员,使命,先贤,党纪,分行,历史,初心,基础,场次,基地,总体,大部分,广东省,廉政

2017-03-0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