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嵇康是魏晋名士 竹林七贤精神领袖 司马昭为何要杀嵇康呢?

时间:2009-05-18

嵇康是魏晋名士,还是当时久负盛名的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和音乐家,这样一个名士,即使是篡位上台的司马昭,

提示:本文共有 21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自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的执政权后,曹魏的江山逐渐落入司马氏之手,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人篡位成功,嵇康生活的年代就处于司马氏掌权的时代,嵇康26岁那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嵇康32岁那年,司马师去世,司马昭开始掌权,到公元263年,司马昭杀嵇康时,嵇康只有40岁。

嵇康是魏晋名士,还是当时久负盛名的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和音乐家,这样一个名士,即使是篡位上台的司马昭,也不敢贸然杀害,杀人总是要找理由的,司马昭以“言论放荡,害时乱教"的理由杀害了嵇康。

嵇康

“言论放荡,害时乱教"这八个字翻译过来就是:言论放荡,诽谤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这个罪名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相当于反社会与反国家的罪名,那么问题来了,嵇康真的有这个罪名吗?

翻遍整本史书,也没有发现嵇康有任何犯罪证据,如果真的有,第一个原因应该就是嵇康的身份。嵇康是曹操的曾孙女婿,嵇康娶了曹操儿子曹林的孙女长乐亭公主为妻,他的身份就是曹魏宗亲,自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掌握大权后,曹魏宗室一直处于司马家打压、监视的地步。

竹林七贤

司马昭在还没杀嵇康,只是将他逮捕起来的时候,就发生了三千多太学生为嵇康请命的事情来,这是司马家所讳忌的,曹魏宗室力量中有才能的人,更是司马家严格打压的对象,比如淮南一叛时,太尉王凌与外甥令狐愚举兵反司马懿,准备拥立楚王曹彪为帝,后来令狐愚病死,王凌被杀,身为楚王的曹彪啥也没干,就被司马懿赐死,只要是有反叛司马氏的任何苗头,司马家也会进行严厉的打压和绞杀,曹魏宗室曹彪只因为被人拥立,就被赐死,更别说有如此巨大影响力的嵇康了,所以就成为司马昭严厉打压的政治对象。

嵇康被杀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不愿意与司马氏同流合污,而选择了辞官隐居,并且嵇康为人非常正直。

司马昭掌权时,嵇康不愿意出来做官,司马昭征辟了好几次,嵇康到处躲避,不愿意与司马昭同流合污,始终拒绝出仕,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举荐嵇康担任尚书吏部郎,嵇康反而与山涛绝交,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一文以示决心,这种宁愿与朋友绝交,也不愿意到政府任职的态度,摆明了嵇康不愿意与司马昭合作的态度,这也让司马昭心生怨恨,但又无可奈何,毕竟嵇康身为一代名士,司马昭就算想杀他,也得找足了理由才行。

司马昭

另外,司马昭执政期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恶劣的事情,就是魏帝曹髦被弑杀,虽然是贾充的手下的成济所杀,虽然司马昭诛灭了成济的三族,以引发了天下人对司马氏的怨恨,要知道皇帝可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司马昭连皇帝也敢杀,就更加让嵇康这样的名士不合作,不合作态度也让司马昭生起了杀心。

嵇康被杀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他得罪了两个小人,一个是吕巽,另一个是钟会。

真正让嵇康被杀的原因是因为他得罪了两个小人,一个是吕巽,另一个是钟会。吕巽是嵇康好友吕安同父异地母的哥哥,吕巽看中了吕安漂亮的妻子杨氏,于是设计迷奸了杨氏,吕安知道后,一面休妻,一面准备上告,并且把这事告诉了嵇康,嵇康以家丑不可外扬为理由,劝吕安忍下来,不要上告,吕安听从了,原本以来没事了,结果吕巽担心吕安与嵇康握着他的把柄终究会害他,于是恶人先告状,吕巽反而先上告吕安不孝,导致吕安与嵇康都下了监狱。

嵇康

之所以吕巽上告能让吕安与嵇康下了监狱,有一个原因是:吕巽已经完全投靠了司马昭,司马昭由于嵇康一直不愿意合作,有意让他下监狱,并寻找理由害嵇康,这个时候第二个小人钟会出现了。

钟会与嵇康是有仇恨的,因为嵇康名气大,钟会在还没有出仕前曾经专门拜访过嵇康,但是嵇康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接见钟会,于是钟会很生气把手上的书给扔了,然后就走了,第一次会面连嵇康的面也没有见到,钟会当然生气了。

钟会第二次见嵇康时,已经官至司隶校尉了,不仅为人聪明,善于谋略,而且是作为司马昭亲信,在朝中插手一些本不属于司隶校尉的事,这一次钟会带了随从浩浩荡荡来见已经不做官好多年的嵇康,这一次钟会又吃了闭门羹,嵇康在自己的家里压根就没有迎接钟会的任何动作,反而是自己在打铁,压根就不管不顾钟会,开始连话也没说。

钟会

开始嵇康没说话,钟会也没说话,不一会,钟会就自觉无趣,准备离开,这个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嵇康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这话的意思是:你听说了什么而来?又见到了什么而去?言外之意就是嵇康根本不在乎钟会来做什么,就算是有人派钟会来害他的,他也不在乎。结果钟会就说了一句话回复嵇康: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很明显他听出了嵇康的话中之话,钟会这话的意思是: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明显与嵇康的话针锋相对,钟会与法正一样,都是睚眦必报、恩怨分明的人,钟会的两次拜见,嵇康都没有给钟会面子,让钟会遇冷,钟会于是劝说司马昭杀了嵇康。

司马昭赐死嵇康

从钟会的角度来说,有两个理由杀嵇康:一是嵇康得罪了钟会,二是钟会揣摩出司马昭想杀嵇康的心意,为了迎合司马昭,钟会就建议司马昭杀了嵇康,钟会一直就是个迎合司马昭的人,司马昭伐蜀,没一个人支持,连名将邓艾都反对,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从军事角度看,钟会不如邓艾军事能力强,他支持司马昭纯粹就是迎合,所以他也会为了迎合司马昭而杀嵇康。

三大原因综合之下,嵇康被司马昭杀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嵇康是魏晋名士 竹林七贤精神领袖 司马昭为何要杀嵇康呢?”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竹林七贤第一人 魏晋名士嵇康

竹林七贤第一人 魏晋名士嵇康

嵇康,司马氏,竹林七贤,司马昭,名士,洛阳,钟会,吕安,曹操,这个人,山涛,山阳,幽愤,河南,父亲,派系,竹林,出生于,位权臣,司马懿,司马,山巨源,尚韵,王戎,曹奂,曹爽,曹髦,有才,梁楷,立曹奂

2009-08-05 #短篇故事

解读魏晋名士竹林七贤 为何历史上再无第二个嵇康?

解读魏晋名士竹林七贤 为何历史上再无第二个嵇康?

嵇康,阮籍,竹林七贤,司马昭,向秀,郭象,山涛,竹林,山巨源,魏晋,历史,名士,天下,意思,版本,马车,周孔,曹操,王戎,薄汤武,阮咸,鲁迅,人生,后人,广陵散,度数,朝代,时代,时候,朋友

2010-04-24 #故事阅读

秋水说历史:魏晋风骨嵇康 放浪形骸的不羁名士

秋水说历史:魏晋风骨嵇康 放浪形骸的不羁名士

嵇康,司马昭,钟会,吕安,竹林七贤,山涛,时候,玉山,王戎,典故,七贤,官职,形象,广陵散,时期,竹林,美男子,绝交书,魏晋,放浪形骸,何所闻,元益,史上第,司马氏,吕巽,山巨源,嵇叔夜,嵇中散,李白,嵇康身

2015-01-08 #故事大全

魏晋名士的嵇康 一曲广陵成绝响!

魏晋名士的嵇康 一曲广陵成绝响!

嵇康,吕安,司马氏,司马昭,文人,钟会,于是就,儒家,名士,士子,山涛,牢狱,叛逆,哥哥,好友,性格,竹林七贤,率性,礼法,的哥,一件事情,正是因为,知道了,仗义执言,哥来,孔子,曹家,阮籍,和庄,对山

2019-06-11 #经典故事

世说新语 嵇康

世说新语 嵇康

嵇康,广陵散,世说新语,魏晋,嵇中散,聂政,后世,竹林七贤,玄学,司马昭,刘孝,康方,阮籍,大将军,诗句,名士,人格魅力,主张,全书,全曲,时期,德行,政事,文学,琴曲,标注,河内,繁体,轶事,雅量

2020-06-22 #经典故事

竹林七贤厉害在什么地方?竹林七贤有哪些故事?

竹林七贤厉害在什么地方?竹林七贤有哪些故事?

竹林七贤,王戎,嵇康,阮籍,阮咸,向秀,山涛,才华,司马昭,名士,时期,魏晋,玄学,职务,入仕,精神领袖,致仕,孙秀,王衍,散骑常侍,和而不同,大阮,好的,生活方式,世人,主张,关系,名作,后世,咏怀

2008-11-04 #短篇故事

名士之巅:魏晋南北朝之竹林七贤

名士之巅:魏晋南北朝之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王戎,阮咸,山涛,小猪,名士,因为他,历史,作品,众人,养生之道,时代,后人,头脑,天地,向秀,娘子,年代,李子,老大,行为艺术,交往,三公,小朋友们,这个人,不修边幅,何年生,司马昭

2016-05-23 #故事大全

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竹林七贤”是怎样的一群人?

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竹林七贤”是怎样的一群人?

嵇康,阮籍,人称,七贤,行为艺术,陈留,司马家族,魏晋,侄子,向秀,宗师,官场,河内,裸奔,代古,仲容,司徒,司马昭,嵇中散,宅男,山巨源,巨源,建安七子,庄子,犀利哥,王戎,王安丰,美男,葛朗台,阮咸

2012-03-30 #长篇故事