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转载:《分解要领:〈写好人物动作〉作文指导课例谈》(上)

时间:2009-05-04

实际上这样的作前指导是笼统的,缺乏有序的、细致的、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经常写出千人一面的习作

提示:本文共有 14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培育站学员实践研究】王震震:

原创后作文时代后作文时代4月26日

分解要领:作文需要慢慢教

——《写好人物动作》作文指导课例谈 文/王震震

每学期教材中安排了8篇作文,看似每次作前我们教师都进行指导,写人的指导如何写人,写事的指导如何写事,写景的指导如何写景等等。实际上这样的作前指导是笼统的,缺乏有序的、细致的、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经常写出“千人一面”的习作。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观点是:小学语文老师进行作文指导要像体育老师教广播操一样,仅一节操的教学就需要分解动作,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带领、训练,直到学生学会,学生才能真正习得。也就是说,作文指导一定要细要小,教的内容尽量要少些,而这少些小些的东西正是学生作文起步路上需要的东西。

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用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其作文教学的内容有很多,比如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写好人物动作便定为其中一项指导内容。

一、游戏见“动作”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写作之路的儿童来说,一定要对写作课保有一定的兴趣。课伊始,执教老师就设计了一个“猜猜ta是谁”的游戏来走向教学内容。教师依次出示以下两个语段,并自言自语:这里的ta没有透露是谁,会是什么人呢?是男的还是女的呢?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呢?

语段一:ta左手捏着针,右手拿起线,开始穿线。尽管ta把针孔对着窗口亮光处,线头又在嘴唇边抿湿了,可还是没有让线对准针眼。Ta又推了推眼镜,再次伸手把针送到稍远处,努力让线头挨近针眼。偏了,对准,又偏了,再对准,终于,线头听话地穿过了针眼。Ta便收回手臂,熟练地打了个结。

语段二:一到公园,ta别提多开心了。ta一会儿奔跑,一会儿跳跃。忽然,ta看到河边有一块大石头,轻轻一蹦,稳稳地落在了上面,甚至还在石块上“金鸡独立”,“手搭凉棚”,摆出了孙猴子下山的有趣姿势。

“Ta是老的,还是少的呢?”“Ta是男的,还是女的呢?”在老师的自言自语中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他们不难猜出前者是奶奶,后者是弟弟。如何猜中?学生抓“证据”娓娓道来,教师便顺势引出本课话题——人物动作。从中学生领会人物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作者可以还原人物当时的状态,读者阅读文字,也能让人物鲜活形象起来。

二、对比知“动作”之妙用

如果说游戏已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故事化的小情节会延续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知识要点的吸收,化解知识理解的障碍。接下来,执教老师就出示了一句话:一到家,我伸出手敲门。就其这句话让学生随便说说从中读到了什么。自然,这句话如此简单,不明就里,学生一通胡猜。老师要的就是他们的“不知道”,从而为下面两个语段作下铺垫。

语段一:我慢吞吞地走到门前,迟疑地举起了右手,不知怎么的,右手没有敲响门却落在头上。我摸了摸后脑勺,想了想,重新伸起右手,慢慢弯曲食指和中指,轻轻地叩响了门。

语段二:我飞也似地冲到了家门口,才停下脚步,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右手,迅速地弯曲了食指和中指,“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用力地在门上一阵猛敲。

这样两个带着画面感的语段,一下子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他们想象着人物所处的各种情境,或考好、考砸,或得奖、弄丢贵重东西,一个个小故事“蹦”出来。教师及时引导,同是“敲门”,刚刚一句话“一到家,我伸出手敲门。”我们只知“敲门”,什么也读不出来,而后两段话分明读出了不一样的心情。学生立马发现后两个“敲门”动作中一个失落一个兴奋。“敲门”这同一动作的强烈对比下,立马突显写好人物动作可以表达心情,此时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转载:《分解要领:〈写好人物动作〉作文指导课例谈》(上)”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六年级上册课例示范之读书交流课—第三单元

六年级上册课例示范之读书交流课—第三单元

女儿的故事,人物形象,作者,女儿,故事,爸爸,梅思繁,儿童文学家,人物,全集,动作,性格特点,心理,手抄报,教学,父亲,脉络,看法,神态,读后感,读书卡,语言,连环画,风格,发展,主要人物,我国,下篇,主人公,中心

2020-07-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六年级上册课例示范之读书交流课—第三单元

六年级上册课例示范之读书交流课—第三单元

人物形象,作者,女儿,女儿的故事,故事,爸爸,梅思繁,人物,全集,动作,性格特点,心理,手抄报,脉络,教学,父亲,看法,神态,读后感,读书卡,语言,连环画,风格,发展,主要人物,儿童文学家,下篇,主人公,中心,个人

2020-07-14 #长篇故事

作文指导: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突出人物特点?为作文增色!

作文指导: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突出人物特点?为作文增色!

糖糖,妈妈,动作,亲亲,作文,语言,内容,神态,小姑娘,老师,葡萄,行动,老师说,三楼,我的面包,大门口,小朋友,心理,拐杖,社会,环境,特点,爸爸,瓜皮,电池,表情,葡萄干,反应,影响,一个字

2013-09-06 #长篇故事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故事,老人,同学们,寓言故事,太阳,外套,语言,交流,动作,寓意,人物,寓言,学生,小组讨论,屎壳郎,开头,蚂蚁,芦苇,橡树,教师,老师,陶罐,铁罐,读后,衣服,两个故事,学习卡,怎么做,走出来,比你

2020-05-19 #故事会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故事,老人,同学们,寓言故事,太阳,外套,语言,交流,动作,寓意,人物,寓言,学生,小组讨论,屎壳郎,开头,蚂蚁,芦苇,橡树,教师,老师,陶罐,铁罐,读后,衣服,两个故事,学习卡,怎么做,走出来,比你

2020-08-04 #故事大全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故事,老人,同学们,寓言故事,太阳,外套,语言,交流,动作,寓意,人物,寓言,学生,小组讨论,屎壳郎,开头,蚂蚁,芦苇,橡树,教师,老师,陶罐,铁罐,读后,衣服,两个故事,学习卡,怎么做,走出来,比你

2020-08-22 #故事大全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故事,老人,同学们,寓言故事,太阳,外套,语言,交流,动作,寓意,人物,寓言,学生,小组讨论,屎壳郎,开头,蚂蚁,芦苇,橡树,教师,老师,陶罐,铁罐,读后,衣服,两个故事,学习卡,怎么做,走出来,比你

2011-07-09 #故事阅读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课例:《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故事,老人,同学们,寓言故事,太阳,外套,语言,交流,动作,寓意,人物,寓言,学生,小组讨论,屎壳郎,开头,蚂蚁,芦苇,橡树,教师,老师,陶罐,铁罐,读后,衣服,两个故事,学习卡,怎么做,走出来,比你

2011-01-3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